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二胡基礎訓練三關與三題


二胡基礎訓練三關與三題


初學二胡時的三關

在系統化、規範化學習二胡之前,首先要掃清初學二胡的三道障礙,即運弓關、持琴關、音準關,這也叫先期“過三關”。

運弓關:二胡的音準難以控制,拉弦時多數是按絃音不準,嚴重影響學習情緒,這時,家長也往往有厭煩心理,教師在這種情況下,就要迅速地解決運弓的第一關。要讓孩子輕而易舉地通過,又不感到深奧複雜,能儘快的掌握運弓的方法是不容易的,但教師只要講清講透運弓的道理及運弓中容易出現的一些毛病,一般來說,孩子初學運弓是會逐步掌握的。開始,可先引導他們先取弓段上其中弓部位,作分弓練習,然後逐步向弓子的兩邊迂迴,以擴大運弓的長度來進行。要求學生儘可能把弓子拉直、拉平、拉穩、拉勻,利用小臂拖著弓子運動,能避免燥音。

持琴關:二胡的琴筒存放角度很重要,琴桿要稍稍向前偏左方向、琴筒的皮端要朝外偏一點,以不影響運弓為原則,雜音也就自然減少,所以第一步是要求學生學會運弓,掌握運弓的基本方法在運弓中不出雜音、燥音。第二步是要求小孩在鞏固左手運弓的基礎上,開始左手持琴練習。持琴姿式要求正確,手臂要自然放鬆,左手手指要形成半握拳式,很自然地平放在琴桿的千斤下方,虎口要稍稍鬆開,大姆指不要緊緊夾住琴桿,防止手指緊張,各手指要順音位而排到琴桿上,要自然地靠在虎口上,琴桿不得遮信臉部,稍向左前方,左手持琴的關鍵也是個放鬆的問題。

音準關:持琴姿勢解決後,即可進行第三關的音階練習。音階練習(先以D調來練),首先了解各手指的音位名稱和指距關係,開始演奏第一把位內的音階,一般一、二節課內解決問題,講清音階排位指距及半音關係,反覆讓學生試奏,教師反覆給予糾正,直到拉熟、拉準為止。對學生要特別強調的是音準、指距、指序之間的關係和感覺,要啟動學生鍛鍊聽覺能力。緊接著,可以佈置一點簡單的小歌曲來練習,如“鄂倫春小曲”、“八月桂花遍地開”等,及時使小孩及家長們提高興趣,對促進學習很有好處。教師要嚴格地檢查每一位學生的演奏情況,對音準不標準、不規範的地方要及時糾正,不能輕易放過。在教學方法上,可採取集體、分組、個別演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以達到真正鞏固兩手基本方法正確並能協調起來的。

總之,如果這三關過得好,一般來說,家長安心了,孩子有了興趣。有的人也許要問,這不就成了二胡速成法了嗎?是的,這三關是要有點速成意識,目的是在少兒學習二胡的初期提高興趣,儘早入軌,然後在正常的二胡教學中,教師就要放慢速度,嚴格要求,循序漸進地進行。對每一節課都要緊扣不放,一步一個腳印,要求學生紮紮實實地學習,還要求家長來幫助、督促孩子,配合老師教學,完成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


二胡基礎訓練三關與三題


基礎訓練三題

二胡藝術具有感人的魅力。近年來,隨著一些獨奏曲與協奏曲的問世,更拓寬了二胡的表現力,它不僅能表現優美如歌、如泣如訴的細膩情感,而且還能表現氣勢恢宏的戰鬥場面。獨奏曲《 戰馬奔騰》 裡,作者創造了一些特殊演奏技巧來表現戰馬奔騰之勢。如用“大擊弓”逼真地模仿馬蹄聲,用“雙弦快速抖弓”描繪戰士衝鋒時的嘶殺之聲等。這些技巧的運用,繪聲繪色地表現了戰馬嘶鳴、昂首奔騰的生動情景,將二胡演奏推上了一個新臺階。二胡的演奏技巧豐富多采、複雜紛繁,從右手的長弓、分弓、快弓.、頓弓到跳弓、拋弓、飛弓;左手的按音、換把、揉弦(吟揉、摳揉、滑揉)、顫音等技巧的組合運用,始終離不開左右手的協調配合和音樂作品情感、情緒的表達。因此,演奏技巧的科學訓練是至關重要的。怎樣提高兩隻手的演奏功能,使之符合人的生理機能,從而達到人與樂器的平衡統一,這是同行們共同注意和研究的問題。下面就我在教學和演奏中的一些體會談三個問題。

