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肩周炎和肩袖損傷有什麼區別?

木子聿癸


非常經典的問題!先舉一個我臨床上遇到的例子。

李阿姨是一位家庭主婦,今年56歲,平時非常勤快,除了做家務,還要帶家裡的小孫子。但是,2年前開始,出現右側肩關節的疼痛,尤其夜間疼痛明顯。李阿姨認為自己得了“肩周炎”,吃藥、打針、拔罐、針灸、貼膏藥等等,樣樣都試過,就是不見好。肩關節的活動度越來越差。小區的鄰居跟她說,肩周炎要拼命鍛鍊的,於是乎,她有拼命拉小區的繩子,不但不見好,反而越練越差。最好,右肩徹底抬不起來了,疼痛劇烈,夜間無法入眠,提褲子、刷牙、洗臉、梳頭的動作都無法做了,才到醫院找到了我。查體發現是典型的肩袖損傷體徵,我給他做了個磁共振,發現,右側肩袖的巨大撕裂。我給她做了肩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術後患者疼痛消失了,活動度恢復了正常。


很多老百姓都知道肩周炎,肩袖損傷這個名詞相對而言知道的人較少。隨著醫學科普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肩關節疼痛並不一定僅僅是肩周炎,還可能是肩袖損傷。

但兩者如何辨別呢?如何自我判斷肩袖損傷和肩周炎呢?

肩周炎又稱肩關節周圍炎,俗稱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漸產生疼痛,夜間為甚,逐漸加重,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達到某種程度後逐漸緩解,直至最後完全復原為主要表現的肩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異性炎症。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病症。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有可能嚴重影響肩關節的功能活動。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並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縮。


肩袖又叫旋轉袖,是包繞在肱骨頭周圍的一組肌腱複合體,肱骨頭的前方為肩胛下肌腱 ,上方為岡上肌腱,後方為岡下肌腱和小圓肌腱,這些肌腱的運動導致肩關節旋內,旋外和上舉活動,但更重要的是,這些肌腱將肱骨頭穩定於肩胛盂上,對維持肩關節的穩定和肩關節活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肩袖損傷,是引起肩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資料表明,在40歲以上人群中,約有40%存在肩袖損傷,而60歲以上人群中,幾乎100%存在肩袖損傷。 肩袖損傷最主要的最主要原因是由肩峰撞擊引起,其次是分別是肩袖的退變、鈣化、外傷及其他原因。


知道了肩周炎和肩袖損傷的概念,這裡說一下,如何自我判斷得了肩周炎還是肩袖損傷。

1、年齡的區別。肩周炎的發病年齡一般50歲左右或者超過50歲,年輕人很少發肩周炎,年輕人的肩關節疼痛要首先考慮肩袖損傷。當然,很多中老年人也會產生肩袖退變性撕裂。

2、發病原因的區別。肩周炎大部分為不明原因,緩慢發病。而肩袖損傷,尤其是年輕人的肩袖損傷,大部分都有明顯的外傷。當然,肩袖損傷並不一定都是外傷導致。中老年人的肩袖損傷,很多是由於肩峰撞擊徵導致。

3、肩關節活動受限的區別。肩周炎表現為主動被動均有活動受限。而肩袖損傷一般主動活動受限,被動活動基本正常。但也有部分肩袖損傷同時合併肩周炎的,這類就比較難以自我判斷了。

4、肩關節疼痛部位的區別。肩周炎的起初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後疼痛逐漸加劇或鈍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有晝輕夜重的表現。肩袖損傷早期並不一定非常疼痛,有時候表現為肩關節活動到一定角度有明顯疼痛,尤其是外展有明顯疼痛,隨著疾病的發展,疼痛加劇,疼痛不一定呈持續性,夜間疼痛明顯。

