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大學裡足球踢得好的人和中超職業球員有什麼差距?

美國夢特靠譜


大學在西安上的,這座城市足球氛圍不錯。學校足球聯賽也搞的有聲有色。


本學校有不少半職業球員退下來的自考生。本系恰好一個,他曾在陝西國力少年梯隊受訓過幾年,後因小腿骨傷勢退出,從而放棄走職業足球的道路。

平時我們隊內分組過招,他都很剋制,防守動作非常小,一般也就是稍微貼一下,讓我們失去重心順勢把球劫走。他身高170左右,體重130以內,本隊後衛體重160的也撞不動他。


有次本系打進了學校四強,經管系守門員是踢業餘聯賽的,各種撲救還仗著腳下技術殺出禁區過人,把這哥們惹火了,直接30幾米外打了一個重炮,皮球貼地飛進網窩(咱根本壓不住那種線路)。

我們踢野球,沒受過職業訓練,所有動作最多也就是神似。在他們這些職業科班眼裡都是花架子,我們也許有力量,但不懂如何運用力量、控制力量;至於技術就根本不是一個檔次,10次遠距離來球,我們能停穩5次就不錯,他們能倚著一個防守球員停穩10次。


他們射門不需要很長助跑,也不需要大幅度擺腿,腳踝處輕輕一顫就能發出你吃奶的勁,這就是傳說的抖球術?

所有的成功,都是日積月累的訓練而成。有次在西安滻灞的現場看球,我問他這水平能在滻灞和孫繼海做隊友嗎?他說自己連看飲水機的資格都沒有。


足球大玩家


回答一下《大學裡足球踢得好的人和中超職業球員有什麼差距?》

差別第一點是足球基礎:職業球員多數開始足球啟蒙訓練年齡在5-9歲之間,一般啟蒙教練多為從國家隊、職業隊退役球員轉行為教練員,每週訓練課時在4-6次,每次訓練時長一個半小時至兩個小時,訓練內容涵蓋與足球相關的體能、技術、意識、身體協調靈敏以及在水平相對對等狀態下的競技性訓練。而走入大學後的學生大多數在各級院校的校隊中度過足球快樂時光,缺少系統足球訓練基礎,起步上出現差距,隨著年齡和訓練質量等不同,水平差距越發明顯。

差別第二點是訓練內容和強度:各級院校開展的足球多在課餘時間進行,對訓練內容、訓練強度、訓練要求沒有明確要求,即使聘請有過職業足球經歷的教練員帶隊,因為基礎相對差從而無法做到與職業隊球員相同的訓練質量和要求。職業球員在進行高強度訓練時根據不同訓練內容,有時需要心率達到每分鐘/180次以上,而要在例如1分鐘或者2分鐘這樣急短情況下迅速恢復到每分鐘/120下以內,這些都是平時點滴累積出的訓練成果,在職業聯賽中跑動距離至少要達到1萬米以上,而高強度衝刺距離也要在400米-600米甚至更高數據。這是大學足球很難達到的高度。

差別第三點是工種和目標:職業足球是一種工作,所有人員均已此為重要工作並圍繞它來安排每日的生活與工作,個人能力與價值需在球場上獲得檢驗。職業足球比賽中需要在高強度比賽中快速思考、觀察、決策需要在急短時間內完成,都是需要時間累積而來。

差距第四點是壓力的承受:競技運動講求勝敗,結果輸了的話過程再美好也是虛無,有讚譽就會有噓聲,要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壓力之下技術動作和心態也會容易出現變形,職業球員有更強大的抗壓力去對抗來自外界和內在的壓力並儘可能做到平和麵對。這點在不同級別聯賽中壓力也有大小。

最後,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讓你滿意,每條路都有自己的歸宿,只要熱愛併為此付出就值得,最重要的在於自我突破,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進步了一點就應該給予讚許。


張笑飛


大學裡踢得再好,那也是業餘球員,他們與職業球員之間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且是天壤之別。

別說中超球員了,即使是中乙水平的職業球員,大學裡的踢得好的跟人家也比不了。首先就是身體對抗能力。作為業餘球員,平時所接受的訓練是不規範的,量和質都無法保證,身體素質與職業球員差距巨大,比如職業球員在場上用身體護住球,2個業餘球員圍著搶也不一定能搶得下來,身體上根本擠不過。足球是一項建立在身體素質對抗上的運動,沒有一定的身體和對抗,就算技術再好,也是紙上談兵。

