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中國產業結構現代化路線圖出爐“三步走”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王振紅)9月15日,《中國現代化報告2018:產業結構現代化研究》專家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何傳啟和他的研究團隊,在會上系統介紹了其研究結果和建議。課題組認為,從產業結構角度看,目前中國基本屬於一個工業經濟國家,建議實施產業結構現代化路線圖,加快實現向服務經濟和知識經濟的產業結構轉變。

中国产业结构现代化路线图出炉“三步走”

9月15日,《中國現代化報告2018:產業結構現代化研究》專家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圖為專家座談會現場。中國網 宗超/攝

課題組認為,一個現代化經濟體系必然包含一個現代化產業體系,後者必然包含現代化產業和現代化產業結構;實施產業結構現代化路線圖,建設現代化產業結構和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一項重要任務。

《報告》發現,基於主導產業的演替,18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知識經濟,2015年已有9個發達國家進入知識經濟階段。一般而言,工業經濟階段的產業分類為三次產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知識經濟階段的產業分類為三大產業(物質產業、服務產業和知識產業),其中,物質產業包括農業和工業,服務產業是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知識產業是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結構轉變是第一次產業結構現代化,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結構轉變是第二次產業結構現代化;兩次現代化有不同的特點和機理。

何傳啟強調,中國產業結構現代化,既要尊重規律,把握趨勢和機遇,又要尊重國情。要瞄準產業結構變遷的未來前沿,兩次現代化協調發展,加速向服務經濟和知識經濟的結構轉型;堅持“抓質量、上水平、調結構”的基本原則,以提高產業質量為引領,以提高產業水平為抓手,以優化和提升產業結構為落腳點,全面推進產業質量、產業水平和產業結構的現代化,迎頭趕上未來的世界前沿水平。

《報告》提出了21世紀我國產業結構現代化的“三步走”構想。第一步,在2035年前後,完成向服務經濟的轉型,建成服務經濟強國;第二步,在2050年前後,完成向知識經濟的轉型,建成知識經濟強國和現代化產業體系;第三步,在2078年前後,實現產業結構現代化,產業水平、產業結構和產業質量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建成現代化經濟強國和知識經濟發達國家。

同時,《報告》提出了未來35年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路和建議。在三次產業中,全面發展服務業,加速調整工業結構,有選擇地發展農業,提高產業結構協調性,早日完成向服務經濟的產業轉型。在三大產業中,優先發展知識產業,加速發展服務產業,有選擇地發展物質產業,全面提高產業質量,早日完成向知識經濟的產業轉型。在六大產業集群中,優先發展人類服務和基本服務,加速發展流通服務,適度發展其他服務。在18個經濟部門中,優先發展10個部門,分別是健康服務、商業服務、專業服務、信息服務、教育服務、金融服務、運輸服務、文化服務、社會服務和房地產服務。

本次座談會由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和中國未來研究會現代化研究分會聯合主辦。《中國現代化報告2018》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是何傳啟團隊完成的第17份年度報告,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2005年以來,該團隊先後提出了經濟現代化路徑圖、農業現代化路線圖、工業現代化路線圖和服務業現代化路線圖等,為我國產業政策制定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決策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