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昨日,油價再度暴漲,多方預測明年油價可能“破百”

未來國際油價,有沒有可能再度破百?


文 | 石油Link

(更多深度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石油Link)

近日,國際油價再次大幅暴漲。已經突破80美元/桶,收於81.2美元/桶,創2014年11月份以來收盤新高。截止到今日發稿時,油價最高價達到81.48美元/桶。

據報道,美東時間週一,截至收盤,WTI 11月原油期貨收漲1.30美元,漲幅1.84%,報72.08美元/桶。布倫特11月原油期貨收漲2.40美元,漲幅3.05%,報81.20美元/桶,創2014年11月份以來收盤新高。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國際油價大漲,引發業界猜想,市場人士擔憂油價將出現逐漸“破百”可能性

◆◆◆

多方預測看好油價破百


大宗商品貿易商托克23日在新加坡舉行的亞太石油會議(APPEC)上表示,由於美國製裁伊朗使市場收緊,

2019年油價可能將升向每桶100美元

摩科瑞能源貿易集團總裁加吉稱,美國接近第四季末時將制裁伊朗,受此影響市場供應將減少大約每日200萬桶,這將使原油價格漲至每桶100美元成為可能

托克石油交易聯席主管盧考克稱,隨著市場收緊,聖誕節前原油價格可能漲至每桶90美元,新年前升至100美元

就連一向對油價持保守態度的美銀美林,近日也發佈報告稱,將2019年布油價格預期從75美元/桶上調至80美元/桶。將2019年WTI原油價格預期從69美元/桶上調至71美元/桶。將2019年第二季度末布油價格預期從90美元/桶上調至95美元/桶

◆◆◆

制裁伊朗供應持續減少


伊朗石油部23日發表聲明,確認韓國已經完全停止進口伊朗石油,成為美國威脅在11月重啟制裁伊朗石油出口後,

第一個把伊朗石油進口量降至零的國家。在美國製裁威脅之前,韓國每天約從伊朗進口石油18萬桶。

大宗商品貿易公司托克(Trafigura)的一位高管稱,伊朗的石油出口將遠遠小於美國最初宣佈將重新制裁伊朗時預期的水準,這應該會推高油價。

托克的石油交易聯席負責人Ben Luckock對記者說:“我認為幾個月前最初宣佈制裁時,人們預計削減幅度可能在30-70萬(桶/日),我認為市場目前普遍認為削減幅度將遠高於100萬桶/日,可能高達150萬桶/日。”

伊朗駐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官員日內表示,沙特和俄羅斯沒有足夠的備用產能來進一步推高產量。他解釋道:“他們的舉措有點太遲了,已經將油價推高,並且會繼續推高油價,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空閒產能,他們無法像所說的那樣繼續推高產量。”

更雪上加霜的是,主要產油國近日表示不會增產,而委內瑞拉的目前的國內局勢也不明朗。

當地時間9月23日,沙特能源大臣法利赫說,產油國沒有就提高石油產量達成一致,目前產油國優先考慮目標是保持國際油價持續穩定。

目前另一大產油國,委內瑞拉石油產量降至過去30年來最低水平,8月日均產量為124萬桶,2018年年底可能進一步跌至100萬桶。而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委內瑞拉的局勢會出現好轉。

◆◆◆

國際石油市場博弈依舊緊張


一方面是產油國的持續減產促油價上漲,一方面是美國的持續加壓,要求保持油價穩定。這導致了國際油價的走勢不明。

事實上,近些年,國際油價走勢一直處於巨大的波動中,4年前油價還處於下跌趨勢,最低一度跌到2016年的26美元一桶。所以,對於未來油價走勢很難有確定性的定論。

OPEC、俄羅斯等產油國盟友在2016年底決定每天減少180萬桶左右的石油供應,約佔全球原油產量的2%。在2016-2017年穩住了局勢,國際油價回到了50美元均衡價格。

但是到了2018年,隨著國際局勢的快速變化,委內瑞拉經濟危機持續惡化,阿爾及利亞石油港口被襲擊,再加上美國對伊朗進行制裁,形成了客觀上的原油大量減產。

油價開始一路上漲

而OPEC並沒有進行調整,依舊減產,甚至反而刻意繼續減產推升油價,數據顯示,今年8月,OPEC及其盟友比協議的產量少了60萬桶/天。

如果未來油價繼續提升,將勢必影響全球通脹,這樣可能會抑制歐美等國的復甦,也會推升物價。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國超過俄羅斯和沙特,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生產國。另一方面,美國也一直在敦促OPEC成員國通過增產降低油價。

花旗銀行預計2019年,美國將超越沙特,坐上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的寶座,另外一組數據顯示。2025年他可能會達到1200萬桶一天的產量,也就是說到時候一天,就比現在多增加300萬桶。這一增加,無疑為全球原油市場提供了一個穩定的供應。

產油國之間的博弈還將繼續上演,未來油價仍會處於劇烈波動中。光2018年的國際石油市場,就一波三折,年初油價持續攀升,五月突破80美元/桶,七月突然暴跌7%,近日再次突破八十美元/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