5、功能鍛鍊效果的區別。肩周炎如果沒有明顯肩峰撞擊徵的朋友,通過適當功能鍛鍊,可以通過爬牆頭或者小區的牽拉繩子來改善活動度。而肩袖損傷由於張力較高,如果還堅持鍛鍊,那撕裂口會越來越大。因此,我的建議是,肩關節疼痛如果超過2周未緩解,建議您到附近醫院的關節外科或者運動醫學科看一下。如果看病不方便,你可嘗試先鍛鍊1-3天,如果鍛鍊後無緩解甚至加重,那麼建議停止鍛鍊。

6、肩袖損傷合併肩周炎。肩袖損傷的主要症狀早期主要表現為疼痛和力弱,特別是上臂外旋、內旋、外展位外旋,前屈位內旋的肌力下降,其肌力下降程度與肩袖損傷程度成正比。肩袖損傷後由於患肢因疼痛減少活動,肩關節周圍組織因炎症粘連繼而產生肩周炎。所以,兩者可能會同時發。

總之,不管是何種情況,如果保守治療3-6個月無效或者疼痛加重,建議醫院看一下,結合醫生體格檢查,最好能做個肩關節的磁共振,再進一步處理。


骨科袁鋒


肩周炎和肩袖損傷就像老虎和老鼠一樣傻傻分不清楚。

不少門診患者跑來找我訴苦,說自己的肩周炎甩肩恢復效果不好,反而肩痛更嚴重了。“陳醫生,陳醫生,我一睡醒肩膀好痛,一定是睡姿不好得了肩周炎!然後在我媽的建議下,我趕緊去甩肩運動鍛鍊……嗚嗚嗚,然而,並沒有好,反而更痛了!”

門診小場景還原

我一般會萬般無奈

的問他幾個問題:

"以前得過肩周炎嗎?診斷過了?你是怎麼診斷的?你的這個肩膀痛是怎麼個痛法?你是打算怎麼鍛鍊自行治癒肩周炎?"

不少患者理直氣壯的回我:“肩痛一定是肩周炎了,我爸我媽我爺我奶老一輩的都和我這麼說!他們讓我用力的甩肩、爬牆就好了!”

這自信並且堅信不疑認定自己是肩周炎的底氣,我是非常服氣的,但是我不是非常不認同這種做法的。

"肩痛真的不一定全部是肩周炎!"

常見誤區:肩痛=肩周炎

肩袖損傷和肩峰撞擊引起的肩痛佔肩關節疾病的85%,才是肩關節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 “頭號通緝犯”,而所謂的“肩周炎”還不到5%!

肩痛原因很多,需要考慮以下原因:

一、肩部本身病變:肩袖損傷、肩峰撞擊、凍結肩、習慣性肩脫位(Bankart、SLAP)、鈣化性肌腱炎、肩部腫瘤、感染性疾病;

二、非肩骨科疾病:痛風性關節炎、頸椎病;

三、內科疾病:

翼狀肩胛(神經源性),其它疾病影響(膽源性、心源性)。

大量的中外肩關節書籍說明肩關節疾病之複雜,鑑別肩關節疼痛的原因確實非常困難,很多非肩關節的專科醫生都不能完全辨別清楚,因而“肩周炎”這個診斷一直被濫用,就像“垃圾桶”,所有搞不懂的肩關節疼痛,統統都被扔到“肩周炎”這個垃圾桶裡。而因為診斷模糊不清,所以只能選擇一些中庸療法,如中醫針灸、中葯、按摩或物理治療。由於療效不好,很多肩痛患者乾脆不去醫院就診,而僅僅根據別人的一些經驗,自行進行功能鍛鍊或使用偏方,這就造成了許多患者的的漏診、誤診和誤治。

對於肩周炎,常用的甩肩、爬牆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疼痛。但是如果“肩袖撕裂”被誤診為“肩周炎”,然後肩袖撕裂的患者繼續進行“爬牆”等運動鍛鍊,或人為地強行手法鬆解肩關節,可能會造成肩袖裂口繼續擴大,最後形成巨大的或不可修復的肩袖撕裂,甚至加重傷情。

>>>>那麼問題來了,肩袖撕裂和肩周炎到底有何差別?

