03.03 吃什麼能讓您想起兒時的味道?

鄉野路人甲


作為一個地道的石家莊人,以前生活在農村,過年的時候都會準備年貨,煮臘肉,蒸丸子,蒸饅頭,蒸年糕,等等吧,現在過年的時候很少回去,都是父母做好了,初一回家待幾天就走,母親每次都準備好多年貨,但是這幾年蒸年糕很少了,在超市買的年糕也有那個味道,有一次母親聽說我想吃年糕,特意做了一次,給我送來,我吃吃了一口,忽然就想起小時候在媽媽身後看著媽媽做年糕,一般做年糕都是晚上做,但是每次都睡不著等著吃年糕,一般十點多才會出鍋,母親會讓我們睡覺明天吃,但是做好了以後,等母親睡覺後,我和哥哥一起偷偷的去吃,這個記憶永遠忘不了,這就是我兒時的味道,也是新年的味道!





石門小胖vlog


大家好,我是陳小貓!雖說小時吃過的零食很多,但是現在已有些看不到了,甚至有些吃都沒吃過.金桔糖,風吹餅,可以切的冰棒,以前只有冰棒,還有最經典的蟹黃面!\r有一些還是在淘寶不經義看到的,金桔糖,包裝也沒變,幾十年了還是那個樣!

還有風吹餅,地瓜味跟紫薯味,已經記不得多久前吃過了,但還是那個味!一次可以吃一大包.

小時候吃過的東西不少,在印象中很多都忘記啦,還記得讀小學,用一分錢買三分之一的冰棒,想想之前的冰棒還能切,現在稍沒放好,一會兒就會融化掉,想想以前東西的質量,現在東西的質量,可想而知!\r還有到至今最經典的蟹黃面!無論幹吃也好,泡著吃也好,那個味,想想都流口水!

每每吃起蟹黃面,總想得起小時候幹吃這面的情景……..\r大家有什麼好想法,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或留言!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希望大家幫我點個贊,並關注下我,謝謝啦!





我是陳小貓


我是農村長大的,小時候物資普遍匱乏,吃的東西不像現在這樣五花八門,但貴在綠色健康,現在在更是倍加懷念。

1.燒紅苕

川渝農村地區家家戶戶都要種紅薯,主要用來維豬、人吃和做澱粉。冬月間挖出的新紅薯,到臘月正月間吃最甜,灶臺裡的火堆灰燼裡埋一根細長的紅薯,雖然滿是柴火灰,但好吃至極,是現在烤紅薯攤上買的根本無法比的。



2.嫩胡豆罐筒

嫩胡豆兒出來後,要約幾個小夥伴,家裡搞點豬油,竹子砍成一截截地,把在農民伯伯地裡“偷”的嫩胡豆塞進去加豬油,在火上炙烤,又鮮嫩又濃香,極富野趣。


3.米梗

米棒,大米做的,加了玉米的是黃色,加紫米是紫色,加黑米偏深紫。小時候總有走商揹著一麻袋米梗或趕集或走家串戶售賣,從1分錢一根吃到1毛錢3根。現在好像是按斤買了,20多一斤。

4.包穀泡兒

“嘣”!對,就是這爆炸聲,小時候吃的包穀泡(爆米花)就是這樣純天然地爆出來的,口感有點糙,但玉米味濃郁。一般是自己出玉米或大米,商販收加工費。後來就是直接爆了賣,再後來就是現在電影院的高糖分爆米花了。



5.米發糕

大米發糕,老家叫甜糕,米漿發酵後蒸的。口感細膩甜潤,用白糖的好吃,用糖精的會發苦。


6.臊子米粉

臊子米粉是老家特色小吃,小時候趕場能吃上一碗兼職是最奢侈的福利,記得當年是1-1.5元一碗,臊子是豬肉熬的,湯是大骨加砂仁熬的明火湯,美味開胃還祛溼。

小時候窮,除了燒紅薯常吃,其他的都很少吃到,所以每次吃那麼一點就覺得彌足珍貴,還要回味很久。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很難再有對食物的那份渴求了,只有對清苦童年生活的懷念。

