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上海人的生活質量如何?

奮鬥中的95後


上海市中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南瀕浙江,北、西與江蘇、相接。被大家稱為“魔都”,下面我們就瞭解下這個城市。

上海市

上海市總面積6340平方公里,總人口2418萬,轄16個市轄區:浦東新區、徐匯、長寧、普陀、虹口、楊浦、黃浦、靜安、寶山、閔行、嘉定、奉賢、松江、金山、青浦、崇明。

上圖1為全國城市百強城市,上圖2位全市各區GDP排行榜。上海GDP居中國城市第一位,亞洲城市第二位,僅次於日本東京。上海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全球人口規模和麵積最大的都會區之一。上海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上海住戶存款總額和人均住戶存款均居全國第二 。 位列福布斯2017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第一位。


上海市與安徽、江蘇、浙江共同構成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中國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上海主要城市:上海市,江蘇省的南京、無錫、常 州、蘇州、南通、鹽城、揚州、鎮江、泰州, 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金 華、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蕪湖、馬鞍 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等26 市。面積:國土面積21.17萬平方公里,2014年地 區生產總值12.67萬億元,總人口1.5億人,分 別約佔全國的2.2%、18.5%、11.0%。長三角 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以僅佔全 國2.1%的國土面積,集中了全國1/4的經濟總 量和1/4以上的工業增加值,被視為中國經濟 發展的重要引擎。是當今中國經濟最發達,城 鎮化水平最高的的地區之一。

上海人生活怎樣?

其實上海還有農村的和種地的,並不是全市全都是現代化產業,像比較偏遠的崇明,奉賢,金山,等。上海本地人以前在市區的大都動遷到郊區了,他們動遷後手頭有幾套房子,租金最低的都在偏的地方都得3000往上走,但還有一部分不算土生土長的上海人,都是父輩工作來到這裡,或者自己來到這裡大多自己如果沒買房就是單位分配的老公房面積不大,現在年紀大了,他們很多把房子留給孩子,自己在蘇浙地區找個環境好點,養老。生活也算過得去。目前在上海打拼的人大致分為高學歷,普通學歷,低學歷那收入就相差較大了,高學歷的肯定都能進世界500強公司,或者政府機關工資都很高的。普通學歷大都月收入能力強的1-2萬萬左右但比較辛苦,一般的都在6000-10000萬左右,如果有房的每月有月供,有孩子有一筆開銷,沒房的那也得出一筆租金,如果靠近市區,也不少錢,日子其實不算好但也不算太壞。但想在這城市扎住根都是努力向上的人,不然回老家多輕鬆。

每個城市大家可以仔細觀察,住在市區,大都以外地人為主,本地人除了年輕人都住靠外圍些,因為對未來的需求不同了,每個人都有選擇未來的機會有些人選擇拼搏,有些人學則平淡,目標不同價值觀不同所以很多人難以理解為什麼上海房價這麼貴,很多人願意留在在這,因為機會多機遇大。對未來要求不同生活方式,生活地點也就不同,生活在這裡的人你說累點,難道他們不知道,為什麼不離開,就一句話你有你的追求我有我的追求,選擇不同罷了。


上海周邊買房導向


閒聊。

程乃珊走了,最願意展開滬上有錢人生活,今生前世。

她寫的是本階層,生活在上海原法租界,有家產的好人家,解放前去了臺,香港,後來又陸續回來處理滬上房產。

典型西化的中高階級。

更多的是生活在高樓大廈背後,小街,石庫門弄堂裡的男男女女。

有人等到動遷,發了點財,搬到郊區新房子。

還有人,等不及,在o2年貨款買了房,搬出了石庫門。

更多的人還留守石庫門,既沒及時買房,又沒等到動遷。

據說,市政府開始整修石庫門,讓城市保有往日風韻。

上海市民大都小富既安,每天弄點黃酒,吃吃老人和糟貨,逛逛農家樂,有點實力的,會去美國,日本,歐洲看看。

生兒子,基本上會給他一套房子。

生女兒,會陪一輛車,裝修費全包,

彩禮是不要的,阿拉又不是買囡囡。

上海丈母孃這是自尊心是絕對有的。


風風285750272


上海人的生活質量可以分年齡彙總。老年退休人員,養老金如果是企業的3000到5000元左右,溫飽沒有問題,因為有自己的住房,所以日子過得還好。只是年老體衰生病住院時,經濟上會略顯緊張,一般來說還是過得去。年輕人,大學畢業生,收入在1.5萬元左右,如果存有婚房,日子過得蠻舒坦的。不少人父母舍住的是老單位分配的老式房子,不帶電梯的多層住宅,按現在的眼光,稍微寒酸一點,要貸款買房,上輩是職工,沒有過多的積累,就要自己還貸,那就是沉重的包袱,要20年的還貸時間,往後的日子並不輕鬆。中年人是上海的精華,四、五十歲,事業有成,收入豐厚,是上海的中堅力量,所謂的中產階層。有房有車有積餘,小孩子上名校,他們是過得滋潤但活得辛苦,上有老下有小,因為是獨生子女,他們不得不挑起重擔,躲不了只能自己扛。不過上海的頂級人物,還是外地來滬的人士,上海幾千萬元級別的住宅他們佔比較大,他們敢為天下先,在上海奪得先機,活著有聲有色。他們是新上海人了,我們老上海人是比不上的,他們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他們也為上海貢獻多多。應該承認,他們的智商很高,一般本地人無法匹敵的。


