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大型水壩是否存在被導彈擊毀,從而導致潰壩的風險?

說客


水壩,作為一種大型發電設施,在現代戰爭中永遠是敵方打擊的主要目標,這一設施如果被摧毀將帶來難以想象的損失,以及眾多人員死傷,雖然在日內瓦公約中明確規定了不能對水壩進行攻擊,如果攻擊將視為反人類罪行,但是條約畢竟是條約,什麼時候想撕就什麼時候撕,那麼世界上眾多的大型水壩是否能被導彈擊毀並且潰壩呢?

一般導彈是不能對大型水壩造成巨大損失並使得大壩潰壩的,但是這種武器或許可行。早在二戰時期,就已經有攻擊水壩的先例了,英軍的蘭開斯特轟炸機對德國魯爾工業區的水壩進行攻擊,為了攻擊這座水壩特意研發了一種新式炸彈----跳彈,這種炸彈可以直接炸燬水壩的薄弱部位,使大壩潰壩。這場轟炸行動非常成功,潰壩使得工業區損失慘重。進入現代後,各類新式精準制導武器層出不窮,特別是導彈這一方面,現代水壩的建造通常都有能抵擋導彈直擊的指標,比如中國建造的三峽大壩,該大壩使用的是重力壩,一般的導彈,恐怖襲擊甚至是戰術核導彈的攻擊都無法擊毀。

各國都會在大壩附近佈置防空網,使用各類防空導彈,一般導彈光是突防就夠難了,飛機以及巡航導彈的空襲威脅也比較小。如果爆反大規模全面戰爭,這些大型水壩會進行提前排水作業,沒有哪個國家會在戰爭時期使大壩內裝那麼多水,水壩會一直維持低水量儲存直到戰爭結束,所以大型水壩一般不會被導彈擊毀並潰壩。但是如果使用新型的鑽地式核炸彈,在漲水高峰期對大壩實施精準打擊,後果將會是毀滅性的。


諸葛小徹


完全不能,即便是使用核彈頭成功率也微乎其微。大型水壩是現代大型水利工程的中樞,一般修築在大型河流的高落差位置或“虎口”位置,這使得水壩在設計上必須考慮到強大的水流和水壓的考驗。與人們通常想象中大型水壩類似“一堵牆”不同的是,大型水壩在構造上往往屬於重力壩,其典型特徵就是上細下粗、剖面類似金字塔形,其底部不但非常結實而且相當穩固。

另一方面,水壩作為一種長期性工程就必然要考慮自然災害對其可能造成的破壞。水壩可能面臨的自然災害包括洪災和地震,前者考驗水壩在一定時間段內承受巨大水壓的能力,後者則要求水壩儘量避免因地震而出現結構破壞。為實現上述目的,水壩在結構強度上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普遍可以防禦烈度為5到6級的地震,甚至有抗震能力達到10級以上的超級水壩。這種強度的結構,從外界進行摧毀難度極大——要知道,5級地震的能量已經相當於480噸TNT當量,6級更達到1.5萬噸TNT當量,這種能量級別,一般彈道導彈很難達到。考慮到彈道導彈往往是空炸,其衝擊力對於水壩的破壞就更小了。

(著名的美國胡佛水壩,其抗震能力據稱達到12級,當然這只是理論可能,發生12級地震都是理論層面,估計七八級就不錯了)

可以說,除非動用戰略導彈,否則使用彈道導彈摧毀一座大型水壩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有誰企圖用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水壩,那可以說純粹是想瞎了腦子。


軍機圖


本來不想回答這個問題的,但是看到某位專家的回答我有點怒髮衝冠,我要對其中幾個觀點進行反駁,對事不對人,如果看到了還請見諒!

