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有些孩子即使小學不讀課外書對成績也沒有什麼影響呢?

淡然若水tc


作為一名小學老師,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說起讀課外書對成績的影響,只怕最明顯的就是語文這門學科了。那麼,問題來了,像題主有這樣疑惑的,想必還有很多人。

為什麼呢?

我來給大家解惑下!

先來說小學一二三年級這個階段。

這一階段的小學生,成績是和讀課外書沒有直接關係的。看到這,您可能會說,我在胡說八道。因為很多專家學者都強調過閱讀的重要性。

沒錯,說實話,我也不止一次在悟空問答強調閱讀的重要性。但是,您要看清楚,我說的是一二三年級這個階段,讀課外書和成績沒有直接關係。

但是並不代表沒有關係。至於說有何關係,稍後再談。

畢竟題主的疑惑是和成績有關的。

那麼就要說一說一二三年級考試內容了,畢竟成績是從考試中來的。

一二三年級,考試內容以基礎為主,什麼是基礎呢,退一步講,就是課本知識。只要掌握了,就能夠拿高分。

再退一萬步講,即便上課不怎麼聽,可能一部分成績也不會太差。為何呢?因為這部分學生的家長太先進了,太敬業了。孩子剛上幼兒園,就開始給孩子傳授一二三年級的武功秘笈了,而且孩子也很爭氣,都記住並會了。

所以說,便開始了所謂的學霸之路。當然也有假學霸之路,那就是一二三年級這個階段一直在吃老本,這一小部分學生的道路就是假學霸之路,是在欺騙自己和親人。

閱讀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它和成績沒有直接關係。用最簡單的說法來說明,那就是孩子讀的書籍,考試的時候不會考。即便真的考了,也不見得孩子讀懂了。

這就是一二三年級這個特殊的階段。

所以,你身邊如果有孩子試卷的話,不妨看一看一二三年級的試卷,真正的閱讀題,存在難度嗎?

幾乎沒有!

可是進入四五六年級就不一樣了。

完全變了!

這個時候就算你把課本上的每個字每個標點都背得清清楚楚。你會發現分數還是那樣,沒有什麼實質性提高。充其量基礎題分數高了些,但是閱讀和作文卻不忍直視?

為何?

沒有閱讀的積累,無法真正讀懂文章的意思,無法和作者意圖產生共鳴。

所以,在小學階段,閱讀和成績關係不怎麼明顯,那是一二三年級。等到了高年級,就非常明顯了。等到了初中,高中,更加顯而易見。

如果你留意高考語文試卷的話,就會發現近幾年的全國卷,基本上就是閱讀和作文這兩種大的題型。你說,閱讀和成績有關沒?


說文寫作


這個問題,我想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回答。

1.

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父母也不在身邊,跟著奶奶一起生活,完全屬於放養狀態。一天到晚就是爬樹,摘果子,河裡戲水。整個小學階段,沒有看過課外書。一是沒錢買,二是沒有這方面的意識。

可是每次考試的時候,我要麼是第一,要麼是第二,總之,我屬於那種平時不學習,成績依然不錯的孩子。

2.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第一,我上課聽講很認真,幾乎每篇課文,我都能背誦下來。

第二,我屬於比較自律的人,學的時候好好學,玩的時候盡興玩。

第三,我可以厚著臉皮說,這跟智商也有點關係嗎?

我們班一個女生,每天學習特別認真,試卷上的錯題,她總是反覆做,反覆琢磨。那錯題本,寫得工工整整,她以勤奮聞名於學校。可是成績只能在中上游徘徊。

第四,小學的考試基本都是基礎知識為主,暫時的好不代表以後好。

3.不讀課外書的危害:

初一的時候,我還是全校的前三名。可是到了初二,我的成績明顯下滑,老師佈置的作文,我寫得很水,現在想起來還是因為肚子裡沒有存貨。年級越高,越考驗一個人的綜合知識運用能力,只靠死記硬背,想考高分越來越難。

到了高中,利害關係越來越明顯,我高中做過一個很丟人的事情。老師佈置的作文,我一個字也寫不出來,於是就偷偷抄了一篇,誰知老師把這篇作文複印出來當作範文,發給大家欣賞。後來被同學當場舉報了,我當時真想找個地洞鑽進去。