其次,閱讀比賽和戰術執行能力,業餘和職業同樣存在巨大差距。作為業餘球員,正經比賽踢得本身就少,平時踢得以野球為主,對於戰術根本沒什麼概念。而職業球員,賽季期間,每週都有一場聯賽,一個禮拜多半時間都在為這場比賽準備。場上比賽的時候,不是說自己想怎麼踢就怎麼踢,得貫徹教練賽前的部署。作為業餘球員,就不具備這比賽能力,你把大學裡踢得好的派到中超聯賽裡,他上場後就直接懵逼了。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職業球員即使退役很多年後,去參加業餘比賽在場上照樣能一條龍突破射門得分。前國腳高峰、徐陽這些在北京經常踢業餘比賽,那身體素質和比賽能力,哪怕是20出頭的小夥子你照樣防不住。

國足成績不好的時候,經常有什麼大學校隊在網上公開約戰國足,這都是嘴炮,別說國足了,隨便找一箇中乙隊,一場比賽下來要是不輸10個,算大學校隊贏。


足球部落


我本身也在大學學院球隊踢過球,有比較深的體會。

中國的大學生球員分兩種,一種是職業俱樂部或足校淘汰下來的球員,通過高水平運動員特招進入大學學習,這一類球員實力還行,比較接近職業水平,但是差距還是有的。

第二類就是正常考入大學的熱愛踢球的青年,這一類大學生球員大部分少年時代沒有經歷過專業的足球訓練,只是喜歡足球,大多踢野球,以玩為主。

這兩類人構成了中國大學生球員的體系。但是為什麼例如美國NBA,韓國的足球職業聯賽都可以從大學裡選秀,而我們很少聽說有職業俱樂部從大學時球員裡選秀的?

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大學的足球訓練不夠專業,球員的身體素質和意識技術都要比職業俱樂部梯隊的球員有差距,所以各大俱樂部就沒有了動力從大學裡選拔隊員。

但是中國的大學生球員實力真的就比職業隊的球員差很多嗎?

這未必見得。北理工就是例子,北理工的校隊就長期參加中甲聯賽,今年也還在參加中乙聯賽,可以說球員實力並不差,而且喜歡用腦子踢球,有自己的思考,這是大學生球員的優勢。

要想真的發展好中國的大學生足球,中國足協要積極引導,也可以效仿NBA的選秀機制,促使俱樂部把目光多轉入校園足球。這也是中國足球青訓的發展方向之一。


大鵬老師


會差很多,體能,意識,基本功都差很多,大學生踢球憑的是愛好,而中超球員踢球是職業,大學生有些人能力突出,看著好像天下無敵,是因為整體防守強度也不高很多人都是野路子出身,沒有接受過職業訓練,踢得很花哨,但是到了職業賽場,在高防守強度的情況下傳接球都變的很困難,那種感覺就像巴薩踢弱隊,球最多傳個三四下就丟了,在禁區外都不會給你機會起腳射門,我們大學足球搞得最好的就是北京理工,延邊大學等少數幾個學校,其中北京理工長年佔據全國第一的名號,還打入了中甲,但是在中甲一直處於下游,前幾年更是慘遭降級,這其中有外援的因素但是也體現了大學生足球和職業球員當中的差距,在歐洲包括大學也好高中也好湧現了很多好球員,我們無論從青訓,校園聯賽,基層體系,各方面都落後很多,校園足球的開展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我們校園足球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祝願校園足球越來越好!


用戶524007280


初中開始踢球,到現上班多年一直未斷,一直踢前鋒或邊前衛或中場;

印象最深的是大學時和當時和甲A球隊的三線隊打比賽,七人制,我方當時都是蟬聯三屆系隊足球賽冠軍的人員,對方差不多都是13-15歲的毛頭小孩,平均身材比我們差一圈,身體和力量上差不多甚至還弱一些,但真踢起來,那種觸目驚心感現仍歷歷在目:你根本就不能失誤,一旦丟球就別想搶回來,我們整個隊全場圍搶,對方區域內明明就兩三個人,玩似的傳導球,你就是碰不到球,然後不知不覺你隊裡的空檔就出來了,都不用過人,人家就傳切,直塞,做球,跑位射門,機會無數,踢的一點也不費力;反觀我們,滿場摸不著球不說,進攻完全跟不上,人家也沒高位防守,就是預判你的移動方向,預判你的傳球路線,稍一逼搶你球就傳不出去,要麼就被斷,一場下來不說顛覆三觀吧反正也夠震撼了,踢得越來越沒精打采,再怎麼看對方還都是半大小子,心理鬱悶到不行,後來人對方都看不過去了,有的直朝自己隊員擺手也嘟囔說,那意思別踢得那麼嚴謹,也讓我們這邊拿拿球吧…

