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中山+華山+閔中心!“醫學大佬”聯合門診來了

中山+華山+閔中心!“醫學大佬”聯合門診來了

閔行報社

閔行報記者 陳美玲丨文

中山+华山+闵中心!“医学大佬”联合门诊来了

天上會掉餡餅?

幾乎不可能,

然而,

天上卻可能掉專家!

中山+华山+闵中心!“医学大佬”联合门诊来了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先看一個案例

這兩天,王老伯覺得頭暈,手有點麻,去醫院查CT說有腔梗,做了B超說血管有個斑塊。他問問鄰居,鄰居說沒事,很多人都有斑塊的。又問自己親家,親家說自己家的鄰居,就是腔梗、有斑塊,前不久好好的突然就中風了,醫生說腦子裡的血管不僅有狹窄,還有個動脈瘤,平時都不知道,早點查出來做個預防治療就好了。王老伯蒙圈了,我可不能中風啊!這個該怎麼辦?

他讓女兒查查看哪家醫院看這個病好!發現家門口的閔中心神經科就不錯,但還是想,要是有大醫院的專家能一起看看就更放心啦!打聽下來,上海有名的中山醫院、華山醫院神經科有很多大專家。女兒琢磨,照這樣看,帶著王伯到上海的大醫院轉一圈,搭上時間還不算,還不一定能看到專家,萬一耽誤了病情,就更糟糕了。他們想:要是專家能集中在一個地方,能一次性看完,多好啊!

中山+华山+闵中心!“医学大佬”联合门诊来了

有一句話:現實比故事更精彩!

↓↓↓

作為“中山醫院-閔行”醫聯體一部分,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藉助復旦大學附屬醫院的平臺,聚集了復旦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外科各大專家,率先落地閔行啟動“中風120聯合門診”,給可能發生中風的患者,提供一站式規範化評估及解決方案。9月21號將正式開診。

中山+华山+闵中心!“医学大佬”联合门诊来了

1.這個門診看什麼病?

答:中風是突發的腦血管堵塞或破裂,在此之前毫無徵兆。哪些病人容易發生?

  • 顱內外動脈斑塊、狹窄、閉塞,動脈瘤,動脈夾層,煙霧病,動靜脈畸形等是隱藏在身體裡的定時炸彈,影像學發現這些問題,儘早來聯合門診評估中風風險。

  • 高血壓、糖尿病、房顫、中風家族史的病人,是中風高危人群,儘早來聯合門診評估。

現在,患者只需帶著所有的資料、疑問和擔心,及時到中風120聯合門診就醫,一站式給予標準化的風險評估,是否有發生中風的風險?制定權威專業的治療方案,該吃什麼藥物?是手術?還是神經介入?每一個病例的解決方案由中山醫院教授及華山醫院院士工作站專家審核把關。如需要手術,優先安排手術檔期。

2.門診都有那些專家?

中山+华山+闵中心!“医学大佬”联合门诊来了

丁晶,主任醫師,上海傑出青年醫學人才培養計劃。在腦血管病、癲癇、神經影像、腦電圖等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曾赴英國皇家醫師協會及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醫院進修臨床。

楊志剛,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中科院上海臨床中心神經介入學科帶頭人。原長海醫院神經介入骨幹,熟練顱內動脈狹窄和介入取栓、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血管內介入手術治療,年完成高難度腦血管病手術逾300例。

胡錦教授,周良輔院士工作站核心專家,華山醫院神經外科疾病急救中心常務副主任,華山醫院神經外科顱腦創傷中心主任,特別擅長顱腦創傷及神經外科危重症的急救與監護工作,每年開展複雜性顱腦創傷及腦溢血手術350臺左右,

冷冰,華山醫院神經外科腦脊髓血管病診療組的主要成員之一,長期從事腦脊髓血管病的臨床工作。擅長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硬腦膜動靜脈瘻、外傷性海綿竇動靜脈瘻、脊髓血管畸形等疾病的介入治療。每年約診治腦脊髓血管病約2000餘例。

閔中心神經內科專家

趙靜,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風120創始人。對中風危險因素評估、精準預防,以及中風急救和康復上有非常高的造詣。

閔中心神經外科專家

徐福林

,主任醫師。長期從事顱腦損傷、腦出血以及腦腫瘤的臨床診治工作,特別在腦血管病的顯微手術治療上經驗豐富。

閔中心放射科專家

宋彬,放射科主任醫師。醫學專業網站“丁香園”影像專業資深版主。擅長神經影像專業分析。

閔中心神經介入專家

翁迎峰,副主任醫師,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於急性腦血管病的診治包括溶栓和血管內介入治療。

除了諸多大牌教授外,

該門診近期將首次引入

由中山醫院專家團隊研發的人工智能影像評估

輔助專家更精準地評估影像學資料,

是不是很期待哦?

中山+华山+闵中心!“医学大佬”联合门诊来了

人工智能機器人就在閔中心門診室

聯合門診時間

每週五上午9:30-11:00

聯合門診地點

閔中心門診四樓特需門診聯合門診

門診預約流程

一律提前預約。帶上醫保卡和身份證,每週一至週五閔中心門診四樓特需門診預約臺提前預約。

中山+华山+闵中心!“医学大佬”联合门诊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