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去年鉅虧20億,估值1330億,京東金融改名後路在何方?

去年鉅虧20億,估值1330億,京東金融改名後路在何方?

17日,京東金融對外宣佈改名為“京東數科”。京東金融表示:“我們認為數字科技更能體現公司的定位,所以在新媒體端,嘗試用‘京東數科’這個名字跟行業和用戶進行交流。”

業界有觀點認為,京東金融此舉背後意味著公司未來定位和戰略發展方向或已發生改變,正式由一家金融公司向科技公司轉型,去資產化、去金融化轉型已階段性完成。

但也有人認為,和其他互聯網巨頭一樣,京東金融之所以淡化金融色彩,只是適應互聯網金融監管趨勢,曲線救國,換湯不換藥。

京東金融真的要去金融化嗎?估值高達1500億元人民幣的京東金融盈利狀況究竟如何?商評君將為你做出詳細解讀

放棄金融或是無奈的託辭

公開資料顯示,京東金融原屬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個部門,主要負責京東白條業務的資產審核、資料保管、風險控制、催收等資產服務工作。

2012 年 9月,京東金融成為獨立的法人主體,2013 年 10 月開始獨立運營,陳生強出任CEO;京東金融原名為北京京東尚博廣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016年 6 月 20 日正式更名為北京京東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繼續負責京東白條業務的日常管理工作。2017 年 6 月 30 日,京東金融重組完成交割,此後財務數據不再納入京東集團的合併財務報表。

公司股權結構方面,截至2017年末,公司共有4大股東,第一大股東為宿遷東泰錦榮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有限合夥),持股比例31.89%,實際控制人為劉強東。第二大股東為自然人劉強東,這也意味著,劉強東直接和間接持有京東金融45.26%的股份,為公司實控人。第二大股東為京東金融CEO陳生強,持股6.38%。A輪及A+輪投資人持股48.36%。

去年鉅虧20億,估值1330億,京東金融改名後路在何方?

截至目前,京東金融已建立起 11 大業務板塊——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財富管理、支付、眾籌眾創、保險、證券、農村金融、金融科技、海外事業、城市計算。

去年鉅虧20億,估值1330億,京東金融改名後路在何方?

今年之前,京東金融一直將自身定位為“金融科技公司”,旨在通過大數據應用,建立起包括大數據體系、技術體系、風控體系、支付體系等在內的一整套互聯網金融體系,打造“金融+互聯網”的全新模式。

京東金融稱,在B端公司構建了完整的金融生態圈,助力企業產業鏈各環節,涵蓋企業全生命週期。在C端,在信用消費領域提供白條、徵信和租賃等產品,在賬戶管理領域提供錢包和多場景支付產品;在理財領域提供基金投資和保險等產品。

不過,2017下半年到2018年上半年,包括劉強東在內的京東金融開始越來越多的強調京東金融的科技公司色彩。在去年下半年京東白條ABS的發行說明書中,京東金融將自己定位為“服務金融機構的數字科技公司”。

在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上,陳生強公開表示,“京東金融未來只做Tech(技術),不做Fin(金融)”。

2018年5月,在與中國銀行高層的會面中,劉強東明確表態,京東金融是一家服務金融機構的科技公司,主要為金融機構提供人、貨、場的數字化、線上線下全場景化服務,提升行業運營效率。

但是,京東金融高層表態也好,改名也好,強調科技色彩也好,其自身濃厚的金融屬性是無法抹掉的,而金融業務的巨大盈利潛力也決定了京東不可能輕易捨棄。

早在去年中京東金融分拆重組之時,有業內人士就指出,京東金融重組目的就是為了在國內上市以及獲取更多金融牌照。眾所周知,限於國內日益嚴厲的金融監管政策,京東要從事金融業務必須擁有相關金融牌照。

截至目前,京東金融已獲得保理、小貸、第三方支付、基金銷售、保險經紀等牌照,今年7月份,京東向安聯財險中國增資4.83億元,持股30%,成功獲得財險牌照。

去年鉅虧20億,估值1330億,京東金融改名後路在何方?

雖然京東仍未拿到銀行、證券、個人徵信和消費金融等更為重要的牌照,但很顯然,持牌金融業務已成為京東未來的戰略重點之一。

此外,商評君發現,2017年京東金融消費金融、支付業務、供應鏈金融和財富管理四大業務板塊中,消費金融板塊收入佔比51%,支付板塊佔比15%,財富管理佔比11.91%。可見持牌金融業務已構成京東金融的主要收入來源。

劉強東對京東金融未來金融業務的潛力非常看好,期望值很高。2017年3月,劉強東曾公開表示,10年後京東70%的利潤將來自於金融業務。京東商城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淨利潤分別為70.2和19.6億元人民幣。

去年虧損20.84億元

京東金融自去年從京東集團拆分重組後,就不再公開披露經營狀況和財務數據。不過,今年8月初,在上清所披露的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 2018 年度第一期資產支持票據文件中,公開了京東金融去年和2018年上半年的盈利情況。

去年鉅虧20億,估值1330億,京東金融改名後路在何方?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京東金融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13億元、16.52億元和3.1億元,淨利潤分別為-5.68億元、-20.84億元和0.21億元。

文件顯示,京東金融2017年的營業支出、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分別為 7.60 億元、5.04億元與 28.31 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46.04%、30.54%與 171.43%。