第一、水壩不是隻有一種

水壩主要分為三種“重力壩、拱壩、支墩壩”,在這三種之中只有重力壩由於需要巨大的自重而具有相當的厚度和寬度,因此是其中最難摧毀的。而拱壩和支墩壩由於壩壁較薄,尤其是拱壩嚴重依賴所處區域堅實地區的地質結構,一旦有一箇中心應力點被大當量的導彈擊中,極其容易導致蝴蝶效應而發生潰壩。

(大家熟知的胡佛水壩就是典型的拱壩)

第二、重力壩也不是無懈可擊的。

這也是大家認為大型水壩無法被有效摧毀的重點所在。我們拿最有名的三峽大壩來分析,三峽大壩全長2308米,高185米,壩頂寬15米,底部寬124米。開挖土石1.34億立方米,澆築混凝土2794萬立方米,鋼筋及其金屬結構總重72.95萬噸。

誠然,三峽大壩相當於一座小型混凝土山丘,使用普通彈頭的導彈確實只能起到隔靴撓癢的效果。但是除了核彈還有一種殺手鐧專門對付這種大型混凝土工程,那就是鑽地彈,它使用的是侵徹戰鬥部,到達一定深度才會引爆,相當於定向爆破,摧毀力巨大。由於鑽地導彈公佈不多,我們以美軍威力最大的GBU-57A/B巨型鑽地彈為例說明:該彈重量13.6噸,其中戰鬥部重量2.4噸,號稱“掩體粉碎機”的它可以穿透厚達60米的普通混凝土層,也就是說如果有足夠多的鑽地彈,大型的重力壩也是能夠被摧毀的!




第三、導彈能否突防確實是個未知數。

雖然導彈威力足以摧毀任何水壩,但是導彈能否命中目標卻不是定數。到了戰爭時期,大型水壩必然成為各國攻擊的重點,如二戰時期英國針對德國魯爾地區水壩的轟炸行動就造成了大量潰壩,巨大的洪水瞬間淹沒了德國大面積工農業產區,嚴重提振了同盟國的信心。



但是有矛就有盾,水壩所在國必然在周邊佈置各種遠中近各類防空導彈系統,特別是像俄羅斯、中國這種面積廣大的國家,地方導彈想要突防進來肯定是困難重重,而且由於具有較強的反擊能力,水壩被攻擊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但是如果換成其他弱國和小國,這種幾率肯定就會大大提高了!

總的來說,導彈摧毀大型水壩的幾率還是存在的,只是會因為各國實力的差距而不同罷了!


軍武吐槽君


  • 你好,長安小師爺為您回答這個問題,相信題主能夠問到這個問題必然和我國三峽大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首先大型水壩是肯定可以被導彈擊中從而被摧毀的,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我們做個比方,矛與盾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但是即使盾能夠擋住一次的攻擊,那麼還能擋住第二次的攻擊麼?答案是明確的,但這裡我們也發現了一個概率問題。

  • 那就是能夠擋幾次才發生被盾被穿透的問題,放到大壩也是一樣的,當今設備任何大型的水利設施也都是安防工程,必須確保絕對的萬無一失才行,美國的胡佛水壩,中國的三峽大壩無不是受到嚴密保護的大型水利工程,雖然從來未曾公開這些水壩周圍有多少的導彈來應對可能發生的襲擊,但是可以想象,關乎百萬、千萬、億萬人口的事情,必然是層層防衛的。

  • 更何況,當今世界的大國,比如中美俄三國都是國土廣袤的國家,本身遼闊的國土面積就是一層天然的保護屏障,畢竟掌握遠程導彈發射的國家就那麼幾個大國,而大國之間若動起手來就預示著地球毀滅了,這樣的後果是誰也承擔不起的,所以對於中美俄等大國而言,這樣的大型水利設施反到相對安全的多。


長安小師爺


【美國不斷拆除千座水壩為哪般?】

建於公元前3000年的爪哇水壩被認為是人類建造的第一座水壩。爪哇水壩位於約旦首都阿曼東北部100公里,高4.5米,長80米,庫容量3.1萬立方米,用於農田灌溉和人畜飲水。

