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北宋模仿十字軍東征,來一場規模相同的西征結果會怎麼樣?

再見丶無法複製的曾經


簡而言之,由於地理環境的限制和宗教文化的差異,導致北宋無法像西歐國家那樣發動這樣一場大規模的遠征,北宋自身也缺乏組織如此遠征的實力。


先說地理環境。從上面的地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北宋的實際控制疆域(深黃色部分)較為有限,不僅沒有和西域地區直接接壤、甚至可以說是被其他強國團團包圍:所謂漢唐的西域故地,大部分處在東喀喇汗王朝和高昌回鶻的控制下;位於北宋領土西部和西征必經之路上的西夏和吐蕃兩國,同樣是不可忽視的強權;體量更為龐大的遼國則是北宋的最大勁敵。如果北宋要想進軍西域,在西進路程中必然會受到西夏和吐蕃勢力的阻撓、與高昌回鶻甚至東喀喇汗的戰爭也不可避免——它們顯然不會希望中原王朝的勢力染指西域、改變內亞的權力結構。因此可以預見的是,北宋的西征必然會面臨多面受敵的局面;另外,控制北方戰略要地燕雲十六州的遼國也很可能趁宋軍西征之際南下、使北宋的邊境防線面臨嚴重挑戰。

歐洲的情況則完全不同。雖然耶路撒冷被塞爾柱突厥人佔領,但此時在小亞細亞地區還有拜占庭帝國作為防止突厥人進一步向東進發的屏障;另外,得益於地中海的存在,控制著制海權的西歐各國可以通過更為便捷、成本更低的海運向地中海東岸運送人員和物資。簡而言之,只要基督徒能夠確保制海權、維持地中海東岸的重要據點(如安條克、提爾、雅法、阿克、阿什凱隆)不失守,就足以保持十字軍在東方的戰線。海運的便利和制海權的優勢,也是北宋所不具備的。

宗教文化的差異同樣不可忽視。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地區一直都生活著不少基督徒、長期受基督教文化的影響,與西歐的社會文化有相通之處,因此拜占庭向羅馬教宗的求援才能夠引發眾多西歐貴族的共鳴、“拯救基督教兄弟”也成為極具說服力的正當理由。總之,除了現實的經濟和政治利益之外,西歐和近東地區在宗教文化上的共通之處同樣不容忽視。相較而言,西域文明與中原文明差異巨大,歷代中國封建王朝又都缺少宗教情結、更沒有“宗教聖城”之類能夠確保“出師有名”的正當理由,導致兩地之間的認同感不強、自然難以發動民眾參加遠征。

若考慮到軍隊規模問題,北宋則更加不能維持這樣的遠征。前三次十字軍時期,西歐各國出動的部隊總數基本在4萬人左右,除了少數從陸路進軍的部隊之外,大部分十字軍會在意大利搭乘比薩、熱那亞等城邦的船隊沿海路前往聖地、全程至少要經過3000公里。相較而言,北宋沒有控制河西走廊、無法穩固保障西征路線,自然更加無從維持穩定的後勤補給線。即使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北宋西征的總里程也與十字軍相仿(橫穿1000公里的河西走廊+東西距離約2000公里的新疆)。沒有運量更大、成本更低、損耗更少的海運作為保障,加之北宋軍隊行軍的自然環境也更加惡劣,這必然會給遠征軍帶來難以承受的後勤壓力。


綜上所述,可以預見的是,一無條件、二無實力的北宋若是貿然西征,只會白白損耗將士性命和國家財富、一無所得,更別說模仿十字軍在聖地建立基督教國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