總之,小學階段成績好,不能說明什麼。一定要相信豐富的知識積累才能決定你究竟走多遠。

4.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

我現在是孩子的媽,女兒從幾個月的時候就開始給她讀書聽。如今她已經快15個月了,每天自己會主動拿書走到我面前,讓我給她讀。遇到這種情況,再忙,我都會滿足她的要求。

如果說人這輩子一定要培養一個愛好,我覺得閱讀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掌握的技能。這個技能,將會使你終身受益。


    我是萌薇,藝術設計碩士,分享讀書 | 手帳 | 職場,最崇拜的人是木心,希望成為一個能寫能畫的人。有什麼問題可以私信我,我會為你一一解答!

付萌薇


其實不光小學,初中也是如此!

我舉一個我身邊反向例子,我有一個同學,初中的時候,每天無論什麼時候都是看小說,早自習,晚自習,上課期間,總之都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在學習,反正我沒有看到他學習過!但是每次考試都可以考我們學校年紀第一第二的樣子!

這個例子讓我覺得,課外書其實是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很多能力的!比如記憶力,因為再初中以前知識基本都是屬於死記硬背的東西比較多,看書多了,記憶力就得到了鍛鍊,也許再別人看起來他沒有聽課,其實他聽了,只是很短的時間他就記住了,聽懂了,這些能力都是他在老書的過程中的鍛煉出來的!

所以,建議給孩子養成讀書的喜歡,千萬不要逼著他讀世界名著,我覺得他愛看什麼就讀什麼,先培養興趣,興趣培養起來了,後面的事就好辦了!


我懂教育


我70後,記得我小時候,生活在小縣城,沒有那麼多的課外書,小學時讀的書大多是些期刊:兒童文學、少年文藝、少年報、一兩種作文期刊,低年級還有童話大王。那時因為少,每本書都是翻來覆去地精讀,喜歡的文章都幾乎能默了。高年級以後作文確實可以信手拈來,因為生活接觸面的原因,有些實在寫不出的我隨時還能隨時從記憶裡默一段,哈哈。當時可感謝我爸媽給我訂那麼多作文書,我同學家和老師都幾乎沒有訂閱的。至於四大名著古典文學,我是差不多高中才開始看,全部來源於學校旁邊的縣城圖書館,因為每次有歸還時限,看得挺抓緊的。對於作文確實很有幫助,記得高考作文我怕寫太多超時,基本都是古白話半文言寫的,語文分是高考七科中差不多最高的。


窈窕小龍


有些孩子不讀課外書,對成績也沒有什麼影響。這句話反映的不是實際情況,至少不是反映了整個小學階段的情況。在小學低年級段,也就是1--2年級,不讀課外書,確實沒有什麼影響。

因為這個年級段,孩子的識字量太少,重點在於課內識字,豐富識字量,積累詞彙。課外閱讀以繪本為主,文字為主的讀物,還比較吃力。在考試上,主要考查學生的字詞句,對於閱讀和寫作上要求很低,或者說沒有什麼要求。這階段,不讀課外書不影響學習成績。

到了小學中年級段,閱讀對於成績的影響開始有所顯示,3--4年級,不讀課外書的孩子,閱讀理解水平和作文質量,低於喜歡閱讀的學生的。這階段,考試內容上,閱讀理解和作文,都是必考項目,孩子在這兩個題上,成績會拉開距離。

到了小學高年級階段,也就是5--6年級,這種差距會越發顯著,不喜歡或者基本沒有課外閱讀的學生,閱讀理解和作文,一定是不如喜歡課外閱讀的學生的。其成績差距,在這兩項上比較差異是明顯的。其他題型中其實也有所體現,只是不是那麼顯著而已。

現在是語文為王時代,有這麼一句話,孩子在小學時候欠下的閱讀賬,遲早是要還的。什麼時候還?中考、高考時候,學生在語文科目上的成績差距,會讓你懷疑人生。

這個問題的潛臺詞,就是在質疑課外閱讀的作用。其實,一點也不用質疑,大量的課外閱讀,對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對於語文學科的學習和考試,其作用不是一般的大。即使撇開功利性的考試,對於一個人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現在,國家提倡全民閱讀,這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有效手段,這是基於國人不讀書只玩手機的背景下提出的。全民閱讀,當然應該從學生抓起,如果學生都不讀書,缺少了約束的成人,怎麼可能去主動閱讀呢?

