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絕句與打油詩


絕句與打油詩

詩之美

絕句包括古絕和七絕,五絕。七絕,五絕是格律體;古絕產生的時候還只有四聲,沒有平仄,更無從談格律。所以古絕不是格律體。

那為什麼把四句二十字,二十八字統稱絕句?這個歷史尚沒有定論。絕句的出現,按照音樂詩歌的發展,應該和樂府歌行體有著很大的關係。類似於小令的生成,聲韻學的發展,讓歌行體不斷地規整,講究,對仗。在演唱中得停頓換氣吧?樂府詩就分成很多小段落,小樂章。還有長短句,重複詠唱。一小段就稱之為“解”。舉個例子: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截取前面十二句大家看看。這個就是四句一解,是不是每四句大概一個意思,每四句也換了一個韻腳?也就是說拿出一個四句解來,就是一個絕句。當然,絕也有果斷,斬斷的意思。稱之為絕句,很有可能就是這麼來的。至於產生長短句,小令,重複詠唱,分上下闋的形式,就是詞。

絕句與打油詩

鸛雀樓

五絕又不同於七絕,總共只有二十個字,哪怕是針對文言文來說,都是要惜字如金,一個都不能浪費。所以多用於突發性的靈感記錄,一般前兩句寫景寫事,後兩句就得感嘆了,沒有足夠的空間給你去渲染,鋪墊。對文字表達能力要求非常高,精煉,精準是五絕寫作必備。不但描寫要精,抒發議論和感情更加必須一擊中的。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一首五言絕句經典代表作,我們對照著來看打油詩。

什麼叫打油詩呢?其實我們從寫法結構上是無法區分打油詩和絕句的,我們只能從語言的淺白上來做出判斷,但是打油詩雖然不避俚俗粗陋,卻有一種流於表面的幽默,甚至還有機巧的靈思。我們來看打油詩宗師張打油的開山之作:

詠雪

天地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絕句與打油詩

黃狗

我們把這首詩和前面王之渙的五絕對比一下就知道,打油詩的三個特徵非常明顯:通俗,詼諧,機心。要成為一首好的打油詩,這三者還真缺一不可。再看一首:

王梵志:饅頭詩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

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

大白話吧?偏偏還有些人生哲理在裡面,這是把墳墓比作饅頭,把人比作餡草,充滿了看破塵世無奈調侃的意味。這種風格的詩,尤其適合表達末世情結,甚至有很多原本詩風很正的人用打油詩來裝瘋賣傻。

把打油詩的三特徵列出來,你就會發現要真正看一首詩是不是打油詩,詼諧和機心其實和絕句律詩並沒有什麼差別(寫苦情的除外),那麼就只有從通俗上來辨別了。說簡單些:一字改半天,捻斷數根鬚的就不算;俚語俗腔開口即來,人人一聽就懂,並且會心一笑的基本上就是這個路數了。

文末贈送兩首近代著名打油詩行家的大作(一文一圖),大家自己領會欣賞:

張宗昌:天上閃電

忽見天上一火鏈,好像玉皇要抽菸。

如果玉皇不抽菸,為何又是一火鏈?


絕句與打油詩


張宗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