不用懷疑,由於目前人們的認知觀點以及醫務人員的專業度不夠,確實存在很多“肩袖撕裂”的患者被當做肩周炎在治療。

大家可能對於肩周炎以及肩袖損傷都不大懂,他們到底是什麼?我先從概念上給大家科普一下:

凍結肩、肩周炎:凍結肩又稱肩周炎、粘連性肩關節炎、五十肩等,是由於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病變而引起肩關節疼痛和活動功能障礙。好發於40歲以上病人,女多於男(3:1)。其特徵是肩部疼痛和肩關節活動障礙逐漸加劇,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應當與肩袖損傷相鑑別。

肩袖損傷:肩袖肌肉的腱性部分因外傷或勞損發生損傷或炎性病變,稱為肩袖損傷。

我們要如何去自我鑑定肩袖撕裂和肩周炎?

肩袖損傷的表現主要是抬起肩膀時疼痛,但抬起來後就不痛了。

而肩周炎的表現則是:肩抬不上去。

年輕人很少會得肩周炎,一般都是在50歲以上,所以不要一出現肩疼,就認為自己是肩周炎而去選擇各種理療,必須警惕是否肩袖撕裂,避免加重病情。

一般通過Apley 摸背試驗(Apley Scratch test)。另外,肩外展度,肩0度位內外旋、肩外展90度位內外旋活動均是檢查肩關節活動度的。

通過

1.外展肌力:

1)Jobe試驗(倒罐頭試驗Empty can)、2)落臂試驗(Drop arm test)

2.外旋肌力:

1)外旋抗阻試驗(the External Rotation Resistence Strength test, ERRS)、2)墜落試驗(Drop test)、3)外旋減弱徵(External Rotation Lag Sign)

3.內旋肌力:

1)Lift off 試驗、2)Napoleon 試驗、3)內旋抗阻試驗(the Internal Rotation Resistence Strength test,IRRS)、4)內旋減弱徵(Internal Rotation Lag Sign)檢查肩袖損傷的。

通過

1)Neer徵、2)Hawkins徵、3)疼痛弧(pain arc)檢查肩峰撞擊徵的。

此外,X線檢查對肩峰形態的判斷及肩關節骨性結構的改變有幫助。部分肩袖損傷患者肩峰前外側緣及大結節處有明顯骨質增生。 磁共振(MRI)檢查可幫助確定肌腱損傷的損傷部位和嚴重程度,尤其是磁共振造影檢查(MRA)可以清晰的顯示肩袖的部分撕裂,對診斷具有較高的價值。

通過我的解釋,現在大家知道如何如何去鑑定肩周炎和肩袖損傷了嗎?


ps:更多小視頻、請關注頭條號:伯健醫生說運動。

希望大家多關注肩關節相關科普或者補充相關問題,我會抽空整理並解答~


伯健醫生說運動


這兩個疾病一定要區分清楚,因為二者治療是完全相反的。

門診會見到非常多這類患者,因為誤把“肩袖損傷”當成“肩周炎”在家活動,最後越來越嚴重,只能來住院手術。


1、“肩袖損傷”和“肩周炎”有什麼區別?

實際上兩個病之間的區別非常簡單而明顯。為了讓分專業人士更好理解,將其簡化:

  • “肩袖損傷”,就是拉動肩膀的那根筋,因為外傷,部分或全部斷裂開了。所以表現為:(1)有外傷史或反覆勞損時;(2)疼痛;(3)因為“筋”斷了,所以胳膊不能自己抬起來,但別人可以幫你抬起來。
  • “肩周炎”,就是肩關節跟周圍的組織因為發炎,“粘”在一起了。所以表現為:(1)年紀大了;(2)疼痛;(3)因為“粘連”,所以胳膊不僅自己抬不起來,別人幫你也抬不起來。

2、我們為什麼去刻意的區別“肩袖損傷”和“肩周炎”?

