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受權發佈:政府工作報告

——2018年12月29日在建始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縣長 張淵平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8年工作回顧

2018年,在州委、州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縣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時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全州“一谷兩基地三示範區”[1]“四大產業集群”[2]和縣委的總體部署,較好地完成了縣十八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經濟總量在重增長、強質量中持續壯大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2.48億元,增長7%(預計數,下同),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20.0:33.4:46.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25億元,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招商引資到位內資50億元,增長22.6%;直接利用外資860萬美元,增長25%;完成自營出口530萬美元;

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億元,增長11%;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7275元、10428元,分別增長8.5%、9.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8.46億元,增長35.8%。

(二)脫貧步伐在重合力、強弱項中持續加快

——力量全面匯聚。進一步健全脫貧攻堅作戰指揮體系,32名縣領導下沉鄉鎮靠前指揮;嚴格按照州1號令“八個到村到戶”[3]要求,402名“第一書記”,405個“尖刀班”、2407名幹部實行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103個縣直單位“一把手”按照“1+4”模式履行駐村工作職責,7000餘名幹部職工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東西部扶貧協作、省“616”對口幫扶、咸寧市對口支援、華農定點扶貧等共落實幫扶事項97個、幫扶資金3.92億元;117家企業參與“千企幫千村”共實施項目200個,投入資金1.4億元。

——政策全面落實。“五個一批”政策全面落實,投資2147.3萬元,發展村級主導產業3.24萬畝;實施易地扶貧搬遷5509戶18113人,入住5142戶16929人;兌現生態扶貧補償資金501.25萬元,聘請815名貧困人口為生態護林員;發放貧困生資助金3530.79萬元,惠及家庭困難學生43296人次;累計發放各類社會保障資金1.25億元,實現應保盡保、應助盡助;金融、健康、就業等扶貧政策全面落實。

——短板全力補齊。全面統籌2018—2020年脫貧攻堅資金13.37億元,一次性將項目清單下達至鄉鎮前線指揮部,共計劃實施項目1720個。其中:實施農村公路項目551個,完成路基改造820公里、路面硬化550公里、安保工程983公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303處,完工172處;實施“四類對象”[4]危房改造9100戶;新建及改造低電壓線路615公里,新建10千伏線路117公里,改造10千伏線路67公里;新建和改造4G基站268個,410個村(社區)2788個自然村通光纖寬帶網絡。全年19個重點貧困村、21546人如期脫貧。

(三)產業結構在重特色、強融合中持續優化

——農業特色產業進一步壯大。新發展茶葉、乾鮮果、高山蔬菜、花卉、藥材等特色產業基地5.5萬畝,“一村一品、一品一業”農業產業穩步壯大;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03家,新增註冊商標101個,新增“三品一標”3個,獲評湖北省著名品牌2個;容華、廣惠、食達好等企業與廣大農戶形成利益鏈接機制,枸杞珍酒業評為省級扶貧農業龍頭企業;加快建設農村電子商務示範縣,縣級運營中心全面建成;新建設高標準農田3.1萬畝,推廣綜合利用種植技術90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24.3萬噸,油菜產量1.6萬噸,出欄牲豬72萬頭,產糧產油、牲豬調出大縣地位進一步鞏固;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慶祝活動在建始成功舉辦。

——工業經濟平臺進一步拓展。出臺《推動“四大工程”[5]壯大市場主體加快工業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建強工業經濟“四大平臺”[6],加快“四大產業集群”建設;錦硒紡織、磊鑫建材等7家企業成功進規;縣城易遷產業園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7億元,天生、河水坪易遷產業園建成投用,青裡壩、桃園易遷產業園主體完工,其他鄉鎮易遷產業園加快推進;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40.15億元,貸款餘額80.05億元,存貸比57.12%;各銀行金融機構創新信貸產品,為307家企業發放貸款28.48億元,漢口銀行成功進駐;雙達鞋業、枸杞珍酒業、木藝邦等企業生產線成為重要參觀節點,旅遊創意商品深受遊客青睞。

