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ASM3”PK“鷹擊12”,誰是東亞最強超音速反艦導彈

反艦導彈是現代海軍用於爭奪制海權的重要作戰裝備,從二戰後期開始投入戰場,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三大主力技術流派。第一種是全程亞音速飛行模式,強調低可探測特徵、自主航路規劃、低使用成本,美國的LRASM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第二種是亞音速巡航+末端超音速突防的亞超結合模式,同時兼顧了隱蔽性和突然性,這種類型的反艦導彈包括俄羅斯的3M-54“俱樂部”和中國的鷹擊18等等;第三種就是簡單粗暴、以快制敵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由於突防效果顯著、毀傷威力驚人,通常被視為水面艦艇大殺器。

“ASM3”PK“鷹擊12”,誰是東亞最強超音速反艦導彈

超音速反艦導彈是摧毀水面艦艇的大殺器

蘇聯/俄羅斯是研製裝備超音速反艦導彈的鼻祖,讓擁有眾多航母的美國海軍也感到壓力山大。然而最近20多年來涉足該領域的國家越來越多,超音速反艦導彈不再是極個別超級大國所獨有的專利。日本海上自衛隊一度是東亞首屈一指的海上軍事力量,但是作戰裝備體系卻相當的偏科。反潛、掃雷能力最為突出,反艦能力則是最大的短板,長期只能依靠射程100多公里的“魚叉”反艦導彈來支撐門面。隨著中國海軍以航母為核心的遠洋艦隊正在快速崛起,日本深感自己手中缺乏一件能夠一錘定音的制海重器。

“ASM3”PK“鷹擊12”,誰是東亞最強超音速反艦導彈

日本耗費十多年時間研製的ASM3超音速反艦導彈

早在2002年日本就啟動了代號為“ASM3”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研製計劃,這在當時的西方國家當中算是比較非主流的行為。ASM3反艦導彈剛一問世就籠罩在一層神秘面紗之下,被不少媒體將其技術指標渲染得神乎其神,甚至驚呼“中國海軍的殺手來了”。不過ASM3反艦導彈可謂是“起了一個大早,趕了一個晚集”,歷經十多年的漫長研製歷程,終於宣佈將在2019年正式投入量產,而此時中國的同類型產品——鷹擊12已經列裝部隊好幾年了。那麼這兩款分別代表中日兩國最高水平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究竟孰優孰劣呢?

“ASM3”PK“鷹擊12”,誰是東亞最強超音速反艦導彈

中國最強超音速反艦導彈——鷹擊12

ASM3反艦導彈和鷹擊12都採用了最主流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和衝壓發動機一體化設計,優化了超音速飛行性能,能夠達到較高的巡航馬赫數,但是兩者的設計側重點還是有所區別。ASM3的輕量化、緊湊化程度較高,主要是由於日本沒有大型的導彈載機,攜帶反艦導彈的主力機種是F2戰鬥機。因此ASM3重量不到1噸,長度只有5米多,堪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個子,一架F2可以同時攜帶4枚該型導彈,而且ASM3的技術指標也並沒有最初傳聞的那樣誇張,最大射程在200-250公里之間,最大飛行速度為3.5馬赫。

“ASM3”PK“鷹擊12”,誰是東亞最強超音速反艦導彈

ASM3是一款輕量化的超音速反艦導彈,重量體積較小,射程速度並不突出

鷹擊12則是專門為了毀傷大型軍艦而設計的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重量接近3噸,只能由轟6K轟炸機或者殲16、殲轟7A戰鬥轟炸機攜帶,技術指標卻達到了驚人的“雙4”標準(最大射程超過40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超過4馬赫)。不可否認ASM3如果能夠早服役十年,對於當時僅有寥寥數艘神盾級防空艦的中國海軍來說的確是具有極大的威脅,但是時至今日中國海軍已經擁有了遼寧號航母以及數量眾多的052C/D,還有正在下餃子的國產航母和055,面對這樣的豪華水面艦艇陣容,過於袖珍的ASM3顯然有些不夠看。

“ASM3”PK“鷹擊12”,誰是東亞最強超音速反艦導彈

鷹擊12可以對航母戰鬥群構成巨大威脅

在實戰中攜帶ASM3的F2很可能連進入發射陣位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殲15、HHQ9B擊落了。相比之下鷹擊12卻能夠在航母戰鬥群對空防禦圈的外圍發動防區外打擊,極大地提高己方發射平臺的安全性,並且將對方的攔截反應時間壓縮到最低限度,威懾效果明顯比ASM3高出一個數量級,是當之無愧的東亞最強超音速反艦導彈。ASM3儘管將日本自衛隊孱弱的反艦能力提升了一個檔次,但是限於技術起點較低、研發週期較長,依然沒有擺脫“裝備即落後”的命運,充其量只能跟印度的布拉莫斯和海峽對岸的雄風3一較長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