飲言食語原創,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互動交流。


飲言食語


“吃什麼讓我想起兒時的味道”這個話題瞬間勾起了上個世紀80年代的少年記憶。

那時候每到冬季普通家庭的副食就是白菜、土豆、蘿蔔、酸菜這幾樣易於儲存的蔬菜。我母親則是燉白菜的高手,她可以把最普通的白菜燉出極其鮮美的味道,而這並非我母親的精湛廚藝的全部!

每當週末,母親會將白菜多燉出一些留著。等到第二天她會把燉白菜裡面剩下的白菜幫和葉子挑選出來放在案板上切碎後放在盆裡,再打入倆個雞蛋打散,然後放入剩下的白菜湯攪拌均勻之後放入麵粉和適量的清水、精鹽、白糖攪拌成可以塑形的麵糊。

豆油倒入鍋中燒7成熱,左手抓起一些麵糊輕輕一擠,虎口上面就會出現一個半圓形的面球。此時用右手的大拇指挑一下,一個丸子就成型了,放到鍋邊食指一捻丸子順勢掉入油鍋中,此時滋.滋.滋.炸丸子的聲音極其美妙悅耳,堪比莫扎特的鋼琴曲!

如此反覆,不一會的功夫就有一鍋小丸子在鍋中翻騰,小炸3-5分鐘外酥裡嫩的白菜丸子就出鍋了。小小的丸子不僅僅是難忘的兒時美味,更代表著母親對我們的疼愛,她是最溫馨的、家的味道。




露營美食旅行


我的家鄉是美麗的壯族自治區廣西,我們廣西桂林山水甲天下,廣西的桂林米粉非常出名的,我從小吃到大。長大了以後,我現在外面工作忙,很少有機會吃到媽媽做的桂林米粉,每次在外面看到別人吃桂林米粉,都會讓我想起小時候,媽媽給我做桂林米粉那個味道,在我的記憶深處,讓我難以忘懷,讓我的回憶變得豐富多彩。在外面工作想吃到媽媽做的家鄉的米粉真的很難,所以依著小時候記憶簡單的做法,做了份簡單的家鄉米粉。

需要準備的食材:滷好的豬肉以及滷肉的滷汁適量,胡蘿蔔適量,黃瓜適量,紫甘藍適量,西蘭花適量,幹米粉適量

烹飪步驟:

步驟1


提前一個晚上把米粉泡入水中。

步驟2

鍋里加入清水放入泡好的米粉,煮15分鐘左右。

步驟3


煮米粉的時候準備好食材。

步驟4

先下油將紫甘藍炒至七分熟。

步驟5


炒熟後盛出到盤子中,接著放入西蘭花炒至七分熟,然後再倒入炒至七分熟的紫甘藍,放入胡蘿蔔絲和瓜絲。

步驟6

炒熟後放入盤子中擺盤。

步驟7


將滷好的滷肉切片,以及將滷汁倒入鍋中加熱,然後把煮好的米粉放入加熱好的滷汁。

步驟8

再將拌好的米粉放入盤中就可以了,最後擺上滷好的肉片。

步驟9


成品

步驟10
小貼士:煮米粉時可以加少量的醋這樣米粉吃起來更Q彈。


李雪芸


童年記憶之零食篇

大大卷泡泡糖,每次揪那麼一點點,吃完的塑料盒還可以放彈珠

跳跳糖,感覺舌頭上噼裡啪啦的響,小時候覺得很神奇,味道也不錯

麥麗素,算是高級的零食了,小時候也是要攢攢才捨得下手買的

南京板鴨,我們那兒還有個通俗的叫法“人造肉”,應該是豆製品加上肉味香精的合成物

汾煌雪梅,小時候很喜歡吃這種酸甜口味的妹子,梅肉也很多

小浣熊乾脆面,絕對是一個時代的象徵啊,那時候為了攢齊水滸108將,天天和小夥伴在操場上鬥牌

無花果,一年級的時候,那時候才賣五分錢、一角錢,後來慢慢就改包裝了,不再有小包裝規格了

三鮮伊麵,我媽第一次批了一箱回來的時候,當時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孩子,終於可以每天都吃到方便麵了。。。

