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承包的集體土地,糧食補貼和農資補貼應該給誰?

每日糧油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是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集體土地,第二層是糧食補貼。

集體土地

我們都知道,我國農村是土地集體所有制,其中村委會代替全體村民執行對土地的相關權利,而根據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村民對所在集體的土地享有承包經營權。

因此,在現實生活中,農村的耕地一般分兩部分,一部分是通過村委會按照全村的耕地情況,按人頭分給村民的承包地,這部分耕地村民享有完全的承包權和經營權。

另一部分土地就是剩餘下來沒有分給村民個體的耕地,承包權和經營權有村委會代替村民執行。

糧食補貼和農資補貼

我們再來說第二個問題。目前糧食補貼和農資補貼已經合併成地力支持保護補貼。

按照我國農業補貼相關制度,糧食補貼的目的是保障糧食生產,原則上誰種地誰享有補貼。但實際生活中我們也會看到,由於土地承包權的流轉,我們在二次承包時(注意,這裡指的承包不是家庭聯產承包,而是類似於出租人和被出租人的一種租賃關係),承包條款往往會約定,糧食補貼歸誰所有。

明確關係最重要

明確了以上的關係,我們就能比較好的區分補貼的歸屬。

第一種情況,如果自己是村集體的一員,按照法律享有屬於自己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那麼補貼毫無疑問都歸自己。

第二種情況,就是流轉承包未分配給村民個人的集體土地,如果合同上註明補貼歸村集體,那麼村集體成員都享有這份補貼;反之就歸土地承包者所有。


每日糧油


糧食補貼分種植者補貼和收購者補貼,種植者補貼應該補貼給種植的農民,沒有種植的糧食的農民不能享有糧食種植者補貼,土地流轉了的農民也不能領取糧食補貼。糧食種植者補貼是按實際糧食種植面積統計、登記造冊,逐級上報審核的,每年5月份——6月份是發放上一年度糧食種植者補貼的時間,今年5月份開始發放2018年度糧食種植者補貼。糧食種植者補貼一般打入農戶銀行卡里,不經過村委會、村民小組之手發放。糧食種植者補貼打入銀行卡後,村委會會通知農民去銀行領取。

糧食補貼補給誰?誰種植糧就補給誰!當然,如果《土地流轉協議》上有約定的,還是按《土地流轉協議》約定執行。糧食種植者補貼是黨和政府惠農政策,目的是鼓勵農民種植糧食,提高糧食種植積極性,提高農民收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糧食市場競爭力,維護和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因此,糧食種植者補貼必須補貼給農民,才能將這項惠農利農政策落到實處,取得成效。

糧食補貼只能補貼給種植優勢地區農民,象東北有玉米、大豆補貼,沒有水稻種植者補貼,南方有水稻、小麥補貼,沒有大豆種植者補貼,今年國家加大了玉米、大豆補貼標準,鼓勵農民穩定玉米種植面積,擴大大豆種植面積。

這農資補貼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我只知道有農機購置補貼,嚴格意義上說,這農業機械也算農業生產資料,也是農資,這農機補貼也算農資補貼。我認為題主可能問的是農機補貼吧?這農機購置補貼直接拿戶口簿在農資經銷商那裡購買農業機械時辦理,由農資經銷商統一去財政部門辦理,補貼款直接購買農機款項中折扣。我們當地一個承包大戶,購買了一臺大型旋耕機,補貼款7萬元,當時就從貨款中扣去了。

糧食種植者補貼和農機購置補貼不是普惠型福利,不能平分給村民,只能誰種植、誰購買誰領取。不能為了套取補貼流轉土地,然後棄荒不種。我們當地曾經有人流轉土地建大棚基地,每年套取國家“三農”綜合補貼,大棚從來沒種植過蔬菜、糧食,目的是為了套取國家補貼,被舉報後,以詐騙罪被判刑入獄。

【糧食補貼、農資補貼該補貼給誰,你認為補貼給誰呢?歡迎一起探討一下,在評論區留言!我是長江老農,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分享三農領域種植技術、經驗!】


長江三農


承包的集體土地,糧食補貼和農資補貼應該給誰?

可以說現在國家對農業的扶持越來越大,出臺各種惠民政策,對農業種植進行各種補貼。主要補貼有良種補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補貼金額根據各地情況不同,發放標準也不一樣,我們當地每畝在130元。農民現在領的補貼就是這三種補貼。


現在國家將三項補貼合併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沒有糧食補貼和農資補貼還有良種補貼這三項了。現在農業支持保護補貼又叫耕地地力保護補貼,主要是鼓勵農民保護土壤,培養地力,多施農家肥,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農業補貼誰應該得,以前和現在基本上都是土地承包持有人領農業補貼,國家是按耕地面積發放的,你土地確權本上有多少耕地,就應該拿多少補貼,資金一般都是打在惠民一本通裡,農民直接在指定銀行領取,現在是誰確權承包耕地多,誰拿的補貼就多。如果土地流轉出去了,補貼誰該得,那就看合同咋定的了,種糧大戶國家另外有農業扶持補貼。



