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工作後再考研和本科直接考研,差別在哪兒?

一隻漂亮的花狸


楠哥是屬於本科畢業直接考研的,周圍有同學是工作了幾年再考研的,所以對這兩種情況都有一些體會和經驗,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所以很難說到底是本科畢業直接考研好還是工作一段時間後再考研好,不過這兩者確實有一些區別,楠哥就自己的經驗跟大家談談體會。

1、考研難度不同,導致成功率不同

理論上,除了不同年份考研試卷間難度細微的差別,對於同一個人來說,試卷本身的難度應該是一致的。但是這其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在於,本科畢業考研和工作後再考研在複習投入度、時間分配及周圍影響上是非常不同的,這種複習準備上的差異可能導致考研結果的不同。如果是本科畢業即考研,這時候大家都還是學生的學習狀態,而且跟考試相關的知識儲備及記憶度是比較好的,因此相對而言,考研的難度會小一些;而如果是工作後再考研,首先大家脫離學習氛圍很久,而且很多考研考查的知識已經很久不用,重新拾起存在難度,同時,如果不是辭職考研,而是邊工作邊複習,效果也會受到影響,此外,很多時候工作後考研也面臨著結婚生子的問題,這些也會對複習效果造成影響。

而且還需要考慮的一點是,很多導師對所招的學生有一些偏好,大部分導師還是更喜歡應屆畢業生,這也會對考研結果產生影響。

因此,多於大多數人來說,本科畢業後即考研,成功率是要高於工作後考研的。

2、目的不同

對於本科畢業生而言,很多時候考研是一種目的性沒有那麼強的選擇。很多人可能是沒想好畢業以後要做什麼,或者暫時沒有找到好的工作,所以就選擇考研。但是為什麼要讀研,在讀研期間希望獲得什麼以及研究生畢業以後要做什麼都沒有完全想的很清楚;

對於工作一段時間才選擇考研的人來說,這時候的目的性是很強的,有的人是因為升職需要更高的學歷所以選擇考研;有的人是為了轉換行業或者職位而選擇考研;還有的人純粹就是覺得自己在知識儲備上有欠缺,希望通過讀研進行補齊。

3、成本(風險)不同

對於本科生而言,畢業後馬上考研的成本(風險)較低,考上當然是皆大歡喜,如果沒有考上影響也不會很大,還可以選擇再考一年,或者再去找工作;

對於工作一段時間才選擇考研的人來說,成本(風險)是比較高的,如果考上了可能就可以按照之前的計劃順風順水,但是如果沒有考上,影響就會很大,可能會失去工作甚至失去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以上就是楠哥的一些想法和經驗,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職場是個大江湖,不是能力強就可以平步青雲、一帆風順。這裡面的門道有很多。

想知道更多職場真相,歡迎關注楠哥說職場,也可以向我提問,相信我的答案一定會給你帶來幫助。也希望我可以幫助更多的人獲得職場上的成功!


楠哥說職場


實話實說,我更建議同學們本科直接考研,而不是想著工作後看情況考研。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時間問題。咱們上過大學都知道,一般大學生的大三階段雖然專業課會多起來,但是自己可以掌握的時間還是比較充裕的,尤其是到了大四階段,學習時間會更充分,這個也是複習備考的最好時間,一定要珍惜。上班之後,不光是工作壓力,更多的是生活壓力;你想想,每天早起上班,拖著疲憊的身軀上一天班,然後下班擠著公交地鐵到家,吃飯洗澡後你發現已經不早了,這個時候你再要複習,時間和效率都是有限的;這個還是正常狀態,你要是在有點應酬,找個男女朋友,你的有效複習時間就會越來越少,最後的結果不言而喻。

第二:知識的有效期。本科階段,雖然有的同學學習不是太努力,有的時候上課也不是太上心,甚至很多的時候是考前一星期甚至是幾天熬夜輪軸複習,但是畢竟平時還是能學到不少知識的;如果等你畢業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你在大學中學到的很多東西都不用不上,而且很多同學畢業之後找到的工作技能性並不會太強,那這個時候你再想考本專業的研究生,就會發現失去了太多太多。除了專業知識,英語、數學這兩科都是需要有不錯的基礎,且需要持續性學習的,如果中間段了1、2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那撿起來也需要更多的時間。

