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對相聲大師劉寶瑞你瞭解多少?

駐足小站看歷史


劉寶瑞先生(1915年-1968年10月6日),北京人,中國相聲第六代演員,師從相聲大王張壽臣老先生。是中國相聲史上與侯寶林,馬三立並稱的三位相聲大師之一。後人評價其為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最深厚的相聲大師,老先生對新相聲的創作、傳統相聲的挖掘整理、特別是單口相聲表演藝術的發展與提高均作出了重要貢獻,其相聲作品膾炙人口,受到了全國各界人士的喜愛。



劉先生的代表作有:《連升三級》《假行家》《珍珠翡翠白玉湯》《鬥法》《官場鬥》《謝學士》等等,其中《連升三級》更是入選了初中語文教材。另外老先生的《官場鬥》沒有錄製完整,也成為了中國相聲史上最大的遺憾(一說是已經錄製完成,是因為中央廣播電臺出現事故)。


劉寶瑞先生過早的離世,是中國相聲界的一大遺憾,同時大師之死也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大謎團!到底大師是怎麼死的?到底誰是那個對大師之死負有直接責任的人?關於劉寶瑞大師之死,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服毒自殺,一種是胃衝孔致死。但是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都提到過一位相聲界同行曾經欺壓劉寶瑞大師,臨死之前那天下午,那位同行發現劉先生活幹少了,於是殘酷懲罰了本就體弱多病的劉先生,讓其受盡了苦頭,但是這個人是誰,沒人願意說出來,我查閱資料,只有一篇文章寫出了是郭XX,還有一篇回憶錄說那位同行死於1999年,那位同行晚年經常夢到劉寶瑞先生,他自言這是對他的報應。在此,我們沒有必要為了滿足好奇心,一再追問那個人是誰,劉先生死的時候,有很多當事人,他們之所以不願捅破這層窗戶紙,是因為那個年代本身就顛倒黑白,把大師之死全推到他身上並不公平。但是令人萬分惋惜的是,大師死後屍體遭野狗分食卻事實。

(未經本人許可,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靖逸軒主


看看回答,教科書式的回答比較多。我不重複了,挑點自己的想法,想到哪說到哪。

我第一盤相聲的錄音帶買的就是劉老的《鬥法》,這段還長,分AB面,合一塊是一段相聲。為什麼買呢?因為在電臺聽了覺得太可樂啦!那時候我應該是上初中,兩千年前後。

後來出了CD,比磁帶便宜,把劉老的單口相聲全集買了,其實也不全,以前玩論壇的時候,時不時有人說東南亞呀,臺灣啊,香港啊,有劉老《君臣鬥》的全本錄音,現在看來只能是斷臂的維塔斯……不,維斯塔……不,納愛斯……不對,維納斯!……不對,維也納……就是維納斯!

個人覺得劉老的單口比對口好,雖然劉老是個比較全面的人,單口第一!群口第二!對口第三。畢竟是走過南闖過北的老藝人嘛,當年和關自仁(這名字我記不清楚了)、張永熙合稱相聲劉關張!何等的威風!

據說有一年在山東演出,劉先生下午睡晌覺,誰和他鬧離析呢,這人想不起來了,給劉先生臉上蒙塊白布,腦頭放一碗飯,自己跪旁邊抹眼淚。這時候有位山東的演員來串門子,走進來一看,劉寶瑞死啦!當時就哭啦“寶瑞哎!”劉先生嚇一跳,誰喊自己呢,蹭!坐起來啦!給那位串門的嚇得抹頭就跑!一時傳為佳話!

有一年在天津演出,劉先生住在馬老祖馬三立家裡,散場趕上下雨了,那時候呢,人都是穿布鞋,布面步底,沾水就溼透了。劉先生新買的一雙布鞋,愛惜呀,捨不得趟水,正那發愁呢,馬老祖過來了

“寶瑞,寶瑞,怎麼了?走啊,怎麼不走啊?”

“三叔,您瞧我這新買的布鞋,這水這麼老深,這要走回去,這鞋這不糟踐了嘛!”

“嗨!我以為什麼事情呢,不就怕鞋溼了嘛!穿我的!穿我這雙回去!”

“不成!三叔,我穿您的回去,您怎麼辦啊?”

“你就甭管我啦!你那雙鞋我給你拿著,交給我你就放心吧!”

劉先生穿著馬老祖的舊鞋回去了,馬老祖穿著劉先生的新鞋也回去了。

到家,劉先生一看就躥了!

“呦!三叔您怎麼穿這雙鞋回來啦?”

“廢話,你把我鞋穿走了,我不穿這雙,我光著回來呀?”

又一時傳為佳話了!

劉寶瑞是怹的本名,藝名我記得好像是叫劉立棠,張壽臣先生的弟子都排“立”字。常寶堃,就是常寶華四爺的大哥,常貴田將軍的父親,常遠的大爺爺,也有個藝名排“立”字的。再包括後面的馮立鐸、康立本、田立禾,還有壽老的公子張立林都是“立”字。

後來解放了,劉老進了相聲改進小組,和侯大師等前輩一起呢,改編了很多傳統相聲,怹很多錄音也都是那時候留下來的。劉老、侯大師、郭啟儒、郭全寶四位大家眾星捧月一般的教出了馬季這位大師!有一年馬老使了一場單口,口風上還真是得了劉老的真傳。

劉老的弟子不在少數,我們比較熟悉的唐傑忠就是之一。但是真正發揚劉氏單口的還是殷文碩和寇庚儒兩位了,神態表情動作語氣語調都學劉老。

劉老有一個閨女,後來有一個外孫子,也有意要去說相聲,但是這幾年沒什麼消息了……估計也未必幹這行了。劉老一人已經把劉氏門中幾輩子的藝術細胞獨佔了,後人難以超越了!

