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7個創新機遇,你知道幾個?


7個創新機遇,你知道幾個?


7個創新機遇,你知道幾個?


內容來源:2019年3月15日,在由葦草智酷、糖葫蘆社群、信息社會50人論壇舉辦的智酷沙龍“創業浪潮退去後的創新”上,創新增長戰略顧問唐興通老師圍繞主題進行了精彩分享。筆記俠作為合作方,經主辦方審閱授權發佈。
封面設計 & 責編 | 智勇第 3382 篇深度好文:3086 字 | 5 分鐘閱讀

精華筆記•思維方式

本文優質度:★★★★★+ 口感:黑森林口味

筆記君說:

每個企業都是時代的產物,如果你不能跟上時代,你就會被時代淘汰。

怎麼創新、怎麼把創新落地便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以下,盡請享受~


創新為什麼難?

不管是現代提到的數字化轉型,還是新產品,新的政治改革它都有一個問題:創新的上下游的人,內心都具有排斥的風險。

所以,如果你尋找到創新的機會,一定要解決一個節點,創新上下游裡面的人,不管是既得利益,還是你的員工,他們對於風險,對於不確定性會製造他的更多焦慮。

創新骨子裡面問題是人性,以及你腦袋裡面的意念。

一個創新最後能不能落地,取決於是否凝聚了能量,是否有效處理風險,以致在這種摩擦力和整個系統中,最後被吸收,螺旋式上升變成了一種新的產品、新的組織、新的管理方式,這是我對創新的理解。

一、創新的代表性理論

接下來給大家看幾個創新的理論。

1.舊元素,新組合

約瑟夫·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念》這本書中有一句話,他把企業家精神跟創新放到了經濟增長的元素裡。

創新這個概念特別複雜,如果從經濟學和創業的角度來說,創新就是一種舊的元素,新的時空背景下的排列組合,然後鑲嵌到老的系統,讓它的免疫系統排斥不是那麼大,慢慢地成為一個新的體系。

7個創新機遇,你知道幾個?


2.創新機會,7大機遇

彼得·德魯克先生寫的《創新與企業家精神》這本書中,他提出七個引發創新的機遇。

第一個,意外的發現。什麼意思?你本來的生產、製造還有等很多行業突發的某件事情,你能不能有一種方式解決它,這是解決發生意外背後的創新機會點。

第二個,不協調的現象。當你的業務跟現實發生很大的變故,你想獲得增長,但是沒有增長,那麼中間有不協調的事情,背後能不能夠想出不一樣的方式來解決它。

第三個,流程的需求。當我們一些新的流程發生變化時,要圍繞新流程、新的工業4.0、新零售等等這些變化,流程變化會帶來很多創新跟創業的機會。

第四個,行業結構的變化。行業結構的變化其實就是玩家的變化、收入模型的變化。

我是長城寬帶的戰略決策顧問,之前日子過得很好,後來被隔壁的運營商給搞暈了,為啥呢?

行業收費模式發生了變化,運營商為了爭奪移動終端,有線寬帶不要錢或者象徵性收取費用。

行業結構性的收入模式,競爭對手的變化逼迫長城寬帶轉型,創新的突圍在哪裡?

5G時代的來臨,骨幹網絡帶寬升級,但是需要更多分佈式邊緣計算。長城寬帶母公司鵬博士正在將那些各小區鋪的基站和網點用來升級成為5G邊緣計算的基礎設施。受新興業務影響,他們的股票表現可想而知。

如果你做創新,行業沒變化,人口結構沒變化,關鍵元素都沒變的時候,那創新的大成機會渺茫。

7個創新機遇,你知道幾個?

第五個,人口結構的變化。比如老齡化,二胎放開的問題。

第六個,認知的變化。

第七個,新知識的出現。當你發生不協調的事情,發生一些流程上的創新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基於區塊鏈、5G、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新知識需要嫁接到傳統行業上的創新,就難很多。

3.SECI模型

野中鬱次郎在《創造知識的企業》這本書講到過SECI模型。

這個模型就是我們組織內部的顯性知識跟隱性知識的四個排列組合。


7個創新機遇,你知道幾個?