總之,對方是經過相對長期的職業訓練的一幫球員,感覺最大的不同就是拿球的意識,當然肯定是在紮實合理的技術保障下,那種整體感是灌注在心裡的,你明明看著他拿球也沒怎麼看隊友,你一逼搶人家就能擺脫,你不逼搶,人家一個加速或急停或假啟動或晃動,或者一個變向,球就傳出來了,保準有接應的人,後防稍不注意就容易被打穿,這還是平均年齡身高力量都處於劣勢外加人家沒用全力呢,等真要是成年隊,光一個體格體能和速度一衝,你幾個人也抗不下來;

但我覺得所謂職業也不是那麼遙不可及,關鍵是能都有相對科學而持久的訓練環境,但可能對多數有志於踢職業足球的人來說,都是比較奢侈了吧


歸去來伊


大學生球員和職業球員兩大差距:身體素質和比賽經驗

在日韓等國家,很多職業球員是從大學生球員中走出來的,但那是他們獨特的青訓模式,他們雖然是大學生球員,但其實都是專業足球運動員,一直經歷的是最專業的的足球訓練,所以,他們其實就是職業運動員的前身。

但中國足球不同,中國足球的職業體系和大學毫無關係,甚至可以這麼說,大學生往往都是青訓體系中被淘汰的球員入選的,如果明白了這一點,那麼大學生球員和職業球員的差距恐怕就不用再說了。

當然,我們還可以再細緻地分析一下,或許有一些天賦很出色的球員進入了大學,中超也有從大學中招收的球員,但他們很難出來,因為差距非常巨大,最大的差距不是技術,而是身體和經驗。

中國青訓淘汰球員,往往都是從身體方面淘汰的,那些身體極為出色的球員,可能不一定成為中超球員,但往往也可以選擇中甲或者中乙立身。

所以,大學生球員可能技術沒問題,但身體是他們最大的短板,除了先天不足之外,大學生球員的訓練質量根本無法和職業球員相比,如果讓大學生打職業聯賽,體能是最大的問題,他們很難有堅持90分鐘高強度對抗的體能,當然了,中超職業球員其實也堅持不了90分鐘的高強度對抗,但情況明顯好很多。

其次就是對抗,毫無疑問,大學生球員的對抗能力不可能很好,真有對抗能力好的,技術恐怕有很差。

或許,有身體好、技術也好的大學生球員,此時,經驗就是最大的問題,這甚至可以說是最致命的差距。大家可能都明白,中國青訓的最大問題是比賽質量低下,由此帶來的是球員比賽經驗不足,換句話說是閱讀比賽能力不強,這需要他們在職業聯賽初期進行彌補,所以中國球員普遍晚熟,年輕球員看著都傻乎乎的,很多球員30歲才能踢明白,現在95年齡段的球員22歲了都無法穩定地打上職業聯賽,和他們青訓比賽質量不足密切相關。

大學生的比賽質量又將如何呢?這個恐怕就不用說了。說起來,22歲都已經快要大學畢業了,在此之前,他們怎麼可能適應得了中超?

總而言之,這其實就是業餘球員和職業球員的差距,大學生球員也是業餘球員。

目前,中國青訓的周賽制比賽吸納了部分校園足球球隊參加,未來,大學生球員和職業球員的差距可能會逐漸縮小,甚至大學也會成為青訓體系的重要組成 部分。希望這一天早日到來。


足球報陳永


其實說白了就是職業足球和業餘球員的區別,就像你和人家職業隊員打遊戲,人家分分鐘就能秒殺你,即使大學裡的球員你感覺踢球非常好,但是和人家這些職業球員比起來差距就非常大了。首先就是基本功的差距,人家踢球是職業,天天踢球,從早到晚,校園裡的球員也就是業餘玩玩,在基本功方面就有很大的差距,別說中超球員了,就是和中甲中乙球員的差距都是很大的。
我上大學那會兒隔壁學校有1個隊員是他們教練從職業隊伍帶下來的,在他們學校掛個學籍,然後代表學校踢大學生聯賽,


