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冰雹哨裡的退伍兵

漫步通過貴州省清鎮市紅楓湖鎮盧疊村的牌坊,是一個美麗的新農村。

在這紅楓湖畔的一茶山上,遠看似一四合院,近看卻是一哨所。這裡就是貴陽市冰雹前沿的防雹哨所它是農牧場人工防雹增雨作業站。院子裡,一門高炮屹立在跑位上,5名民兵正在操練著高炮。

哨所裡的班長叫馬發遠,是一名退伍老兵。 2002年年底當兵退伍後,他就在老家新店鎮人影炮站當起了人影民兵,用他的話說:“民兵也是兵,退伍不褪色”。就這樣,從一個基層人影炮手開始,他這“兵”一當就是4年。2006年開始被調任到農牧場炮站擔任班長。

除了炮站的另外4個民兵,高炮就是他最好的戰友。炮站上還有個不帶“編制”,不拿工資的“民兵”,他的兒子“小馬崽”。

這既是一個站,其實也是一個家,班長馬發遠、妻子肖書菊、哥哥馬發言、兒子小馬駒,他們常年都堅守在這裡。春夏防雹、秋冬增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他不但每天組織民兵操練、教大家疊背條,更重要的是每逢冰雹災害天氣到來時,他總是積極組織民兵開展人工防雹減災作業,減輕冰雹對茶葉、葡萄等作物造成的災害。

起初,由於人影炮站待遇低,除自己和妻子常年呆在炮站上,其他民兵也只是 “鐵打的營房流水的兵”,每年初春,找民兵難,留民兵更難。後來,他打算學種葡萄。於是就在炮站附近租下10多畝土地。

馬發遠說:“當初我是這樣想的,我們炮站5個民兵一年到頭都耗在這炮站上,本來工資待遇就低,養活一家老小壓力有點大。我就在炮站附近租了10多畝土地來學種葡萄。這樣一來,我們除了防災減災工作外,讓大家都有事做起來,增加大家的收入”。

自從“以勞養伍”有成效本來後,炮員們除災害天氣開展人工防雹增雨外,其他一年世界都有事做,對增加收入穩定隊伍具有積極作用,炮站的整體素質得到大幅提升。

今年又是一個葡萄的豐收年。他每天總是邊接打購買葡萄商人的電話,邊組織炮員和附近村民採摘葡萄。被曬得黝黑的臉上,更顯他的淳樸和責任。看到晶瑩剔透的葡萄,再苦再累,馬發遠也忙得不亦樂乎。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其實讓馬發遠更高興的事,每年周邊十餘戶村民在農忙季節到他的葡萄園裡打零工,一年下來能增加近3000元的收入,特別是緩解了部分貧困家庭的困難。

在貴陽市,像農牧場這樣的人影炮站比比皆是,他有種植獼猴桃的、苗木的,也有養蜂的,還有加工菜油的。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這一個個哨所永遠擋在冰雹的前沿。有了這樣的一個個哨所,氣象助力脫貧攻堅的道路也越走越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