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莫旗:以改革为动力,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近年来,莫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指示精神,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提升民族文化的知名度、保护度和鲜活度,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打造“三品牌”,提升“知名度”。一是打造“民族歌舞之乡”品牌。莫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歌舞之乡”,民间舞蹈“鲁日格勒”、曲艺“乌春”、民歌“扎恩达勒”、乐器“木库莲”等20多个项目相继列入国家、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旗乌兰牧骑作为全国最早一支少数民族乌兰牧骑之一,编排大型达斡尔歌舞剧《鲁日格勒》《激流勇进》,受到国内外观众一致好评,获“全国乌兰牧骑先进团队”、国家“十佳乌兰牧骑”等殊荣。二是打造“曲棍球之乡”品牌。莫旗曲棍球队是我国首支专业曲棍球队,多次代表自治区、国家出赛,获得全国冠军50余次,被国家体委命名为“曲棍球之乡”。2017年内蒙古(莫旗)男子曲棍球队时隔35年代表国家获得世界杯入场券。目前,建立13所曲棍球基点校,填补了高中阶段曲棍球教育的空白,成为全国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和曲棍球夏训基地。

实施“三工程”,提升“保护度”。一是实施文化申遗工程。积极开展达斡尔“非遗”申报保护工作,成功申报曲棍球、鲁日格勒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卡、达斡尔民居等19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申报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33人,市级“非遗”传承人22人。二是实施民族立法工程。1958年至今,共颁布实施《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立法条例》《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等15部法律法规。三是实施文化挖掘工程。组织专门人员在全旗开展地毯式的普查,挖掘出20项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搜集整理《莫旗鉴•非遗普查汇编》、组织编制《汉达词典》,编辑出版11集《达斡尔资料集》。

采取“三举措”,提升“鲜活度”。一是培养民族干部。注重培养、选拨、任用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的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达3032人,占干部总数56.25%。成立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加大对基层民族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保持民族人才队伍始终有新鲜血液入注,累计培训各类文化技能4000余人次。二是开展文化交流。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自2009年起,宣传部门组织乌兰牧骑先后赴俄罗斯、捷克、韩国、北京、台湾等国内外进行演出、文化交流,走进台北乌来县原住民部落,与泰雅族近距离接触,达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交融鲜活效果。三是创作文艺作品。大力推进达斡尔民族文学艺术创作,创作出民族舞蹈《颈力》《神奇达斡尔》等一批鲜活力作,举办各类达斡尔民歌、广场舞、民族服饰设计大赛和民族文艺汇演等各种民族文化活动。(莫旗委改革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