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牽著黃牛奔富路——安福瓜畲鄉瓜畲村胡培生脫貧記

黃鵬、劉紅梅

新房、新彩電、新冰箱……屋裡屋外乾乾淨淨、井井有條,很難想象這是一個自幼殘疾的中年男人的家。

胡培生今年53歲,由於小兒麻痺症的影響,右腳自幼落下殘疾,行動極為不便。他卻不等不靠,不斷髮展脫貧產業,成了村裡公認的養殖能手。

伴隨著轟轟的摩托聲,胡培生從牛欄匆匆趕來。“真不好意思,剛有個鄰村人來買牛,耽誤了點工夫。”拍打著身上殘留的草料,他帶著靦腆的笑容說道,“這些年,十里八鄉的客商來找我的變多了,還真有些忙不過來。”

坐在新裝修的房子裡,胡培生感慨萬千。1991年,經人介紹他與周秀英結為夫妻,由於妻子體格瘦弱,無法從事繁重農活,婚後兩人相依為命,日子過得清苦。那時為了讓家裡過得好些,妻子出去務工,他不便外出,就承擔起帶孩子的任務。他兄長夫婦倆也在外務工,兩個侄子沒人照顧,他便接到家裡,成了“超級奶爸”。這又當爹又當媽,接送孩子上學,打理七八畝農田,洗衣做飯,家裡家外的活都壓在了這個農村漢子身上。鄰居們都說,一年四季沒看到他閒過。即使是這樣,他也從不叫苦。

為了讓家裡條件有所改善,2015年,胡培生一咬牙,向親戚借了幾萬元,買了4頭小牛,開始了他的養牛脫貧路。胡培生一開始信心滿滿,但幹事創業從來難得一帆風順,由於經驗不足,有幾頭小牛不久便出現爛舌、松爪的現象,眼看著小牛相繼死去,胡培生心裡有說不出的痛。

“也有人好心勸我放棄,但我覺得咱雖然殘疾,但總要幹出點樣子來,不能讓別人看不起。”胡培生憨憨地撓了撓頭。不服輸的老胡拖著行動緩慢的右腿,一次次去向有經驗的養殖戶請教,常常半蹲在別人牛舍,一蹲就是一個上午,腿都麻了,豆大的汗珠嘩嘩地流。他還買來書籍認真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學會了科學防疫和日常配藥,他家的黃牛也越長越好。

每天,傍晚的摩托聲,牛棚的碎草聲,山坡的吆喝聲……這些都成了胡培生的記號。酷熱的八月,老胡剛在田裡忙完,又立馬割好一捆草料,趕去牛棚給黃牛餵食,長期的勞作,左臂比右臂粗厚了一圈。“我腿腳不行,但手還能勞動,多幹一些總會有收穫的。”說完他麻利地騎上摩托車,“你看,現在我摩托車也騎得穩當,天天走街串巷買料販牛,十里八鄉的鄉親都認識我。”由於管理到位、餵養細心,一年下來出欄肉牛10餘頭,不僅還清了借款,還餘下幾萬元收入。

清晨喂牛,白天粉碎牛飼料,傍晚去工業園接妻子,晚上打掃牛舍,如今的胡培生每天很充實,也很快樂。去年自己動手建起了新房,也如期脫了貧,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撫摸著正眯眼反芻的黃牛,胡培生喜滋滋的,帶著憧憬地說:“我相信,只要勤勞能幹,將來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