——全域旅遊鏈條進一步延長。《建始縣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通過評審,野三峽、石門河聯合創建國家5A級景區總體規劃通過初審。石門河玻璃橋、萬家臺康養莊園建成運營;蝴蝶巖、雲頂寨、五界谷等項目加快建設;花坪特色小鎮、黃四姐文化園啟動建設;旅遊公路、觀景平臺、旅遊廁所等公共設施加快完善。良水桃緣、楂樹坪、田家坪等鄉村旅遊蓬勃發展,新發展民宿400多家。成功舉辦賞花節、採摘節、苗鼓文化節、森林自駕音樂節、越野車挑戰賽、江釣大賽等各類節慶賽事活動;先後在上海、杭州等十多個大中城市舉辦“CALL響全世界•暢遊金建始”旅遊推介活動。全年接待遊客420萬人次,增長34.6%。

(四)項目引擎在重招引、強投資中持續發力

——圍繞投資導向強化項目爭取。聚焦交通、農業、教育、衛生、民政等領域爭取中央和省預算內投資項目34個,到位資金5.89億元,佔全州爭取份額的28.2%;新城區供水等6個PPP項目獲得國家財政部批准;318國道紅巖寺繞鎮線、縣城至紅巖寺公路改擴建項目納入省政府三年攻堅行動計劃;318國道旅遊廊道納入省部級項目庫;謀劃申報棚戶區改造、社會事業、農田水利等2019年中央和省預算內項目41個,申報資金4.2億元。

——圍繞發展後勁強化招商引資。出臺《關於全面加強招商引資工作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組建長三角、珠三角、福建3個招商專班開展駐點招商,全員招商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成功簽約項目26個,概算總投資136.32億元;飛拉達戶外運動中心、青花田園綜合體、火車站綜合物流中心等17個項目相繼開工建設。

——圍繞項目推進強化協調服務。全面落實重大項目“五個一”工作機制[7],成立縣重點項目幫辦、代辦服務中心;開工建設5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82個,完成投資61.8億元,其中州級重點項目19個,完成投資22.1億元;雲天公路、高三公路、京橋璞玉島、陽光時代豪庭、智泰科技等項目基本建成;銀百高速建恩段、清江水上運動中心等項目加快建設;宜萬鐵路新開高坪站基礎設施、金建大道等重大項目全面開工建設。

(五)城鄉建設在重功能、強管理中持續升級

——基礎設施不斷健全。龍七路、廣潤路、建始大道延長線、木橋河水庫全面建成;鄉鎮汙水處理、東洛河二期治理等項目基本建成;龍高、原嶺至門坎巖、磺廠坪至巫山、楂樹坪至望坪、李家坪至大樹埡、五界谷旅遊公路等交通項目強力推進;縣城汙水處理二期工程開工建設,新城區供水工程和農村安全飲水扶貧PPP項目即將開工建設。

——城鎮功能不斷完善。強力推進“五大戰區”棚改工程,簽訂協議1200戶,兌現安置補償金6.24億元,完成房屋拆除10.5萬平方米。北環路綜合改造、廣潤河親水走廊、新城區文化走廊啟動建設,30個城市公廁、40個文化廣場全面建成,新增5000個停車位全面規劃建設;鄉鎮集鎮“五有”工程[8]基本實現全覆蓋,龍坪集鎮綜合改造全面完成,茅田集鎮文旅綜合體基本建成。

——鄉村示範不斷延伸。全力推動“151”[9]鄉村振興示範工程,花坪示範鄉鎮建設強力推進;以產業佈局、人居環境改造為主的5條示範廊道初見成效;青裡壩成功爭取州級鄉村振興示範村,獲得1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紅色照京、林海楂樹坪、良水桃緣、陽光火龍等示範村寨建設成效顯著;花坪田家壩村中國傳統村落保護項目基本完工;官店陳子山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茅田三道巖村、花坪新溪村入選湖北美麗鄉村建設試點。