一、用力與放鬆的辯證統一

過去一些優秀的民間藝人說過:“學藝第一要路子正,第二要下苦功夫。”所謂“路子正”,就是方法要對。在二胡的基礎技巧訓練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問題是學會“放鬆”。“放鬆”並不是一點不用力,它是針對僵硬而言的,與用力是辨證的統一,即在放鬆的基礎上有彈性地用巧力。如拍皮球,是右手腕放鬆而有彈性地用力運動。拍球時手腕用力,拍完後立即放鬆,用力小皮球彈得低,用力大則彈得高,用力均勻則保持一定高度,如此保 持手腕鬆動地用力,可連續輕鬆地拍幾十至幾百次。反之如果手腕僵硬,拍不了幾次就會手痠腕痛。二胡演奏中運弓的基本方法,也同拍皮球一樣,在運弓和換弓時如果手臂的肌肉緊張、手腕僵硬、手指壓弓毛的力量過大,發音必然呆滯、難聽,影響演奏的音質音色。如果掌握住正確的運弓換弓方法,正確體會’到“放鬆”的感覺,則發音通透、純淨、好聽。下面從左右手的演奏技巧來談談“放鬆”。

1 、基本運弓:運弓是二胡發音的基本手段,熟練地掌握各種弓法技巧是演奏的重要前提。右手的基本運弓有:長弓、慢弓、分弓、連弓、短弓等。初學二胡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手臂、手腕僵硬,手指壓弓毛的力量太大,致使發音粗糙、呆滯。正確的運弓方法是:身體各部位自然鬆弛,在肩、臂、肘感覺輕鬆的情況下,將自然重力貫於右手腕,持弓的手指及腕、臂在感覺不用力(實際有一點力)的情況下,讓弓毛貼著琴絃左右運動。推拉弓有正確協調的動作後,二胡弦能充分振動,發音也純美、好聽。這種基本的運弓方法,是基本功訓練不可缺少的環節,必須天天體會“放鬆”的感覺,直到運弓自然協調,能熟練運用為止。

2 、快弓:快弓是二胡弓法技巧訓練的重點內容。它是長弓、慢弓動作的縮小和加快。由於速度快、弓段短,更要求右手的肩、臂自然鬆弛,並與左手密切配合。正確的方法是:右手輕握弓杆,手腕在肩臂的支撐和小臂的帶動下動作。當琴弓左右運動時,手腕應保持鬆動地控制狀態,而不是有意識地左右甩動或僵硬地用力。有的人在學快弓時聽老師說要“放鬆”,結果手腕松得一點力也沒有,奏出 發虛、不結實、不清晰的聲音,這種松是不需要的。我們所說的“松”是指有彈性,有控制地用力後的鬆弛感覺。這種松是用來調節奏快弓時的緊張與疲勞。快弓方法正確能奏出清楚、結實、顆粒性強的聲音。為解決快弓的技術問題,最好的方法是放慢速度練習。在慢練中仔細體會肩臂的支撐、鬆弛,手腕力量的控制與鬆動的感覺,使各部位相互協調,消除肌肉始終緊張的狀態。同時還應用稍慢、中速、稍快、快等多種速度練習,並在變速度中感覺臂、腕、手指用力放鬆的微小差異,進而[FS:PAGE]提高手調節控制弓子的能力,使演奏達到理想的效果。這樣經過長時間的嚴格訓練,不斷鞏固正確方法,最終能形成演奏動作自動化,能自如地演奏快弓。

