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寶寶幾個月時學會走路才算是發育正常?

孟偉康


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需要經歷很多過程,嬰兒需要慢慢學會第一次翻身、說話以及走路等,這些都是有規律的,當父母第一次看到寶寶會走路時,都是興奮開心的。不過,寶寶幾個月學會走路才算發育正常,且在寶寶學走路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

一、寶寶幾個月學會走路才是正常的

寶寶要學會從躺著到坐著,再從爬到站立,大概需要12個月,因為沒有滿一歲的孩子,它們的骨骼與肌肉生長髮育還沒有成熟,太早的讓孩子學會走路,會讓寶寶的足部負擔太重,極易導致腳部受損,可能還會影響寶寶的腳部正常發育,甚至會造成偏平足的發生。

所以,各位父母最好在寶寶滿一歲之後,再讓寶寶學走路。不過在寶寶10至11個月的時候,就可以練習站立了,這是每個孩子學走路的第一步,如果寶寶可以獨立站穩之時,就可以開始學走路了

二、寶寶最晚幾個月會走路

寶寶太早走路容易影響腳部發育,以及容易發生羅圈腿的可能,這樣糾正就會比較困難。但是也不能太晚才讓寶寶學走路,最晚年齡學走路大概在一歲半,倘若已經超過這個時間還不會,家長就要加以重視了。

即便一歲半還不會走路是在正常範圍內,不過這種情況也比較少見,但是也不排除是因為疾病的原因,造成孩子學走路較晚。而引起寶寶學走路晚的原因,主要有營養不良,寶寶肌肉缺少鍛鍊,還有罹患肌肉萎縮症等。

三、寶寶學走路的注意事項

寶寶一開始學步的時候,都是比較容易受傷的,比如膝蓋、手肘等部位極易由於站立不穩失重造成損傷,甚至還有頭部也有可能會撞到。因此,在寶寶學走路時,以下幾點注意事項可要記住了:

1、如果孩子在開始學步之時,喜歡上了走路,不可以讓孩子離開在視線之外,要緊盯著寶寶避免發生意外。

2、學步的時候,需要避免路面溼滑,預防摔倒,而且還要看地面有無障礙物,以免撞到或造成摔跤。

3、在家裡,只要是尖銳的物品都要收好,不要讓寶寶拿到,還有藥物或其他的小物品也要放好。另外,如果傢俱有尖銳的部位,一定要包好。

4、極易拉扯的蓋布、桌布上面,最好不要放東西,以防寶寶不小心拉扯到,導致將上面的物品拉下,並且砸到寶寶。

5、倘若在寶寶走路的時候,家長不適宜餵食,以防寶寶嗆住了喉嚨,造成劇烈刺激性咳嗽和呼吸困難。

溼氣重、腎虛、減肥、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肝病、皮膚病等等,怎麼調理最有效?

康愛多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趣味的健康知識,幫您識破健康謠言,走出用藥誤區!


康愛多網上藥店


我家寶寶現在正處於學步階段,我覺得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我家寶寶目前15個多月。就在一個月前,她還是隻能扶著桌椅、床面橫向行走的小螃蟹。偶爾在大人的鼓勵下,能獨自邁出幾步。當走到沒有支持物的地方時,小螃蟹突然一屁股坐地,俯下身子化身成小魚兒,小屁屁搖擺搖擺著爬去。

就在半個月前,寶寶毫無徵兆般地自己邁開了步,屁顛屁顛地前行了好幾米遠,只有碰到障礙物的時候需要手扶。自從寶寶能夠獨自行走後,就很少看到寶寶爬行了。昨晚帶寶寶出去散步,小傢伙竟然掙開爸爸媽媽的手,小碎步一步走得比一步快。