讓孩子大量閱讀吧,這是對孩子的未來和錢途負責,是為孩子的未來和前途奠基。不用懷疑和質疑,閱讀,一定比玩手機要好得多!


當代師說


小學不讀課外書,對成績影響不太明顯。

尤其是小學低段,考試大多考查課本上的死知識,比如拼音、生字、詞語、句子等,學生只要上課好好地學習書本知識、多做練習,即使不進行課外閱讀,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到了中段,隨著作文和課內小閱讀段的加入,對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的考查稍微增加了一些。到了高段,隨著課外閱讀段的出現和作文要求的提高,對學生的理解能力的考查會進一步加強。

而到了初中、高中,語文考試涉及到的課本上的死知識會越來越少,涉及到課外的內容會越來越多,對學生的閱讀、積累、理解、思維、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將進行全方位的考查,學生得分會越來越難。

這也就是我們平時經常看到的現象:一二年級,孩子能考一百分或者九十多分;三四年級,九十多分就是很優秀的了;五六年級,九十分左右就是優秀的學生。而初中學生,語文成績按百分制能考九十以上的就是一少部分學生了;高中按百分制能考到八十分以上的就算好學生了。

總的來說,學段越高,越偏重對能力的考查,得分越不容易。

能力從哪裡來?

平時的閱讀、積累、思考、練筆,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舉個例子來說,讀書多的孩子,理解能力會強一些,做閱讀題能很快把握住文章中心,寫作文能比較準確的進行審題構思;答題、寫作的時候,頭腦中記住的詞句會為他所用,語言表達也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然而,不讀書的孩子,即便理解能力比較強,一些詞他見都沒有見過,又談何去使用呢?這樣天長日久,差別就出來了。

此外,讀書對孩子精神的涵養也是潛移默化的。一個學生的學習品質、學習意志的形成,也都需要興趣等精神力量的支撐。

小學階段,孩子的課業負擔比起中學算是很輕的了,趁這個階段引導孩子多讀書、養成讀書積累的習慣,對孩子今後語文能力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

希望能幫助到您。


初中語文戚老師


這是個假命題。我不清楚你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選取了哪些樣本進行實驗研究的。

要想得出這個結論,需要進行實驗比對研究,而且選取樣本越多,實驗時間越長,越接近真實的結果。

比如,選取一對成績比較均衡的平行班,任課教師一樣,一個班加強課外閱讀,一個班不讓課外閱讀,拿出一年來的綜合成績進行比對。如果能更長一點更好。如果進行比對後,確實沒有多大變化,才能證明你的觀點是正確的。

因為這種實驗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所以拿出幾年來實驗是不可能的。

但是課外閱讀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很多的益處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課外是課內的補充和擴展。語文教材一冊也就是30篇課文,分在一個學期裡,平均五六天一篇,明顯不能滿足孩子們對閱讀的需求。

第二,課外書可以拓寬孩子們的知識面。幫助其認識世界,彌補課內的侷限和不足。

第三,課外書對孩子學習的促進,或許在短期內看不出來,但是它是長效的。一個考入名牌大學的孩子或許是由於長期閱讀的結果,一個小學的優秀生到初中或高中後變得平庸的原因,或許是因為不喜歡課外閱讀。

所以,不要小覷課外閱讀。


愛河北人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即將開學了,給家長們一點參考:

首先,要看到真正的原因。現在孩子還是小學生,一方面所學的內容不是很深。因為很多考試的內容,都是來自課本;另一方面,現在很多家長都會讓小孩參加課外的輔導班,在輔導班上,老師會針對性輔導為考試而考試的內容。所以,鑑於以上原因,讓家長看到讀不讀課外書都一樣。

其次,要區別對待。我不知道提問者,是哪個省的,但我知道江蘇這邊小升初,要想考進好的學校,還是要大量閱讀的,而且四大名著的內容都會納入考試的範圍。如果你不看這些課外讀物,你肯定考不好。每個地方,可能要求不一樣吧!

