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國辦要求信息披露近一月 美股教育企業年報為何難覓中文版?

未來網北京9月20日電(記者 李盈盈)今年8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在境外上市的校外培訓機構向境外公開披露的定期報告及對公司經營活動有重大不利影響的臨時報告等信息,應以中文文本在公司網站(如無公司網站,應在證券信息披露平臺)向境內同步公開、接受監督。

然而,據未來網記者不完全統計,《意見》出臺後,在美股上市的主打K12的教育培訓機構官網發佈的的財報年報等信息仍清一色都是英文版。而且,在其它證券信息披露平臺能看見的只是小部分信息,幾乎找不到相關報告完整的中文版本。有些財經媒體發佈的相關教育企業財報內容則是由企業提供給媒體的版本或者經網站的編輯編譯而來。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喬新生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信息披露很重要,他說:“目前,我國的信息公開和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存在漏洞,導致境外公司或者離岸公司公佈信息時鑽空子,以致於有些事情美國人知道而中國人不知道;美國的投資者可以做出選擇,而中國的投資者因為信息不對稱,沒有辦法做出正確選擇。”

《意見》出臺近一月 教育企業均未公開中文版財報

国办要求信息披露近一月 美股教育企业年报为何难觅中文版?

8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意見》,以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的培訓行為。根據《意見》要求,強化監督管理校外培訓機構,證照實行年檢和年度報告公示制度。“在境外上市的校外培訓機構向境外公開披露的定期報告及對公司經營活動有重大不利影響的臨時報告等信息,應以中文文本在公司網站(如無公司網站,應在證券信息披露平臺)向境內同步公開、接受監督。”

記者查詢發現,幾乎所有的境外上市教育機構都有自己的官方網站,但是,在投資者關係一欄都不約而同地“屏蔽”了國內用戶。

在《意見》發佈之前,所有的美股上市教育企業的財報只有英文版。記者在某幼教官網上看到,北京時間8月27日,該企業發佈了其2018財年第二季度的最新財報,遺憾的是,依然只有英文版。而且,如果登錄中文版界面,壓根看不到投資者關係欄目。儘管這是《意見》出臺之後發佈的最新財報,卻依然找不到半個漢字。

同樣是在美股上市的另外一家英語培訓企業的英文版界面也有財報披露,其中文版的界面與上述企業的官網如出一轍,未顯示投資者關係一欄和財報內容。

国办要求信息披露近一月 美股教育企业年报为何难觅中文版?

某美股上市教育企業官網英文界面財報披露截圖

9月10日,另外一家英語培訓機構發佈了2018年第二季度的最新財報英文版,但未同步發佈中文版最新財報。

国办要求信息披露近一月 美股教育企业年报为何难觅中文版?

某美股上市教育企業官網截圖

在哪裡可以看到財報的完整中文版?

未來網記者諮詢上述部分上市教育企業的幾位相關負責人,一名公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沒有中文版。”另有一名則不回應,還有一位表示“我問問看能否找到。”但截止記者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有兩家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則向記者提供了其2018年最新財報的中文版文本,不過,記者未見到官方在證券信息披露平臺同步對外披露的中文版本財報,只在有些媒體平臺發佈了相關內容。

某企業一位不願透漏姓名的內部人士說:“以前沒有要求,現在行業內,沒有一家(公司)有中文版財報,這是行規。一般來講,都是( 企業)先發展,國家後來才提出來要求。落實國辦的文件精神需要一個過程,有大量的翻譯工作、官方的數據問題等專業內容待做。不過,下一次財報發佈之前肯定會出來(中文版),包括此前幾年的季報、半年報、年報的中文版。”

記者梳理發現,同花順財經收錄上市企業財報較全,但是這些財報信息有限,只有營收、利潤等簡單的信息,企業的佈局、發展方向、人事變動等沒有體現。

一名企業內部人員告訴記者,“新浪財經、雪球等財經類媒體上可以看上市教育企業的財報內容,不過,那些內容都是他們自己整理發佈的。”

而在專業財經網站雪球上,記者還是未能找到上述企業財報的詳實內容。

国办要求信息披露近一月 美股教育企业年报为何难觅中文版?