第三:含金量問題。在職人員有很多考研的時候都會遇到很尷尬的事情,就是要考全日制的還是非全日制的。如果要考全日制的,一般都代表著辭職讀研,這種選擇就會影響兩類人:家庭基礎不是太好的或者是現在在職單位不錯的人員。如果考非全日制的,其實含金量並不是很高,所以如果你不只是為了個文憑的話,個人推薦考全日制的。

最後說下,我想表達的意思是能在本科階段就考,實在不行或者有其他的客觀因素,你也可以選擇工作之後再考研,而且我每年都會遇到很多在職的人員考上非全日制的或者全日制的甚至是985,211類學校的研究生,最終能否考上還是看你個人的決心和你為了考研能夠付出多少。


張雪峰老師


這個問題很現實,拿自己和老公的考研經歷說一下感受吧。

先介紹一下情況,我是大學畢業後直接考研成功,讀了3年研究生。我老公則是工作11年後考研成功,今年9月即將開學,在職研究生,而非脫產。當初我考上研究生後曾在他面前炫耀,笑話他大學時沒考上,可是,現在看來,這點“驕傲”並無多大價值。

2008年我大學畢業,當時純粹為了學歷高好找工作考的研究生。不可否認,大四那年拼了命在學習,最後終於拿到研究生錄取通知。可是,接下來的3年,還如大學4年一般純粹地按照學校安排的課程去上課,去考試,最終混到畢業。最後也找到了工作,當然學歷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工作後才發現,大學以及研究生階段學的東西對於工作而言只起到很小的作用,要想幹得出色,更多的是需要經驗。同時,工作中遇到專業瓶頸時,自學起來反而比上學時效率更高,更有目的性。而且,再回過頭來看學校教育,其實教的東西非常有限,如果真的帶著目的去學,估計一年就能把幾年的知識學完。

再說下我老公,本科畢業第10年時考過一次研,沒考上,今年接著考,終於成功。拿個學歷是目的之一,但他更希望通過讀研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解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真正做到理論指導實踐。

我這樣說,並不是說工作後再考研好,而是想說明不管讀本科,還是讀研,我們一定要給自己規劃好,而不是去盲目單純地讀書。


那些和我一樣為了學歷去讀研的學生,在研究生期間,一定要儘快長大成熟,對自己的未來職業有個規劃,儘可能多的進行社會實踐,瞭解自己未來工作中將用到的知識,趁有時間多多涉獵。時間流逝中人會長大,但在職場裡比在學校更易長大,儘早地瞭解社會,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更為現實。


濟南時報


差別如下:

學制選擇的區別

本科直接考研的同學大多是讀全日制的研究生,學費在8000至12000左右,有國家助學金和學校獎學金等福利,可以覆蓋學費和一部分生活費。而工作後的同學考研大多選擇非全日制,照顧到工作後的同學時間與精力有限,非全日制的錄取分數相對較低,但是沒有助學金等福利。當然工作後也可以報考全日制研究生,那就需要與應屆畢業生競爭。

考試學習能力的區別

本科同學在大三暑假甚至更早就開始準備考研複習,在大三整個學年裡,專業課是學習的重點,對於考研專業課複習很有幫助(有的同學說大三沒有好好學習,但是泡在專業學習的環境裡對你是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的,相對工作的同學會更容易接納知識),成績較好的同學會選擇報考學碩。而工作後的同學對考研相關的知識內容忘得差不多了,尤其是工作多年的同學應試能力也會有所下降,在職準備考研時只能安排工作閒餘時間複習,所以大多數選擇報考非全或者專碩。

心態的區別

工作後的同學往往是在工作中發現了自己的短板,對行業和職業規劃有更深的瞭解,那帶著問題重回校園學習更能發揮主觀能動性。而本科同學有一部分是在大環境的影響下選擇讀研,有逃避面對社會壓力之嫌,有一部分是有志於在行業裡成為學術領頭羊而選擇深造。

選擇餘地不同

有一些研究生學位要求有一定的工作年限,比如報考北大光華管理學院MBA,要求大學本科畢業後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經驗;大專畢業後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經驗;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並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經驗。所以對於工作後的同學來說,可以選擇的機會也更多。工商管理碩士MBA對本科生或許有些陌生,但是提前瞭解對你的職業、人生規劃可能也會有所幫助。


最後,奔向學術道路的同學越早讀研越好,把最年輕、最富有創造力的時光用於為人類的發展做貢獻是最有價值的。而把讀研作為工作、事業、婚姻的跳板的同學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現在讀研的機會也不少,畢竟三年的青春只有一次,要充分考慮。