人家一個人就可以carry全場,根本沒法踢,人家在職業隊踢中後衛的,一個人可以從後場過到前場,太厲害了。

別看國足很菜,到那是人家的職業,當年有業餘足球隊說能夠踢贏國足那就是痴人說夢。


看客足球


沒和專業隊踢過的人是無法理解這種感受:怎麼在電視上看著這麼矬的一幫人(每次看他們踢都指手畫腳,覺得怎麼這麼笨,自己上場如何如何),又為什麼和自己踢的時候這麼讓人絕望的感受。

先說下個人經歷:本人小學開始接受校內足球訓練,一路踢到目前40歲還在踢球,一路走來基本沒怵過誰,也基本是在表揚中度過的(老是有人說我身體協調性非常好,是有些足球天分等等)。實際踢球中也基本沒怵過業餘隊,也在大學校隊也拿過飛利浦足球聯賽的省級第三名,在北京工作後也年年參加各種業餘聯賽,冬季、夏季各種比賽,也見識過在業餘聯賽中佼佼者。

再談下和專業隊交手的情況:大學畢業第一年受大學同學工作單位領導的委託,以我們當時大學校隊為班底加了少數他們單位踢球的佼佼者組建了一隻球隊(基本是我們大學校隊),目的是參加他們一個區的運動會。第一場就遇到了當時重慶紅巖三隊(一個地產公司把整隊拉過來代表他們比賽),我們充分預估到比賽的難度,實際比賽中發現自己還是幼稚了,細節不表,上半場8:0,中場我們領隊去交涉,不能出現兩位數,下半場人家基本不過半場,最終結果9:0。順便說下我們校隊守門員的新手套被打門打的全爛了,一度我20分鐘沒摸過球,拿球過他們也沒覺得特別難,但是團隊就是沒法和人家玩,人家根本不過人,穿切、跑位,長傳、短傳、下底、傳中,頭球就進了6個。傳中都是有演練好的落點。估計人家下來覺得我們陪練都不夠格,那幫隊員平均年齡比我們還小一兩歲甚至更多(記憶少許模糊)。我們踢完後喝了一場鬱悶無比的酒,從此上場的人再不會看電視時候指手畫腳了,也不敢說自己會踢球了。

後來參加工作和很多專業退役隊員踢過,感受就不說了。兩個映像深刻的時刻:1、和丹麥國家隊退役的一個球員踢過,人家的簡練、跑位、一次性出球的準確,給你喂球的舒服等等讓人歎為觀止,只有踢過球的人能感受到。2、在朝陽公園見孫繼海和他朋友們踢野球,孫停球沒停好,離自己三米遠,對方搶球的大概離球一米多點,孫的啟動讓我張大嘴,對方根本沒機會能把自己停的如此差的球搶到。

感受,業餘聯賽中的佼佼者如果拼小技術或者過人什麼的可能和一般的專業隊員看上去差不多,但是一旦是團隊比賽,你就完蛋了,身體素質也不可同日而語


雨人不語


在中國,職業球員與非職業球員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有一些人在學校校隊是核心、是主力,他們有的小時候經過專業培訓,有的小時候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相比於職業球員,經過專業培訓的沒有繼續走這條路,技術力量都會停留在原來的水平。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更是全方位差距,比如基本功的訓練、身體力量的加強、技戰術意識的培養、團隊協作配合的默契等等等等。

目前在中超踢球的球員,大多從小在三集中的青訓體系中成長。比如比較有名的魯能足校、中國足校、綠城足校,然後再大一些會進入俱樂部梯隊,參加不同年齡段之間的全國比賽,進而進入預備隊、一線隊,最終登上中超舞臺。大部分中超職業球員從小到大都是在艱苦的訓練、長期的以賽代練中成長的。這一點,是在學校踢球的人所不具備的環境和條件。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天津大運會期間天津隊有一名射手叫王磊,表現出色射術出眾,被泰達隊相中進入一線隊,但在泰達隊僅待了一年時間,王磊毫無優勢,也沒能在球隊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最終離隊改行。

當然大學球員有高於職業球員的優勢,那就是頭腦。他們一般都接受過系統的教育,而職業球員的文化課缺失嚴重。這方面,中國應該向日韓學習,職業球員必須從大學中選拔而出,而大學應該被納入各俱樂部梯隊建設之列。這需要中國足協、體育總局、教育部等相關部門聯動方可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