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遇到子線纏繞,只需要這樣做就可以不用剪斷子線了

遇到子線纏繞,只需要這樣做就可以不用剪斷子線了

​不管是野釣還是臺釣,子線纏繞是一種比較常見,比較討厭的事情,花時間解開吧,魚口正上著呢,總覺得要是花時間解開打結的子線,估計有這功夫,魚都已經上了好幾尾了,不解開吧,進水後就不在底層,水層魚層也不對,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很是鬱悶加頭疼,這種屬於小事但是必須得正確解決,要不然非常誤事。

子線纏繞一般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子線之間的纏繞,這種是最常見的,釣著釣著就發現子線之間打了個結;另一種則是抽竿太猛,收回來的時候發現大線子線纏一起了,有時候更糾結的是雙鉤居然把漂掛爛了,那麼今天就聊聊為什麼會出現這兩種纏繞已經如何來避免以及處理。

子線之間纏繞打結

這種纏繞是最常見的,一般來說,子線越軟、線號越小、子線越長越是容易纏繞,其實子線之間的纏繞一般多發生在提竿的瞬間,因為鉛墜的重心不平衡,導致子線劇烈的繞著八字環旋轉,但凡出現子線之間的打結,問題幾乎全是出現在鉛皮上的。在裹鉛皮墜的時候,一般要根據浮漂的吃鉛選擇相應的鉛皮,比如浮力大的浮漂,就要選擇相對較厚的鉛皮,如果是鯽魚漂,則要選擇柔韌而且非常薄的鉛皮;其實目的都是2~4圈最好就能把鉛皮墜裹好,鉛皮的圈數裹的越少,鉛墜的重心越平衡,裹的圈數越多,就越不平衡;這是其一,其二則是不少釣友裹鉛皮是比較馬虎的,隨便一裹一搓,上大下小或者感覺就不齊,要麼就是裹的不平整,這樣都容易導致甩竿出去的時候,鉛皮墜重心不平衡,子線打結都是小事了,萬一遇到大魚中魚,提魚時很容易因為鉛皮裹得不齊導致鉛皮切線從而跑魚,但凡切單子線的,大多數都是這個原因;再者就是鉛皮裹的不平整,基本上找到實底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小,因為鉛皮裹不齊,鉛皮之間有大量的氣泡存在,進水後鉛皮裡因為表面張力吸附水珠,出水後抖動水珠掉落,鉛皮的吃鉛又輕了,如此反覆,基本上漂怎麼調都不會準確。

遇到子線纏繞,只需要這樣做就可以不用剪斷子線了

所以遇見這種情況,個人建議先解開打結的子線後,然後把鉛皮取下來,如果實在是懶得再繼續調漂,就等寬度、等厚度的鉛皮再剪掉一樣長的一截,重新裹一下,空鉤進水連續在釣點周圍30~50釐米5~6個釣點試一下釣目變化,除非沒有精準找底,否則最多應該修剪2次就可以了,這裡推薦使用卷鉛板,別覺得釣齡豐富這個就沒啥用,經驗越豐富的釣友越喜歡方便、容易、快捷的工具,卷出來的鉛墜再用小銼刀稍微修一下,效果自己試。

遇到子線纏繞,只需要這樣做就可以不用剪斷子線了

主子線之間的纏繞

其實出現這種纏繞基本上沒啥耐心的都直接剪線了,短竿可能還稍微好一些,有時候在水庫用長竿打跑鉛底釣的時候,拋竿動作不到位,打滿竿了,然後中魚後提竿刺魚魚跑了,提竿的時候整個鉤組就打了回來,那個纏繞讓人看的心煩。後來經過多次試驗,一般鉛墜比鉤餌中的多的時候,因為回竿時是鉛墜先回來,這樣就導致子線會和鉛墜纏繞,然後鉛墜因為和子線纏繞後的重量明顯已經大於浮漂了(因為此時浮漂離水了)於是鉛墜、子線雙鉤、浮漂就和竿身纏繞到一起了,所以遇到這種情況除了在拋竿的手法上做調整,也就是不要打滿竿之外,剩下的就是一定要記住,如果我們雙鉤帶餌重量比鉛墜輕的話一定不要重提回竿,要不然幾乎百分百必纏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