因為一個公司裡面,顯性知識就是能夠培訓、能夠學到的,但是隱性知識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很多手藝人,這個面怎麼發酵比較好,就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這個感覺就叫做隱性知識。

所以野中鬱次郎談到的是,在這個時代的創新就是要想辦法把組織內部的有關知識和經驗,跟這個時代重新連接、匹配和重構。

4.顛覆式創新

克里斯坦森的顛覆式創新理論,大部分人解讀為低端顛覆。這本書講的是科技和技術的發展,技術曲線發展更快,但是用戶的需求曲線並不能跟上技術曲線發展的速度。

很多人把顛覆式創新叫做破壞式創新、突破式創新。但其實,讀懂模型的適用範圍與價值即可,不必神話之。

5.創新的擴散

《創新的擴散》這本書在美國流行了幾十年,我們很多人想出來的新觀念、新產品、新的變革、新的思想,到最後只停留在你的意識空間,根本沒有跟現實社會發生關係,最後改變不了這個世界。

所以驗證了一句話,不擴散的創新是不道德的,但是徒有想象的創意和創新如果不能改造這個世界,收穫一些收益的話,只能是空談。

《創新的擴散》就是系統解決如何讓創新成為現實,改變世界!通過創新的擴散,可避免讓好創新、好產品被卡殼,能夠有效地被社會系統所接受,創造價值。

6.開放式創新

開放式創新模型核心觀點:理論的角度是把組織系統外的知識、經驗、人才,用一種流程方式將其帶入到組織內部,驅動組織創新。

7.逆向創新

逆向創新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是從低端市場或者發展中市場(傳統西方發達國家視角)例如從印度、越南或者巴西市場實踐,逆向拆解創新帶入發達市場。這裡有兩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如何發達地方的創新適應本地化; 第二個維度:把低端和不發達地區的產品,改造以後放到發達國家,這個經濟模型叫做逆向創新。

8.經營管理能力的創新

有人會問,創新是不是隻有商業模式或者產品?

其實經營管理能力的創新同樣重要。我推薦一本書叫《競爭大未來》,這本書特別適合於在數字化轉型時代,需要從既有的範式、從已有的模式切換到未來的經營管理創新。

二、創新的過程

第一個步驟,分析創新的七大基因,尋找顛覆掉你們行業的機會點和抓手。

那七個機遇,分別是意外的發現、不協調的事情、流程的變化、行業結構的變化、人口、認知和新知識的出現。

創新是用來解決問題的,所以你首先要找到一個抓手,我準備先去哪裡測試一下,然後再結合精益創業MVP做最小化可行產品,最後大規模搞創新。

第二個步驟,深入現場,觀察用戶和環境。

現在中國商業裡面的創新,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懂用戶,意淫和假想的成分特別大。

只有與用戶同吃同住,進入到用戶的時空背景下、現實場景下,才可能真正瞭解用戶。

第三個步驟,聚焦創新焦點,將其簡潔化。

其實很多創新都是從一個很小的點開始,不要想一下子就顛覆產業,顛覆既有的格局,而去找小到你覺得做這個都不甘心的創新點。

舉個例子,黑莓手機,當年一推向市場的時候那個創新點,很小很小的點。

黑莓手機解決了美國政界跟商界的人收郵件的那個痛點。

那個時代,收郵件把他們搞成了強迫症,要經常去檢查郵箱,害怕錯過重要的通知。但黑莓當年推向市場的創新點,就是短信提醒功能。每收到一個郵件,它就告訴你收到一份郵件,就這麼一個功能。

彼得·德魯克說企業的核心是創新與營銷,更是創造客戶價值、創造客戶。


7個創新機遇,你知道幾個?

創新的東西不是技術創新,不一定是大的創新。只要能為用戶創造價值的東西,就叫做創新。


創造用戶感知認同的價值,是我們創新的第一原則,創新不是發明,創新是讓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微信搜索關注【筆記俠】公眾號,回覆“福利包”領取筆記俠獨家整理的柳傳志、雷軍、孫正義、董明珠演講的40份思維導圖

微信公眾號:【筆記俠】(Notesman)

90萬-1~6歲CEO都在看的新商業知識乾貨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