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千股大跌後,股民應該思考這些因素了

又一次經歷了千股跌停——“顯然這不是第一次,也絕不可能是最後一次”。每一次大跌時,股民都能聽到我對市場如此評論,很多股民說這樣評論太理性了,實際上,

經歷多了,市場教育多了,留下的就是這樣的感受了。有時候能夠通過板塊規避,比如說這次石油天然氣還是很典型的;有時候通過倉位控制規避,但有時則不可避免會碰到,因為很多時候,黑天鵝事件是無法提前預知,否則也就不叫做黑天鵝了,不可預測性也是股市魅力的一部分。那麼如何應對呢?以及未來關注的市場點是哪些呢?也做一個梳理。

和玉名V+會員群中股民交談的一些體會

股民A:現在只要活下來就行了。。嗯嗯。。老師看你文章十多年了。。就學會跑得快,風險意識沒白建立。

股民B:實際上,A股現在遍地黃金啊。。一個基本面好又快破淨的好股票。。頂過這一兩年都是黃金。。以前想買都都買不到的。

股民C:2013年的時候,我在,那種折磨比現在好不了多少。那時候李大霄就整天再喊底了,喊一個破一個,曾經跌倒過1949點,那貨立馬出來一個建國底。哎,不服不行,隨後又跌到了1849點。

股民D:怕什麼,熔斷都經歷過,挑幾隻反彈快,賺回來就是了。

千股大跌後,股民應該思考這些因素了

​ 實際上,大家都有自己的道理。實際上,挺慶幸的,這幾年玉名反覆就灌輸給讀者兩個概念:第一,獨立思考,建立主體優勢,別人的經驗再好,也需要在自身基礎上使用;第二,風險意識,在市場一天,就要思考市場各類風險:如果大盤大跌怎麼辦?如果突發利空怎麼辦?如果破位持續怎麼辦?如果退市怎麼辦?如果要等一年半載怎麼辦?如果全球金融危機怎麼辦?不知道各位是否考慮過嗎?至少,玉名每次操作前都反反覆覆想過了,所以操作適合只做自己能承受那部分,無論是否有槓桿都是如此。

千股大跌後,股民應該思考這些因素了

​ 每逢長假,都會給大家寫一些操作經歷方面的文章,不瞞大家,我也是經歷市場教育之後才有了改變。今年春節期間我也寫過長文 《 止損止盈的意義,操作紀律的由來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08339365020184(玉米期貨,看對了最後結果,但途中,有過一次多空博弈,沒等到最後,先爆倉,然後全部實現了我的預期走勢。相當的諷刺,反而體現了股市的善良),幾次爆倉之後,痛多了,我才又有的風險機制的嚴格執行。這是人性使然,怎麼說都沒用,只有市場教育。

千股大跌後,股民應該思考這些因素了

​ 包括國慶長假期間文章《突發利空與個股大跳水,兩大應對策略》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90954931616815和《​危與機,接受風險考驗才有大收益》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92051947671700。當時寫出來,很多人不理解,這些到底有沒有用,而且真的悲觀到這種程度嗎?如今來看,這一切並不是危言聳聽,玉名認為無論市場如何變化,咱們就記住一點:我們只做自己風險承受範圍之內的操作。包括所謂的槓桿,都不能超過自己的範圍。可以輸,可以虧,但絕不失控;活得長,機會才多,這是不變的道理。那麼,這隻回答了兩個問題,後面兩個股民說的事兒,如何應對呢?尤其是,其實,我們是可以從市場大跌中,找到機會的,老股民不僅僅是時間老,更是因為生存的手段多,這一點很重要。

千股大跌後,股民應該思考這些因素了

大資金的投資者,在市場群體風險時,倉位降低有難度,就要有多使用期權工具對沖了(如圖這是10.11日50ETF認沽期權的走勢),由於沒有迷你期權和個股期權,以及迷你股指期貨,對散戶來說,倉位控制還是風險的唯一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