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銀行工作人員會把錢存銀行嗎?銀行理財我們應該注意哪些?



銀行工作人員不把錢存在銀行,難道放在自家保險櫃?不但不會帶來一分錢效益,出門還得帶上保險櫃,這不搞笑嗎?只不過,銀行工作人員存錢確實有計劃,有講究,總是想著如何使利息或收益最大化。

出於職業素養和習慣,和普通人相比,在理財方面,銀行人可能略勝一籌。作為普通銀行人,也算打工一族,按月領薪水,按季度或按年領績效工資(獎金),但都不算大額資金,如何讓流水資金產生更大收益,這是他們的強項。一般來說,對於日常零散收入幾千的,也是要麼放入餘額寶微信等第三方理財平臺,以獲得比銀行活期存款更高的利息;要麼做基金定投,為子女或自己積累一筆財富。

當儲蓄金額達到一定程度時,將會啟動大額的投資或理財。要麼固定資產投資,要麼風險高一點的理財產品,或本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總之不會讓資金哪怕一刻的閒置。在短期理財與長期理財投資上,可謂涇渭分明,精打細算。在銀行人看來,理財不分先後,也不論金額大小,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圖個安全,以小額理財的財富積累,為大動作打下基礎,如此而已,並不神秘。但站在職業角度,理財的視野和高度,無疑要佔有優勢和先機。與銀行人做朋友,對於你投資理財肯定會有幫助。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進入了全民理財時代,可喜可賀,但對理財新手來說,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切勿盲目跟風。理財之前,還是需要簡單的理論學習,以及必要的實踐操作,不能人云亦云,道聽途說,盲目跟風。

二,切勿盲目貪圖高收益。也就是說有必要將產品風險,收益和自身抗風險能力相互結合,綜合考慮再做決定。在做風險測評時,如實勾選,才能準確評價你的抗風險能力,以及適合的產品。超過自己能力的理財,是一種冒險行為。

三,在細節上,關鍵是要看清產品說明書,以及違約責任。現在銀行理財產品種類繁多,風險和收益各異,存款,理財產品,結構性存款,結構性理財,基金和債券,包括銀保產品等等,不一而足,稍不留神有可能混淆,甚至不清楚違約責任等,也會帶來很多麻煩,甚至糾紛,大可不必。

四,學會辨別理財產品真偽。銀行系理財產品,監管機構都指定了第三方託管登記機構,提供了查證渠道。在中國理財網上,輸入產品說明書上C子頭13位編碼,即可查詢出產品發行機構,風險等級,預期收益率等重要信息,如果不能檢索出來,就是違規或虛假理財產品,值得大家重視。


龍門山財經


大家好,我是強哥理財。針對銀行工作人員是否會把錢存銀行的問題,我談一些自己的看法,不妥當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批評。

銀行工作人員是否把錢存入銀行?這個問題要分兩種情況來看:

一是非常有錢銀行工作人員,他們不一定把所有的錢放在銀行裡。通常情況下,他們會放一部分資金存入銀行,主要是完成銀行的攬儲任務。另一部分資金就會用其他方式進行投資理財。

二是普通的銀行工作人員,沒有過多的資金。通常情況下,他們會把資金全部除存入銀行,以便完成自己的攬儲任務。

所以,多數公銀行工作人員都會把錢存到銀行,已完成銀行的攬儲任務。有的銀行工作人員,還要四處找親戚朋友,讓他們把閒餘錢存到自己所在的銀行,幫助完成儲蓄任務。

我是強哥理財,請大家多多關注,歡迎留言探討。


強哥理財


有時候會被要求完成任務的,會買一些銀行理財,一般都不會買,因為收益並不高,270天最高才4.6%年化,在外面買私募理財90天即可以拿7%年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