童年記憶之家鄉小吃篇

我的家鄉蕪湖是江南水鄉,也可謂是一個小吃之鄉。如果要說什麼食物最能喚起童年的記憶,那就非家鄉的小吃莫屬了。

紅皮鴨子,不是吹的,真的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烤鴨,不論是北京烤鴨、南京鹽水鴨、上海板鴨、武漢周黑鴨,各種鴨子的做飯都比不上蘸了一口甜甜滷汁的紅皮烤鴨。

梅花糕,以前放學,經常會有一個老爺爺在校門300米處賣梅花糕,那時候只要5毛錢一塊,可是豆沙餡料特別的足,絕對良心價。

熱粉,涼粉在平鍋炒熟,加上一勺蒜泥一勺水辣椒,熱乎又解饞

蝌蚪粉,夏天的清涼美食,形狀像小蝌蚪,放上紅油,口感很棒

刨粉,也是夏天的美食之一,用刨子把涼粉弄成絲狀,拌上調味料,清爽可口

渣肉蒸飯,是我小時候的女神,一週如果能吃上一次,就會特別開心。那時候很單純,給自己立志的目標就是長大後能天天吃上紅皮鴨子和渣肉蒸飯,這可能就是當時自己眼中的幸福生活了

赤豆酒釀和赤豆糊,一冷一熱,冰火兩重天。

水煎包和煎餃,那時候只要1塊錢4個,有韭菜粉絲餡和豬肉餡兩種


說了這麼多,其實,能喚起童年記憶的味道,除了家鄉的味道,就是媽媽廚房的味道了。

只要是童年記憶裡相逢過的食物,長大之後見到了,一定都會多多少少帶回那段回不去的小時候吧。


屠蘇不是酒


童年的問道現在記不清了,只留下不經意的回憶。驀然回首,很多已經物是人非,留下的多是傷感和懷念。希望童年的美食能夠喚醒你童年的記憶!!!

一,芝芝糖

印象比較深,在2000年左右賣到0.5元1個,一個月吃不到幾次,想吃零花錢有限,現在想想都是回憶。



二,月餅

小時候的月餅都是中秋節才有得吃,而且是手工月餅,那時候的禮節都要送月餅,想想每次吃月餅都是在送完禮回到家才吃得上,那是多麼美好的回憶。


三、小浣熊方便麵

0.5元1袋,在哪時候感覺味道特別香,幹吃一部分,再泡吃一部分,在那時候屬於小吃靠前的奢飾品,量小几口就結束,現在想想都是回憶。

四,糖稀

想必很多南方的吃過,每到年底,幾乎家家都要做這個,平時想吃很少有,可有同感。現在幾乎沒有賣的。

五,糖豆

現在市場還有賣,只是找不到那種甜甜的問道了,在家裡,小夥伴一多都要搶著吃,現在想想就是那個味。

六,寶塔糖

又名打蟲藥,幾乎每個小孩都吃過,想多吃還沒有。

七,大白兔奶糖

童年時代的精品糖果,那濃濃的奶香、甜甜的味道,那是最甜蜜的回憶。現在偶爾吃上一顆大白兔,總會勾起對童年最深的記憶,彷彿又回到了那無憂無慮的童年。還有那奶糖外那層可以吃的"紙",滿滿的好奇。