3 、頓弓:頓弓是一種色彩性弓法,能豐富音樂的表現力。頓弓有分頓弓與連頓弓。下面主要講分頓弓的奏法:持弓的手指自然握住弓杆,弓毛緊貼琴絃,用中弓部位、手腕的爆發力堅實地奏出每一個音,頓音與頓音之間應斷開,發音有彈性、集中、有力。學習頓弓最重要的是體會手腕、小臂瞬間緊張與放鬆交替的感覺。這裡講的緊張不是僵硬的,而是有控制的能馬上鬆弛的緊張,它的發音應有彈性,力量集中,而不是死的破的聲音。一些二胡演奏家如閡惠芬、陳耀星等的頓弓演奏技巧嫻熟自如,根據樂曲的不同情緒,有的奏得堅實有力;有的奏得輕鬆而有彈性;有的又奏得柔美流暢。練習頓弓前.可先練有音頭的分弓,體會音的爆發力,有感覺後再練習頓弓。熟練後再根據練習曲樂曲的不同需要來考慮頓弓的力度變化及著力點的控制。

4 、觸弦:同右手一樣,左手也應學會“放鬆”。首先左手的肩、臂、肘應自然鬆弛,持琴的左手掌呈半握拳狀,手指自然彎曲,按音時指頭自然抬起、落下,觸弦點應在指肚偏指尖部分。初學二胡者容易犯的毛病是:① 一個指頭抬起按音,旁邊的指頭同時用力舉起,這樣便收縮了其它指頭的肌肉,造成了多餘的緊張,其結果是浪費了力量,導致了疲勞,大大影響了音樂的流暢進行。② 指頭按音後繼續用力按琴絃,沒有用“放鬆”來緩衝調節指頭力量,使手指不能按照音樂的節奏按音,影響了音調的流暢性。在奏短快音符時手指更是處於過度緊張狀態,牽制了右手的演奏,兩手配合不好使音樂旋律線不清晰。解決的辦法是:放慢速度,仔細體會單個指頭按弦,其餘指頭原位不動;仔細體會指頭觸弦後“放鬆”的感覺。只有消除了多餘的動作,做到鬆動地按音,手指才能靈活,才有快捷而敏銳的觸弦。

5 、換把:換把是二胡的基礎技巧,它能拓寬音域,增強二胡的表現力。二胡上的把位有傳統把位和新把位兩種。無論使用哪一種把位,都需要小臂與手腕上下移動。換把時手腕要放鬆,隨著小臂上下移動,手腕在手掌與小臂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換把時要克服心理上的緊張因素,大腦指揮手臂與手腕鬆弛地上下移動,不能讓手臂肌肉僵硬,有一種“沉重”感。只有在輕鬆地感覺中練習,才能找到準確音位,使換把技術更加熟練。

6 、揉弦:揉弦是左手最基本的手法,不僅能使二胡發音柔美、悅耳,而且能增強音樂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二胡揉弦最基本的方法是手腕帶動手指上下顫動,指尖在琴絃上上下滾動,並伴以有彈性地壓弦,以改變弦的張力與長短。揉弦時肩、臂、手腕要放鬆,將臂的力量貫於指尖,手腕輕鬆地帶動手掌手指搖動。要做到揉弦的幅度均勻、快慢均勻、輕重均勻,兩個揉音之間銜接要連貫。此外還有壓揉、滑揉、摳揉、遲到揉等。這裡不再贅述。總之在揉弦過程中始終離不開“放鬆”,只有在“放鬆”的基礎上才能有控制地掌握運用各種揉弦技法,從而使音樂表現更加豐彩動人。從上面所述左右手的弓指法技巧來看,始終貫穿著“放鬆”。這是松與力的辨證關係,是松而不懈。演奏中的“放鬆”,是為了解放已經用過的力,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巧力。這種有意識地解放生理肌肉過份緊張的放鬆運動,使人和樂器能達到平衡統一,也使學習者能更快地掌握樂器性能。

