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楊梅管理要得法,做好這些來年產量才有保障!

冬季生產管理直接影響楊梅翌年的產量和品質,是楊梅一年管理的重要環節之一。冬管時期,一般為每年的11月-12月,

楊梅管理要得法,做好這些來年產量才有保障!

楊梅管理要得法,做好這些來年產量才有保障!


一、楊梅冬季生產管理技術要點

1.整形修剪

(1)未經整形的正常結果樹。要先“開小天窗”,即刪除上部直立的大枝1~2條,再“內外小調整”,刪去病蟲枝、枯殘枝和衰弱枝,疏刪樹冠內的密生枝、直立枝和重疊枝,剪去樹冠外圍的無花枝、晚秋梢及兩樹交叉枝、下部拖地枝。原則上,對樹冠上、下部的枝條“去強留弱”修剪。已經整形的正常結果樹,只要剪去病蟲枝、枯枝、殘枝、衰弱枝、交叉枝、密生枝、重疊枝和拖地枝等即可。

(2)幼年楊梅樹。採用先放後理,從第3年開始整形,在距離地面約40釐米處,先留下3個方位的適宜主枝,促發副主枝,逐年向外擴展。剪去下部拖地的枝條;外圍留好斜生的枝條或採取拉枝、撐枝的方法促其斜生,以增加外圍有效的光合面積,並使樹體內通風透光良好。第5年開始修剪。

(3)修剪造成較大傷口的用“新鮮漿糊狀黃泥土”及時封口,防止乾裂和病蟲、雨水入侵。修剪後,及時將剪下的枝葉清理到園外,以減少越冬蟲卵和病菌。


楊梅管理要得法,做好這些來年產量才有保障!


2.冬季施肥

11-12月份,施有機肥與硼肥。正常結果的楊梅成年樹,每樹(株產100公斤)施:有機肥為草木灰15~20公斤;或腐熟菜餅2~3公斤,或株施楊梅專用肥3~5公斤。

硼肥為農用硼砂50~100克。楊梅樹春肥冬施,有利於養分緩慢地被樹體吸收,增強樹體越冬安全性,促使翌年春梢提前萌動。

3.樹盤培土

結合施肥,冬季在楊梅樹冠底下加客土1~1.5cm,可增加地表溫溼度,增強根系吸收能力,最好的客土為狼箕底下的黃泥土。加客土前注意清理乾淨樹冠底下的病蟲落枝與落葉。

4.特別注意

切忌貪圖方便使用除草劑除草,以免損傷土壤表層的楊梅肉質根和破壞土壤微環境,甚至造成楊梅樹死亡。


楊梅管理要得法,做好這些來年產量才有保障!


二、楊梅樹種植技術

1.林地選擇與整地

楊梅喜溼耐陰,樹冠大,根系分佈廣,楊梅園要求建在海拔低於800米,坡度小於45度,腐殖質層厚的,pH值為4.5-5.5的酸性黃壤、紅黃壤,向陰通風,便於集約經營,交通運輸方便的山地、丘陵、光照不強、土層深厚之地。氣候條件為亞熱帶溼潤性季風氣候。在光輻射較大、熱量充分、冬春季積溫較高、夏秋降水分佈適度偏少的小氣候條件下,優質、豐產性更顯著。

整地應因地制宜,在11月至翌年3月定植前完成。坡度較小,坡面平緩的林地,開設環山梯土或梯田挖穴;坡度較大,地形複雜的林地,也挖1米見方的魚鱗穴或三角形穴,在以後的撫育中逐步改為窄帶形梯土。有網友會問一般楊梅樹幾年結果呢,紫雲告訴大家,從栽植開始需要5年左右方可結果的。

2.定植

楊梅的定植時間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氣溫已開始轉暖時,最好選擇在陰天或小雨天進行,此時定植單株成活率高。品種選擇應視不同地域,早、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適合栽種的有荸薺種和烏紫楊梅。選擇健壯、根系豐富、無病蟲害的優質楊梅嫁接苗,在挖好的穴內填入腐熟廄肥10-15千克加焦泥灰5-10千克,適度淺栽,然後在植株四周培上小土畦並及時覆土,以免露根。楊梅雌雄異株,定植時需配栽1-2%的雄株作授粉用。


楊梅管理要得法,做好這些來年產量才有保障!