我們之所以必須一定要區別這兩個疾病是因為:

一方面,二者的表現幾乎一模一樣都是肩膀疼,而且動不了。別說患者,連很多醫生都搞不清楚。

最悲劇的就是,兩個病在如此相似的前提下,治療方法剛好是完全相反的:

一個(肩周炎)肩膀必須使勁多動,儘可能的讓黏連拉開,不用做手術。

另一個(肩袖損傷)確實受傷後肩膀一定不能動,越動撕裂口越大,很可能需要手術。

最後,不得不說的是:

非常不幸的是,臨床上太多的“肩袖損傷”被當成為“肩周炎”,而使得患者遭受到了相反的治療,最終嚴重影響肩關節功能和生活質量。

所以,我們一定要會區分辨別“肩周炎”和“肩袖損傷。”如果懷疑是“肩袖損傷”,一定要儘快來醫院診治。

更多有趣有用的醫學科普知識,請關注“骨科醫生路遙”。


骨科醫生路遙


如何區分肩周炎與肩袖損傷?


肩袖損傷最主要的臨床表現為:肩部疼痛,肩關節無力,肩關節主動活動受限。最典型疼痛為頸肩部的夜間疼痛和上舉受限(患肢高舉超過自己頭頂的動作),有時伴有向頸部和上肢的放射性疼痛,患側臥位疼痛加重,嚴重影響睡眠。肩關節無力可以包括外展無力、上舉無力或後伸無力。肩袖部分撕裂時,患者仍能外展上臂,但有60°~120°疼痛弧。由於疼痛和無力,肩關節主動活動受限,但被動活動範圍通常無明顯受限。當然如果肩袖損傷時間較長,肩關節長期不能主動活動後也會出現被動活動受限。

肩周炎是由於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病變而引起肩關節疼痛和活動功能障礙。好發於40歲以上病人,女多於男。其特徵是肩部疼痛和肩關節活動障礙逐漸加劇,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

當然,也有肩袖損傷合併肩周炎或肩周炎合併肩袖損傷的情況。如果發生了上述症狀,一定要找專業醫生就診。


健康皮皮


恰好之前有個肩周炎的客戶,分享一下。

楊先生,出現右肩疼痛+活動受限,疼痛時間為四個月左右,以肩部逐漸產生疼痛,夜間為甚,逐漸加重。在醫院進行檢查後確診為肩周炎,來門店進行調理時,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非常嚴重,尤其是後伸受限嚴重。


經評估,通過ST手法及美國HYPERICE筋膜調理技術,處理粘連的軟組織,改善血液循環,建立整個上肢的循環通路,恢復肌肉失衡的狀態,改善肩部關節活動度。

一次調理後,活動度明顯增加,疼痛有所緩解,肩關節活動範圍有明顯的改善。

很多人一出現肩痛症狀就以為自己得了肩周炎,但事實上,真正的肩周炎發病率僅佔肩痛病人的2%~5%,而肩袖損傷和肩峰撞擊症的發病率高達85%。

肩袖損傷和肩周炎都有肩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症狀,所以確診一定要前往醫院進行檢查,千萬不要一出現疼痛和活動受限就說自己是肩周炎。

肩周炎和肩袖損傷到底怎麼區分呢?