——文明鄉風不斷深入。鄉風文明建設推進年成效明顯,三道巖村基層治理成果走進國家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全州精神文明建設現場會在我縣召開;王光國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楊春芫、胡勇獲評湖北省“勞動模範”;史建章榮登助人為樂“中國好人榜”;陳丹丹榮獲“全國中職生標兵”稱號;萬其珍被評為全國“誠信之星”;深入開展“我脫貧我光榮”“建始好人”等評選表揚活動;“鐵廠精神”走進《恩施開講》大熒屏,《人民日報》等媒體紛紛聚焦;持續開展“六城”同創,省級衛生縣城通過暗訪複評;河落子、後三溪等村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取得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六)發展紅利在重改革、強創新中持續釋放

——改革的原動力明顯增強。“三去一降一補”[10]成效明顯,全面落實全省煤炭企業關停政策,關閉煤礦5家;房地產去庫存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面完成國地稅機構改革;全面加強財稅收支管理,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實行財稅共治共享;深化監察體制改革,順利完成人員轉隸、工作融合;城管及環保綜合執法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啟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初步完成縣級產品、食品檢驗檢測體制改革。

——創新的驅動力明顯增強。出臺《推進縣域創新驅動發展和加強專利工作的實施意見》;新增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1家、省知識產權示範企業1家,申請專利170件,其中發明33件;培育認定國家級星創天地1個、省級眾創空間1個;“建始智慧教育雲平臺”建設得到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同志高度肯定;縣國網供電公司獲評全國總工會“職工書屋”示範點。

——開放的推動力明顯增強。全面開展優化營商環境“百日攻堅”行動;深入實施“三鄉工程”[11],舉辦建始在外成功人士座談會,30多名企業家返鄉投資創業,100多名優秀大學畢業生、致富能人回鄉創業,部分進入村支兩委;建成長梁小微企業孵化園;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推進,4家企業評選為省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17家企業評選為文明誠信示範企業。

(七)民生福祉在重統籌、強支撐中持續增進

——堅持標本兼治,生態環保嚴實有效。全面完成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銷號55個、辦結交辦信訪問題46個;辦結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交辦信訪件11件;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創建取得新成效,高坪鎮成功創建省級生態鄉鎮,鐵廠壩等11個村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村;完成生態紅線劃定,實施土壤酸化治理8.5萬畝;爭取中央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資金4000萬元;啟動長梁、紅巖、高坪、花坪“氣化鄉鎮”建設;接受州對縣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對三里鄉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31天,位居全省縣市第六。

——堅持內外兼修,社會事業務實有為。全面改薄、教育現代化等項目穩步實施,辦學條件持續改善;縣實驗中學等9所學校認定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縣中醫院、婦幼保健兒童醫院綜合業務大樓主體完工;疾控中心業務大樓、優撫醫院開工建設;人民醫院、中醫院分別與省、州多家醫院組建醫療聯合體。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即將開工建設;省第九屆少數民族運動會獎牌榜位居第四;建始縣獲評湖北省土家婚俗文化之鄉;土家鄉村音樂劇《黃四姐》獲評為恩施州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

——堅持統籌兼顧,社會保障紮實有力。新增城鎮就業6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組織開展就業技能培訓1.6萬人次;城鄉醫保順利完成並軌,社會保障卡持卡人達44.8萬人;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掛牌成立;縣復員軍人休養院、三里敬老院全面建成;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開工建設;茅田鄉、龍坪鄉農村福利院改造工程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堅持法理兼濟,社會治理堅實有序。“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取得明顯成效,成功破獲涉黑涉惡刑事案件35起,打掉惡勢力團伙17個,破獲涉毒刑事案件24起,打掉販毒團伙2個;積極開展“百日執行攻堅”專項行動,“執行難”基本得到解決;積極推動“七五”普法,建成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10個鄉鎮服務工作站,切實開展“法律六進”[12]活動,法律顧問實現全覆蓋;切實加強煤礦、非煤礦山、食品藥品、消防、道路交通、工程建設等安全專項治理;嚴格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和“三訪”工作制度[13],大力開展信訪矛盾化解攻堅戰,實現了“五個不發生”[14]的目標,確保了全年社會大局穩定。

