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醫療設備“套租貸”正在盯上醫療機構

醫療設備“套租貸”正在盯上醫療機構

文章推薦

隨著醫生衛生行業創業高潮的出現,“互聯網+醫療租賃”作為一種創新型商業模式,以低成本、零風險的承諾吸引了眾多醫院的視線。然而犯罪分子也在利用這一創新模式來吸金,利用所謂的變相“套租貸”獲取非法利益,其中隱藏著怎樣的法律風險,醫療機構應該如何睜大眼睛來識別這一犯罪行為,避免將自己困入險境?

今天邵律師將從法律的角度來進行闡述,“天下不會掉餡餅,有的只有騙子事先挖好的陷阱”。

騙子是如何利用法律漏洞套取錢款的

首先,騙子利用關聯公司與醫院簽訂合同,約定通過融資租賃形式為醫院提供設備,融資租賃的保證金和租金均由騙子支付,醫院在此過程中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5年或者其他更長時間後,醫院就可以擁有對設備的所有權。

然後,通過騙子的牽線搭橋,醫院與融資租賃公司簽訂了《融資租賃合同》,要求其根據醫院指定的供貨商處採購設備(事實上是騙子指定的供貨商),騙子的關聯公司作為擔保人為醫院提供連帶擔保;

医疗设备“套租贷”正在盯上医疗机构

融資租賃公司與騙子指定的關聯公司簽訂《租賃物買賣合同》,將設備款全部支付給關聯公司,關聯公司拿到貨款後卻不去訂貨。

最後,融資租賃公司因為沒有收到租金,將承租人醫院告上了法院,法院判決醫院承擔支付租金及違約金的義務。

醫療機構將面臨的巨大法律風險

表面來看,好像最虧的是融資租賃公司,醫院似乎佔了很大便宜,反正設備所有權不是我的,我也沒有支付過任何費用。殊不知,醫療機構其實才是處在風暴中心的最大受害者。騙子拿著融資租賃公司的錢跑路了,融資租賃公司也不是傻子,找不到騙子,那就找承租人醫療機構啊。這時候醫療機構會拿出和騙子之間簽訂的合同作為抗辯,認為自己不承擔保證金和租金,而且騙子公司承擔連帶保證責任,自己不應該承擔任何責任。但是請記住你與騙子簽署的任何合同,但凡沒有融資租賃公司確認的,對於融資租賃公司與醫療機構之間的《融資租賃合同》,沒有任何法律效力。也就是說一旦騙子拿錢跑路,醫院面臨的將是鉅額負債。

医疗设备“套租贷”正在盯上医疗机构

有的醫院在沒有實際收到大型設備的情況下,居然還倒籤貨物簽收單,將自己陷得更深。其實,無論醫院是否倒籤貨物簽收單,醫院都負有向融資租賃公司支付租金的義務,如此一來,醫院便成了冤大頭,沒有收到設備,還要承擔鉅額債務,當初說好的騙子關聯公司承擔連帶責任,而這時候大家才發現這家公司早已資不抵債,賬面資金也早已全無,所謂的連帶責任就是一紙空文。

邵律師將其定義為“變相套租貸”,就是騙子利用醫療機構和融資租賃公司進行空手套白狼,以此套路騙取醫院向融資租賃公司貸款,而最終貸款卻進入了騙子的口袋,醫院則成為接盤俠,為此筆鉅額債務承擔責任。

醫療機構如何預防“套租貸”

“天下不會掉餡餅,有的只有騙子事先挖好的陷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凡遇到這種零花費、零租金的免費好事,一定要謹慎對待。

医疗设备“套租贷”正在盯上医疗机构

如果有醫療機構想要採取融資租賃模式來採購大型設備的,邵律師在此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幾點,避免違法犯罪分子套路:

(1)根據自身需要購買設備,切勿因為幾年之後可以擁有設備所有權,而盲目去採購原本不需要的設備;

(2)合同中明確約定買賣貨款支付方式、收到貨物方式及租金支付方式,儘可能收到貨物後再支付貨款;

(3)千萬不要倒籤貨物簽收單,一定要實事求是,沒有的事不要輕易去承認。

(4)一旦發現自己被“套租貸”,最快的速度向公安機關報案,以求證據材料保全。

(5)自己選擇靠譜供貨商,而且貨款最後直接打給供貨商,不要盲目選擇不熟悉的第三方公司去採購貨物,以免被第三方捐款跑路。

医疗设备“套租贷”正在盯上医疗机构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有些公司會如此財大氣粗,敢承諾你零支付,零租金,不管你要什麼大型設備,均能滿足你?

因為人家靠的是你們醫療機構和融資租賃公司簽訂合同從而套取貸款資金,真的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啊,販毒大概都比不上他們的來錢速度啊。

医疗设备“套租贷”正在盯上医疗机构

手機:13818701436

上海盈科高級合夥律師,擁有醫學和法學的雙重教育背景,在上海某二甲醫院的臨床一線從事了長達7年的執業醫師工作,具有豐富的臨床醫學知識和經驗,熟知診療常規。擅長解決醫療糾紛,對醫療糾紛領域有深入的研究和法務實踐。

版權聲明:本音頻與文字內容之版權系《法譜知音》獨家享有,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擅自轉載、翻錄或許可第三人使用。如有侵權者,《法譜知音》必將匯聚全國專家律師團追究其侵權責任。

医疗设备“套租贷”正在盯上医疗机构

中心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以及全國各省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檢察院、公安廳的離退法律專家組成,專門受理與研究全國重大疑難冤假錯案,提供專家論證、一審二審代理、申請再審、調解等法律服務。

案件委託聯繫方式:18610336787

[email protected]

隨時收聽法律故事

諮詢專業律師,解惑法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