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瀾滄:譜寫民族團結新篇章

瀾滄:譜寫民族團結新篇章

瀾滄:譜寫民族團結新篇章
瀾滄:譜寫民族團結新篇章

瀾滄縣是全國唯一的拉祜族自治縣,境內居住著拉祜、佤、哈尼、彝、傣、布朗、回、景頗8種世居少數民族,總人口50.05萬人,少數民族佔全縣總人口的79%,其中拉祜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43%,全國拉祜族人口的1/2、全球拉祜族人口的1/3。全縣少數民族居住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是典型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多年來,該縣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創建工作,著力構建各民族共建小康、共享小康格局,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示範縣建設,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瀾滄篇章。

2017年,該縣實現生產總值72.5億元,較2013年47.85億元增加24.65億元,增長5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67元,較2013年18027元增加6640元,增長36.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73元,較2013年3652元增加5221元,增長1.43倍。

澜沧: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領導重視,強化責任落實

瀾滄縣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工作得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和關懷,省、市、縣領導多次深入瀾滄調研、指導工作。瀾滄縣委、縣人民政府先後出臺了《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自治條例實施辦法》《關於建設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示範區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措施,不斷完善符合縣情實際的地方性法規體系,指導少數民族村寨依法訂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村規民約,推進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切實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權益。

瀾滄縣重視培養、選拔、任用少數民族幹部,截至2017年底,全縣有少數民族幹部513人,佔幹部總數的73%。加大創建經費的投入,在縣級財力十分有限的情況下,自2017年開始,縣財政每年安排民族工作專項經費200萬元。

強化教育,營造創建氛圍

瀾滄縣把黨和國家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民族區域自治法納入各級黨委(黨組)學習重點內容,加大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宣傳力度。全面開展民族政策法規宣傳教育進機關、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部隊、進宗教活動場所“七進”活動,在全縣各行業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全覆蓋,充分運用簡報、廣播、電視、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力量宣傳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

同時,該縣將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列為黨校必修課,在縣委黨校舉辦爭創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建設專題培訓班。並通過“民族宗教政策法規宣傳月、“12·4”憲法宣傳日、脫貧攻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等宣傳活動,更深、更廣泛地宣傳各類政策法規,進一步營造人人參與、積極投身創建活動的濃厚氛圍。

精準脫貧,民族團結共發展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 。瀾滄縣以中國工程院定點幫扶,上海市東西部扶貧協作、華能集團、紅塔集團等企業對口幫扶為契機,紮實推進雲南省科技扶貧示範縣建設,大力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電商扶貧、鄉村旅遊扶貧等扶貧產業,推進農業組織化、規模化、市場化,促進貧困群眾持續增收。

瀾滄縣高度重視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以文化助推精準脫貧。目前,全縣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人3人,省級17人,市級56人。酒井鄉老達保成為了文化脫貧的典範,該村村民、黨的十八大代表、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人李娜倮先後榮獲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等稱號”。

典型引路,推動創建實效

按照“重點突破、以點帶面、示範引導、全面推進”的思路,自2013年實施示範區建設以來,瀾滄縣共實施抗震安居房、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提升、特色村寨、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等興邊富民工程和民族團結項目96個,項目覆蓋全縣13個鄉(鎮)36個行政村159個村民小組,直接受益群眾達41012戶184558人。進一步推動示範點創建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不斷提升創建工作水平。

五年來,共創建民族團結示範鄉1個、民族特色鄉1個、民族團結示範村15個、示範社區1個、民族特色村12個、創建民族團結示範戶300 戶。其中: 2017年,酒井鄉老達保寨、惠民鎮芒景村翁基寨、惠民鎮景邁村籠蚌寨、糯福鄉阿里村老邁寨、竹塘鄉東主村老緬寨被國家民委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月,酒井鄉老達保村民小組被表彰為第七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這一批批民族團結進步模範成為家喻戶曉的典範,民族團結、社會和諧、跨越發展得到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普遍讚譽,有力提升了瀾滄縣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凝聚合力,促進民族團結

“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瀾滄縣堅持把中央、省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實到位,把示範區建設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強化對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層層簽訂了目標責任書,保持少數民族地區和諧穩定。積極開展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上允鎮淘金河教堂率先創建為國家級和諧寺觀教堂。

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全縣沒有發生過一起因民族問題引發的重大群體性事件,營造了示範區共建共享,民族團結共同維護的良好氛圍,各族幹部群眾堅定了感黨恩、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全縣上下呈現了更加珍惜和維護團結和諧的大好局面。

澜沧: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