最後,作為一名家長,我還是希望你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這不僅僅是為了分數,關鍵能夠讓孩子親近書本,遠離手機。而且今後就是要考高分,高年級還是要大量的閱讀,書本上已經沒有你要的答案了。別忘了,家長你自己要帶好頭,用你的實際行動來影響他。


窗外的白楊


小學是培養學習習慣的好時期,而且這時候孩子的自制力不強,很容易被課外讀物吸引,本來應該是以課內書為主,課外書為輔,現在剛好弄反了,隨著孩子對課外書興趣越來越感濃時,孩子也漸漸的失去了對課內書的興趣,而考試內容就是課內的,可想而知 最終成績會不理想。如果在小學一開始就不讀課外書的話,一門心思學習課內書內容的話,學習成績肯定錯不了的。所以說在小學不讀課外書也不會影響學習成績的。

但從長期來看,課外書對人的成長還是有好處的,它開闊了孩子的視野,充實了孩子的各方面的知識,使孩子綜合能力上升了。特別是孩子到初中以後,甚至到大學,考試考核不單單是課內的了,還會涉及到課外許多知識,所以課外書籍對孩子也很重要。即使將來孩子進入社會,從課外書上學到的知識也會起到很重要作用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最好的情況是,平衡好課內與課外的關係,以課內為主 以課外為輔,課內知識學好了,考試成績也好了,同時通過看課外書也提升孩子綜合能力了。最後祝福孩子們都能快樂的成長。







piteryao


跟成績相關的,特別是基礎教育方面的,我們國家的教學能力是非常強大的,處於世界第一梯隊,別妄自菲薄。所以,只要你的孩子完成了學校佈置的任務,在小學時沒有出格的情況,成績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閱讀的目的很簡單,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角度轉化的能力等在閱讀中都可以掌握,那麼,這些能力的培養就一定要靠閱讀麼?不一定吧,你看電視劇的時候,把電視劇拍攝角度,故事情節的展開,人物對話的設計都講給你的孩子聽,看電視,運動,旅遊都可以提升這些能力。我們只要給孩子一個豐富的環境,他就能夠茁壯的成長。

那為什麼要提倡閱讀呢?很簡單,成本,你有那麼多的時間,財力去找各個領域的專家,各個時代的牛人去給一個孩子在具體的環境中講解麼?比如,你找梁寧老師手把手帶著一個孩子去學習什麼是產品思維,你找薛兆豐老師去一家公司帶著孩子,去做商業問題處理的各種影響……如果你有這個財力,物力,人力,那麼,閱讀就不一定是必須的。但是,死掉的人你怎麼把他給撈出來給孩子上課?比如牛頓的三大定律,你把牛頓找來,肯定能說的最清楚,但這不可能啊。

閱讀習慣和能力的培養就是為了節省成本,你閱讀了一個人的傳記,你好像就跟他一起走過了一輩子;你閱讀了一本名著,你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你閱讀了一本科普書籍,你就跟著作者做了一遍一遍的實驗;你閱讀了一本小說,你知道,原來世界還能這樣啊。

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你以為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就簡單麼?舉個現實的例子:我們為什麼現在不用金幣,用紙幣?為什麼水電是國家提供的?你通過閱讀就可以瞭解你對這個世界的好奇,並且知道,未來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有個哲學家說過,你知道的越多,你對這個世界的疑問就越多,而閱讀帶給我們的信息量比視頻,音頻,旅遊要多得多。當然,只有閱讀也是不夠的,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才是有利的,不只是孩子哦。

而且,你以為創新是什麼?我們現在用的iPhone,是創新吧,真的是完全的創新麼?他所有用到的設備,早很多年前就發明出來了,喬布斯做到的就是整合和設計,但現在,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就是因為iPhone這個載體,才是蘋果公司的。

其他相關的數據就不提了,為什麼閱讀,因為文字是經過提煉的,信息量巨大的載體,為了孩子的無限可能,不閱讀就不可能接觸到這麼多的信息。

希望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到閱讀的快樂,擁有閱讀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