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創業|金稅三期 企業內帳最致命!手把手教你 如何調整內外帳!

創業|金稅三期 企業內帳最致命!手把手教你 如何調整內外帳!

在以前,很多企業包括大型企業都會設立兩套賬簿、有內外賬之分。對於很多初創公司的老闆來說,並不十分清楚內帳和外帳的區別。

創業|金稅三期 企業內帳最致命!手把手教你 如何調整內外帳!

看似很深奧的東西,如果搞不懂,會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生存和發展。那麼,內帳和外帳之間到底有什麼名堂?金稅三期上線後,內帳還行的通嗎?今天小編一一為你解答。

創業|金稅三期 企業內帳最致命!手把手教你 如何調整內外帳!

內帳

通俗來說,內帳是給公司領導看的,是根據管理者的需要來做的,根據發生的每一筆業務來真實反映企業經營關況賬務處理。

外帳

外帳是應付稅務部門檢查的,完全按帳記。如開多少票,就做多少銷售,發票入帳的全是正規發票,沒有白條,白條在內帳記。要注意稅務、銀行、勞動部門、統計部門的數據關係。要合法合規。

  • 小貼士:

所謂內外賬之分不過是約定俗成,公司法裡並沒有這些概念,因為法規規定企業只能有一個賬本,並按照賬目依法足額納稅。

哪些行業的內賬容易被發現?哪些不容易?

俗話說得好,白的是銀子,黑的是眼珠,風險再大的事,總會有人去做。特別是一些企業由於行業特點,搞內賬不太容易被發現,更是助長了這一趨勢。

餐飲,物流,商貿等行業的內賬相對更不容易被發現,而製造業、大型設備業,房產建設等下游必須開具發票的產業,搞內賬比較容易被發現。

餐飲行業的內外賬之分較為嚴重,因為餐飲行業有內賬並不容易被發現,這也是餐飲行業的特點決定的,它的支出和收入都比較瑣碎,小額交易量遠高於大額交易量,而且不開發票的情形很多

相反,製造業公司如果有內賬是特別容易被發現的,因為收入支出幾乎都需要開發票,而且單筆金額較大,交易量也不算太龐大,比較好查。

內帳風險

現在金稅三期大數據投入了使用,它會從企業的收入、成本、利潤、庫存、銀行賬戶、發票、應納稅額和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等維度來對你進行全方位“監控”,一旦發現異常就會預警,要是查證屬實,就會以逃稅漏稅罪論處

所以現在公司搞內賬和小金庫風險特別高。另外,你還要面對審計、財政部門定期的查賬,要是被發現內賬,也是要面臨處罰的。

那麼,已經有兩套賬的公司,要怎麼規避風險呢?能不能把兩套賬轉化為一套呢?下面小編就好好為你講一講!請認真記錄哦~

如何化內帳為外帳?

第一步:對於正常的業務,如收入、成本、費用等有發票的憑證進行復印。將其原件作為外帳記賬憑證,複印件作為內帳憑證。

第二步:對於不符合稅法要求的憑證,如不開發票的收入、成本、費用,只計入內帳而不計入外帳。

第三步:虛增發票,增加費用成本的賬目只計入外帳核算,而不計入內帳核算。

第四步:對於一些沒有發票的費用、成本,可以用另一種名義開發票的方式變換。例如:給人送禮(紅包),內帳僅憑一張紙條記到“業務招待費”,然後開立一張車票代替,外帳記到“差旅費”中。

通過以上四個步驟,我們基本瞭解了內外賬的不同做法,通常而言,兩套賬之間的原始憑證雖然各不相同,然而賬本之間還是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當然根據不同目標所記錄的賬本越多,難度越大。不過無論如何內帳始終是根本,外帳是參考。

創業|金稅三期 企業內帳最致命!手把手教你 如何調整內外帳!

兩賬合一怎麼做?

1.確定目標

兩賬合一的目標是:經過調整後,在某一個資產負債表日,所有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都是準確的。

這一天,資產負債表的期末數據可以被盤點、查驗、詢證。所以兩賬合一所針對的是資產負債表,因為資產負債表是連續的、有期末、期初。而利潤表和現金流表是期間報表。

2.時間點的選擇

對於企業而言,做兩套賬無疑是利益最佳的選擇,然而為了要上市,必須核實兩賬合一,因此時間點的選擇大有講究。

( 1 ) 選擇在計劃報告期的前一年,因為太早做會加重企業稅務負擔。(說白了,若不是因為要上市,企業就應該做兩套賬才是企業的現實選擇)

( 2 ) 選擇在第三季度開始做。

( 3 ) 選擇某一個月末為清產核資日,如6月30日,9月30日。

( 4 ) 到年末,資產負債表日,調整完畢,兩賬合一完成。

( 5 ) 兩賬合一過程採取了一些非規範的方法,是不能經過IPO審計的,因此,兩賬合一的年度,通常不能作為報告期。

3.如何調整內外賬差異?

以內賬為起點,以外賬為目標進行調整。也就是將以收付實現製為主的流水賬調整變化成權責發生製為主的外賬。內外賬常見科目差異調整方法:

(1)對企業進行清產核資,查清楚企業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實際情況,和內賬數據進行比較,有差異直接調整內賬。按道理,內賬是反映企業真實情況的,數據本身就可以來分析與外賬的差異,但是由於多種原因,其實,企業的內賬也是混亂的,也是有很多差錯,因此通過清產核資,把賬務調整正確。

(2)根據清產核資的結果,直接調整外賬,差異倒擠到“未分配利潤”。內賬的調整沒有忌諱,但是外賬調整要求從數據邏輯、時間匹配、合法有效憑證上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3)清產核資日之後內外賬應不再發生新的差異,有差異都是清產核資日之前的,若又出現新的差異,那麼差異就會沒玩沒了永不了結,兩賬合一也就失去了意義,兩賬合一就宣告失敗。

(4)清產核資日之後,內外賬並行到年末,此時,內外賬已經一致(實際上“應交稅費”和“未分配利潤”還是有差異的,無妨。因為應交稅費是永久性差異,企業只是在報告期規範納稅,此前的稅是無法計算清楚的,該補交就補交,“應交稅費”有問題,當然“未分配利潤”也就不準確)。

(5)對經調整的外賬的年末數,重新初始化,作為報告期第一年度的期初數,重啟新的賬套,新的賬套就是以後企業的賬套,原來的賬套停止。

企業一站式服務電話:0315-20180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