(八)政府建設在重法治、強廉政中持續加強。切實加強黨的建設,樹牢“四個意識”、踐行“兩個維護”、堅定“五大發展”理念。深入開展全面從嚴治黨宣傳教育“十進十建”活動,馳而不息糾正“四風”問題;常態化狠抓“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認真開展“四大”活動[15];定期向縣委常委會彙報工作,認真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適時向縣政協通報工作情況,自覺接受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01件,政協提案70件,見面率、回覆率、滿意率均達100%;不斷完善重大決策程序,完成合法性審查188件,全面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持續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完成公共資源交易項目354個,成交金額21.5億元,節約資金1億多元;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領導幹部“一崗雙責”,全面加強審計監督和政府督查,政府行政效能和執行力、公信力不斷提升。

與此同時,統戰、雙擁、民宗、統計、移民、物價、質監、保密、史志、人防、氣象、檔案、團委、老年、婦幼、殘聯、供銷、工商聯、機關事務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歲月不居,天道酬勤。一年來,全縣上下牢記使命,履職盡責,在經濟持續下行和內生動力相對不足的雙重考驗下,取得這些成績實屬不易。這是縣委總攬全局、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社會各界和廣大幹部群眾凝心聚力、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為建始改革發展付出辛勤勞動的全縣人民,向關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級領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駐建始部隊、武警官兵、省州駐建始單位,向歷屆老領導、廣大離退休老同志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發展中還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矛盾:一是少數經濟指標和部分重大項目未能如期完成,如地區生產總值計劃增幅8%完成7%,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增幅15%完成12%,209國道長梁繞鎮線、馬欄溪二級客運站、茨泉廣場等項目未能如期開工建設;二是精準扶貧項目推進較慢,特別是易地扶貧搬遷和農村公路建設進度較為緩慢;三是三次產業沒有真正形成融合鏈條,農業特色產業規模偏小,村集體經濟整體偏弱,工業企業質效不優,工業經濟發展是我縣的“短中之短、痛中之痛”;四是財政收支壓力加大,尤其是政策性增資等剛性支出逐年增長;五是少數黨員幹部主動服務意識不夠,擔當能力不強,抓經濟建設的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對此,我們一定直面問題,找準原因,對症下藥,切實解決,不辜負全縣人民的期望和重託。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時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省、州戰略部署和縣委“四大戰役”[16]的總體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扣高質量發展總要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整縣摘帽”總目標,著力增強項目引擎、改革創新的驅動力,全力加快產業融合、城鄉統籌、民生改善步伐,奮力確保與全國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直接利用外資增長10%;自營出口增長11%;旅遊綜合收入增長23%;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10%;生態環保、安全生產、節能減排等指標全面完成州定目標任務。

圍繞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集中火力打贏脫貧大決戰

堅持把2019年整縣脫貧摘帽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強力推進“五個一批”,嚴格落實各項惠民政策,認真執行“八個到村到戶”要求,堅決打贏這場輸不起的脫貧攻堅大決戰。

——圍繞“兩業”[17]穩定拓展增收渠道。堅持產業發展穩增收,持續推行“121+X”[18]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貧困村主導產業和訂單農業,加強後續管理,穩步壯大產業規模,推進貧困戶與市場主體建立利益鏈接機制,激發內生動力;探索村集體經濟“一村一策”多元化發展路徑,通過土地流轉、廠房租賃、資產入股等形式,提升村集體經濟實力。堅持就業帶動促增收,依託易地扶貧搬遷配套產業園,把企業建在基地上,帶動更多貧困戶就近就業;引導在外優秀企業家回鄉創業,激勵更多農民工返鄉就業;加大貧困戶農業實用技術、就業務工技能培訓力度,提升就業能力,提高轉移就業水平;優化配置護林員、保潔員、護路工等公益性崗位,擴大缺乏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就業渠道。

