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這款藥很常見,菜市場就有,能健脾、補虛、長氣力!

這款藥很常見,菜市場就有,能健脾、補虛、長氣力!

醫學指導:盧傳堅 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學術流派學術帶頭人、教授

这款药很常见,菜市场就有,能健脾、补虚、长气力!

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療養。自然的產物是最適合脾胃的“補品”,草木蟲魚,瓜果菜蔬,無分貴賤,皆可成為有益於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學活用,當自己的“調養師”。

这款药很常见,菜市场就有,能健脾、补虚、长气力!

在《西廂記》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永和初年,有一採藥人,來到衡山。道迷糧盡,只好到一崖下休息。忽見一老翁,看上去好像四五十歲那麼年輕,對著石壁作書。採藥人告知以飢,老者給他食物,乃薯蕷,並指教出山的路途。六日到家,還不知飢。乃知為食物之功奇也。這則故事記載的就是中藥薯蕷的功用。

这款药很常见,菜市场就有,能健脾、补虚、长气力!

細解本草

薯蕷就是山藥,在唐代宗年間,因薯蕷的“蕷”字與代宗皇帝李豫的“豫”字讀音相同,為了避諱,所以把薯蕷改為“薯藥”。到了宋朝,“薯”字又與宋英宗趙曙的“曙”字音相同,薯藥又改稱為山藥,山藥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这款药很常见,菜市场就有,能健脾、补虚、长气力!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山藥:“主健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可見山藥這種保健食品在我國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依靠脾胃的功能,如果把人體比喻成一部機器,那麼脾胃就是能源站,在中醫學中脾胃也被稱之為“後天之本”。山藥味甘,性涼潤,入肺、脾、腎經,所以山藥可以使人氣力倍增;又因山藥的根系發達,能扎進土壤深處,又很肥厚,深得土氣,其質地稠黏,類似膏狀,能填補腎精,腎精足則陰血能充,所以山藥還可以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

本草功效

晚清醫家張錫純最擅長用山藥,他經常用一味山藥治病,方名“一味薯蕷飲”,也叫薯蕷粥。治療“陰虛勞熱,或喘,或嗽,或大便滑瀉,小便不利,一切羸弱虛損之證。”如果小孩子服用,還可以稍稍加些白糖調味。

这款药很常见,菜市场就有,能健脾、补虚、长气力!

活用本草

在實際使用中,山藥主治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咳喘,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山藥同小米加糖煮粥吃,具有健脾養胃的功效。山藥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所以凡是有實邪、溼熱者不宜服用。由溫熱之邪、實邪導致腸胃積滯者忌用山藥,山藥不宜與鹼性的食物或藥物混用,以免使山藥所含的澱粉酶失效。

这款药很常见,菜市场就有,能健脾、补虚、长气力!

扁豆花山藥粥

这款药很常见,菜市场就有,能健脾、补虚、长气力!

材料:生扁豆花30克,鮮山藥70克,粳米100克,白糖50克,陳皮5克。

做法:扁豆花洗淨,瀝乾;鮮山藥洗淨,去皮,切片。粳米淘洗乾淨,放於砂鍋中,注入水,先用旺火燒開後,再下扁豆花、山藥、白糖、陳皮,再用文火熬至白糖溶化。這道粥品可以清熱解暑,健脾化溼。適用於暑天感冒、咳嗽、心煩、胸悶、頭痛困重、食少倦怠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