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非法集資”也會兌付,這家27億元未兌付本金實現全額返還!

最近,有媒體報道,武漢一家已被定為“非法集資”的機構在2年內對未兌付的27億本金實現全額返還。

而這家機構就是典型的“自融自擔自保”,和當下大多數出問題的P2P平臺類似。

平臺涉嫌“非法集資”一向是出借人不願意的,因為我們普遍認為,“非法集資”錢就回不來了。

其實“非法集資”並不是說出借人投資的錢必須被沒收,上繳給國家,只是說“非法集資”參與人風險自擔,國家才不會為你兜底,但國家同樣會監督、強制集資人退賠。所以已被定為“非法集資”的平臺的出借人依然要努力爭取平臺兌付,拿回自己的本金。

那麼這家機構是如何實現全額兌付的呢?近2年被定為“非法集資”的部分問題平臺清退比例是多少?


“非法集資”也會兌付,這家27億元未兌付本金實現全額返還!




“非法集資”也會兌付,這家27億元未兌付本金實現全額返還!


華氏集團,27億全額兌付


平臺出事之後能按期兌付的確實少之又少,更別說在已涉嫌罪名之後還能百分之兌付。

據新華社武漢訊,武漢華氏集團在2015年涉嫌“非法集資”罪,已於2018年春節前完成27億元全額兌付。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條第四款:查封、扣押、凍結的涉案財物,一般應在訴訟終結後,返還集資參與人。涉案財物不足全部返還的,按照集資參與人的集資額比例返還。

但是武漢在處置華氏集團“非法集資”案中,探索審前處置,提前實現了本金全部返還,關於華氏集團大概情況是這樣的。

華氏集團開發地產項目需要資金,便設立私募公司和第三方理財公司募資,用募集來的資金投入自己的房地產項目。

第三方理財公司是一個名叫基石在線的網貸平臺,通過公開資料顯示,基石在線於2014年7月25日正式上線,而且承諾保本保息,還有第三方公司擔保。

根據基石在線網貸平臺公佈的投資排行榜數據,門店投資單人投資最多的為1228萬元,線上投資最多的為349.5萬元,不過,目前官網已無法打開,其他數據未知。

基石在線平臺上分有幾個不同的理財產品,其中基石系列投資起點為20萬元,定投一年起,收益在8%-13.8%區間,而另一個系列則按照投資成本和時間長短,回報率在9.09%-30.01%區間,這樣的高息著實吸引人。

據說華氏集團號稱華中地區最大的民營金融集團,再加上這個基石在線平臺大力宣傳保本保息,因為有這樣的背景,還有滿天飛的廣告誘惑,讓不少出借人紛紛上了車。

然而2015年11月底,平臺的一份《關於推介產品延期兌付的協調函》打破他們平靜生活。

“我是被它的廣告吸引的,保本保息,而且高收益,覺得很穩,於是就投了25萬,那是我給兒子娶媳婦用的所有積蓄啊!”

一位出借人哭訴稱。

原來基石在線所謂的擔保公司,其實都是自家人,同一群人分成三方,一方創辦理財公司,一方去創設項目,另外一方成立擔保公司,在出借人不知情的情況下,以“自融自投自擔保”的模式將大量資金捲入自己口袋。

最終,平臺涉嫌“非法集資”,在武漢市政府的監督下,兩年內完成全額返還。

“非法集資”也會兌付,這家27億元未兌付本金實現全額返還!



“非法集資”也會兌付,這家27億元未兌付本金實現全額返還!


如何讓27億未兌付的本金實現全額返還


來自新華社武漢訊 (記者江時強,李勁峰,廖君 )的一篇調查報道中可以提煉以下重點信息:


“非法集資”也會兌付,這家27億元未兌付本金實現全額返還!



武漢市江漢區公安分局經偵大隊副大隊長鄭世鋼介紹,華氏集團違規銷售地產項目、發起私募基金、開展P2P 網貸,非法集資45.9 億元,後因資金鍊斷裂,基金無法兌現。案發時仍有27.1億元未兌付,涉及武漢、北京、南京等地群眾1.1萬餘人。

武漢市迅速組建處置專班,主動探索審前處置,即在法院開庭審理前通過市場化方式處置華氏集團資產。

武漢市政府副秘書長方潔介紹,經過司法審計,華氏集團資產負債率達111.83%,處置專班經過多輪談判,最終引進上海陽光城集團接盤,以37.63億元、溢價125%出售華氏集團一個爛尾樓盤資產,回籠兌付資金。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劉惠好說,國內外多數非法集資案件資產處置都在法院審判後,根據償付次序按比例兌付,難免資產貶值,民怨難平。“華氏集團案通過審前處置,最終兌付率達 100% ,這在全國以往非法集資案件處置中都非常少見”。

處置專班幹部介紹,非法集資審前處置,鮮有先例,武漢市摸著石頭過河,摸索審前處置路徑:

—是確定主體。“在最終判決前,相關涉案資產所有權與處置權都屬於集資主體”。制定每個處置方案,實施主體都必須是華氏集團。二是政府主導。
儘管處置主體是涉案企業,但聯繫接盤企業、展開市場談判、集資群眾答疑等工作,都需要政府處置專班主導。三是政法參與。 一位專班幹部介紹,很多地方處置非法集資案件,不敢審前處置,主要擔心的就是“萬一提前處置的資產,法院判決不屬於涉案資產咋辦”。武漢市處置華氏案中,每項資產處置舉措都會提前送檢察院、法院徵求意見,避免產生法律漏洞。


滿足三條件可探索審前處置,仍有兩大難題需要解決。

華氏案處置專班部分幹部說,如果不採取審前處置,華氏案資產處置與資金兌付,經過一審和二審,加上執行拍賣等程序週期至少需要五年;資產無法盤活僅當爛尾項目直接處置,最終兌付率可能只有三成;損失慘重而且各類不穩定風險因素堆積。

“總結武漢華氏案審前處置經驗,滿足三類條件的非法集資案件可嘗試審前處置 ”劉志好、梅林等表示,

一是司法前期合議,對案件定性、資產構成等各方意見一致;二是非法集資涉案資產相對良好,資金來源流向較為清晰,涉案資產估佳能覆蓋總債務 70%左右;三是資產處置思路與方案能獲得規劃、房管、信訪、公檢法等部門機構支持。

同時他們提到,其實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有兩大制約:一方面審前處置缺乏法律支撐,另一方面資產處置所需時間與起訴審理實現不配套。總的來說,審前處置實際操作起來難道較大。

不同的平臺性質確實不一樣,無論如何,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非法集資”也會兌付,這家27億元未兌付本金實現全額返還!



近兩年部分較大非法集資案件清退比例


9月底,公安部已開通了共計110家非法集資案出借人信息登記平臺,如果你是相關平臺的出借人建議儘早進行登記,別說登記沒有用,我們可以看看近幾年內那些非法集資案件的清退比例,可以看出情況並沒有那麼糟。

據悉,優易貸平臺非法集資案中,已退還投資者本金40%,歷時31個月;東方創投非法集資案,出借人本金還剩48.7%,庭審歷時9個月;銅都貸非法吸存案,投資款按12.3%的比例退賠,庭審歷時14個月;樂網貸非法吸存案,出借人本金還剩70%,庭審歷時22個月。


這是來自一個名叫“金融犯罪案件有效辯護”公眾號統計的信息,這些非法集資案中清退比例在30%左右,但像東方創投返還本金高達48.7%!情況比出借人想象中的全部沒收好像要好一些。

所以,平臺一旦被判為“非法集資”還是照樣有希望追回自己本金的,這一點我們得牢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