5000年來,人類的水壩建設一直沒有停止過。水壩用於控制洪水,灌溉耕地,為人畜提供生活用水,後來發展為提供工業用水、發電及改善通航條件。毋庸置疑,水壩給人類帶來了巨大利益。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建築水壩的外溢成本逐漸彰顯。不少環保報告稱,水壩破壞了生態環境,使許多本地動植物逐步消亡。對那些洄游淡水河產卵的魚類來說,水壩阻擋了它們來往繁衍地的通道,使它們無法完成產卵孵化過程,一些魚類瀕臨滅絕。另外,一些年久失修水壩的潛在危險也與日俱增。於是,人們開始重新認識水壩建設,權衡其利弊。

作為世界水壩大國的美國,半個世紀前就頒佈了《野生景觀河流保護法案》,嚴格控制水壩建設,並對已建成的水壩進行評估,拆除破壞生態環境嚴重和潛在危險大的水壩。

1.美國水壩現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動力和電力緊缺,美國大興水壩建設,在20世紀60年代達到了高峰。美國工兵團、美國內務部的資源再利用局是水壩建設的主要負責單位,另外還有眾多的民間水壩開發建設單位。根據2010年《美國全國水壩名錄》,美國共有大小水壩84134座,其中壩高超過15米的大型水壩8100多座,被水壩攔截的水道約100萬公里,佔美國河流總長度的17%。

美國水壩大多數歸個人所有,私有水壩佔水壩總數量的69%,聯邦政府佔4%,州政府佔5%,地方政府佔20%,共有水壩佔2%。

2. 胡佛水壩:導致海水倒流

胡佛水壩位於亞利桑那州,坐落在科羅拉多河上,1931年開始建設,1936年竣工,壩高221.4米,長379米,庫容量35.2立方公里,年發電量42億千瓦時,是當時世界上體積最大的鋼筋混凝土建築。

建築胡佛水壩主要目的是灌溉和居民用水。水壩建成後,40萬公頃農田得到灌溉,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800萬居民生活用水來自壩區水庫。發電只是胡佛水壩“副產品”,發電收入用於水壩的自身維護和償還50年期貸款。水壩每年的維護費用高達數百萬美元。

胡佛水壩建成後對公眾開放。二戰期間為防止炸壩,胡佛水壩於1941年12月7日開始對公眾關閉,1945年9月2日重新開放。2001年9月11日,因“9·11”恐怖襲擊事件,胡佛水壩再次對公眾關閉,直到當年年底才重新開放。現在,每年參觀胡佛水壩的遊客有上百萬之眾。

水壩建成6年後,科羅拉多河三角洲流域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建壩前,三角洲集水區海水和淡水的混合水域向內陸延伸64公里。建壩後,由於水壩下游水量不足,海水倒流,集水區水的鹽度接近河口的濃度。

由於水壩使河水無法自然流淌,適應了過去生態環境的動植物有很多遭到滅頂之災。例如,弓背鮭在科羅拉多河生活了200萬年,水壩建成後,改變了的生態環境讓弓背鮭數量銳減,已瀕臨滅絕。

3. 格倫峽谷水壩:洪水讓它險些垮壩

格倫峽谷水壩位於亞利桑那州,坐落在科羅拉多河上,1956年開始建設,1966年投入使用,壩高220米,長480米,庫容量32.3立方公里,年發電量34.6億千瓦時。大壩圍出的鮑威爾湖是度假勝地,每年有190萬人前來度假。

1980年,當鮑威爾湖到最高水位時,建壩者們為這項偉大工程歡呼:“我們成功了!”然而,他們高興得太早了,3年後,洪水讓格倫峽谷水壩險些垮壩。

由於格倫峽谷水壩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該水壩遭到環保人士的強烈反對。

首先,水壩集水區位於沙漠地帶滲透地質上,水的蒸發和滲漏使庫區每年損失1.1立方公里的水,佔科羅拉多河年流量的6%-8%,給科羅拉多河流域居民和動物的飲水帶來危機。

