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一手策劃“珍珠港”事件的山本五十六最後的死因成迷?


一手策劃“珍珠港”事件的山本五十六最後的死因成迷?​ 山本五十六生於1884年4月4日,因他的父親高野貞吉這一年56歲,所以取名為“高野五十六”。因在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身負重傷,左手的食指、中指被炸飛、最後只剩下了8個手指,同僚們給他起綽號為“八毛錢”。1916年,他從海軍大學畢業後,繼嗣山本家,改姓“山本”,由“高野五十六”改名為“山本五十六”。山本五十六身ー高只有1.59米,外表文質彬彬,神情憂部,顯得心事重重,內心卻倔強剛健,膽大心細,具有深謀遠慮。

1935年,山本五十六就任航空部部長。從此山本五十六對飛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意識到飛機將對海軍有舉足輕重的作用。1939年9月1日,在德國入侵波蘭之際,山本出任海軍聯合肥隊兼第一艦司令官,將練重點放在以航空母艦為基地的航空兵方面。在1940年的一次春季演習中,當他看到航空兵在訓練中取得理想成績後,再加上他所崇拜的東鄉平八郎東鄉和美國的小說,山本開始著手設計珍珠港之戰。 1941年12月7日凌晨,由他一手策劃的襲擊珍珠港計劃開始實施6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第一輪擊波183架飛機,穿雲破霧,撲向珍珠港。第二輪擊波168架飛機再次發動攻擊。倉促應戰的美軍損失慘重,8艘戰列中,4艘被擊沉,一艘擱淺,其餘都受重創;6艘巡洋艦和3嗽驅逐艦被擊傷,188架飛機被擊,數千官兵傷亡。日本只損失了29架飛機和55名飛行員。
一手策劃“珍珠港”事件的山本五十六最後的死因成迷?

一手策劃“珍珠港”事件的山本五十六最後的死因成迷?​​ 1943年4月,美軍報人員破譯了日軍的密碼,得知山本將於4月18日乘中型轟炸機,由6架戰鬥機護航,到前線視察的消息後,羅斯福總統親自做出“截擊出本”的決定。美軍派出戰鬥機空中伏擊,於布千維爾島上空擊落了山本五十六的座機。幾天後.日車找到了座機殘骸。山本五十六的屍體依然被皮帶縛在座椅上,他頭部中彈,手握著佩劍。山本五十六是歷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中唯一的戰死者,日本在東京日比谷公園為其舉行降重的國葬。


一手策劃“珍珠港”事件的山本五十六最後的死因成迷?​ 如今距1943年山本五十六死亡已有半個世紀之多、但人們還是無法說消究競是將他成功擊斃,為了這個問題,兩個當事人反目成仇對薄軍事法庭,軍事法庭對他們各執一辭的陳述也難下決斷,究竟是誰擊斃了山本五十六成了歷史難解之迷?

根據各種流傳的說法,首先向山本五十六乘坐的”貝蒂”號轟炸機開火的是裡克斯·巴爾博,而托馬斯·蘭菲爾聲稱他也開了火。巴爾博和蘭事爾都在二戰期間隸屬駐紮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的美國空軍P38戰鬥機中隊。1943年4月18日,他倆奉命一起前去攻擊從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拉包爾飛往布干維爾島的山本五十六座機。由於當時的P-38戰鬥機上沒有空中照相槍可以記錄飛機射擊時與機槍同步工作拍攝射擊結果,所以兩人的陳詞就無從考證,再加上當時的行動十分保密,美國直到二戰結束後才宣佈,美軍能夠擊落山本五十六是因為美國海軍破譯了日軍的通信密碼。因此等到真相大白於天下時,時間已經過去了幾年,究竟是誰首先開火就更難說清楚了。

據非官方的戰後軍事史料記載,當時蘭菲爾和巴爾博因各自擊落一架轟炸機,一架是山本五十六乘坐,另一架由他的參謀乘坐,而分別獲得一枚助章。此外,巴爾博還因為協同擊落了第三架轟炸機而與其他人分了另一枚助章。

而日本軍事史料卻證實,當時運載山本五十六一行人只有兩架轟炸機而不是三架時,美國空軍馬上裁定巴爾博和蘭事爾只能分享一枚勳章,以鼓勵兩人共同擊落了山本五十六的座機。但巴爾博的一個昔日戰友對這一裁定表示不滿,要求向巴爾博授予全獎。

1992年,事情鬧到美國空軍參謀長唐納德·斯那兒,他拒絕更改記錄。於是巴爾博又向一家聯邦法庭上訴,結果上訴法院持原判,巴爾博敗訴。

現在蘭菲爾已去世,居住在俄勒州擔任利波尼的巴爾博也已年過八旬,他在回憶起柱事時不無遺憾地說:“如果我們在擊落山本五十六後馬上將事情全過程曉之天下,那就不會反目成仇。我和蘭菲爾戰時關係非常好,他信心十足地認為是他先開了火,只不過他做得有點過分了些。”

《攻擊山本五十六》一書的作者、得克薩斯大學杜立德圖書館館長卡羅爾·格菜尼斯說:“史料記錄必須有權威性。"位於華盛頓州的博林空軍基地的空軍史料專家卡吉爾・霍爾則說,“史料記載多半不會有任全何偏見。”

如此看來,學術界根據記載的史料還會繼續爭論下去,到底是誰擊斃了山本五十六還是個有待破解的迷。
一手策劃“珍珠港”事件的山本五十六最後的死因成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