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現在正是小麥返青季,可小麥變黃,為什麼?該怎樣防治?

WSJ天天看看


現在正是小麥返青季,可小麥變黃,為什麼?該怎樣防治?

小麥在返青時候,氣溫逐漸回升,雨水增多,土壤溼度增大,環境非常適合條鏽病、葉鏽病、條紋病等等病害的滋生,使返青期、拔節期的小麥染病葉片變黃、枯死。這個時候,小麥葉片變黃,是一些病害的綜合反應和症狀,在農村,農民統稱為小麥的“黃化病”。黃化病主要是一些寄生在土壤腐殖質或者小麥種子上以及有機肥帶來的越冬病菌的冬孢子萌發滋生危害小麥葉片,造成返青期的小麥黃化現象。

小麥黃化病在發病初期,①每畝使用70%甲基託布津80克,另外加入鉬肥一包(大約40克)、磷酸二氫鉀100~150克,兌水40千克葉面噴霧,連續2~3次。②可以使用65%福美鋅可溼性粉劑300~500倍溶液葉面噴霧,每7天一次,一般噴2~3次。③可以使用80%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溶液葉面噴霧,每隔7天一次,可噴2~3次。④還可以使用75%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溶液葉面噴霧,每隔7天一次,可噴2次。⑤,也可每畝使用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克,兌水40千克,葉面噴霧,隔7天一次,連噴2次。

總之,小麥在返青期,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容易滋生病害,引起大面積的黃化現象,在發病初期可以使用藥劑,另加磷酸二氫鉀100~150克/畝,混合噴霧防治。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鄂東三農


小麥發黃的原因有很多:

(1)小麥種植密度大,小麥分櫱後,發現大面積發黃是由於養分互相爭搶造成的後果。

(2)低溫,過了一個寒冷的冬天,有些小麥經受不住低溫,出現了發黃的情況。

(3)缺肥,小麥經過冬天后,土壤裡的營養已經被小麥吸收完了,造成營養不足,小麥吸收不到養分,造成發黃。

(4)除草劑,要是年前打除草劑,時間跟藥量不對也會出現發黃的。

要想解決問題,首先得知道是那種情況造成的,只有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問題,缺肥補肥,缺水補水。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有不當,歡迎評論留言。





農村李大寶


引起小麥發黃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

1、乾旱引起小麥葉發黃:這類小麥多發生在底墒不足,搶墒播種的地塊。當小麥根系從土壤中吸收到的水分難以補償消耗,其生長髮育受到影響致使葉片變黃,嚴重時死亡。田間表現為整個麥田發黃較一致,分櫱推遲,生長緩慢或停滯,新葉短小,根小而細。因此播種時應足墒播種。

2、缺肥:小麥氮肥不足或磷肥不足都會造成小麥發黃。小麥缺氮型發黃,是指由於播種過早、基肥施得不足或基肥中含氮量低,導致小麥葉片發黃。植株矮小細弱,分櫱少而弱,幼苗葉片發黃。遇到這種情況,應在返青期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起身或拔節期每畝再追施尿素12-15公斤。小麥基肥中磷肥施量不足或土壤中缺磷,常使小麥缺磷發黃。田間表現為:次生根極少,分櫱少,葉色暗綠,葉尖黃。小麥缺磷發黃會導致穗小粒少,千粒重下降,嚴重影響產量。當小麥苗缺磷時,每畝可溝施磷酸二銨10公斤或過磷酸鈣45-50公斤。

3、小麥播種密度過大:小麥播種密度大,造成小麥群體過大,影響到小麥光合作用,養分供應不足,導致葉片發黃。因此應根據時節、溫度適量播種。

4、持續低溫受凍害:持續低溫,光照時間少,小麥苗情整體較弱,受低溫凍害影響表現出葉黃。防治措施是寒流到來之後加強管理,噴施葉面肥。

5、病蟲害原因:小麥病害主要有紋枯病、全蝕病和根腐病三種。它們都是真菌病害,發生初期都能表現黃葉,但病斑發生的部位和病斑形狀有所不同。紋枯病主要危害葉鞘;全蝕病主要危害莖基部和根部;根腐病只發生在根部。地下害蟲也可危害小麥造成黃葉。防治方法是藥劑拌種和土壤處理。

6、除草劑藥害:除草劑使用藥量和時間不適宜時也能導致小麥發黃。

要想解決問題,首先要分析造成小麥發黃的原因,採取相應的對應措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加強水肥管理,結合氣溫、土壤墒情及底肥施用狀況,天氣回暖時及時澆水、追肥。加強營養調理,在追肥及預防病蟲草害時,配合施用“海藻精”、“蕓薹素”及磷酸二氫鉀,事半功倍。要合理施用除草劑及化控類產品,及時做好病蟲害防治。


農藝天地6971



衛義839


不知道,現在我們這裡是這樣的



良民大大的好544


先找出哪裡出了問題!比如說:缺肥啦藥水打得大了還是乾旱沒有及時澆水等!問一下其他人是不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