其次,同其他水壩一樣,格倫峽谷水壩上游河道每年淤積的泥沙有一億噸,相當於每天向河裡傾瀉3萬自卸車泥沙。這樣,日積月累,泥沙將把水壩的洩水孔和閘門堵塞,如果在未來不採取有效的措施清淤,水壩將會報廢。

再次,由於乾旱季節下游水道得不到水壩洩洪水的沖刷,茂密的植物蔓延到河床,這不但改變了河流的生態環境,也給旅遊業帶來損失,因為宿營者很難找到合適的地點搭建帳篷。 第四,水壩使河水的流速變緩,很難把岸邊不穩定岩石沖刷掉。建壩後,科羅拉多河春季流量由之前的每秒2500立方米減到990立方米。這樣,當有魚和船隻接近鬆動的岩石時,被擾動的水流就會讓岩石脫落,危及魚和船員的生命。

第五,格倫峽谷被譽為是科羅拉多河的“生物心臟”,因為這一帶很適合生物生長,大約有79類植物、187種鳥和34種哺乳動物在此繁衍生息。由於水庫具有溫度調節功能,現在一年大多數時間水溫保持在8℃左右,而在建壩前,河水的溫度夏天可達到27℃,冬天接近0℃。許多生物因無法適應溫度的驟然改變而死亡,水壩下游成了魚類的“死亡地帶”。

為此,美國環保人士組建了“格倫峽谷協會”,建議用10年的時間將鮑威爾湖的水排幹,好讓受水壩影響的生態環境恢復到自然平衡狀態。

1996年3月26日,格倫峽谷水壩打開所有洩水孔閘人造洪水,流量達到每秒1300立方米,以衝擊下游河道,把蔓延到河道里的植物沖掉,把岸邊不穩固的岩石衝落,重新形成沙丘河灘,使河道恢復到建壩前的生態環境。人造洪水持續了一個星期,洪水退去,航拍照片顯示,那些被侵蝕的河灘上增加了不少新淤積的泥沙。當時的美國內務部部長布魯斯·巴比特很快宣佈,這次人造洪水非常成功。

但好景不常,人們很快發現,河道里的植物並未被人造洪水沖掉,只是被泥沙臨時給掩埋了,6個月後又恢復了原樣。人造洪水與預期效果大相徑庭。

儘管如此,由於水壩給生態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過大,許多人仍認為人造洪水還是有價值的,在2004和2008年又進行了兩次人造洪水,每次人造洪水都會帶來數百萬美元的發電損失。

4. 奧羅維爾水壩:為魚專造孵化場

奧羅維爾水壩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坐落在羽毛河上,1961年開工,1968年竣工,壩高230米,長2110米,庫容量4.4立方公里,年發電量22億千瓦時,是美國最高的水壩,該水電站也是美國最大的地下發電站。

奧羅維爾水壩主要用於防洪、供水和發電,但它也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徹底阻斷了羽毛河鮭和其他洄游魚類的通道。為了防止這些魚的滅絕,1962年和1967年專門建造了阻魚壩和魚類孵化場,阻魚壩建在奧羅維爾水壩下游,防止魚遊向奧羅威爾水壩,迫使他們通過階梯水道,遊向羽毛河北岸的孵化場。這個孵化場每年產出1000萬條幼鮭,春季佔20%,秋季佔80%。

5. 大庫利水壩:改變了土著居民的生活方式

大庫利水壩位於華盛頓州,坐落在哥倫比亞河上,1933年興建,1942年竣工,造價1.63億美元,壩高168米,長1592米,庫容量12立方公里,年發電量210億千瓦時。

大庫利水壩是美國最大的水利項目哥倫比亞盆地項目的主要組成部分,該項目1902年提出,經過多年論證,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簽署了這個項目。建造大庫利水壩,把水引向華盛頓州中部的27萬公頃農田。先用水泵將哥倫比亞河水抽上來,通過533公里的主水渠,把河水儲存在數個水庫中,再通過2155公里的支水渠流進5600公里的終端水渠灌溉農田。哥倫比亞盆地項目每年灌溉的土地產出值為6.3億美元,水電產出值為9.5億美元。

