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看待浙江教師吻別三尺講臺,拒絕高薪退休後要去農村的做法?

董姝廈


浙江省數學特級教師盛志軍,面對著他站了39年零8個月的講臺,一吻告別。退休前他拒絕了高薪聘請。他說:“我想到農村去,培養農村師資,讓農村教育質量更好一點。”



面對這一現象讓我想起了如今很多教師費盡心思去評職稱,評到高級職稱以後就會以各種理由退居二線管後勤,或者承擔一個班或者兩個班的術科老師,不願意繼續教自己的專業課程。


而這位老師都到了退休年齡也不願放棄自己的職責,熱愛自己的職業,對得起“教師”二字,願意到農村去搞教育,其中農村的教育確實讓人很擔憂,並不是說老師教的不好,最近幾年國家每年都有國培計劃對農村教師進行網絡培訓,讓農村教師很方便的去學習,但是是農村的教學環境,很多好的老師都不願意長期留守農村。


總之,這位老師值得我們去學習,去讚美,希望有更多的優秀老師駐紮農村,從各方面提高農村教學質量。


饕餮視聽


我認為這是一種個人選擇,而對於個人選擇,我的一貫態度就是尊重。不管自己是否認同,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別人的選擇。

往小的方面說,我也曾是一名教師,也曾在三尺講臺前揮灑青春,現在回想起當初教書育人的日子,依然是那麼難忘,所以我特別能理解老師吻別講臺的舉動。盛老師執教近40年,在上完最後一節課後,他俯身長吻講臺,令人動容。他的這一吻,有不捨,有留戀,有故事,有回憶,肯定還有欣慰。

至於說盛老師拒絕培訓機構提供的高薪職位,決意去農村為培訓師資隊伍盡力的行為,則特別讓人佩服。中國夢,其精神內核就是“人各有夢”,一個人能追隨自己的夢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在很多人眼裡,成功就是有錢,成功就是從一個高點到另一個高點,不能說有多大的錯,但至少太片面。其實每個人對成功的看法是不一樣的,唯物質論的標準會抹殺人的個性,忽略人的差異,麻痺人的敬畏之心,擊碎人對世界的展望和對星空的仰望。不同的價值觀會導致不同的行為,也許有人不理解盛老師的舉動,沒關係,但至少請不要嘲笑,那是一種低素質的表現。

往大的方面說,中國教育在近幾十年裡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這一點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其中依然埋藏著許多問題。最為突出的,可能要算教育資源不均衡了。大城市的教育資源非常豐富,而廣大農村地區卻異常匱乏。有人說“寒門難出貴子”,並不是指窮人家的孩子天生就笨,而是他們沒有條件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從而導致成長受限。盛老師此舉,可以算是為均衡教育資源這個問題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份力量也許有限,但是難得。

我和小夥伴們在決心創業時,讓中國教育變得更好就是我們的一個遠大夢想,我們創辦的跟誰學教育平臺,就是為實現“讓教育更平等、更便捷、更高效”這個目標而做的些許努力。從本質上說,我們跟盛老師是一路人,目標相同,做法不同,

我們尊重盛老師的選擇,我們祝福他在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陳向東


任何一個年齡的人都可以擁有熱血、成為理想主義者。其中最令人羨慕的是初出茅廬的新教師和已經退休的老教師。年輕人尚未成家立業,不用考慮太多家庭問題;老教師子女都已經成家立業,能夠影響一生抉擇的問題差不多都已經得到了解決。這是兩個可以盡情去做事情的年紀。而大多數的中青年教師,即使有著種種教育理想主義,也不可能真的拋妻棄子去做。只能是看見這樣的新聞,跟著感嘆一下,景仰一下。

不過,“培養農村的師資”是一個太過複雜和宏大的命題。你想要培養,可學校會接受你的培養麼?用什麼樣的形式?開培訓班還是發傳單?農村的教師們又有那個精力和心力去接受這樣的培訓麼?七八年前,我曾經在四川省東北邊緣支教過,遇到過一個代課老師,穿著老式靛青色衣服,褲腿扎得高高的,為什麼呢?因為下課之後他就要馬上去田裡插秧。而另外一個老師,他家的土豆還是班上的同學們趁著課間幫他削的。

世易時移,我不確定現在還有沒有工作條件如此艱苦的地方,相信這些年一些過於艱苦的地區也已經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但是城市和農村教育資源差距越拉越大是不爭的事實。甚至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間差別也很大。今年高考成績已經出來,成都地區的各所學校重本升學率動不動都是百分之五六十以至百分之百,而大多數小城市相比起來低得可憐,清華北大更是大部分地市州想都不要想的目標。這樣的局面,不是僅僅靠一個熱血男兒就可以改變的。

但,仍然很佩服這個老師。很多時候,正是這樣的人,而不是那些高考喜報、職稱論文、社會虛名向後人傳達著教育的精神和意義。


吹上來的小動物



第一,坦白說,看到盛老師的行為,我由衷的敬佩他,他值得所有人尊敬,換做是我,我沒有他的這種崇高和偉大。最後一節課的那一吻,能夠看出盛老師對講臺有太多不捨和愛意,對教學工作的熱愛,這才是一個高尚老師的真正的樣子。

