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100多年前,镜头下的晚清底层人民生活影像,和影视剧相差太大

晚清时期,清政府不停地割地、赔款,而广大的底层人民则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是否真的如影视剧所演绎的一样呢?相信你看了以下照片,就会有自己的答案!

100多年前,镜头下的晚清底层人民生活影像,和影视剧相差太大

上图为烈日暴晒下的一名犯人。他的胳膊、脑袋被固定住,显然动弹不得。

100多年前,镜头下的晚清底层人民生活影像,和影视剧相差太大

在北海公园,穷苦的一家人正在乞讨,只见他们破衣烂衫,有的连上衣都没有。

100多年前,镜头下的晚清底层人民生活影像,和影视剧相差太大

晚清时期,妇女都要被裹小脚,长此以往,女人们的脚早已经变形,惨不忍睹。

100多年前,镜头下的晚清底层人民生活影像,和影视剧相差太大

两个底层人在抬着一位当兵的。看着这幅画面,总让人想起印度土著抬着英国人的场景。

100多年前,镜头下的晚清底层人民生活影像,和影视剧相差太大

1902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在“西狩”后回到北京,声势依然浩大。远处,北京城的老百姓纷纷下跪,迎接西太后和皇帝的回归。

100多年前,镜头下的晚清底层人民生活影像,和影视剧相差太大

在当时,贫苦人面临的最严重的危机就是饥饿。图为某处墓地,一个穷人饿得无法走动,只得跑到墓地旁边等死。

100多年前,镜头下的晚清底层人民生活影像,和影视剧相差太大

图为当时某处县衙,一位老人坐在板凳上。旁边的虎头铡让人喷饭,和《包青天》里面的虎头铡不可同日而语,倒是想切菜的。

100多年前,镜头下的晚清底层人民生活影像,和影视剧相差太大

1917年,一名贵妇人登泰山。在下坡时,她被两个轿夫抬着进行游览,两个轿夫都光着上身,辛苦自不必说。

100多年前,镜头下的晚清底层人民生活影像,和影视剧相差太大

一名父亲用一条扁担挑着竹筐,带着孩子乞讨。民国时期,很长一段时间,河南人被称为“河南担”,原因是河南人基本上都是逃难来到了陕西。男人挑着一个担子,一边挑着儿女,一边挑着行李。

看了以上的晚清影像,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留言,发表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