公司稱,由於公司處於擴張期,人工成本和市場推廣活動增加,導致其營業成本快速增加。

2017 年,北京京東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經營現金流淨額為8.1 億元,由於公司大力投入開發系統和招募員工進行業務擴張,因此投資活動較多,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為-139.86億元。此外,籌資活動現金流為131.32 億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增加額為-4,334萬元。

白條未償還本金145億

京東披露信息顯示,截至2017 年底,京東金融資產總額達268.68億元,其中其他應收賬款和長期股權投資佔比較高,分別為48.76%和 47.15%。截至 2018 年 3 月末,京東金融的資產總額為 262.61 億元。

截至2017年底,京東金融的其他應收款為 131 億元,較 2016年末增幅 211.04%,主要由於京東金融購買 ABS次級資產和京東內部公司的應收往來款增加;京東金融 2017 年長期股權投資 126.69 億元,相較 2016 年末增幅高達 93.47%,主要由於京東金融對於子公司增資。

京東金融2017 年末負債總額 182.08 億,比 2016 年末上升 438.98%。以經營性負債為主,主要為流動負債中的其他應付款。由於京東金融對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持有1 年以內的其他應付款項,佔比較大即存在不少流動負債,所以公司整體負債率較高。

截至2018 年 3 月末,京東金融的負債總額為 175.57 億元,資產負債率為 66.86%。

所有者權益方面,2016-2017年京東金融所有者權益小幅增長,主要來自實收資本。截至2017 年 12 月底,京東金融所有者權益合計為86.60 億元,相較2016 年底增長 7.82%。截至 2018 年 3 月底,京東金融的所有者權益合計為87.04億元,較 2017 年末上升 0.50%。

商評君注意到,依託京東白條發起的資產支持計劃已成為京東主要融資手段之一。截至2018 年 3 月末,京東世紀貿易已發行 21 期京東白條應收賬款債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發行規模 298 億元,發行 1 期京東白條資產支持票據,發行規模15 億元。京東直接債務融資累積313億元,截至2018年3月,未償還餘額為209.8億元。

京東披露財務數據還顯示,近幾年,京東的整體債務水平居高不下。2015 年末、2016 年末、2017 年末,京東總債務規模分別為 122.68 億元、207.23 億元和 352.69 億元,截至 2018 年 3 月末總債務為 299.77 億元。

京東解釋稱,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公司日常運營資金需求不斷上升,加之近年來倉儲庫存等多個項目陸續投建,公司債務規模保持逐年增長態勢。公司融資渠道主要為票據融資及京東白條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

截至 2018 年 3 月末,京東白條資產支持證券未償還本金為145.34 億元,佔同期末債務規模的48.48%,其餘為銀行及商業票據融資,債務規模為 154.43 億元。從債務結構上看,公司以短期債務為主。

2015年至2018年3月末,京東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8.82%、90.21%、89.19%和87.28%,負債規模較高。

1330億估值貴不貴?

雖然去年虧損20億,但京東金融2018最新估值仍然達到了1330億元人民幣。

公開信息顯示,京東金融成立以來,共有過三輪融資。2016年,京東金融獲得來自紅杉資本、嘉實投資和中國太平領投的融資,融資金額為66.5億元人民幣,投後估值為466.5億人民幣。

2017年初,京東金融啟動了總額為143億元的A+輪融資,其中京東集團出售其持有的28.59%股份,開放給新投資人和以劉強東為主的管理層認購。A+融資完成後,京東金融估值接近600億。

2018年7月,京東金融宣佈簽署B輪融資協議,融資金額約為130億元人民幣,投資方包括中金資本、中銀投資、中信建投和中信資本等。此次融資後,京東金融的估值約為1330億元人民幣。

京東1330億的估值貴不貴?一個可供參考的對象是螞蟻金服。實際上,無論是在業務模式還是發展方向上,京東金融過去幾年都在參考和追隨螞蟻金服。

2018年6月,螞蟻金服宣佈完成140億美元的融資,投後估值達1500億美元。螞蟻金服的高估值離不開其耀眼的業績表現。2016年,螞蟻金服淨利潤為30億元,2017年,螞蟻金服的稅前利潤達到131.89億元,同比增長3倍多。

商評君注意到,對螞蟻金服2017年淨利潤貢獻最大的則是消費金融業務,其中的主力產品無疑是花唄與借唄。

據財新報道,截至2017年底,“螞蟻系”小貸ABS在場內外發行規模已近3500億元,其中,截至2017年底,在交易所市場發行的螞蟻花唄ABS存量達1961億元、借唄1346億元,佔中國消費類資產證券化市場的90%以上。

和螞蟻金服相比,京東金融消費資產證券化業務規模僅有螞蟻金服的1/10。因此,京東金融未來的估值要獲得提升,利潤實現爆發式增長,仍然有賴於消費金融業務的快速發展。問題是,在去年監管部門加強互聯網金融“去槓桿”的大背景下,無論是螞蟻金服還是京東金融,都不得不面對規模擴張受限、增速放緩的尷尬現實。

附:京東白條過去三年資產專項計劃發行情況

去年鉅虧20億,估值1330億,京東金融改名後路在何方?

去年鉅虧20億,估值1330億,京東金融改名後路在何方?

去年鉅虧20億,估值1330億,京東金融改名後路在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