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老百姓為什麼掛號難、看病貴,事實真相竟然是這樣

老百姓為什麼掛號難、看病貴,事實真相竟然是這樣

老百姓為什麼掛號難、看病貴,事實真相竟然是這樣

目前,隨著破除以藥養醫,醫改藥品零差率政策不斷實施,醫療費用有些下降,可藥品的費用仍然過高,主要問題在於源頭,也就是醫藥企業暴利,營銷模式投機。儘管三令五申杜絕醫生提成,實際上是從地上轉入了地下,從公開轉入了隱蔽,藥品企業要擴大銷售必須多方打點,推高了藥價,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並且藥品研發進口機制存在問題,部分保命藥、急需藥價格高昂,還不在醫保目錄範圍內。

醫改儘管降低了部分檢查費用,可提高了診療費用,專家號動輒幾十,甚至上百,實際上醫生拿到的只是少部分,大部分歸醫院使用。醫療器械在採購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價格較高,檢查費用實際降低有限,隨便一個檢查就要上百。

過度醫療普遍存在,只要就醫,就會開出一系列檢查單子,哪怕是感冒,都會歷經抽血、拍片等,有些病情儘管醫生能通過肉眼和感覺診斷,可仍然這樣。一方面醫生的收入與業績掛鉤,各種檢查能提高自身收入;另一方面怕擔當、難作為,為推卸責任不得已而為之。

隨著醫保開支的加大,負擔不斷加重,醫保控費成為各級的一個重要任務,這樣做出發點是好的,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卻存在種種問題。有些不結合實際、不根據病情,搞一刀切的傾向,導致該治療的沒有治療好,該住院的不能一次住完。

儘管醫保目錄不斷完善,報銷比例不斷提高,可醫療計費不夠透明,部分慢性病藥物的沒有納入,門診報銷門檻的提高,導致家庭醫藥方面支出的比重不斷加大。

分級診療流於形式,往往都是一二級醫院門可羅雀,三級以上大醫院人滿為患,掛不上號、排不上隊比比皆是,有些甚至為了看病到處找關係、走路子,滋生了腐敗,也加重了負擔。

部分醫生價值觀不夠端正,唯利是圖,一切向錢看,產生了做手術都要紅包的現象,儘管現在整治力度很大,可仍然屢見不鮮,這一方面與醫生的收入體系不合理有關,另一方面也有醫生的培養使用不科學有關。

針對上述問題,醫療改革應不斷加大力度,從加強源頭控制入手,委託第三方獨立機構在藥品定價前開展成本監審工作,在此基礎上,在保留適當利潤空間的前提下科學確定藥品採購價格,通過透明公開的方式堵塞藥品層層回扣水漲船高的漏洞,讓藥品價格迴歸理性、更加親民。

加大新藥研發力度,對存在困難的企業採取政府資助的辦法,形成鼓勵研發的良好風尚,對進口藥放鬆准入制度,降低關稅稅率,簡化審批流程,加快審批速度,對仿製藥品在確保藥效的前提下,加快上市速度。

加大整治醫療器械市場力度,通過嚴格採購環節、加大競爭力度,讓儀器設備迴歸正常價格,根據使用壽命大幅降低儀器檢查費用,對診療費進行進一步優化,適當降低收費標準,提高醫生分成比例,降低醫院留存比例。

不斷加強醫生醫德建設,從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始,多開設醫德相關類課程,加大對醫德醫風內容的考核力度,使其成為衡量優秀與否的一個重要手段,與畢業成績掛鉤,確保培養出的醫生三觀正確、職業操守好、服務意識強。對醫院的醫生加大管理力度,除強化紀檢監察力量外,引入社會風氣監督員,通過多種途徑,對醫生的各種行為進行監控,與職稱評審、成長進步掛鉤。對不守規矩、胡亂作為的醫生,採取吊銷行醫資格的辦法,規定在多少年內不能准入的制度,加大處罰力度。

對過度醫療,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辦法,比如最後確診無病,卻開了一堆檢查和藥品,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違規的,進行客觀評判,納入醫生誠信檔案,建立處罰辦法,與獎金收入和成長進步直接掛鉤。

進一步完善醫保制度,把常用藥、保命藥納入醫保目錄,降低門診報銷門檻,提高住院報銷比例,加大對計費行為的監管力度,把一切計費行為都納入監督之下,實行公開透明,防止出現亂計費、重複計費的行為。

加大基層醫院和診所的建設,實行三級以上醫院專家醫生掛鉤幫帶指導基層醫生的辦法,加強對基層醫生的培養力度,採用跟班學習的辦法,不斷提高醫療技術。走開交流的路子,對三級以上醫院的醫生在職稱評審、成長進步中設置基層代職的條件,加強基層醫療單位力量。

進一步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建立根據病情靈活處理會診轉診的制度,既不堵住去上級醫院就醫的路子,也鼓勵提倡在基層就醫的方向,對一些日常病情,提高在基層醫療機構的報銷比例,降低在上級醫療的報銷比例,讓人民群眾根據自身經濟條件和情況進行科學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