大庫利水壩改變了許多動物的棲息環境,白尾鹿、黑尾鹿、侏儒兔、穴居貓頭鷹等動物已罕見蹤跡。

大庫利水壩讓上游的魚的數量銳減,因為哥倫比亞盆地地區的魚類主要是洄游魚類,如鮭魚、鱘魚、虹鱒魚等,這些魚或因無法通過水壩,或因水壩下游河道的水過淺而死亡。水壩除了造成物理障礙外,水流變緩及水溫升高也改變了河水的含氧量,這也是洄游及非洄游生物死亡一個原因。

洄游魚群的銳減給許多美國土著居民帶來恐慌,因為西北太平洋沿岸的土著美國人以鮭魚為生。

1941年6月,土著居民在凱特爾佛斯舉行了“淚水儀式”,宣佈這一地區漁業的終結。建壩前,凱特爾佛斯的土著居民每年捕60萬條鮭魚,現在每年損失的鮭魚至少有100萬條。

大庫利水壩的建成還淹沒了土著居民0.84萬公頃土地,他們祖祖輩輩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了幾千年,現在他們必須移民。

大庫利水壩徹底改變了美國土著居民的傳統生活方式,為此,政府每年向考維爾印第安人賠償1500萬美元,上個世紀90年代還額外增加補償5300萬美元。

6. 上艾爾瓦水壩:拆除水壩為魚讓路

上艾爾瓦水壩位於華盛頓州奧林匹克國家公園內,坐落在艾爾瓦河上,1927年建成,壩高64米,2011年9月17日開始連同下游33米高的艾爾瓦水壩被拆除。上艾爾瓦水壩是美國曆史上拆除的最大的水壩。

拆除這兩座水壩主要是為6種洄游鮭魚讓路。建壩前,艾爾瓦河鮭魚成群遊動。建壩後,破壞了河流的生態系統,使艾爾瓦河的鮭魚絕跡。

環保等組織呼籲政府加速拆壩速度,並列舉了一系列的證據說明水壩對生態環境的危害,並對水壩的安全性提出質疑,尤其是修建時間較長的水壩。為順應民意,美國加速了大壩的拆除速度。1999年到2011年共拆除了430座水壩,而1990年到1998年僅拆除了130座。在過去50年裡,美國共拆除了1000多座水壩。

7. 年久水壩:潛在危險巨大

水壩設計使用壽命平均為50年,而美國已有1/4的水壩壽命超過50年,到2020年時這個比例將高達85%。對一些老化的水壩,維護成本遠遠高於水壩帶來的利益,於是,政府把這些水壩列入拆除名單,分批拆除。

2017年2月12日,位於美國加州的全國最長水壩奧羅維爾(Oroville)水壩因其中一條洩洪道出現長60米及深9米的巨型缺口,可能有坍塌風險,當局下令當地20萬名居民緊急疏散。據瞭解,該事故導致大量淤泥淹沒附近一個帝王三文魚孵化場。加州魚類和野生動物服務處上週四及週五合共移走約800萬條年幼的帝王三文魚。

根據美國全國水壩安全協會發布的數據,美國目前有高潛在危險水壩13991座,明顯潛在危險水壩12662座,低潛在危險水壩57361座。

美國工程師風險管理中心負責全國水壩的風險評估和整治,2012年春季,風險管理中心正對10個高風險水壩進行整治。

美國曆史上曾發生數次垮壩事故。1976年6月5日,耗資1億美元的愛德華州泰頓水壩垮壩,造成11人和13000頭牲畜死亡,聯邦政府對7563個事故受害人賠償了3.22億美元,全部損失超過20億美元。

1928年3月12日,加利福尼亞州聖弗朗西斯水壩垮壩,引發了美國20世紀最大洪災,450人遇難,這是加利福尼亞州歷史上第二大死亡人數最多的災難,死亡人數最大的災難是1906年4月18日發生的舊金山大地震及由此引起的大火。