其實,每個寶寶都是獨自的個體,受生活環境以及遺傳因素的影響,每個寶寶的生長髮育都會有個體的差異,走路時間的早晚也不同。

我曾經見到過11個月能獨自走路,摔倒了還能自己爬起來的寶寶。而我家寶寶卻在15個月才能做到別人11個月的樣子。

一般情況下,只要寶寶在9-16個月之間能獨自站起,邁出人生的第一步,不管是熟練地走路還是小心翼翼地挪動小碎步,都是正常的。通常在寶寶邁出第一步之後,沒過多久就能走得很快,很熟練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在18個月後還不能單獨行走的話,就需要引起父母的警惕了。


現在正處於熱天,是寶寶脫離大人懷抱的最佳時機。父母不妨給自己一個解放雙手的機會,收起家裡的零碎物件,給寶寶營造一個自由、安全的空間,讓寶寶隨心所欲地爬、站、走。往往在得到充分的鍛鍊後,寶寶就能很自然地行走了。



膩膩媽


每個小孩身體發育不一樣,一般情況下六個月的孩子可以自行翻身,七個月的寶寶可以自己坐,八個月的寶寶可以爬,九個月的寶寶就可以扶著東西站立了,一般到了一歲就會走了。




不過每個寶寶不一樣,我家兩個孩子都是11個月就會走路了,突然有一天自己就會走了,我們小區還有一個小孩都一歲零六個月了才會走呢,我家孩子說話說的比較晚,嗯老大完全是滿了兩週歲才會什麼都說的,一開始只會喊爸爸媽媽,什麼都不會說。





老人不是常說走路走的早,說話說的就晚。說話說的晚的走路就走得比較早嘛。所以不用著急,只要孩子身體各方面的好就行。


愛吃的夢幻兒


寶寶幾個月會走路算正常呢?

1、每個寶寶都不同。學會走路,是每一個寶寶身體成長髮育的必經之路,但是,每個寶寶學會行走的年齡也並不同,這和寶寶身體的綜合因素有很大關係,同時,一定不能過於強迫寶寶過早學習走路,這會給他們骨骼的生長髮育帶來不利影響。

2、一歲以後,在年滿12個月以後的寶寶,大部分都有了四肢的支撐能力了,從學會爬,到學會坐和站立,然後逐漸的開始學會行走,在一歲以後都在逐漸開始獨立行走的過程中,甚至有一些已經可以獨立行走,但是這個過程,不能過於著急的拔苗助長,否則容易讓寶寶傷痕累累。

3、一歲半以前。雖然有一些寶寶會在11個月的時候已經出現了可以行走的現象,但是對於大部分寶寶來說,一歲半以前大多都可以出現了可以走路的情況,雖然每個寶寶穩步向前的程度還會有所不同,但是大多都會處於正在脫離父母幫助的過程中,如果再晚,就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了。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故事閱讀配有動畫,比枯燥的識字紙牌更有吸引力,並且不用擔心孩子會誤吞卡牌造成危險。聽音選字,發音清晰標準,並且最重要的目前所有課程都完全免費,我家孩子一直在學,不會像之前其他應用一樣因後續收費導致學習中斷,讓孩子系統的學習我覺的是很重要的。

大家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還可以關注一下【小評果快樂育兒】哦,我的育兒知識大部分都是從這裡學來的,做的非常用心。

刺眼的小兔子


寶寶的運動發育有著大致的規律,一般來說,寶寶在11-12個月的時候會自己站立,到12-14個月時便會自己走路了,這個過程是逐漸發育的過程,在寶寶自身發育的過程中家長稍加輔助,可以更好地幫助其形成健康良好的發育。

在孩子會行走之前要先學會爬,而爬之前又得先學會坐……一步一步,逐漸完成學會行走的鍛鍊。在1歲以內的運動發育中,寶寶第一個發育變化就是抬頭,1個月時,寶寶俯臥著嘗試抬頭;2個月在垂直位時能抬起頭來;到了3個月時抬頭比較穩,也能在俯臥時用肘支起前半身,當把玩具放在寶寶前面時,他會試著往前爬,此時便應開始訓練寶寶的爬行能力;4個月時則抬頭很穩,此時,寶寶也開始學會了翻身,還可以扶著兩隻小手能夠坐了;5個月時,寶寶坐在媽媽身上會抓玩具;