今年國家將對農業補貼進一步改革,由全面性向精準性和實效性轉變,將來農業補貼發放根據你承包耕地地力情況再貝體發放,激勵農民大力保護耕地。


李彬v3nd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老五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也種過地,拿過糧食和農資補貼,也見了不少關於農業補貼歸屬問而產生糾紛的事件。

我們老家種地糧食補貼是政府根據村上提交的各戶種地統計表直接將款打入農民“一卡通”存摺裡;購買化肥,種子,農藥的補貼則直接在農民購買農資時扣除。

國家發放糧食和農資補貼的目的就是為了鼓勵農民種地的積極性,提高糧食產量。發放補貼的前提條件是誰種了多少地的糧食,我就給你多少補貼。而不是你有多少地,我就給你多少補貼。對於荒蕪土地和改變耕地用途的是一分錢都不給的。

目前在農村拿糧食補貼和農資補貼有兩種情形。

一種是農民在自已承包的土地上種植,那麼毫無疑問,補貼款當然歸農民自己所有。

另一種就是農民把自己承包的土地承包給別人種植。有些雙方簽訂協議,規定補貼歸誰所有就歸誰。有些則沒有簽訂協義,只有口頭約定,這種情形一旦發生糾紛,則補貼款最終還是給承包種地的人。在現實中有些人為了快速拿地,方便耕作,也就不和農民計較那點錢了,補貼款仍由農民領取。


總而言之,承包的集體土地,誰種地,糧食和物資補貼就歸誰所有。如果你承包了土地,沒種地卻拿補貼是不符合規定的,也不受法律保護和支持的。


鄖陽老五


農民承包的集體土地也叫:承包地,糧食補貼和農資補貼必須給土地承包人所得!

我是黑龍江省海倫市農村的,我順便和大家說一下:糧補和地補是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另外農資補貼又是一回事的。

①地補呢有地補折或地補卡,不管是折和卡都歸農民當地的鄉鎮農村信用社來發放,每年發放一次。每晌地大約是1000元左右,具體多少得看你是哪裡的。最主要的是:不管農民種植什麼作物,這個土地補貼是必須得給土地所有人的。

②糧食補貼就不一樣了,我們這裡農民如果種植經濟作物的話就沒有糧食補貼了,必須得是在國家規定的範圍之內的,另外玉米和大豆的糧食補貼款的多少也是不一樣的。最主要的是糧補是誰種地歸誰,例如:張三把土地租和了同村的李四,那麼這個糧補就歸李四所得。如果農民的土地流轉到了農村合作社,那麼糧補就歸合作社。

③農資補貼:一般農民土地很少的話國家是不給農資補貼的,大部分農資補貼款都扶持農村土地合作社了。至少在我家鄉這是這樣的情況。

北大倉冀哥,謝謝!


君哥說三農


以前農民都是以種糧食為生了,只要糧食豐收那麼一家人都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只不過現在光靠種植糧食農民是無法提高生活水平的,更是養家餬口都難的,如今很多的農民都不願意種植糧食了。

農民承包的集體土地,糧食補貼和農資補貼應該給誰?

而國家也知道農民的難處,所以對於種植糧食的都會進行補貼,如今又是糧食補貼又是農資補貼的,可以說農民得到的補貼真不少的。那麼現在對於這些補貼,都應該補貼給誰呢?

對於補貼,目前來看都是直接補貼給擁有承包經營權的農民的,農民都有一個專門的賬戶,只要上面有補貼下來了,基本上直接就是打入已經實名的補貼專用賬戶裡面。可以說不需要經過村幹部的手,也不需要經過別人的錢,農民也不需要麻煩,知道到賬了就去銀行取錢出來就行了。

每年對於農民的糧食補貼跟農資補貼都是直接補貼給農民的,畢竟農民是土地的承包經營者,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土地是自己的,補貼肯定是自己領的。

當然現在對於補貼就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說一些農民不種地了,但是由於土地還是在自己的手裡,所以也是可以領得到補貼。而有一些農民將土地都租給別人了,自己還是可以領得到補貼。

所以現在對於糧食補貼的方向就是誰種植誰拿補貼,也就是說補貼將會直接給實際的經營者,而非簡單以誰承包給誰補貼了。這種補貼方式就能夠讓補貼更到位,直接惠及還在進行農業生產的人。

只不過目前來看想將各種糧食補貼給實際經營者,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的,畢竟並不知道土地誰實際在種植,除非是通過正規的土地流轉出去的土地,那樣才能夠拿得到一些糧食補貼,而對於一些直接給別人耕種的土地,還是很難拿到糧食補貼的。

所以說目前不管是糧食補貼還是農資補貼都是直接補貼給擁有承包經營權的農民了,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種情況呢,都說說吧。


老王談養牛


集體土地是指由村委會代表全部村集體成員行使承包經營權的土地。所有權歸村集體所有,承包經營權只是由村委會代管,實際承包經營權也是村集大家共有的。它與個體家庭承包土地不一樣,個體戶的承包地所有權歸村集體,但承包經營權歸個人。集體土地的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都是歸村集體所有。所謂村集體所有,就是村裡面每個成員都有一份額。


那麼承包的集體土地,糧食補貼和農資補貼應該給誰?

