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民促法實施條例》面世近兩月 民辦高校再現收購潮

民辦教育的新規草案已面世近兩月,而民辦高校資本運作的腳步正在加速。10月3日,江西應用科技學院的運營公司向香港聯交所遞交招股書。界面新聞統計,8月至今,港股的民辦教育公司已披露完成收購7座民辦高校。

今年8月10日,司法部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下稱《送審稿》),一度被解讀為利空消息導致港股教育股暴跌,甚至被認為可能斷送民辦教育公司的收併購、上市之路。由於《送審稿》尚未落地,在這段政策的真空期,多家教育公司高管在今年8月的投資者電話會上表示將加速收購。

港股民辦教育公司披露的公告顯示,與政策搶時間的收購已經在火熱進行。新高教集團(02001.HK)在9月17日發佈公告稱已收購廣西英華國際職業學院、廣西欽州英華國際學院、廣西英華國際職業學院附屬中學。中教控股(00839.HK)在9月26日公佈完成收購廣州松田大學及松田學院。

除了全資收購,合作辦學、間接控股也成為民辦教育公司擴大資產的方式。民生教育(01569.HK)發佈公告稱,8月22日河北工業大學城市學院轉設為民辦本科高校,由民生教育集團下屬公司重慶悅誠、河北工業大學合作舉辦。10月5日,民生教育宣佈通過收購勵德集團51%股權,獲得滇池學院管理權以及100%的淨利潤。

民辦高校的收購一片火熱,但曾經同樣火熱的中小學校收購卻開始降溫。界面新聞統計,目前港股共有6家上市公司業務涉及K12學校,但在近兩個月時間裡,僅有博駿教育(01758.HK)在10月2日公佈與地方政府簽訂協議,將在四川開辦一所覆蓋小學至高中的新學校。運營幼兒園至高中學校的楓葉教育(01317.HK)在8月29日宣佈收購7座幼兒園,很可能將收購重心轉向學前教育。

中小學收併購停滯明顯受到《送審稿》影響。《送審稿》要求禁止兼併收購、加盟連鎖、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非營利性民辦學校,而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必須註冊為非營利性民辦學校。這導致政策一旦落地,通過收購控制中小學將面臨極大的風險。

因此,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高校成為資本湧入的方向。根據《送審稿》的要求,公辦學校不得舉辦或者參與舉辦營利性民辦學校,民生教育副總裁左熠晨曾在投資者電話會上解讀,認為這有利於更多院校從公立大學脫鉤,增加了可以收購的標的。而今年9月14日,以河南省4座民辦高校為主業的春來教育(01969.HK)順利掛牌港交所,似乎預示著民辦高校的資本之路並未受阻。

另一方面,資本選擇民辦高校也是看重了它的高收益、高利潤率。根據運營江西應用科技學院的江西辰林教育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招股書,江西應用科技學院在今年上半年收益1.07億元,毛利率73.5%,純利達到4083萬元。從2015年至今,公司毛利率一直高居62%以上。

在招股書中江西辰林教育集團披露,學費是影響營利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民辦高校的學費標準並不由當地政府定價,因此江西應用科技學院的學費能夠持續上漲,今年本科、專科學費為9800至1.58萬元,學費佔總營收75%以上。除了學費,民辦高校還可以推廣、銷售其他公司的教育產品,從中獲得收益。

然而,資本熱捧的民辦高校也將面臨監管帶來的危機。在招股書中江西辰林教育集團表示,《送審稿》涉及民辦學校運營多方面的詮釋和實施仍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例如,民辦高校可以選擇登記為營利性或非營利性學校,但目前具體程序、稅收優惠待遇仍未出臺。對於民辦高校來說,如何登記成為接下來必須面臨的難題。江西辰林教育集團在招股書中表示,如果登記為營利性學校,學校必須進行財務清算、資產核實、繳納稅費等。而如果登記為非營利性學校,公司最重要的營收來源“學費“必須受到政府部門管控。

如果江西辰林教育集團順利上市,招股書表示上市募集的資金將有25%用作收購民辦教育院校。可以預見,在監管落地之前,這場民辦高校的收購熱潮仍將繼續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