八,麥乳精

可以拿著吃,也可以沖水喝,濃濃的麥香,甜甜的回憶。

九,跳跳糖

吃在嘴裡,那種跳動感覺總感覺很神奇,雖然味道不太好,但好玩。

十,冰袋

最便宜的時候,0.1元買4袋,後來漲到0.1元2袋,再後來沒有了,左手拿著冰袋,右手玩著玻璃球,可有印象,大人的冰啤酒就是冰袋加啤酒

十一,玉米棍

小時候家裡準備好大米和白糖,然後在家等,幾乎一兩天就要在門前吆喝,需不需要‘大炮’,可有印象。現在大大小小的超市,偶爾街頭巷邊隨處可見的膨化食品,也是小時候的最愛。咬著脆脆的,吃著甜甜的,嚼著粘粘的,一根一根吃不夠。

十二,菱角

想起小的時候,下河游泳,看到哪裡有這東西,帶上方便袋,彭彭游過去,先摘上一袋子,現在,偶爾也會看到街頭路邊有人在賣,卻沒有了兒時那想吃的衝動。

十三,小果凍

現在看到自家的小孩吃果凍,再也沒有小時候那種情景,那種感覺再也找不回來了。



十四,水果糖

小時候的蟲牙怎麼來的,就是吃這個吃出來的,可有同感,每次捂在兜裡,捨不得吃,偶爾咬下一小塊,慢慢含化,除了甜味還是好吃。

十五,老冰棍

印象中,2毛錢一根,那時候每年夏天都有叫賣的,現在偶爾也會吃一塊,降溫解暑,順便追憶下童年。小時候,買一塊老冰棍,小夥伴們總會彼此分享,你舔一下,他咬一口,美美地吃著。

十六,唐僧肉

能吃到這個的,至少都是30左右的人, 那時候吃著唐僧肉,那種酸酸甜甜的感覺,始終難以忘懷



十七,酸梅

小時候,挖一勺酸梅粉,含在嘴裡,那酸酸甜甜的味道,伴隨著小夥伴的歡笑,那感覺,沒吃過的永遠不會知道。還有那些不同造型的小勺,滿滿的全是回憶。

十八,無花果

前不久,給小朋友買了一些,但再也吃不出童年那甘甜的味道了,但它讓我想起的仍是那充滿快樂的童年記憶。

十九,果丹皮

大家還記得那酸甜可口的果丹皮嗎?是否也和我一樣,總會和小夥伴們一起分享那美味呢?你一塊,我一塊,一起品味酸甜,好讓人難忘的回憶。

二十,泡泡糖

記得有粉色草莓味的和藍色的橘子味,其它的就想不起來了。現在超市裡賣的,已不是那種味道。還記得那時候我太笨,怎麼都吹不出大大的泡泡,每每被小夥伴們嘲笑。

二十一,粘牙糖

大家小時候吃過嗎?那細細的一條,嚼起來,好黏啊,除了甜就是好玩。

二十二,幸運方便麵

20年前賣賣5,8毛,現在1.5元,味道一直沒有變,經典中的經典。

時光匆匆,年華逝去,童年的記憶,留在心底。


金融李狀元


非常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以下5種美食,能讓我想起兒時的味道以及味道後面藏著的人、事、物。

一 麻糖


麻糖是我們東陽的特產之一。過農曆新年之前,我們這邊都會在自己家切麻糖。一吃麻糖我就會想起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切麻糖時忙碌的身影;大鍋裡的糖油咕嚕咕嚕地冒泡;土灶裡的火又亮又溫暖,驅散了冬天的寒冷。

二 油炸饅頭


小學旁邊有一家早餐店,賣包子、饅頭和油條等。我最喜歡油炸饅頭了,一個星期要買上3、4回。那時候的饅頭又大又甜,經過油炸之後變得又脆又甜,特別好吃。價格是白麵饅頭的2倍。現在,早餐店已經看不到油炸饅頭的身影了。每當看到飯店裡的油炸小饅頭,我就特別想念小時候吃過的那種。

三 娃哈哈


我五六歲的時候,爺爺就給我買娃哈哈喝了。那時候爺爺在義烏上班,每次回家他都會給我帶一板娃哈哈。小夥伴們都很羨慕我。娃哈哈酸酸的,甜甜的特別好喝。喝娃哈哈就讓我想起小時候那無憂無慮的時光。