博雅匯MBA


本科直接考研和工作後考研,它們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就業門檻不同。如果是本科直接考研,等到畢業找工作的時候,你的選擇性就大些,大多數崗位的薪酬也相對高些。

第二、學歷證書不同。如果工作後選擇辭職報考全日制研究生,其待遇就與你大四畢業直接考研相同,可以獲得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雙證,假如你考在職研究生,就只能獲得碩士學位證書,沒有研究生畢業證書。

第三、考試目的不同。本科直接考研,很多人存有盲目性,隨大流,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只是覺得身邊的人都在考研,也加入了考研大軍。經常出現每年報考研究生的人數巨多,然而考試時,數量只是前期報考人數的一半還少。

第四、學習環境不同。大四的時候有很多同學都會選擇考研這條路,這時候學習有氣氛,和大家一起復習,一起拼搏。如果工作後,你就基本一個人單打獨鬥了,而且這時候你對考研相關的信息很難了解的那麼清楚,並且除了工作還要受到其他方面的影響,比如生活、愛情這些都是要考慮的。

另外,是邊工作邊考研呢,還是工作幾年後辭職全身心投入考研?這些都要考慮,實際上考研是一個比較有難度的選拔性考試,邊工作邊考研,往往考研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小。絕大多數都是辭職(少數保留工作但不需要上班)而全心全意備考的,那麼這個時候再撿起久違的書本,是一個挺大的挑戰。





我愛我家lcx


肯定有很大的差別的,這就跟你高中上完上大學和上班之後再去參加成人高考上大學是一樣的。


首先含金量會大大降低,上班之後你考的就是在職的,你可以上北大,清華,人大,中國傳媒,可是有多大用處你自己心裡是知道的,而且學費偏貴,本質上你就是拿錢去買了一個學位。


其次說一下學位類型,在大學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甚至是在職碩士你都能考,你有三種學位類型可以選擇。


但是大學畢業後學術型碩士就不能再考了,只能考專業型碩士和在職。


當然,有部分院校他們只找已經就業了的專業型碩士,但是很少。


學術型碩士,專業型碩士和在職的碩士之間有什麼差別不用說也知道,能上學碩就不上專碩,能上專碩就不上在職的。


最後是時間問題,在學校你有大把的時間去學習,上班之後你能嗎?你要不付出比別人至少多十倍的努力你肯定是考不上的。


因為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有時間,比你更努力,比你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機會。


希望能夠幫到你!


家裡蹲大學畢業生


我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觀點正好和“張雪峰”相反。我認為,本科畢業之後,最好是先工作一段時間再回頭來考研,這樣在讀研期間,才會有更大的收穫。原因如下:

第一:心態問題。從小學一年級算起,到大學畢業,你至少已經讀了整整16年書,對於上課學習這種模式,思維已經或多或少地僵化了,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已經是強弩之末,即使成功考上研究生,也不過是多讀兩年書而已,你會覺得很累,也會對人生的未來感到迷茫。然而,如果你是先工作再考研,心態就會完全不一樣。經歷過工作的壓榨,你才會明白上學的時光是多麼幸福,因此學習的動力就會非常強大,心態才會擺正,成績也會有質的提升。我是本科畢業直接讀研的,在這2年期間,我曾經無數次想退學,因為太著急出門賺錢,所以,根本沒學到太多;而我現在的妻子,她是先工作後考研的。經歷過工作的洗禮,她就非常珍惜上學的時光,不僅過得充實,也很愉快。

第二:思維問題。本科畢業直接讀研,思路的模糊的,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或者說能做什麼。即使讀研,也沒有深度挖掘的方向,類似於無頭蒼蠅,極容易虛度這珍貴的兩年。而工作後再讀研,此時你已經明白職場上需要什麼,你應該重點學習什麼,期間你會很有目標感,思路是清晰的。

第三:資金問題。本科畢業後直接考研的你,身無分文,還得跟父母要學費和生活費才能維持生計。人窮志短,當你需要買科研輔助工具時,你也是遲疑的。會覺得自己像個loser,過得很煎熬。如果工作一年再讀研,你就能夠攢一些錢,自己交學費,靠自己生活,也不必覺得丟家長的臉。理直氣壯地去上這個研究生,這種感覺是很驕傲的。

總之,你需要現在職場上歷練一下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推遲一年上研究生不會有什麼遺憾,遺憾的是你的研究生在渾渾噩噩中白上了。