第二,盛老師拒絕了培訓機構的高薪選擇去農村,這更讓人敬佩,眾所周知,農村教育的困境,已經不僅僅是學生少,而是整個鄉村教育的大環境都需要很多人去付出,去奉獻。人口的減少,導致適齡上學孩子銳減,從而形成蝴蝶效應,學校合併,老師減員,有的村莊裡的小學都是空無一人,初中也面臨著合併,只有在一些比較大的鄉鎮有初中,而且人數也越來越少,這些學校好多年沒有招新老師了,也招不來,來了也留著不住。

第三,現在好多了,很多地方採取了很多措施。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示範類畢業生去農村教書,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盛老師的行為,就是一個很好的典型,我相信,不管盛老師去了哪裡,他的光輝和品德,就會照耀到哪裡,就會感染很多人。我相信,經他培訓的老師一定都會熱愛教育事業,業務能力都會很大的提升。

希望盛老師這樣的老師,越來越多,希望我們的鄉村教育能夠迎頭趕上。


鳴人給路飛上課


盛老師像蠟燭一樣傳遞光亮,他坦誠吻講臺的照片,即是擺拍,也是真情流露。我們點讚的同時,也不要太美化他去鄉村的這個說法。


首先他是30年工作正常退休,並不是中途離去奉獻鄉村,另外一個真實狀況,盛老師去受一個教育集團的邀請,去一個鎮初中做師資培訓,也就是說退休返聘,讓知識價值表現。這是人的正常行為,並不是下鄉支教那樣無私奉獻的精神。



當然他可以選擇城市,也有高薪邀請,他卻選擇去鄉鎮,跟他出身有關係。 他老家在富陽偏遠的山村,幾代人出了他一個讀書人。他曾做了3年民辦教師,後來讀了師範,苦難和接地氣的經歷,讓他我想讓更多的人有辦法讀書,去回報社會,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盛老師的行為有好的示範效應,他這個浙江省首批特級老師對鄉鎮的巨大的福音,但是因為一張半是擺拍的照片成為網紅,是不是有點過度消費了,成了新聞邏輯的得益者?


還有很多真正值得致敬和需要幫助的基層老師。要知道,在中國鄉村,還有很多工資微薄,卻堅守在窮山惡水地方的貧困老師,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注和制度性改善!

親,你同意南瓜的觀點嗎,歡迎留言評論我們一起探討……


南瓜博士劉楠


看到這個場景,能感受到到當時魏老師的心情,接近40年工作的三尺講臺,要道別了,那種難捨之情油然而生。魏老師說:“站好最後一班崗!今天終於上完最後一節課,結束了我在一線教學四十年的教學生涯,百感交集。‘’

有培訓機構高薪聘請,而魏老師拒絕了,要回農村,為了農村教育發展,培養更多農村優秀教師。
魏老師的事例引起了我的反思,佩服魏老師對教育的愛,對國家農村教育的關心,願意奉獻自己的一生為自己心愛的教育事業。

幹一行愛一行,這是一種敬業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愛國敬業,魏老師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敬業的精神,為國家教育發展農村教育振興的愛國精神。

國家發展需要全面發展,現在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近幾年農村教育面臨諸多問題,教師不願意在農村,很多優秀老師考到了城裡,農村學生不願意在農村,在城市租房上學,導致城鄉教育發展不平衡,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農村教育事業要發展,離不開教師,需要教師整體素質提高。魏老師看到了農村教育存在問題,甘願到農村,培養更多優秀農村老師,這個做法是非常值得欽佩的,這個決定是那麼有力,相信魏老師會完成自己夢想,發揮自身優勢,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發展。


愛教研


非常感動!我的感動,不僅來自這位老師,吻別堅守並耕耘了一生的三尺講臺,而體現出來那種樸素又真摯的感情;更來自他拒絕高薪,退休之後堅決要去農村,那種心繫農村孩子,心繫農村教育的,離崗不離職,將人生全部的愛,都奉獻給人民教育事業,這種公而忘私的紅燭精神。



這位老師,叫盛志軍,是浙江省數學特級教師。三尺講臺,他已經站立39年零8個月。馬上要退休,即將離開奮鬥也陪伴了他幾十載的教育教學崗位。一吻告別,感動了現場所有師生,也感動了看到他這深深一吻照片的所有人。不僅如此,他還拒絕了社會培訓機構的高薪聘請,而堅定地表示“我想到農村去,培養農村的師資,讓農村的教育質量好一點”。



我不禁聯想,如果我也是一名教師,也把青春與汗水;把夢想與希望;把憂傷與歡樂;把記憶與憧憬,都獻給了一屆又一屆孩子,獻給了一本又一本作業;獻給了一版又一版教材;獻給了一間又一間教室;獻給了一方又一方講臺。一旦我也要離開了。我會以怎樣的感受?怎樣的方式離開?我想我也一定會戀戀不捨,也會深深吻別我的三尺講臺,吻別我這段韶華非凡歲月。