到6個月時則學會了自己坐起來,也能扶著寶寶站直;7個月時,寶寶就學會了滾,開始“不安分”起來,也學會了爬;到第8個月時,寶寶能夠自己坐穩,也能用雙上肢往前爬,此時家長就該注意多照看孩子,防止其發生摔傷等意外;9個月的寶寶,爬行已經滿足不了自己尋求認知的世界了,爬得更順溜了,也開始試著接觸高處的地方,能夠扶著欄杆自己站起來;到10個月便能推著車自己走,11個月能站立片刻,到1歲的時候便能夠自己走路了,一般到15個月才能獨自走穩。

本期答主:曹鑫 醫學碩士


杏花島


最近有個別寶媽向十月菌諮詢:我家寶寶十一個月了,可還是不會走,鄰居家的小朋友比我家寶寶小2天,卻走得很好,寶寶多大走路才算發育正常?下面就由十月菌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首先,各位家長需要明確的是:每個寶寶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每個個體之間的差異還是相當大的。嬰幼兒也是一樣,不同年齡階段的寶寶之間有差異,同一年齡階段的不同寶寶之間也有差異。這是因為寶寶的生活環境,遺傳因素,生理特點等等因素決定了寶寶個體之間的差異存在。各位寶媽需要正確對待寶寶的這種個體差異,不需要盲目與他人進行對比。一定要根據嬰兒的生長髮育規律和發育情況,適當掌握嬰兒的走路時間,切不要操之過急。

嬰兒動作發展的基本順序是:頭、肩、胳膊、腰、腿、腳,大概7、8個月的時候嬰兒可以坐起來,一旦能坐起來便開始爬行。由扶著東西能夠站起來到能夠扶著東西走路的過渡比較快,大多數嬰兒在9-12個月開始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到14或15個月時,就已經能走得很好了。您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會站、會走,不是僅觀察孩子是否能站起來,能向前邁步,而是觀察孩子站、走的姿勢等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1歲6個月還不能單獨行走,就需要接受診查,以及早確定原因。


十月呵護


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寶寶只需要12個月就能進行難以置信的改變,嬰兒以驚人的速度成長和變化,每個月都會帶來新的令人興奮的發展。而新上任的爸爸媽媽們會非常期待寶寶們下一步都會幹什麼。當你剛剛發現寶寶學會了一個動作或者技能的時候,他可能已經在進行下一技能的學習了,因為每個寶寶都是很忙的。

一些嬰兒可能會在八個月後說出他們的第一個字,而有些嬰兒在一年之後才會說話。步行可以在九到十八個月之間的任何時間開始。

1至3個月

第一個發展階段,嬰兒的身體和大腦正在學習在外面生活。在出生和三個月之間,寶寶可能會開始:

微笑。早期,這將只是對自己。但在三個月內,她會微笑著回應你的笑容

抬起頭。

用眼睛跟蹤物體

打開並閉上雙手

握住手中的物品。

輕輕地滑動或碰到懸掛的物體。

4至6個月

在這幾個月裡,嬰兒學會接觸和操縱周圍的世界。4至6個月大,寶寶可能會:

從前到後翻滾。

笑。

伸出手來抓住物體,並用手操縱玩具和其他物體。

7到9個月

經過學習,他可以在某個地方爬來爬去。在此期間,寶寶可能會:

開始爬行

不靠外力站起來

回應他的名字。他也可可能開始叫“媽媽”和“達達”。

學會站起來站立起來。

10至12個月

寶寶第一年的最後一個發展階段過後她可能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孩子

說一兩個字,“媽媽”和“達達”成為父母的具體名字。

通過某些方法引起你的注意。

可以自己玩耍


藥療君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發出者,有一種急迫的感覺。孩子的成長沒有必須的規則,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有的孩子11個月就可以走的很溜,有的孩子可能一歲半才會走路,都屬於正常範圍。參考醫學研究的正常指標,只要是在大概範圍內,孩子的發育都是正常的。不要和別的孩子攀比,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


