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薛之謙用十年的“雪藏”證明了世上沒有懷才不遇 只要你有才華

知乎上有一條對薛之謙的評價,“我並不想睡他,我只想成為他。”

同樣的結果,有人表現得唾手可得,有人就拼盡全力然後告訴你努力就能得到,前者是仰望式的崇拜,後者是教科書式的崇拜。薛之謙,很明顯是後者。

薛之謙用十年的“雪藏”證明了世上沒有懷才不遇 只要你有才華

稍微關注娛樂新聞的人都多少了解薛之謙的軌跡。

從《我型我秀》到《認真的雪》是順遂的新人出道方式;一夜成名沉寂十年也是不少見的選秀歌手被埋沒的現象;但十年之後還能靠別的途徑轉變人設重新走紅,才是薛之謙的厲害之處——他敢於把“需要得到關注”淋漓盡致地直接表現出來。

薛之謙用十年的“雪藏”證明了世上沒有懷才不遇 只要你有才華

就像他自己說的,他想紅,紅了大家才會聽到他的歌,知道他是一個好歌手……

這是典型的“尊重需要”,滿足了這個需求,才會上升到更高的“自我實現需要”,而我們大多數人年輕的時候都是在追尋“尊重需要”,希望得到社會認同。比如網紅。

“網紅”,就是在網絡上備受關注而紅的人,劃重點,“備受關注”。高大上如羅振宇,接地氣如Papi醬, 被爭議淹沒如劉梓晨,甚至平凡到每個自媒體……表達的目的不盡相同,表達的方式也有深淺,但如果真的有才華,通過表達自然就能獲得關注和認同。

薛之謙用十年的“雪藏”證明了世上沒有懷才不遇 只要你有才華

薛之謙在《吐槽大會》裡講了一個故事:在80年代,可能有一個偉大的詩人,因為沒有被人發現的途徑,在馬路邊上修輪胎修了一輩子都沒有人發現;但是在現在,在信息時代,在社交網絡時代,你只需要在修輪胎的時候發一個朋友圈,你的朋友就會知道你是一個偉大的詩人,然後再把你介紹給世人。這個世界上的自媒體已經足夠承載任何一種形式的才華,但關鍵是你必須真的具備才華。

薛之謙用十年的“雪藏”證明了世上沒有懷才不遇 只要你有才華

也許內心強大的人追求深藏功與名,因為他們已經實現通過自我認同完成自我認同的鏈條。但平凡的大多數,其實都需要經歷他人認同到自我認同的過程,連發朋友圈都要考慮時段、文案、配圖,考慮點贊和評論,難道不是渴望自己的某一個閃光點能被人發現嗎。

回到最初,薛之謙不是遙不可及的男神,之所以他獲得的是“我想成為他”的崇拜,大概是因為他的全力以赴和成功給了我們希望——只要我有才華,我也可以被看到。

薛之謙用十年的“雪藏”證明了世上沒有懷才不遇 只要你有才華

(投票區)

這個社會存不存在懷才不遇?

1.存在

2.不存在

如果你們有過懷才不遇的經歷,歡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