有人說郭德綱老師的單口好,我不否認,確實不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各人有各人的喜好。其實相比劉寶瑞我更愛聽張壽臣,相比郭德綱我更愛聽王玥波。

姑且寫到這裡。


貴州春黔社洪方舟


單口大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我們說幾個經典的相聲,買猴,都說這是馬三立說得好,你們聽聽劉寶瑞說的,絕對在他之上

珍珠翡翠白玉湯,連升三級,官場鬥,謝學士,鬥法,黃半仙,打油詩,知縣見巡撫,日遭三險,太多了,劉寶瑞大師如果在現在,絕對比趙本山名氣大多少倍,因為相聲說的太牛了,聽100遍都不會膩

你再看侯寶林,對比一下高下立判。

毛澤東周恩來都喜歡先生的相聲,那是一絕,陰陽頓挫,高低聲,哎

先生故去多年,多次捶胸頓足表示遺憾,這也是無奈之舉,現在先生就有一個衣冠冢,

他的官場鬥,很多人續說過,你聽完先生的再聽別人的就沒法聽了,如同嚼蠟。

郭德綱把先生的都說了一遍,包括豆腐侍郎,官場鬥剩下的27回,聽完勉強給個50分吧,先生是100+10

先生的相聲已經不能用好來形容了,這個世界,相聲界,無人超越劉寶瑞,永遠不會有人超過他,再次緬懷劉寶瑞先生







他的創業


自“窮不怕”朱紹文先生創立了相聲這一表演形式至今已經超過百年,百年間相聲經歷了由盛轉衰再被振興的歷程,現在喜愛相聲的觀眾越來越多,對於相聲的瞭解也逐漸加深,當年各有絕活的“德、壽、寶、文”這四代相聲藝人也受到後人的追捧。作為當時相聲中堅力量的寶字輩相聲藝人不勝枚舉,侯寶林、劉寶瑞、趙佩茹、常寶堃、常寶霆、常寶華、王鳳山、李潤傑、馬志明、尹笑聲等均有膾炙人口的段子流傳於世,但是真正被相聲行業內外公認為大師的則只有侯寶林和劉寶瑞兩人。

劉寶瑞13歲拜在張壽臣門下學習相聲,除了天資聰慧外,劉寶瑞最值得敬佩的地方就是勤奮好學,當年已經出師的劉寶瑞為了學到更多的相聲知識,主動向馬三立提出要為他捧哏。據馬三立回憶,當初17歲的劉寶瑞跟馬三立闖江湖時根本掙不到什麼錢,但是他依然毫無二話,有一次因兩日沒有進食而昏倒,馬三立被迫偷了食物才將其救活。正是因為這種好學的精神使他熟悉各類歷史典故、民間軼事,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在相聲段子中通過描繪事件發生的時間、社會背景來使觀眾更快的融入故事當中。

可惜劉寶瑞大師在文革中遭到迫害以至於屍骨無存至今只有衣冠冢存留世間,著實令人感慨。幸好當年已經有錄音技術,才使我們通過《君臣鬥》《珍珠翡翠白玉湯》《鬥法》等經典段子領略劉大師的風采,只是全本的《君臣鬥》具體是沒有錄完還是被人為遺失至今仍是一個謎。

(LS)


捕魚小分隊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bb3700041de984881344\

懷舊是情懷LIUFENG


每晚必聽劉大師的單口,不然睡不著,兩年了。最近在聽官場鬥


hxdyq


劉先生一口標準的北京普通話,咬字清晰,發音標準,聽著就是一種享受,現在的相聲演員,俗話說“先把舌頭👅捋順了”再開口。


7880539840


我對劉寶瑞先生是不瞭解的。知道劉寶瑞先生這個人也是通過聽相聲“珍珠翡翠白玉湯”才開始的。然而,隨著逐步聽過了“黃大仙”,“解學士”……之後,對劉先生的風格也逐步加深認識。我認為,當前相聲界,別說超越劉寶瑞先生的演繹風采,連起碼達到都談不上。

說到這裡,會有捧“德雲社”臭腳的就坐不住了吧。他們就會急不可耐地說出“么二三”,“四五六”。

別跟這裡提什麼“郭德綱”,他也就是雜耍。“郭德綱”說得“相聲”,有他自己的“特色”麼?

哈哈哈哈哈哈


鬧世隱俠


我住北京百順衚衕,離劉寶瑞先生的家很近,劉先生住陝西巷南口,我的小學同學韓德江是劉寶瑞先生的徒弟,韓德江的女兒是著名歌唱家,韓紅。劉寶瑞先生的單口相聲名灌中國,人人喜歡。尤其珍珠翡翠白玉湯,人人皆知。可惜劉寶瑞先生在萬惡文革失去生命。


頌風f


劉寶瑞先生單口相聲大師,上世紀六十年代,家喻戶曉每到週末相聲晚會,單口相聲應該是劉寶瑞先生,廣大聽眾的最愛,代表作有:“黃半仙”、“學徒”“珍珠翡翠白玉湯”等等,現在說單口相聲演員不多了,非常懷念這位單口相聲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