思敏原著英語教研室


很多小夥伴在畢業時都會糾結於考不考研這一問題,有些是直接選擇了考研,還有些是工作一段時間後才選擇的考研。有些是直接選擇了考研,到底是工作後再考研還是本科直接考研,其實這兩種是有很大差距的。

一、從學習的角度來看

1、知識是有一定的有效期的,如果工作後再回爐複習以前的知識,知識顯得有些“夾生”,不如上學期間的水到渠成。

2、是邊工作邊學習還是辭職全職考研,這都是問題,畢竟考研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那時候和大學時期的精力比,自然沒有那麼旺盛了,這些都是問題。

3、大家公認在校直接考研的難度係數要低於工作後考研的難度,畢竟這個時期知識還是最新鮮,記憶最深的時候。

4、研究生考試是一種選拔性考試,雖然沒有高考的難度那麼大,但是淘汰率也不低,沒有萬全的把握,很多學生還是會選擇先就業再深造。

二、從就業的角度來看

短期薪水收益和長期薪水收益的區別。有的專業本科就業市場不景氣,發展空間太小,只有畢業時考研才能提高就業競爭力。而一些熱門專業不愁找不到高薪工作,如果考研的話,那也是工作之後繼續深造的事了,所以,從薪酬角度來看,要根據你專業的就業情況來考慮。

三、從環境的角度來看

本科生在校時期環境單一,沒有人際的困惑,沒有社會的喧鬧,這種環境畢竟適合學習,而工作後很可能面臨來自上司,來自人際,來自家庭各方面的壓力,你能保證內心清淨,安心備考嗎?單位能答應你脫產學習嗎?家人都支持你嗎?這些都是未知數。

本科直接考研和工作後考研的區別還在於:

1、報考全日制研究生,可以獲得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雙證,而考在職研究生,就只能獲得碩士學位證書,而沒有研究生畢業證書。兩種考研獲得學歷證書是不同。

2、工作後對職業規劃有更深的瞭解,那時候帶著問題考研目的性更強,而本科學生選擇讀研,一部分有逃避社會壓力之嫌,另一部分是對自己選擇的研究生專業並不是很瞭解。

所以本科後考研還是工作後考研,需要你綜合考量以上的因素,並沒有哪一種是絕對好的,但是相對來說,工作後考研的難度的確是要大一些。


上海財經大學在職研


工作後再考研和本科直接考研,二者區別還是很大的。

首先我們來說說二者廣義的差異:

第一種本科直接考研涉及到:

①一些專業知識還在,英語底子也不差,政治也不會忘得差不多

②記憶力好,時間充裕,複習更加有保障

③可以在學校專心複習考研,不用擔心其他的事情

④在學校學習氛圍濃重,更有奔頭

⑤還有同學或者研友一同戰鬥,不會孤單

第二種工作後再考研涉及到:

①沒有太多的時間去複習,工作一天很累,學習的動力也不會很大

②沒辦法保證每天充足的時間去學習

③壓力大,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學習壓力會壓著你喘不過氣

④沒有濃厚的學習氛圍,很難堅持下去

⑤孤軍奮戰,沒有同學或者研友陪同,學習動力下降

那麼,這些差異中的重點之處究竟在哪裡呢?

一、備考複習時間有差異

從備考時間來看,二者就有很大區別,考研初試每年12月底進行,如果是本科在校生,初試時間是在大四上學期,他們大多是從大三下學期開始備考的,大三、大四課程不多,他們有大把的時間進行復習,甚至有些學校鼓勵學生考研,為此還設置專門的考研自習室,某些課程還可以不去上課。

如果是在職考生,首先要工作,工作之餘才有時間複習,複習時間上如何和那些在校生比?複習時間沒保障,複習效果就會受影響。

二、備考精力有差異

本科在校生多為二十來歲的小夥子小姑娘,精力旺盛,記憶力強,複習效率高。在職考生更多的精力要放在工作上,再加之指不定哪天加班,如果再有家庭,精力就更跟不上了。

三、信息來源渠道有差異

本科在校生很多同學會一起備戰考研,對於考研院校、專業、資料、報名等信息會互通有無、互相告知。但在職考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則相對有限,更多是靠自己查詢,甚至很多在職考生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在考研,會覺得如果考不上多丟人,等考上了再給別人驚喜。這種獲取信息的不平衡性也會導致在職考生備考難度加大。