肩周炎

肩周炎又稱肩關節周圍炎,俗稱凝肩、五十肩。肩周炎的主要表現是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並且在受涼以後而且日益加重。

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病症。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有可能嚴重影響肩關節的功能活動。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並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縮。

很多人會出現肩痛的毛病,但是往往都會忽略掉是哪一種原因引起的肩痛。以為肩痛通過按摩、針灸這些方法就能緩解甚至治癒,實際上時間越久肩痛可能愈發嚴重。其實,如果肩痛長時間不見好轉,連睡覺的時候也疼痛厲害,那麼很可能患的不是肩周炎而是另外一種很常見的疾病——肩袖損傷。

肩袖損傷

肩袖是覆蓋於肩關節前、上、後方之肩胛下肌、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等肌腱組織的總稱,位於肩峰和三角肌下方,與關節囊緊密相連。肩袖的功能是上臂外展過程中使肱骨頭向關節盂方向拉近,維持肱骨頭與關節盂的正常支點關節。肩袖損傷將減弱甚至喪失這一功能,嚴重影響上肢外展功能。

肩袖損傷的特點

肩袖損傷最主要的症狀是肩關節疼痛,且經常在做過頂動作時加重,主動活動疼痛更加明顯,嚴重時夜間會痛醒(83%)。但是疼痛位置多不確切,成鈍痛、遊走性,多在肩關節前後邊緣,可放射到三角肌止點、肘關節、前臂等部位,需要與頸椎病鑑別。肩袖損傷通常導致肩關節無力、主動活動喪失,主要是前屈、外展、外旋或內旋力量弱。應該明確的是肩袖損傷造成上肢肌力減弱,但上肢可以完成上抬動作,如果上肢完全無法上抬,應考慮臂從神經損傷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開始時肩關節被動活動度能完全保留,疼痛可導致一定程度的主動活動受限,發生粘連性關節囊炎後被動活動才受到影響。


小冉哥運動康復


肩周炎和肩袖損傷可從以下幾方面來鑑別:



1、病因上:年輕人的肩袖損傷,多有明顯的外傷。中老年人的肩袖損傷多是慢性勞損引起。而肩周炎,多發生於50歲左右,無明顯誘因,也有可能由於損傷後肩關節長時間制動導致。



2、症狀上:一般的肩袖損傷平素並不一定疼痛,在肩關節外展的狀態下,會有明顯的疼痛加重,肩袖損傷一般夜間疼痛明顯,經常會出現在某一個角度疼痛,非常嚴重。過了這個角度,疼痛突然緩解(即疼痛弧試驗:肩部外展60°-120°出現明顯疼痛)。而肩周炎,多長時間處於疼痛的狀態,肩關節往各個方位活動都有明顯疼痛,也有夜間疼痛症狀。

3、體徵上:肩袖損傷的被動活動度絕大部分都是正常的,但主動活動多有受限,尤其是外展受限。而肩周炎後期多有各個方向活動受限,且主動、被動活動均受限。

4、輔助檢查上:肩袖損傷在磁共振上可明顯見肩袖損傷的部位。而肩周炎,磁共振上可見關節囊粘連,無明顯的肩袖損傷信號。

5、鍛鍊上:普通的肩周炎,經功能鍛鍊大多能夠有不同程度的緩解。肩袖損傷越鍛鍊越疼痛。當然並不是絕對的。



總之,肩周炎和肩袖損傷,是肩關節疼痛最常見的兩種疾病。但兩種疾病的處理方法截然不同。因此,建議至專科醫院,由醫生查體、檢查後明確。


小骨頭看人生


肩周炎和肩袖損傷鑑別不難,它倆雖然有一定的聯繫,症狀表現形式可能類似,例如,肩關節活動都受限,可是本質上是不一樣的,一個是由於肩關節本身的摩動運動喪失,一個屬於單純性的肩袖肌群出現問題。

肩袖“四小龍”



先談一下肩袖肌群——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通常也叫肩袖“四小龍”,亞洲四小龍很強,可見肩袖肌群對於肩關節的地位極其重要,是肩關節的穩定肌,整體功能是將肱骨穩定在關節窩內,尤其是岡下肌和小圓肌,可將肱骨頭向後就位於關節窩內,防止肱骨頭撞擊肩胛骨喙突。