1889年5月31日,始建於1838年的賓西法尼亞州南福克水壩垮壩,洪水淹死了2209人。

8. 野生景觀河流保護法案:水壩建設受到限制

林登·約翰遜總統1968年10月2日簽署了《野生景觀河流保護法案》,對那些頗具自然、文化和消遣價值的河流進行保護,讓河水無任何阻擋地自由流淌,滿足當代人及未來人從自然獲得的享受。

民間環保人士為《野生景觀河流保護法案》的通過做出巨大努力。環保人士約翰·克雷海德與他的雙胞胎弟弟一起,為這個法案奮鬥了十幾年。他們進行調研,撰寫文章,發表演講,參與辯論,法案裡有不少條款來自這兄弟倆。有記者問他為什麼河流的野生狀態對他如此重要時,他的回答簡單得出人意料:“因為我愛河流。”

國會遴選受保護的河流,內務部也可提出建議,由國會批准,受保護的河流由聯邦或州政府機構管理。受保護的河流可以是一整條河,也可以是一條河的某些段。由聯邦政府管理的受保護河流範圍,在除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以外的48州距離兩岸四分之一英里,阿拉斯加州國家公園以外則是二分之一英里。

受保護的河流被分成三類:原生態河流、景觀河流和消遣河流。

原生態河流:河流沒有任何人造建築物的阻擋,沒有被開發,沒有被汙染,作為美國的原始遺蹟。

景觀河流:河流或其一部分沒有人造建築物的阻擋,大部分處於原始狀態,基本上沒有被開發,但個別地方有通路。

消遣河流:河流或其一部分通公路或鐵路,已被開發,過去有人造建築物阻擋,但要求拆除。

《野生景觀河流保護法案》在保護河流自然風貌的同時,允許消遣、農業活動和居民區合適的開發利用,但禁止聯邦政府對水資源開發項目給予資助。

簽署法案時,有8條河流及其緩衝地帶列入受保護河流名錄,截至2011年7月,受保護的河流增加到203條,河段總長度為20274公里,佔全國河流總長度的0.36%。

9. 水電汙染不亞於火電

對水壩的優勢宣傳得最多的就是“水力發電無汙染、成本低”。但根據世界水壩委員會2000年11月16日發佈的《水壩與發展報告》,水電排放的溫室氣體甚至高於同等規模的火電,因為水壩圍起的庫區會淹沒大量生物,庫區周圍也有大量腐爛植物流入庫區,這些生物的腐敗過程會讓庫區排放出大量甲烷等溫室氣體。

該報告還認為,大型水壩對生態系統特別是物種的影響負面多於正面,有些影響是重大的、不可逆轉的。

《水壩與發展報告》通過分析大量調研事實得出一個結論:專家和政府論證水壩建設時,在個人利益、部門及地區利益的驅使下,對“利”無限誇大,對“弊”卻輕描淡寫,甚至避而不談。有人打著“造福人民”的幌子上水壩項目,但由於水壩建設投資巨大,在招標、採購和建築中的腐敗其實只讓利益集團更加富有,那些因建水壩失去土地的移民和利益受損的百姓,不但沒有富起來,反而更加貧窮。


鐵塔-劉植榮


二戰魯爾大壩被摧毀導致魯爾工業區停擺,對我們來說就是三峽大壩了,由於是重力灌漿,可以對付已知的非飽和狀態的炸彈和巡航導彈攻擊。如果誰敢招惹我國縱深內的大壩,意味著全面戰爭,我二炮的核常還擊絕對超過敵手的打擊,況且強大的國土防空力量和應急疏洩手段可保無慮。


老勝754


肯定有被摧毀的風險。隨著武器越來越先進,威力越來越強大,任何設施都能被摧毀。我們的三峽大壩也會被敵對勢力列為潛在的攻擊目標,不過如果實施行動,則意味著它將招致不可承受的猛烈報復,包括核武器。這一點不用懷疑,因為三峽工程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設施,攻擊三峽就是攻擊中國的命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