四、備考氛圍有差異

在校生大多三五成群一起復習備考,有問題可以互相探討甚至可以諮詢本科老師(有些教本科的老師也是碩士研究生導師),學習氛圍比較濃重。在職考生更多是自己單獨備考,遇到問題自行解決或者依靠輔導班的老師來解決。

五、選擇全日制還是非全日制

這個問題主要集中在在職考生身上,究竟是選擇全日制還是非全日制,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納入全國統考後就令很多在職考生特別糾結。這個問題對於在校生來說比較容易解決,他們更多選擇全日制。

對於在職考生來說就得考慮考慮,有如下建議:如果工作還不錯,比較穩定,可以選擇非全日制,但是非全日制初試考查科目和全日制一樣,國家線(或34所的校線)也一樣,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簡單,而且非全學費較高,一般不提供住宿;如果對工作不滿意,想繼續提升學歷進而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可以考慮全日制,但是要想好你的競爭對手有很多在校生。

當然,在校生也有考非全日制的,有一些是主動考的(比較少),也有一些是從全日制調劑到非全日制的。如果選擇非全日制,儘量選擇知名高校。

總之,在職備考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比在校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當然在校生的日子也並沒有很好過,2019考研人數達到290萬,國家線幾乎全面上漲,很多高分考生初試被刷,其中不乏在校生。

不管是在校考生還是在職考生,隨著考研人數的逐年上漲,想考上研究生並不是一件易事,除了平時的付出之外,還需要大家做好院校和專業的選擇,以儘可能的避免高分被刷。


關注【高教考試在線】,言你所研,願你成研。


高教考試在線考研


其實作為一個本科後考研,碩士畢業後工作,工作後讀博的過來人,分享下我的真實感受。我想從收益上來談談,到底是直接考碩士好還是工作後再考。

首先,短期經濟收益。有些人可能覺得工作後自己有收入了,經濟狀況會由自己掌握,實現經濟獨立,自由地做自己想做而沒做的事。但是現實是除了一些眼下熱門專業外,本科畢業月收入真是微薄的可憐,以藥學領域而言,基本在稅前4K-5K左右(北京),交完五險一金和個稅到手能有多少,再扣除房租水電伙食費,還能結餘多少?夠自己自由支配?我甚至聽過本科工作後還要靠父母接濟的。當然這是畢業初期,後期隨著工作時間延長工作經驗的積累,工資會增加不少。但大部分人往往恰好達到或略高於應屆碩士的薪酬水平。而直接讀碩士期間,雖然沒有工資性收入,還要交學費,但是2014年以後,補助和獎學金額以及覆蓋率也得到提高。而且根據各課題組的經費情況,勞務費方面也會有不錯收入,尤其中科院系統和我所瞭解的協和的一些所,生活來說是不愁的甚至會不少積蓄。這方面我認為直接讀研優於工作。

其二,長期經濟收益。其實以上討論了讀研期間和直接工作三年的短期收益,接下來討論一下三年後的長期收益。1、此時的收入水平起步其實是相當的,但是就加薪潛力和升職潛力來說,擁有碩士學位的員工顯然是比本科大的很多。把加薪和升職潛力考慮進來,我認為直接讀研是優於工作後讀研。

其三,時間收益。人生幾多春秋,校園生活美好得讓人戀戀不捨。我個人很希望能延長這份美好。此外,人年輕的時候精力充足,能夠很好的應對課題研究不順的壓力以及有耐力應對生活壓力,畢竟這時候大部分是沒有家室的,沒有負擔。而工作後再讀研可能在讀研期間就面臨結婚生子的壓力了,畢竟年齡到了。因此,這方面我認為直接讀研是優於工作後讀研。

其四,碩士學位的優勢。獲得碩士學位後進可攻退可守,碩士畢業後可以直接工作,如果工作機遇不錯發展很好,就更好了,如果發展不是很好或者工作對學位要求很高,還可選擇讀博,進一步攻讀博士學位(出國或國內)。



最後討論一下,工作後準備讀研的難度。考研和考博是不一樣的,考研的難度還是很高的,縱然比不過高考,但是還是非常激烈。沒有充分的準備,折戟的概率還是蠻大的,而工作恰恰無法滿足充分準備這個必備條件,不是說不可能而是說很難。我認識的朋友有辭職全心準備的或者選擇在職研究生的,但是邊工作邊考研還成功的,我是沒聽過。

因此,綜合以上,我強烈建議大學第三年的時候就開始準備考研吧,不要等到工作後再看看考慮是否讀研,讓自己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