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媽媽 我跟不上了……”

最近聽到這樣一個事情,一個學生,叫他曉曉吧。

中考考了不錯的成績,家長幫他選擇了一所高中,雖然對這所高中並不喜歡,但他仍然遵從父母的意願,去報到了。

具體在學校遇到了什麼,家長並不是很清楚,但他們接到老師的通知,讓接曉曉回來時,說的理由是“違紀”,他們想不太明白,平時從不和別人打架的曉曉,怎麼會違紀呢?

回到家的曉曉,把自己悶在屋子裡,很少出來,多麼愛吃的飯,都只是吃上幾口,就放下筷子。父母著急呀,可是又能怎麼辦呢?

終於等到可以返校的通知,曉曉也沒有說反對,而去了學校。

父母以為這件事情就算過去了,雖然曉曉很難接受,但總是要面對的,不是嗎?

又過了一週,媽媽接到曉曉的電話,曉曉說需要去接。

媽媽心裡沒底也不敢給老師打電話,一路上都在嘀咕,難道又違紀了嗎?這次是什麼原因呢?

一路糾結,車行至曉曉學校。

跟老師聯繫之後,進入學校後,先見到了曉曉的老師。

老師一邊看作業一邊說:曉曉要轉學,你們的意見呢?

曉曉媽媽說:我能不能見見曉曉呢?

見到曉曉之前,曉曉媽媽一肚子的火,但真的見到曉曉,看到他悶悶地坐在床邊的模樣,一瞬間,眼淚湧了出來。

曉曉媽媽默默地幫曉曉辦理了轉學手續,將曉曉轉到當地不錯的高中不錯的班。

她以為,換一個環境,曉曉就會恢復正常。

但一切出乎曉曉媽媽的預料。

剛上學沒有幾天的曉曉,再次要求去接。他給的理由是:我想退學。

曉曉媽媽問:為什麼呢?

曉曉說:我跟不上了。學不會。

曉曉媽媽說:堅持一下,比你成績差的多的是,我們這段時間轉學耽誤課了,等假期,我們找老師一對一補習一下就好了。很快會好的。

曉曉在家呆了幾天,也沒有補課。

曉曉媽媽沒敢找。

看到像換一個人似的的曉曉,她突然驚覺,曉曉的世界,她走不進去了。

她除去哄曉曉去上學,除去想辦法去找一對一的老師,曉曉媽媽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來。

就這樣,時間滑到現在。

輾轉聽到這個事情,我原本不想寫的,因為說和聽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演繹,那麼我再去寫出來,可能就不是事情本原的模樣了。

之所以還是想寫出來,是因為,這樣的事情,我聽說過不止一次了。

我想,在學校環境中難以適應,而需要換一個的情況,確實並不多見。但如果輪到誰家,都會是非常難面對的事情。那麼,雖然我沒有遇到過,但我們可以嘗試分析一下。

我來寫一下我的初高中時代吧!

當時考上八中的時候,是距離二中一分之差。心裡會有不甘,但還是去了八中。記得第一次期中考試,我考了全班第三名。老師說:前三名的家長可以不來參加家長會。我母親聽說後,堅持要去,說:之前總是孩子調皮叫家長,這次孩子考的這麼好,幹嘛不去呢?請假也得去。

初中三年,我的成績也有一個很大的起伏。初一是前幾名,初二滑到二十名內,到了初三,一直到中考,才又考到全班第七的名次,以比分數線高一分的微弱優勢,考入一中。

入學後,不得其法,成績接連觸底。最差的一次是倒數第三名。所有科目,只有數學考了六十多分,其他都是一列飄紅。

父母拿到成績單,也沒有多說什麼,他們只說:都是好學生,排名靠後也是正常的。

但我知道,這並非是正常的,我也說不清楚原因是什麼,就是學不懂,學不會,課上不懂,作業亂蒙,學習狀態,不是一般的差。但自己就是調整不過來,總想著剛剛高一,又能怎麼著,初中不也是低過一段時間,最後不也追趕上了嗎?

等高二分文理的時候,我也不太懂,就想著,如果是文科,還能背背,沒準能提高一些分數呢!

分了文理之後,換了班主任,老師對我倒很少批評,反而會有一兩句的鼓勵,之前一直批評,讓我總摸不清方向,這鮮有的幾句批評,到讓我清醒起來。迷迷糊糊的,高中過了一半了。如果再不緊張,可能真的連一個高校都考不上呢!

當時,我也會跟父親鬧,想轉到二中去,感覺到了那邊,自己不是倒數了,學得可能輕鬆一些。

但父親堅決不同意。沒辦法,我只好繼續在一中學。

我並不知道我是否真的適合文科,反正背誦也是我不喜歡的,但真的學起來,我感覺,這確實是和努力有關,只要肯多背,那麼肯定可以多得分,那麼就拜託了科科不及格的現狀。甚至有的科目,因為背的還不錯,成績還算可以呢!

因為這些,之後的高中生活,我的成績一直處在緩慢上升的趨勢。到高考時,我考了全班間中的位置,雖然並沒有圓夢高校,但上了本系統內的中專,也算為順利工作鋪平了道路。

之所以寫這段經歷,我是想說,當時我的高一,也是處在混沌狀態,丟落了很多課程,到了高二才用功,也算考了還可以的學校。

那麼,如果高一的現在,如果感覺學習吃力的話,並非是放棄的理由。

如果說理科會感覺特別吃力的話,可以選擇文科。

現在的文科的擇業面也非常寬,那麼,可以嘗試放下之前的人生規劃,重新去規劃自己的人生。

這個時候,家長必須將孩子就讀名校、好班的慾望放下,讓孩子去到適合他的班級去上學,才是真的幫孩子。在孩子新生厭倦的時候,並非是一對一的強壓可以逼他去認清現狀,而是和他一起分析現狀,來一起尋一條出路。

尋找的前提,是家長的放下,是家長的成全。可能只有這樣,孩子,才會重歸那個滿是朝氣的狀態,去面對餘下來的高中生活。

這是往後看,往後看的同時,家長必須往前看。

孩子為何會走到今天?之前的教育是否存在問題?這個只有父母可以分析出來,分析出來,不是為了自責,後悔,而是為了改變。

唯有這樣,才可以從基礎上,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法。畢竟,孩子的未來,確實需要父母的陪伴。

回首我的高中時代,一切選擇皆無悔。我高中時代的母親,也不過是我現在的相仿的年級。他們對於曾經那樣頹廢,自卑的我,從來沒有放棄過,也沒有連日批評過,他們能給予的,是在我需要的時候,即便收入在微薄,也會支持我的補習費。當時並不懂得珍惜,現在回首中,我想,補習或許不是最受益的,最受益的,是我在面對挫折的時候,父母給予我很多信任、鼓勵,再就是給我去嘗試的機會。

寫這些,或許並不能給那個叫曉曉的孩子什麼有用的建議,也不能幫到曉曉的父母,我只是希望,萬一緣分在,他們可以看到,我期許他們可以跳出此刻的迷茫,困頓,去真正尋一條適合曉曉的出路。

若日後聽到曉曉迴歸正常生活的消息,即便與我的文字無關,我亦會特別欣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