——圍繞“兩基”[19]全面提高生活質量。全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圍繞三年建設計劃,搶抓國務院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機遇,強力推進農村公路和產業路建設,全力創建“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加快農村安全飲水扶貧PPP項目建設;全面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拆舊復墾、配套生產生活設施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全面建成農網10千伏及以下項目和茅田太和街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全面提高農村信息化普及率。全力完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全面完成精準扶貧配套教育項目、貧困村村級黨員群眾活動中心、衛生室、文化廣場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圍繞“兩度”[20]多方彙集脫貧動力。鞏固完善脫貧工作體系,嚴格落實“尖刀班”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壓緊壓實脫貧攻堅責任,提高基礎工作水平和精準脫貧成效。充分激活東西部扶貧協作、華農定點扶貧、省“616”對口幫扶和“千企幫千村”等社會幫扶力量。以鄉風文明建設為抓手,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全面實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度。讓全縣92個重點貧困村與其他非重點貧困村共同發展,同步小康,全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度。

· 竭盡全力推動項目大建設

——積極主動抓項目爭取。緊扣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梳理“包裝”項目,列出爭取清單,加強溝通銜接,力爭更多項目進入中央和省投資籠子,實現項目個數和額度雙增長;緊盯建始特色產業、優勢資源、基礎設施短板、基本公共服務的發展和民生需求,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謀劃、爭取一批項目,加大項目前期工作力度;緊跟市場需求,圍繞龍頭企業,發展一批上下游關聯企業,延伸產業鏈,引導企業做大做強,增強企業投資發展的信心和底氣。

——應勢而動抓招商引資。出臺《建始縣招商引資管理辦法》,全面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聚焦“四大產業集群”建設,謀劃一批見效快、管長遠、帶動強、關聯高的招商項目;通過“請進來”現場推介、“坐下來”網絡推介、“走出去”專場推介等模式,加大推介力度;整合部門招商資源,依託長三角、珠三角、福建三個招商專班力量,瞄準國內500強、上市公司、優質企業,圍繞資源優勢和承接產業轉移,加大招引力度;針對產業資源強、投資能力弱,產品質量好、市場份額小的縣內中小企業現狀,藉助在外恩施商會平臺作用,以商招商尋求合作支撐,支持企業轉型升級,努力培植後續財源。

——謀定而動抓項目推進。著力破解要素瓶頸,優化建設用地,盤活存量土地,加大項目用地保障力度;強化政銀企對接,積極為在建重大項目提供融資支撐,激活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加大項目資金保障力度;加大水、電、路、網等要素供給力度;充分利用項目建設APP監管平臺,嚴格落實重大項目全過程監管機制,切實加強施工、質量和資金安全監管,確保項目有序推進;全面落實縣領導聯繫重大項目“單一領導責任制”和項目建設指揮部負責制;大力推進項目服務幫辦、代辦制,實行重大項目全週期、全過程、全方位服務。狠抓重大項目建設的骨幹財源,全年計劃實施5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114個,概算總投資24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71.7億元,其中州級重點項目15個,概算總投資7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3.4億元。

(三)挖掘潛力加快產業大融合

——特色農業帶動,夯實產業融合的基礎。大力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努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建強基礎財源。做大特色基地,穩定發展油菜、馬鈴薯、富硒玉米等糧油作物,總面積穩定在90萬畝以上、總產量穩定在22萬噸以上,新建高標準農田1.6萬畝;鞏固提升乾鮮果、茶葉、高山蔬菜、藥材等傳統特色產業,建成標準化示範園5000畝,每個鄉鎮至少建成3個以上觀光示範園,讓“田園變公園”;穩妥發展羊肚菌、富硒皇菊等新興特色產業,培植新的農業產業增長點;做優特色產品,加強公共檢驗檢測中心建設,全力推進品牌化建設,新增“三品一標”農產品3件;加大特色產品和旅遊商品研發力度,打造一批“叫得響”的“金建始”品牌,“賣得火”的“金建始”產品,讓“產品變精品”;全面建成武陵山特色園藝作物良種繁育中心;加快建設武陵山特色獼猴桃優勢區核心區;積極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做暢營銷渠道,大力實施農特產品“走出去”工程,充分利用東西部扶貧協作、華農、中南民大等對口幫扶優勢,借力硒博會、農博會、農交會等平臺,依託各類電商平臺,加快建設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成一批特色產品專賣店或展示區,將建始特色產品建成大中城市、高等院校、商場超市、互聯網銷售平臺供給的“後方基地”,讓“農產品變商品”。