二、運弓換弦中易犯毛病的克服

二胡演奏中的運弓與換弦,是演奏技巧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從學二胡起就要注意和掌握的基礎技巧。運弓與換弦主要是右手直接和弓子發生作用.手的操作決定著音質音色的好壞。為調控好弓子,右手應科學地持弓。

首先,持弓必須是中指和無名指插在弓杆和弓毛中間,大指和食指牢牢握住:弓杆。奏內弦時,中指和無名指將弓毛向內推使弓毛接觸內弦;奏外弦時,巾指和無名指鬆開對弓毛的壓力,中指接觸弓杆處向外頂住弓杆,大指同時向「壓弓杆,使弓毛接觸外弦二這是大指、食指與中指、無名指的內外協調動作,從而起到弓毛在內外弦變動的作用。

其次必須認識弓毛運行的方向。第一,左右方向:將弓毛緊貼琴絃,向左或向右推拉,使琴絃振動發音。第二.內外方向:弓毛接觸內弦或外弦時向內向外加壓力.使弓毛始終貼在琴絃上。第三,上下方向:弓毛必須緊貼琴筒外側邊緣,使弓毛略有間廠的力量,以便保持弓毛擦弦點始終一致,並使音色保持相對穩定。

在瞭解了弓子運行用力的方向後,還必須瞭解運弓平與直的要領。平:是指弓子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必須與琴筒頂面平行,弓毛與琴絃保持垂直的角度.弓子運行軌跡要始終如一,弓尖不要上翹或下垂。直:是指弓子在拉向右側時右臂不能向後,推向左側時弓尖不能向下向後。也就是說弓子運行應是平行的直線運動。下面就運弓換弦操作中常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1 、弓毛離開琴筒是換弦容易產生的毛病。弓毛離開琴筒不僅使聲音發虛,而且擴大了換弦的痕跡,破壞了音調的流暢感。改正的辦法是:換弦時弓毛緊貼琴筒,拉內弦時中指和無名指向內推弓毛,同時大拇指向下壓弓杆;拉外弦時鬆開中指和無名指,而用中指向外頂弓杆,大指同時向下壓弓杆。這推、放、壓的動作是同步完成的。在換弦的同時還須注意與換弓配合,使手指、手腕動作協調準確,也使換弦乾淨、運弓連貫、音色良好。

2 、弓子運行不平不直。有的人不注意運弓要領,習慣在弓子拉向右側時將右臂抬起,推向左側時弓尖上翹,尤其在奏快弓時弓子上下顛移,使發音不結實,音質受到很大影響,音調聽起來不清楚。改正的辦法是:儘量讓弓子走水平方向,拉外弦時手掌不要向下掉,應與拉內弦一樣平行運動,手腕應鬆動而有控制。奏快弓時應注意推拉弓力度均勻,弓毛掛弦的著力點要清楚,這樣音色會結實好聽。

3 、弓速與力度比例不當。運弓中弓毛壓弦力度的大小與弓子運行速度的快慢是成正比的。弓速加快,則弓毛對弦的壓力應加大,反之弓速放慢,弓毛對弦的壓力應減弱。這樣方能保證二胡發音純美。弓毛壓弦力度的變化和弓子運行速度的變化,是二胡音色調控的重要手段。在實際運用中,應根據音樂作品內容和音樂情緒的需要來考慮運弓的速度和力度,使演奏技巧能更好地為表現音樂內涵服務。

運弓和換弦是二胡的基礎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重視和掌握這一基本功,將為自然流暢、得心應手地演奏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常見音不準的糾正方法