觸診來判斷

這個問題的判斷,可以通過觸診來進行,試著以同樣的力度,同位置去觸診兩側的肩袖肌群,如果患側疼痛很重,就要考慮肩袖肌群存在問題的可能性,急性期48小時內不可推拿,慢性的疼痛可以通過手法按摩的方式來促進肌肉恢復正常的彈性和功能。

肩周炎的分析



對於肩周炎來講,有一個別稱叫“凍結肩”,可見主要問題就是肩關節的活動受限,可發上在上舉、後伸、水平外展等多個方向,會在肩關節處有明顯的疼痛,難以忍受強行的去適應活動範圍,肩袖損傷如果是被動的幫助肩關節活動,還是可以達到正常範圍,可能僅有疼痛感。

處理有相同點



肩周炎在觸診的時候,也是會發現肩關節活動肌群有痛點,可能痛點的位置會很多,肩袖損傷只是損傷部位會有疼痛感,也同樣要消除這種疼痛,再去做肩關節的摩動運動恢復鍛鍊,以疼痛感覺可以接受的力度在放鬆肌肉或者熱身之後適當的拉伸。

結語

肩袖損傷可以是造成肩周炎的一個原因,由於損傷部位疼痛,肩關節不敢主動活動,長期得不到改善,哪怕臨時性肩周炎不發生,將來也會是一種肩周炎發病的誘因,肩周炎發生之後,如果時間過久,肌肉廢用性退變,也會有肩袖肌群勞損。


喬棟談健康


劉醫生談骨論筋🚑肩周炎和肩袖損傷的區別🚑

明天正好有個肩袖損傷的患者要手術治療,所以看到這個問題後就回答一下它。對於肩袖損傷這個疾病,大家還不是很瞭解。醫生也是近幾十年才開始研究它,最近十幾年對於它的手術才普及。以前都把它當成肩周炎治療,貽誤了病情。下面就說一下它們治療的區別。

概念的區別

肩周炎:是由於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病變而引起肩關節疼痛和活動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損傷性炎症疾病。好發於中老年女性,左側多發。

肩袖損傷:肩袖由後側的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前側的肩胛下肌組成。當外傷或退變引起撕裂就叫肩袖損傷。

發病原因

肩周炎:1.肩關節周圍軟組織退變,對各種外力的承受能力減弱是根本原因。2.長期過度活動或姿勢不正確是誘發因素。3.肩部骨折脫位等外傷後長期固定引起黏連。4.引起肩關節疼痛的其他疾病導致關節活動減少,逐步發展成肩周炎。

肩袖損傷:1.肩部創傷。是青少年肩袖損傷的主要原因。2.肩部慢性勞損。3.肩袖部學血運障礙引起退行性損傷。

症狀

肩周炎:1.肩部疼痛和壓痛。一開始陣發性,後加重呈持續性。向上肢放射。夜間嚴重。2.肩關節活動受限,不能後伸和側舉。3.對冷刺激特別敏感。4.發病一段時間後後肌肉萎縮。

肩袖損傷:1.肩部疼痛。可自覺有撕裂聲,疼痛呈一過性,隔幾天疼痛又加重。可向頸部和上肢放射。2.肩部活動受限。完全撕裂的外展是有彈響。有疼痛弧。3.壓痛點明顯。封閉後不能上舉說明肩袖損傷。4.上臂下垂試驗陽性。上肢外展90°,不能維持的就是陽性。


檢查

肩周炎:肩部檢查沒有陽性檢查方法。

肩袖損傷:核磁共振,肩部彩超。

肩周炎:1.急性期口服消炎鎮痛藥或局部封閉。2.給予針灸推拿按摩等理療方式。3.嚴重的可在麻醉下手法鬆解。4.平時注意肩部保溫。5.肩部功能鍛鍊。鍛鍊肌肉及關節活動度,手指爬牆、身後拉伸等。6.工作中定時活動肩部。7.積極治療引起肩部疼痛的其他疾病。如頸椎病。