——實體經濟撬動,建強產業融合的支點。堅持兩個“毫不動搖”[21],認真落實“六大舉措”[22],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切實培強優質財源。建成一批標準廠房。加快易地扶貧搬遷配套產業園建設,力爭招引5-10家企業入駐;全面建成各鄉鎮易遷配套小微產業園,並至少招引1家企業入駐;建設標準化廠房10萬㎡以上,提高承載能力。落地一批特色工業。圍繞特色產業基地,加快建設硒世寶果酒、烏龍茶、硒土豆乾鮮品等加工生產線,新招引落地精深加工企業10家以上,將工業企業建在農業特色基地上。加快茅田風力發電項目建設。投產一批工業企業。圍繞精準扶貧勞動就業,加快在建工業項目建設進度,智泰科技、九木服裝、閩施鞋業、足麗鞋服等企業建成投產,積極盤活縣內存量企業,穩步壯大工業經濟實力。培植一批規上企業。全面提高企業生產技術、工藝裝備、產品質量,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支持企業到“新三板”“新四板”掛牌,到創業板、中小板和主板上市。新增產值過億元企業1家,稅收過千萬企業1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5家。

——全域旅遊聯動,擴大產業融合的窗口。全面實施全域旅遊“345工程”[23],加快完善旅遊配套功能,提升旅遊服務水平,全力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多點加強旅遊開發。加快野三峽、石門河景區聯合創建國家5A級旅遊區力度,力爭通過省級初評;加快推進小西湖省級旅遊度假區創建;加快推進雲頂寨、黃四姐文化園等項目建設;加快建設花坪特色小鎮,啟動楂樹坪、高巖子森林小鎮建設;建成店子坪、照京坪紅色旅遊教育基地;建成良種繁育中心、天文氣象、石門河研學實踐基地;建成飛拉達攀巖訓練、清江水上運動體育旅遊基地;圍繞業州、長梁、三里建設城郊鄉村生態休閒旅遊圈。多季打造旅遊熱點。分季節打造旅遊熱點,培植旅遊關聯產業新型財源。“春”以羅家壩、貓兒坪、白雲、河水坪、涼水埠為主線,打造踏青賞花、農耕體驗旅遊季;“夏”以清江、汪家寨、小西湖、雪巖頂、楂樹坪為主線,打造水上游樂、避暑度假旅遊季;“秋”以龍坪、高坪、茅田為主線,打造林海賞秋、自駕露營旅遊季;“冬”以長嶺崗、高巖子為主線,打造林海賞雪、冰雪運動旅遊季。構建旅遊與工業、遊客與群眾、縣城與鄉鎮、景區與景區的多維互動體系。多方強化旅遊推介。以旅遊企業為主體,按照“月月有活動、季季有精彩”的目標,以觀光采摘、民俗文化、體育運動等節慶賽事活動為平臺,加大旅遊營銷推介力度,充分利用各類新媒體的影響力,打造“網紅建始”,積極拓展國內外遊客市場,擦亮建始旅遊“四張名片”[24]。

