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探究《三國殺》為何蜀國武將整體實力偏弱,其實官方早已知曉!

《三國殺》在製作時,採取了正史與演義相結合的取材方式,而《三國演義》中的蜀吹特色卻在遊戲中並沒有體現,甚至反而蜀國武將的整體強度遠遠低於魏吳群。

那麼蜀國究竟弱在什麼地方?官方是否故意有此設計呢?來看沉淪歐巴給中殺友分析蜀黑遊卡的真相。

探究《三國殺》為何蜀國武將整體實力偏弱,其實官方早已知曉!

魏、蜀、吳、群、四個勢力有著不同的特點,在設計大方向上都有所偏倚,大魏偏賣血、蜀漢偏菜刀、東吳偏過牌、群雄則比較多元化。

魏國獻血站

探究《三國殺》為何蜀國武將整體實力偏弱,其實官方早已知曉!

先說魏國,魏國的大部分武將靠的是血與牌的即時轉化。

比如郭嘉減一血可以從牌堆中模兩張牌;司馬懿減一血可以順手牽羊對方一張牌、荀彧減一血可以將己方某武將補滿手牌。

靠拉低自身血線而換取未知收益,也就是所謂的賣血。

探究《三國殺》為何蜀國武將整體實力偏弱,其實官方早已知曉!

魏國除了賣血之外,還有一批拉牌差的武將。

最具代表的張郃張遼二兄弟,技能發動門檻極低,除了反面和兵住沒有任何方法阻擋,每次行動都會造成大量牌差。

吳國馬戲團

探究《三國殺》為何蜀國武將整體實力偏弱,其實官方早已知曉!

而吳國的強大,則體現在巨大的過牌量上,通過不斷更換手牌來提高質量,獲取更多關鍵牌。

這一點在國戰中體現的尤為明顯,吳國武將之間的技能聯動相當強大,猶如多米諾骨牌似的蝴蝶效應讓吳國在殘局中更容易實現大逆轉式的翻盤。

探究《三國殺》為何蜀國武將整體實力偏弱,其實官方早已知曉!

理解了魏吳的特點,三國殺中蜀國武將整體實力偏弱的問題就一目瞭然了。

三國殺剛剛誕生之時,蜀國並不弱,甚至非常強,殺閃互換的趙雲,不斷殺的關羽,幾率必中的馬超等,作為家喻戶曉的歷史名人,自然出場比較靠前一些!

探究《三國殺》為何蜀國武將整體實力偏弱,其實官方早已知曉!

蜀國醬油廠

蜀國的核心在於對【殺】的利用率,在林包之前的存殺存閃磨死對手的年代裡確實能與魏吳所平衡。

但林包一出:不讓別人摸牌的徐晃、強制跳過回合的曹丕、每回合令他人摸棄牌的孫堅,以及大家都懂的魯肅。

【殺】已經不再是主要的進攻手段,僅僅靠技能就可以打出優勢,在這種情況下,依然以“強化殺牌利用率”為設計思路的蜀國武將自然越來越弱。

探究《三國殺》為何蜀國武將整體實力偏弱,其實官方早已知曉!

遊卡在意識到這一點後,試圖在界限突破中彌補蜀國武將的短板,給予一些過牌或生存能力,但效果並不理想。

直到今天蜀國武將強度偏弱的情況已經有了改善,軍爭場中的張星彩、夏侯氏、界馬超、張松、劉封等表現都相當不錯,關索更是強到失衡。

國戰中也加入了姜維、糜夫人、蔣費來提高蜀國的實力。

探究《三國殺》為何蜀國武將整體實力偏弱,其實官方早已知曉!

遊卡在擺脫蜀黑的身份中還會有什麼操作呢,敬請殺友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