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混酒喝之前,他曾經是個王者

民間多出奇才,這話一點不假,連雲港灌南人士劉老五就是一個奇人。

劉老五外號“老酒鬼”,平時一天三餐酒不離身,更有傳言說他一天喝兩斤白酒,卻始終未曾有人見他醉過,當地人都傳言劉老五“酒神”附身,連武松見了都得喊聲師傅。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酒大王,竟然有一次栽在了酒場上。

混酒喝之前,他曾經是個王者

事情是這樣的:一天,劉老五閒來無事,剛好在街上碰到了幾年未見的老朋友,這老友見面,自然倍感親切,於是酒桌上便多了群不醉不歸的人。

而這劉老五的朋友常年在國外居住,雖然同樣是個好酒之人,但是國外都喜歡混著酒喝,什麼白蘭地,威士忌統統放一起,啤酒、葡萄酒全都往嘴灌,這可不是劉老五的喝酒風格,他自喝酒成名開始,有個鐵打不動的原則:一場酒局只喝一種酒。

可劉老五好面子,禁不住老友的兩句勸,便開始白酒,啤酒,葡萄酒,甚至將國外的伏特加都摻在了一起,這還沒喝一會,只見劉老五便手摸著頭,一個踉蹌起來,在眾目睽睽之下,狂吐不止,醉氣熏天。

這事馬上就傳遍了街坊鄰里,大家都不相信這劉老五還會喝醉,紛紛放下手裡的活去飯店看個究竟,而這醉酒的結果也被大家知曉,但讓人們好奇的是劉老五怎麼就喝醉了?

最後還是有見識的村長道出了背後的原因:混酒喝容易醉。大家接著問道其中的緣故,村長開始慢慢道來:

混酒喝之前,他曾經是個王者

一、醉酒機制大不同

酒中除乙醇外,不同種類的酒,甚至是同種類不同品牌的酒,其醉酒的機制都是不一樣。如蒸餾酒前勁比較大,發酵酒後勁比較大。

不同的酒統統倒到嘴裡,前赴後繼的醉意便開始襲來,與只喝一種酒相比,這股醉意來的更加兇猛且無法預料。

混酒喝之前,他曾經是個王者

二:“救火搶險”行不通

飲酒時,人體作為細胞群是存在“環境脅迫”效應的。通俗一點,即飲酒後,人體會隨體內酒精及其它有害物質的增加而出現應急反應。就比如失火了要救火一個道理。

假如幾種酒混喝,就好比有幾場火需要同時救,其難度要遠大於一次只救一場火,這就很容易導致偶們人體“環境脅迫”效應的混亂(因為通常人沒有建立有效的應對混飲的機制)。

混酒喝之前,他曾經是個王者

三:加速吸收醉的兇

我們還需要了解一個常識,那就是二氧化碳對酒精吸收的作用。胃中的二氧化碳會像打氣筒一樣撐開幽門和小腸,使酒精迅速進入小腸,加速酒精的吸收,短時間內迅速升高血液中的酒精濃度而“喝倒”。

如在喝啤酒(或其它碳酸飲料)的同時喝了其它酒的話,酒精會以比正常情況下高數倍的速度進入血液,這就是“喝混酒更容易醉”的根本原因,特別是啤酒加白酒的情況下,情況尤其嚴重。

經過這次醉酒事件後,劉老五長了記性,不在憑藉酒量大就無所畏懼,更不會輕易的混酒喝了,現在他的口頭禪便是:以後喝酒還是隻喝我的家鄉酒——湯溝酒,不上頭,好下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