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大學基礎寫作要點常識總結(一)

1、 構段模式:DCP亮明觀點、典型例子、重複強調觀點


ZBD總分總、並列、遞進

2、 寫作:人們運用語言文字記寫思維成果的行為活動。本質上是創造性勞動過程。

3、 現代寫作的特性:個體的創造性、實踐的操作性、動態的綜合性、鮮明的目的性

4、 四體:主體—(寫作的)主導、客體—基礎和本源、載體—成品、受體—接受對象

5、 “物”(物化過程)--“感”(意化過程)--“思”(外化過程)--

“文”

6、 “四要素”:材料、主題、結構、語言

7、 “三環節”:採集、運思、行文

8、 “五表達”: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9、 寫作主體:進入寫作思維和寫作行為中的人

10、觀察:是寫作主體憑藉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其他身體感官對客觀事物進行有計劃的、目的性很強的自覺認知過程,它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因而又稱為“思維的知覺”。

11、觀察能力的構成要素:注意力、鑑別力、聯想力

12、觀察的方法:定位、移位、比較

13、寫作客體的核心要素:意識、選材、價值

14、寫作主客體的關係:對照關係、同型關係、雙向建構、聯繫的中介

15、寫作載體:是指包含、運載寫作內容的文章形體和傳播媒介,即寫作的成品。它的內質與外形的統一體,也就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體。

16、寫作載體的四個構成要素:內容要素:材料、主題;形式要素:結構、語言

17、材料的作用:是形成觀點的前提、是形成主題的支撐、是安排結構的依據

18、主題的特性:客觀性、主觀性、時代性

19、結構的形式:開頭、主體、結尾

20、寫作行為過程包括寫作感知、寫作運思、寫作行文三個階段,體現著寫作“物—感—思—文”的轉化和生成規律,與寫作行為的發生、進展和歸宿基本對應。

21、句型建構:敘述、描寫、議論、說明句型

22、循體行文:即遵循一定的文體格式進行文字表述。

23、敘述視角:第一(我)、二(你)、三人稱。第三人稱與全知全能的“上帝”的視點聯繫在一起。

24、傳統寫作技法:聚焦、立骨、懸念、那輾、巧合、誤會

25、“文體”:文章為適應多種需要而形成的體裁和樣式。

大學基礎寫作要點常識總結(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