(四)增強實力實現城鄉大突破

——景區化完善城鎮功能。持續推進縣城“12345”[25]和鄉鎮“五有”工程,不斷提升城鎮品位和承載能力。按照“淨、靜、暢、靚”要求,啟動開放式縣城4A級景區建設。以“五大戰區”棚改工程為抓手,強力推進老城區“瘦身”、新城區“強體”工程,加快金建大道(銀百高速城區連接線)項目建設,建成城市迎賓大道;加快推進茨泉片區綜合開發項目,建成城市中心廣場;加快國家基本氣象站及氣象公園建設,建成城市觀景平臺;加快全民健身活動中心項目建設,建成城市文體運動中心;加快推進廣潤河濱河走廊及風雨橋項目建設,建成城市親水走廊;啟動建設建陽壩寶塔山休閒觀光項目,建設城市休閒公園;圍繞五陽書院、文廟、韋君宜紀念館、烈士陵園等,建設城市文化公園;規劃建設電商物流等綜合市場,建設城市專業市場。加強鄉鎮集鎮經營,按照國家3A級景區標準完成鄉鎮集鎮規劃修編。

——全域化完善基礎設施。全面建成宜萬鐵路高坪站、清江旅遊碼頭、火車站二級客運站,完成209國道路面大修;啟動建設銀百高速公路鄂渝界至建始段、339省道官店至鶴峰鄔陽、462省道景陽高燎至恩施紅土、縣城杜家壩至巫山尤家埡、長梁、紅巖寺繞鎮線和縣城二級客運站等,不斷拓寬對內、對外交通循環通道。全面建成金灘坪水庫、黃連溝2號水庫、呂家坪水庫和木橋河水庫新城區輸水管網;加快推進蛇皮洞、黑溝水庫項目,力爭儘快啟動建設;加快新城區供水工程PPP項目建設,不斷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示範化引領鄉村振興。搶抓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支持革命老區建設和湖北省美麗鄉村建設政策機遇,推進“三鄉工程”縱深發展,建設鄉村富美家園。以“151”鄉村振興示範為帶動,加快推進花坪特色小鎮建設,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示範鄉鎮;以青裡壩、當陽壩、照京坪、良水桃緣為引領,新啟動30個鄉村振興示範村寨建設;加快青花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新開工建設田園綜合體5個以上,全力打造一批宜居新家園、宜業新樂土、宜遊新景點;鞏固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全面啟動官店陳子山中國傳統村落,茅田三道巖、花坪新溪湖北美麗鄉村建設。

——精細化經營城鄉管理。以“和美建始”為主題,總結推廣三道巖、店子坪、金子墩等村鄉風文明建設及基層治理經驗,積極爭創省級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示範縣和省級文明縣城。以“六城”同創為抓手,實施村容村貌美化、培育優良家風、繁榮鄉村文化、完善基層自治等工程;積極推進國家級衛生縣城、園林城市和省級森林城市創建;充分發揮道德模範、最美家庭、建始好人的“蝴蝶效應”,講好建始故事,傳播建始精神。

(五)匯聚合力狠抓生態大保護

——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嚴格執行全縣生態文明創建規劃,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創建省級生態文明示範縣;加大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鄉鎮、示範村創建力度,新創建申報省級示範鄉鎮1個、示範村15個;積極推進城市建設綠色發展三年行動,加快綠色發展,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全面開展中央、省環保督查反饋問題整改“回頭看”,加大環保違法違規行為打擊力度,做到“問題零容忍、查處零放過”;全面落實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

——堅定不移推進生態環境修復。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和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加強林業資源保護、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地質災害防治,全面推進山長制,積極做好山體修復;全面落實河庫長制,完成河庫劃界確權工作,持續開展“清流行動”,加強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確保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

——堅定不移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完成土壤酸化治理5萬畝,完成石漠化綜合治理3萬畝;切實抓好城區垃圾禁燒、農村秸稈禁燒工作;啟動火龍河、榨茨河(雙河段)等河道治理,提升河道綜合防洪能力;切實抓好“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26],全面提升鄉鎮汙水處理廠運營能力,加快建設城鄉垃圾治理一體化項目,大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加大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力度,建設1個農業面源汙染防治示範區,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和第三次全國土地普查。