這感情絕對是真摯的,樸素的,而又溫暖的。猶如戰士退役時,捨不得脫下那身榮耀的軍裝,很多人都會小心翼翼,疊放整齊,然後深深吻別;也像三峽工程建設時,無數沿江農民離開生他養他的村落,搬遷別處時候,那種故土難離的無限眷戀情懷,吻別住宅,吻別祖墳,吻別家前房後的每一棵樹……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這首歌,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它不僅唱出了教育事業的薪火相傳,勃勃生機,更唱出了老一輩人民教師,對教育事業,那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感覺就是盛志軍老師一生的寫照。請允許我把歌詞錄在後面,送給盛老師,願他心想事成,繼續為教育事業奉獻餘熱之時,保重身體,萬事如意!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秘/讓所有的難題成了樂趣/小時候我以為你很有力/你總喜歡把我們高高舉起//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筆/畫出的是彩虹落下的是淚滴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個講臺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我就成了你


運中大家庭


向甘願為教育教育事業奉獻自己一生的教師點贊👍 !世間有如此溫情,才有桃李之絢爛 ;世間有如此的愛意,才有綠水之湯湯;世間有如此執著的男人, 才有如慈父一樣的老師!

在浙江這樣一個經濟發達的地區, 能夠有如此“出淤泥而不染”的一個老師 ,實在難能可貴。在舒適的地區呆慣了的老師願意放棄高薪聘請 ,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 ,到農村去從事教育事業 ,不能不為他的勇氣點贊, 為他奉獻的精神傾倒。

從這個事情我們可以看得出 ,只有教師們有精力有餘力 ,物質條件豐富了 ,才能談到奉獻 。人們如果要是連飯都吃不飽,人吃人的事情都是會做得出來的。

馬克思和恩格斯說過,物質決定精神。“人們必須要滿足基本生存資料,然後才會追求精神層次的需求”。也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就個人而言“物質決定精神”,擴大到國家、整個社會以及全人類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只有物質條件極大豐富了人們才能講究精神的享受。

無論如何,盛老師告訴大家:世界上還有比經濟更重要的東西 ,那就是人心 。世界上還有比錢更重要的東西 ,那就是愛 。




教育之象


有這樣一句話“情懷是可以賺錢的”。這位老師不是為了功名,不是為了錢財,而是為了自己的情懷——提高農村師資,讓廣大農村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這種大愛情懷,是他善良、執著的一種追求。也是被埋藏在心中那麼久的一種噴發。他一定是一位好老師,不管在哪裡,都值得尊重和敬佩。

那麼,“情懷”到底是什麼?

她是你心中的明鏡,讓你知道,我是誰,我能做什麼,怎麼去做!

她使你與眾不同,即使偶爾妥協,即使受過挫折,依然清心寡慾,不覺失落。

她是未來,是必定會實現的一天,比如退休後,比如閒下來,比如每一天積少成多。

我也有自己的情懷:第一,文為心聲,不負此生;第二,教書育人,紮根農村教育,努力,改變。

如果您是一位飽學之士,或教育賢能,謝謝您能指點一二!農村教育的優勢是什麼?怎麼做對農村學子更好一些?

(右邊這三個學生的母親精神都不正常,穿青色短袖的學生左眼先天性失明,什麼也看不見。第一個和第三個穿相同衣服的是雙胞胎,那天開校會溫度30,我到他們身邊讓把加絨的厚外套脫了,他們只是衣鏈拉的更緊了。我又找和他們玩的比較好的孩子提醒他們,然後我看到,他們依然包裹嚴實,讓人心疼)


心靈聊齋


浙江省數學特級教師盛志軍,面對著他站了39年零8個月的講臺,一吻告別。退休前他拒絕了高薪聘請。他說:“我想到農村去,培養農村師資,讓農村教育質量更好一點。”


他那深情的一吻,讓人為之動容。他心繫農村,不忘農村教育,讓人欽佩。這是一種什麼精神?這是一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他沒有豪言壯語,他只是在用自己最樸實的行動來踐行自己的理念、追求。曾經是熱血激昂的青年,如今是依然熱血沸騰暮者。年齡徒增赤心不改,到農村去,到農村去,為農村教育發揮自己的餘熱。

我想起了,“中國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錢學森。1950年,他毅然放棄了美國政府的優厚待遇準備回國。卻遭到了美國當局的百般阻撓,各種身體和精神上的折磨。但錢老始終堅信能回到祖國。1955年9月17日曆經千辛萬苦終於回到祖國。運用所學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不朽功勳。

錢老毫不利己、專門利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盛老師的毫不利己這、專門利農村教育的精神如出一轍,都是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做貢獻。

正是千千萬萬個像他們這樣不計個人得失、無私奉獻始終以國家的繁榮富強為己任的人。他們才是國家的脊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