四 大大泡泡糖


小時候後的我很羨慕同學們吃泡泡糖的時候會吹泡泡。媽媽知道後,就給我買了一盒大大泡泡糖。一下午,我就在家練習吹泡泡。一顆泡泡糖吃得不能再吹時,就換下一個。記不清自己吃了多少顆泡泡糖,後來一成功就向媽媽炫耀。

五 山核桃


你有沒有吃過山核桃?它圓乎乎的身子,小小一個,是浙江臨安的特產。過年時,我家裡就會買一袋回去啃。小時候的山核桃可沒現在那麼好剝,純靠牙齒咬。過新年那段時間,地方臺白天會從早上8點開始連播好幾集電視劇。電視劇開始的時候,我和媽媽就會坐在暖乎乎的床上,一邊啃山核桃,一邊看電視劇, 特別享受!

上面5種美食,你有吃過嗎?我是曉曉,每天分享美食信息。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曉曉私語


老式麵包和太妃糖!

因為我小時候家裡窮,一年到頭吃不到什麼好吃的!但,每年舅舅從北京回來探親時,就會每人給我們一袋麵包和幾塊太妃糖!香甜鬆軟的麵包和奶香四溢的軟糖,對於我來說,那可是天底下最好吃的美味了!!於是就有了每年眼巴巴盼舅舅回家的小心思!

後來,舅舅結婚了!就很少給我們好吃的了!

但麵包和奶糖的香味,卻時時縈繞心頭!

那個味道至今難忘!


逍遙派掌門人——侃爺


“誰要豬腳!誰要豬腳!誰要豬腳”!售賣的流動攤販高聲相互交替的喊到,這個在記憶中影像是挺深的。記得小時候每次聽到這便會迅速跑到母親身邊跟她說,“媽媽快點賣豬腳的那人已經到院子門口了”。我家住的院子是屬於鐵路職工的家屬院。母親面帶笑容問到“今天幾號了?”因為當時家裡條件不是太好,跟母親的約定就是每半個月會吃一次豬蹄。這時候母親就會從床底下拿出寫字檯中間抽屜的鑰匙。

母親身上從來不帶錢,記得有一次母親去菜場買菜的時候被小偷偷了身上的錢,這些錢還包括給我買藥的錢,小時候總是生病花了家裡很多錢,父親當時每個月工資也就幾百塊錢。這些錢除了日常開支,買藥也就所剩無幾了。那次事情母親連著好幾天都心情不好。自己看到這些心裡特別難受,想替家裡做很多事情可是自己能力有限,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覺得母親為這個家挺不容易的。

當母親打開抽屜,自己就會踮起腳尖手扶著抽屜邊沿使勁往抽屜看,問問還剩多少錢了,母親撫摸著我的頭說夠了,夠生活費了。鎖上抽屜,拿上錢,母親拉著我的手出門去買豬蹄。賣豬腳的叔叔人很好的,他中等身材微胖,穿著也很樸素,乾乾淨淨的,鼻尖兒有點發紅。每次都是騎著28的帶梁黑色的自行車,把手、橫樑、車座因為用的次數多了從遠處看特別油光閃閃,後座的右側放著一個用竹條編制的黃色的籃子,由於頻繁使用被擦的很光亮,籃子裡滿滿的豬蹄走到跟前那個味道聞著特別的香,看著特別想吃的感覺,自己時不時的吞嚥著口水。

過一段時間都會買一兩個, 我們家算是老顧客了,叔叔每次都會多切一點豬肝給我吃,他人特別好,特別善良,多吃肝子對身體特別好。自從上學工作後就再也沒看到過了。有一次跟母親嘮家常的時候曾提起過,她說有一次在一條街上看到過,還聊了一會天。他身體挺好的不過現在年紀大了也就沒有再賣豬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