3.肥水管理

當年林地可間種一年生菜、藥或綠肥,以提高土壤肥效。幼樹以速效性肥料為主,氮、磷、鉀配合施用,常年施肥2-3次。成年樹一年追肥兩次,第一次在萌芽抽梢前的冬末春初,逐株根施農家肥或過磷酸鈣1-2公斤;或每株施硫酸鉀1千克加尿素0.2千克,或尿素0.25千克加焦泥灰15-20千克。施後即覆土。第二次是在採果後,佔全年施肥量50-55%,按多結果多施肥的原則,逐株在樹冠滴水線下開10-20釐米的溝,施氮肥0.5-1公斤,0.3-0.5公斤的磷、鉀肥和30-50公斤土雜肥覆土。楊梅樹的肉質根容易損傷,開溝挖穴時避免傷根。果實發育期還可追施葉面肥,可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或0.3%硫酸鉀等l-2次。此外,做好土壤改良,排除漬水等工作,確保楊梅的優質、高產。

4.整形修剪

楊梅樹形以自然圓頭形為主。幼樹的修剪主要是定乾造型,培養早實豐產的樹體。一般採用“一干三主枝”自然開心形樹冠。即對定幹後萌發的新梢,選留3-4個生長強健、方位分佈均勻、相互間有一定距離(約20-30釐米)的枝條作主枝,並在各主枝上選留2-3個副主枝或側枝,使之分佈合理,層次分明,在3-5年內基本形成樹冠骨架。楊梅成年樹的修剪主要是培養豐產的群體結構,調節生長與結實的關係,促進持續、優質、高產。整形修剪分為夏剪(開張角度、摘心、扭梢、抹芽、拉枝、拿枝、刻剝等)、冬剪(疏刪、回縮、短截)。


楊梅管理要得法,做好這些來年產量才有保障!


5.生長與結果的人工調控

(1)抑梢促花保果

對於5年生以上生長勢旺盛的未投產的楊梅樹、初結果幼樹及生長勢旺結果少的成年樹,在加強栽培管理的同時,於10月至翌年3月(以11月為最適期)土施多效唑。

方法為:將樹冠投影面積內的土扒開,以見細根為度,將定量的多效唑與30倍左右的細土拌和後均勻撒在樹冠下,然後覆土;或在開花前噴800pp多效唑,抑春梢保花果,終花期噴20-30ppm赤黴進行化學保果,3月上旬噴0.3%磷酸二氫鉀溶液,隔10天噴一次,連噴2次,以提高座果率。5年生以下的楊梅幼樹不宜施用。土施只可每隔4-5年進行1次,葉施也要間隔1-2年進行1次。

(2)疏花疏果

一般於2月至3月中旬,對花芽分化過多的大領楊梅樹,全樹均勻短截結果枝1/5-2/5,同時每株施尿素等速效氮0.5-1千克,促發營養梢;或在盛花期用“疏5”200倍液或“疏6”100毫克/千克液進行化學疏花。

疏果多在謝花後20天,根據樹體掛果數,適量進行,一般是樹冠上部多疏少留,下部少疏多留,通常進行2-3次;也可視樹勢靈活進行。

6.適時分批採收

楊梅果實成熟期不一致,需分批採收。在全樹20%果實成熟時即可開始採摘,一般每天或隔天採1次。以清晨或傍晚採收為宜,避免雨天或雨後初晴時採收。

楊梅果實無果皮保護,極易擦傷,應輕採、輕放、輕運。所採果實盛於底部和四周襯有新鮮蕨類或柴草的小竹籃或小竹簍中,隨採隨裝,減少擠壓。每籃(蘿)不宜超過5千克,以利於果實完好、新鮮、好銷。


楊梅管理要得法,做好這些來年產量才有保障!


7.病蟲害防治

楊梅樹的抗逆性強,病蟲害極少發生。不過,因生態環境變遷大範圍的種苗交流,因地制宜搞好病蟲害觀察和綜合防治也是十分必要的。

楊梅樹主要蟲害有長白蚧、卷葉蛾和袋蛾類害蟲。楊梅樹主要病害有褐斑病、癌腫病等。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及時剪除病枝和枯死枝;做好冬季清園,清除落葉和雜草,集中燒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