肩袖損傷:1.部分撕裂。大多數不需要手術,可將上肢固定在治療位置上3-4周,後期功能鍛鍊。2.完全撕裂。手術縫合。關節鏡或者開放手術。


上面這些就是肩周炎和肩袖損傷的區別。通過這些大家可以初步的瞭解它們,但是要想明確診斷,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去檢查治療。對於肩袖損傷縣級醫院開展的還很少。希望這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大家可以關注我或者下方留言,以瞭解更多醫學知識。

關注🚑劉醫生談骨論筋🚑享健康人生

劉醫生談骨論筋


簡單從下面5各方面來區分肩周炎和肩袖損傷。

一從病因

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軟組織慢性無菌性炎症反應,導致關節囊粘連,與激素水平有關。

肩袖損傷:在關節退變的基礎上,發生急性或慢性勞損史,肩關節疼痛白天不明顯,夜間常被痛醒。

二從年齡

肩周炎:好發於50-60歲中老年人。

肩袖損傷:好發於60歲左右老年人,也多見於長期從事羽毛球、網球、游泳等肩部過度運動人群。

三從活動受限程度

肩周炎:肩關節各個方向都受限,就算別人幫你抬胳膊也抬不起來,猶如被凍結凝固一樣,抬不起來,轉不動。

肩袖損傷:肩關節受限程度不及肩周炎,上舉無力,但通過幫助可完成上舉、後伸等動作。

四從壓痛點

肩周炎:整個肩膀都痛,無明顯壓痛點。

肩袖損傷:有明顯壓痛點,大多表現為肩外側疼痛,並向頸部、上臂不放射。

肩周炎:早期可通過鍛鍊,如爬牆、雙肩上舉、甩肩動作等增加血液循環,防止粘連,通常半年到一年疼痛會緩解,達到自愈。

肩袖損傷:無法自愈,動作越頻繁疼痛越明顯,急性期需固定制動2-3周,讓肩部休息,受傷肌肉、肌腱恢復,如果情況嚴重,需手術治療。

日常如何保護肩關節?

1、適當拉伸:避免長期固定一個姿勢,當肩部處於緊張狀態,就會出現酸脹、疼痛、慢性損傷等症狀,建議每天通過聳肩、前推、後伸、爬牆、畫圈等動作拉伸肩關節,不過當肩部疼痛不適,要避免拉伸,及時就診。

2、避免提重物:頻繁提重物易誘發肩部肌腱炎症,甚至撕裂,有些白領、學生習慣單肩揹包,要適當換肩。

3、注意保暖:要注意肩關節保暖,避免著涼。

最後,不管是那種肩膀疼痛,一定要先去醫院就診,通過體徵、影像學檢查來明確,針對治療。

想了解更多“癌痛”“疼痛”相關問題,請關注【疼痛專家王傑軍】。


疼痛專家王傑軍


肩周炎是肩關節活動發生功能障礙,常於睡眠時,肩部受涼引起,因活動功能受限形成。多因年老體弱,腎氣不足,氣血虛弱,營養失調,加之勞累,風寒溼邪侵襲,積久筋凝氣聚,而肩痛,或因臥露受涼,寒凝筋膜,稱之為漏肩風,亦可見因外傷而誘發者,傷後忽視了關節功能鍛鍊,發生肩關節周圍(凍結)而致病。肩袖損傷,凡外力打擊或碰撞,使人體之肩部受到損傷者,稱之肩部挫傷,也稱, (肩部傷筋),或(肩袖損傷)。多因外傷引起肌筋,脈絡受損,或撒裂致使瘀腫疼痛,功能障礙。當上肢突然外展或己外展的上肢受外力作用,使之突然下降,都可使崗上肌腱部分或全部斷裂。如傷筋嚴重,肌膜大片受傷,腫痛劇烈,往往導致瘀腫難以消除,如不及時治療,可形成慢性過程,形成斷髮性肩痺。所以,肩周炎和肩袖損傷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