劉聲90883005


上海的生活節奏非常的快。這是有目共睹的。

雖然很多人都覺得上海物價高,那是因為和她的經濟發展水平掛鉤。在長三角,也有很多二三線城市的物價不比上海低,但是經濟發展情況卻遠沒有上海好。

該說的是上海是個包容性非常強的城市,不管什麼階層的人都可以在這裡生活下去。有很貴的餐飲,但也有很平民的。超市、便利店、菜場、市場,也分為很多種,對於普通收入群體都有著自己對應的購物渠道。

感覺在上海紮根下來後,生活還是很愜意的,因為已經摸清了生活的套路,有條不紊地往前走。但是年輕人嘛還是處於打拼的階段,動盪的可能性比較大,等工作穩定了,那麼生活也會跟著穩定下來,不會有太大的變故。

上海是個很能享受現代文明的城市,對於喜歡自然的人來說可能有些不適應,但是對習慣了都市生活的人來說,是一座還不錯的城市。


上海小資美食生活


我就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我在郊區成長,讀大學和研究生都在市區,在市中心的報社工作了十多年,我覺得自己有點發言權吧。

上海人工作非常勤奮,速度非常快,我身邊的人都挺努力工作的,不管在機關、體制內單位或者企業都很認真負責,或者近乎有點苛刻的認真,活要做得很漂亮。其實別人怎麼看倒不是很重要,對得起自己就可以了。還有一點是上海人很少有睡午覺的。這種認真和家裡有多少財富無關,有些人家裡市中心有幾套房子的,看著也是超級努力的,很少有張狂的。

很多成功的人也很低調,你在馬路上或者地鐵上看著貌不驚人的有些上海人可能是企業的老總,或者是一個單位的負責人,不太會顯山露水,飛揚跋扈。

普通上海人的休息時間比較喜歡享受,這種小資情調不是刻意而為之,在細節處就可以體現,是一種內在的閒適,而不是外在誇張。比如約上好友去喝個咖啡,逛逛街,或者在家裡做點西點之類的,博物館也是上海人比較喜歡去的地方。我有時候很疲勞的時候,會買一杯咖啡,在報社附近的復興公園裡坐一會,看看百年的法式梧桐樹。過去有空還很喜歡走走衡山路和思南路等老馬路,倒不是為了什麼,就是覺得一邊走一邊看看那些風景人會很舒服。

現在是吃大閘蟹的時間,我的同事們和同學們都會開車去陽澄湖吃吃大閘蟹,有時間也比較喜歡旅遊。我們報社有個攝影記者,週末特別愛釣魚,我覺得上海周邊的湖泊他都釣遍了,教育孩子也不含糊,她女兒在上海的一所市重點中學讀書,最近剛拿了上海市中學生羽毛球賽冠軍,自己養蟲養蛇還寫了很多文章,前不久青年報上一整版刊登了她女兒的事蹟。


科壇春秋精選


上海房價高,車牌貴都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上海老百姓的生活是穩定的,因為各方面的保障到位。另外日常生活消費並不很貴,三口之家的日常伙食費月均三千元足夠了。本地退休老人七八十歲的都有養老金四千以上,近幾年退休大多都在六七千以上。有了經濟保障,:社會穩定,無病無災,就是幸福。我的老媽八十六歲,月養老金四千多元。她說,最最孝順的就是養老金,每月準時到帳,從來不差一天,過年過節還會提前到帳。要是靠子女給錢養老,還會時不時地拖延呢。老媽說的真是大實話。。


阿拉上海寧


我是上海市區人,小時候在郊區外婆身邊長大,村裡有市區親戚來都穿得光鮮亮麗,舉手投足和隔條黃浦江的農村人完全不一樣,那時村民都說上海人是脫底棺材,把錢都穿身上了。後來回到父母身邊讀書長大,慢慢得看明白了,不是傳說中的脫底,而是特別會過日子,不管有錢沒錢如何繁忙,都把自己和家裡收拾的乾乾淨淨,都會燒各種食物,擺盤精緻。而且上海人說話特別守信,不會誇海口,炫富的特別少。


蓉華12


大多數上海人,指上代就移民上海的人基本有住房,分為好點差點罷了。而上海本地人看上去土,穿著補素,但都有幾套房。前者工資4000至8000,也有萬把的。大都子女成家都有新樓房,有一部分年輕人要還貸款,但大多數生活安逸。退休人員大多有結餘。有些貼給兒孫,天倫之樂。後者雖有幾套房者,基本上是近郊本地人原是農民。現在手上現金較少,每月工資不高,但有房屋出租,總收入也很可觀,生活舒宜。還有一些上海老克勒,是事業,公務員編制的,子女在國外工作或讀書。自己經常出入咖啡廳舞廳,生活講究精緻瀟灑。除此外,還有全國優秀人才進入上海,不乏成功者己入住上海籍生根。也有許多外來帶兒孫的長輩。雖然一口外地話,但生活也富裕。總之,上海人生活普通富裕,雖有些家經濟不寬裕,但長期受海派文化薰陶,穿的山清水綠,吃的精緻有味,玩的開心瀟灑。還有真正有鈔票的上海人是外表看勿出的。目前來看,上海人總體生活水平在全國排數一數二。平均來看也名列前茅。


樂在其中9712


上海像我這樣的人根本無從談生活質量,從學徒開始,月資十元,在單位連續工作了三十年、現78歲一分養老保障都沒有已七經三十二年,只因單位改制被動員下崗。上海市奉賢區胡橋蔣麗華。


用戶1837833140263173


在中國算得上中等偏上,這當然是大多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