(六)激發動力推進改革大落實

——突出體制機制抓改革。積極穩妥完成黨政機構改革;持續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公車制度改革;積極推進新課程和新高考、中考改革,深化教育信息化改革;積極推進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切實盤活“農村集體三資”[27],建立農村土地“三權分置”[28]高效運轉機制;全面完成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完善城鄉規劃建設管理體制機制,啟動“多規合一”;積極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一次辦好”工作機制;探索建立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突出創新驅動抓改革。深化科技創新,促進成果轉化,引進轉化科技成果2項以上;強化創新型市場主體培育,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家,申報備案高新技術產品2個以上;推廣運用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縣成果,服務指導企業申請發明專利10件以上;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積極引導企業建立校企共建研發中心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突出營商環境抓改革。全面建成市民之家,積極推行行政審批“四多合一”[29],項目建設審批在省規定的辦結時限內力爭再壓縮一半;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建立營商環境定期會商制,組建營商環境貼身服務隊,聘請營商環境義務監督員;加快推進州高新區(建始園區)體制機制創新,建設“一園多區”;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放寬政策、放開市場、放活主體;積極做好銀企對接工作,提高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貸款比例;全面推進涉企收費改革,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加強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切實提高交易質效。

(七)傾注精力促進民生大改善

——更大力度發展社會事業。全面實施學前、高中、特教三個行動計劃,啟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創建,強力推進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切實加強校外培訓機構管理,狠抓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健康扶貧,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建成縣中醫院一期綜合大樓、婦幼保健兒童醫院、疾控中心業務綜合大樓、優撫醫院,加快推進縣人民醫院門診醫技大樓、中醫院二期綜合大樓;全力建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加大農村群眾文化體育活動場地建設力度,啟動縣文化體育活動中心建設。

——更大力度強化社會保障。全面落實各項就業政策,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新增就業4000人,城鎮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積極抓好養老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防災減災和退役軍人管理服務等工作,不斷增強社會多元保障能力;積極探索社會化、互助化養老服務新模式,建成縣社會福利綜合服務中心、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啟動沙壩康養中心建設項目。

——更大力度促進社會和諧。持續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全力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紮實開展“七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廣“楓橋經驗”,強化源頭治理,加強人民調解,深化信訪矛盾化解攻堅,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加大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力度;加強道路交通、煤礦、非煤礦山、食品藥品、消防、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專項治理,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統籌做好民族宗教、統計、檔案、史志、保密、雙擁、郵政、通信、物價、質監、移民、氣象、老年等工作。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科協、殘聯等群團組織開展工作。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時代、新徵程、新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將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不斷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執政水平,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一)築牢忠誠之魂,增強政治領導本領。把加強黨的領導貫穿於政府工作的始終,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種好意識形態“責任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作為根本政治擔當,永葆政治本色。

(二)常懷敬畏之心,增強依法行政本領。把法治思維貫穿於政府工作始終,嚴格執行政府工作規則,堅持把公眾參與、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等作為決策的法定程序。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高度重視社會輿論監督,做到權力運行守邊界、有約束、受監督。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切實加強政府法律顧問規範管理,完善“三重一大”、專家論證、合法性審查等決策諮詢制度,嚴格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

(三)勇擔發展之責,增強高效落實本領。把務實有為貫穿於政府工作始終,始終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始終做到有事擔事、遇事幹事、見事管事,不推、不拖、不繞,盡責、盡心、盡力。始終做到勇於直面困難、挑戰和壓力,爭當“主攻手”,不當“二傳手”。始終做到以人民為中心,盡最大努力優先解決最急需、最關注、最突出的民生問題。始終做到踐諾守信、求真務實,努力創造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業績。

(四)堅守廉潔之要,增強幹淨幹事本領。把廉潔建設貫穿於政府工作始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批示精神,對標“四風問題”“十種新表現”,針對“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履責變推責”等突出問題開展重點整治,以上率下,形成“頭雁效應”。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精神,持之以恆正風肅紀,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促進黨員幹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

各位代表,擔當者書寫發展,奮進者贏得未來,人民給我們加油鼓勁,我們更要用心使勁。讓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在省委、州委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苦幹實幹,砥礪奮進,用擔當扛起責任,用實幹成就夢想,努力建設“四個建始”,加快向全面小康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