首先,承包協議規定給誰就給誰。

承包集體土地的出包人是村集體(由村委會代表村集體全部成員出包),承包人是向村集體承包土地經營使用的個人或者經濟組織。出包人和承包人在承包集體土地時是必須簽定承包協議的,那麼承包集體土地的糧食補貼和農資補貼就可以在承包協議上規定,雙方協商一致條件下規定,糧食補貼和農資補貼給村集體就給村集體,給承包人就由承包人領取。這是可以協商一致進行分配的。


其次,如果協議規定,承包集體土地糧食補貼和農資補助歸村集體所有,那麼村集體又將如何分配?這是問答提問的核心。

從法律上說,集體土地所有權、承包經營權歸村集體所有,那麼國家對集體土地支付的各項補貼也歸村集體所有,村裡面每人均有一份,任何個人和組織,包括村委會無權私自領取。村委會代表全體村民領取集體土地糧種補貼,記入村委會財務總賬,每年村委會提出應有的村務辦公經費外,剩餘集體經濟收入應納入全體村民股權分配,按村集體現有人口分配到各家各戶及個人。


總而言之,村集土地歸集體所有,集體經濟照樣歸村集體所有。但現實生活中,村集體財務收支做不到公開透明,在很多農村,村民要想分配到村裡面的集體經濟股權紅利是非常困難的。只有規範村集體財務監督機制,村集體成員合法權益才能夠得到保障。

感謝大家閱讀!喜歡阿洪文章的朋友,可以幫忙點贊、評論、轉發,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農人阿洪,瞭解更多三農趣事。

阿洪168


關於農業補貼發放給誰的問題始終就是一個農民唇槍舌劍的焦點問題,也是個棘手問題,雖說現在有初步的模式,但農民的反應也是很大的。

我們的政府就像一位母親,如果把錢發給承包者又怕餓著喪失勞動力而發包土地的人,畢竟那點承包費難以餬口,如果不把錢發給承包者又怕他們種地虧損,使有勞動能力的農民失去種田的積極性,的確是為人所難。

現行的政策很好,雖說有些農民有意見,但他們自然會從承包關係中得以化解。

生產力永遠決定生產關係,地方政府一定要多服務,少干預,少決策,比如土地集中經營的問題,對黑吉兩省來說,就不要搞什麼合作社多補貼個體少補貼的事情,這不僅有損公平,更會造成社會的不滿,畢竟黑吉兩省還有大量的沒有失去勞動能力的個體農戶存在,隨時時間的推移這個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的~規模化經營就會到來。

一切從實際出發是硬道理,急功近利是不可取的。


海納百川37216


第一先說說農村“土地”的幾種形式:

(1)集體用地:是村集體的共有土地,也叫機動地成(包括村集體林地),可以由村民承包或分給地少和新落戶沒有地的村民,據我所知現在集體地基本都以經分沒了。(2)承包地:就是村民承包村裡的國有土地,以前還有口糧地,不過在第二輪承包時都統稱為承包地。這也是農民現在擁有所有國有土地的總稱。也就是說轉包土地或者叫土地流轉時國家的補貼到底如何分配就得說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到底糧補歸誰?

原則上是誰種歸誰,但是還得看雙方的協議是怎麼定的,如果轉包合同規定給土地持有者那也沒什麼不妥。關於農資(包括種、肥、藥、農機等)補貼是對指種植、養殖大戶的鼓勵性專項補貼,是我們很多分散小農戶得不到的。

總之,隨著國家對農業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會有越來越多的利農政策出臺,我們農民一定會在新農村建設的道路上得到更多的實惠!

我是“來自黑土地”關迎關注留言,你們那裡還有那些種類的地?請來“黑土地”討論好不好?


我是來自黑土地


三個版本!

早期是給予農田所有者。自從國家不再收農業稅後,農民就對國家這項惠農政策感激萬分。因為自古種田交糧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取消農業稅後“開天闢地的頭一回”成為農民讚譽政府的樸素而有代表性的說法。隨後種地還給補貼就更是讓農民高興了。

一、誰的田補給誰

但是,補貼這個事的初衷是照顧農民,同時調動農民的種地積極性。但是,實施後就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農戶並沒有種地在依然領取這個補貼。所以這似乎與補貼政策的初衷不符。

二、誰種補給誰

因此,為讓補貼發揮應有的作用,聽說有的地是將補貼調整為誰種地就補給誰(不知是否在廣泛執行)。這樣的話,有些流轉土地進行規模化種植的人的積極性更高,實際上也發揮了農業補貼的功能。

三、誰的糧補給誰

不過,在一次參加某地農業廳活動時,聽說想試點產收補貼。因為去區分誰在實際種地實際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就從最終產出來給予補貼。這樣就可快刀斬亂麻直接進入主題將補貼發揮到實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