同花順財經美股企業財報列表截圖

要求企業用中文披露年報信息 保障國內消費者和投資人的知情權

對於家長和教育監管部門而言,用中文披露境外上市教育公司信息的意義何在?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訴未來網記者,“如果不披露信息,家長想報這個培訓機構的話,就不知道其狀況。以致於看不懂英文的家長,不瞭解這個公司的狀況,容易造成信息不對稱。”

儲朝暉表示,對於家長而言,公司是否公佈中英文年報不是他們直接關注的問題,家長更關注的是培訓到底能否為孩子提分。不過,有些買課多、課程花費較多的家長可能比較關注公司的前景。比如,之前發生過培訓公司老闆跑路事件,家長也有這方面的擔心,懂財務的家長會關注公司的運營狀況。

既然英文版已經發布,境外上市企業為什麼不同步披露這些信息的中文版本呢?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說:“註冊地對於上市公司的報告披露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是在國內上市,企業必須用中文披露信息;如果是在兩地上市,比如香港和上海,香港交易所會要求用英文和繁體中文披露,上海交易所則要求簡體版中文。企業應該按照上市地的要求披露信息,對投資者負責。”

“一般而言,信息披露主要是針對買該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在美國上市的企業,如果有內地投資者向企業提出公佈中文信息,企業應該滿足,這是投資者的權利,以保障他們的知情權。”

趙錫軍補充道。對於美股上市企業來說,相對而言,美國投資者比國內投資者更關心企業的發展情況,經常有律師盯著企業的發展,美國這方面的監管可能比國內的更嚴。因為一旦有美國投資者發現企業有虛假信息披露,就會起訴公司,這樣,企業就面臨賠償等巨大的成本付出。

趙錫軍表示,“境外上市企業一律不用中文同步披露公司信息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出於成本的考慮,增加工作內容導致人力和資金的投入,以致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是註冊地沒有這方面的要求。”

儲朝暉表示,或許有些公司不希望服務對象看到其公司內部的詳細狀況。

信息披露制度存在漏洞,導致境外公司或者離岸公司鑽空子

《意見》指出,“對經年檢和年報公示信息抽查檢查發現校外培訓機構隱瞞實情、弄虛作假、違法違規辦學,或不接受年檢、不報送年度報告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直至吊銷辦學許可證,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為何這些上市教育企業對《意見》要求“暫緩落實”?

喬新生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和配套的四部法規裡要求上市公司必須公佈信息,但這只是個原則文件,沒有使用哪國語言披露的規定。

喬新生認為,我國對上市企業信息披露的重視程度不夠。“首先,我國的信息公開和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存在漏洞,導致境外公司或者離岸公司公佈信息鑽空子,以致於有些事情美國人知道而中國人不知道;美國的投資者可以做出選擇,而中國的投資者因為信息不對稱,沒有辦法做出正確選擇。”

“其次,目前,我國家採取的是事後信息披露制度,有的國家採取的是同步信息披露制度,即事件發生後,馬上披露信息。”喬新生建議中國證監會加快步伐,官方設置上市公司動態信息披露的網站,要求上市公司隨時隨地披露信息。

境外上市公司披露中文信息也便於我國外匯部門監管

境外上市企業如果不向國內披露信息,對於國內的投資者和股民有哪些不利影響?是否會導致國內投資者和股民的決策錯誤?

趙錫軍說:“對於在國內發展業務,然後在境外上市的企業,他們發起成立時,投資人或上市前的原始股東會有一些中國人,如果他們要求企業提供中文報告,而上市企業沒有滿足他的要求,導致其投資出現損失,投資者可以起訴企業,企業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境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會影響金融監管嗎?

“境外上市公司面臨的是在海外募集資金,在境內使用,和在境內掙錢,然後匯到海外進行分紅的問題。”趙錫軍繼續說道:“原則上,美股公司面向的公眾投資者是美國股民,但是,這些企業的市場在中國,把培訓課程賣給了中國的孩子,收取的是中國公民的錢,掙的是人民幣。這些收入不僅用於支付國內員工工資和水電費用等,同時,還要把在國內獲取的利潤兌換成美元匯出,給美國的股東分紅。這樣的資金往來,需要接受我國外匯監管部門的監管。”

“資金匯入匯出的時候必須符合我國監管市場的要求,人民銀行等外匯監管部門也會向企業提出相應的發佈中英文版本信息的要求,便於監管。”趙錫軍補充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