寧靜育兒


正常情況下,6個月的孩子,可以自行翻身,自已能稍坐一會兒,大人扶著腋下有邁步的動作;到7個月時,小兒開始會爬行;8個月時小兒爬行已較靈活;9~10個月的小兒逐步會站立,扶著東西可蹣跚地走步;到1歲時可以獨立走步。有的小兒運動功能的發育可能比以上規律稍早些或稍晚些。 為了嬰兒的健康成長,不要過早地學走路。嬰兒時期的生理特點,骨骼中的膠質多,鈣質少,骨骼柔軟,容易變形,尤其是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發育還不完整。如果過早地讓小兒學走路,身體的重量必然會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負擔,時間長了容易使脊柱和下肢變形,形成駝背、“x型腿”和“0”型腿,影響了體形的健美,還容易形成扁平足。 父母一定要根據嬰兒的生長髮育規律和發育情況,適當掌握嬰兒的走路時間,切不要操之過急。 根據寶寶發育的一般規律,在1歲左右,大腦對於神經的支配也相對成熟,寶寶在這時開始學習走路,因為個體的差異,寶寶開始學走路的時間並非完全相同,專家提醒,最早學走路的時間也不應該小於9個月。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各個方面都超前發展,就拿學習走路來說,不少家長覺得也應該早開發,早練習,但卻忽視超前動作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生長髮育。 北京兒童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孫琳提醒各位家長,應該按照生長髮育的規律,寶寶一般在一歲左右就能學會走路,揠苗助長只會適得其反。 據孫琳介紹,根據寶寶發育的一般規律,在1歲左右,大腦對於神經的支配也相對成熟,寶寶在這時開始學習走路,因為個體的差異,寶寶開始學走路的時間並非完全相同,專家提醒,最早學走路的時間也不應該小於9個月。 一般來說,在1歲3個月左右,家長可以領著寶寶邁步,1歲半左右,寶寶可以扶著東西走路,1歲六七個月時,在家長的保護和協助下,寶寶就可以上臺階了。 另外,如果寶寶1歲半還不會走路,可能有兩種情況,家長一定要警惕。一種情況是腦性癱瘓,可能是由早產或者腦部缺血引起的,另一種情況是髖關節脫位。 有的寶寶走路姿勢異常,這時也應該引起家長的注意。走路總是腳尖著地,有可能是腦癱引起的跟腱攣縮;而單側髖關節脫位會使孩子走起路來踮腳(俗稱“瘸”),如果孩子走路像鴨子一樣左右晃動,則有可能是雙側髖關節脫位。其實,對於髖關節脫位的症狀,家長們完全可以在月子裡就能發現。比如看一下大腿皮膚的紋路,看屁股是否對稱,兩條腿是否長短不一樣,腿的活動靈活不靈活。 通過簡單的檢查,家長就可以初步判斷孩子是否發生髖關節脫位,越早發現,對孩子未來的生長髮育越有利


用戶6049937957


其實這個問題因人而異,大多數寶寶在一歲左右就會走路了,一般女寶寶比男寶寶要先學會走路,其次就要看寶寶的餵養情況,其實寶寶一歲前就是吃睡吃睡的循環,所以合理餵養加上充足的睡眠,寶寶身體好各項機能都會正常的。



寶寶在走之前還要學會爬,根據調查會爬的寶寶以後在平衡力協調力上都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有意識的在寶寶走路之前鍛鍊爬也很有必要。



我家兩個寶貝呢,老大是一歲一個月開始學會走的,當時牽著他走的時候對於1米73的我來說老腰都要斷了,後來生了二寶對帶孩子有了一定經驗後,老二在一歲兩個自己站起來就學會走了,也沒有輔助他自己就走的很穩,其實一歲多的時候二寶就想走,我想他多爬爬所以沒有鍛鍊走,後來給了我一個驚喜直接自己學會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