根據音響學原理,每個準確的樂音都有其固定振動的頻率,如果奏出的每個音符合振動頻率,那麼這些音是準確的,反之就不準確。

音準是二胡演奏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環節。由於二胡沒有指板和品位,音的高低" 63 " 沒有具體位置,完全憑演奏者對音高的感覺和對樂曲的理解來掌握。因此音準的控制有相當難度。在演奏中若想輕鬆而有把握地奏出一連串準確的音,除了按音和換把等技巧外,最重要是聽覺對音高的判斷與控制。一個音高感覺極為敏銳的演奏者,在聽到自己演奏中有不準的音時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於是便下意識糾正左手的動作,直到音準了為止。這充分說明了聽覺對控制音準的重要注。首先應訓練演奏者的內心聽覺,然後才是在聽覺指導下調整手指按音的位置和換把的分寸,這個訓練辨別和控制音準的過程需要演奏者自始至終集中注意[FS:PAGE]力,否則是不可能訓練好音準的。下面就一些音準問題指出解決辦法。

1 、空絃音不準。在練琴或演奏之前應調準空絃音,就象樂隊演出前的校音一樣。同時嚴格按d ,一a ’音校內外弦。

2 、演奏中音不準。在音樂進行中音與音之間應有準確概念,同時應注意指距寬窄。最常見的是半音關係不準確,往往指距偏寬,使小二度偏大,音偏高。半音關係一般在七聲音階的三四級和七八級之間,旋律上行時七級音應略高一點,以增強導音到主音的傾向性。此外由於二胡定調常使半音的指法變動,如D 調的半音在二三指之間;G 調原把位的半音在外弦一二指之間,內弦卻在二三指之間;F 調的半音在三四指之間… … 因此應根據不同調的指法加強調式音階練習,注意各個調指距寬窄的變化。

上面兩個問題的音準應通過“練耳”來解決,要多聽鋼琴的音階、音程,進行內心模唱,以盡力提高辨別音高的能力,同時在訓練中適當運用保留指,以加強每個手指間的指距感。

3 、虎口持琴位置不固定影響音準。在原把的練習中虎口貼琴桿位置應以一指落下的音準確為基準,不要過高或過低。另外,一些手小的人在按四指時虎口持琴位置下移,造成音偏高。糾正的辦法是:虎口貼琴桿位置不動,手掌稍為側下按四指,用後恢復正常手型。

4 、換把音不準。在演奏中左手上下移動把位也是造成音不準的重要原因之一。糾正的力、法是:演奏者內心要有換把後的音高概念。首先必須熟練掌握每一把位的音準,然後才是換把的準確性與分寸感。換把時必須克服緊張的心理障礙,左手臂、手腕感覺要輕鬆,大腦指揮手移到準確位置。只要方法正確,經過長期訓練,手臂就能有分寸的上下移動,音準也隨之而解決了。

5 、揉絃音不準。初學揉弦時,因為掌握不好揉弦的幅度、快慢、輕重等的均勻感覺,往往造成音的遊移性。這時應用聽覺調整控制手腕手掌顫動的幅度、力度、速度,直到揉弦聽起來和諧、悅耳為準。在演奏一些帶有地方風格的樂曲時,由於使用了一些特殊的揉弦技法,如滑揉、壓揉、摳揉等,這時應根據樂曲的風格特點,將一些特性音奏得略高或略低一點(如西北地區的秦腔、碗碗腔、屆鄂調音樂中的4 和7 )。揉弦是為了表現音樂情感,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服務的,因此演奏者必須根據音樂的需要,選用恰當的揉弦技法,並用良好的音準感覺指揮揉弦,這是每個演奏者必須切實注意的。

總之,音準是非常重要的,每個演奏者必須養成對音高的敏銳辨別力和糾正音準的良好習慣。聽覺越敏銳,技術越熟練,糾正音準的動作就越快。慢練是糾正音準最好的辦法。它可以使演奏者從容地檢查每一個不準的音,從而也不斷提高聽覺能力和技術的熟練性,使演奏得心應手,音準確無誤。


二胡基礎訓練三關與三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