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國人究竟是缺少科學精神,還是缺乏哲學思維?

定慧堂


首先,要把人的思維習慣僅從人文關懷轉變為人對自然的關懷。中國哲學是在人文關懷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儘管有人認為老子的哲學論述了自然法則,但最終還是人文關懷。這種哲學方向是正確的,如果人人都胡作非為,社會毫無道德秩序人類社會還有什麼意義呢?但有一點被忽略了,即如果想制止人的胡作非為,你必須具有高於一切的手段。在那種胡作非為的人面前,道德倫理顯得蒼白無力。道德只有以強大的實力做後盾,才顯示出自己高貴的品質。

社會的實力從何而來?事實證明來源於科學。科學從何而來?來源於對外物的探索。中國哲學的思維是向內,即人本身,如果把人做好了,就什麼都有了。而西方哲學從古希臘開始就是向外探求。西方中世紀時期也一度封閉對物質世界的探求,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用幾幅畫、幾個雕塑就把人的思維習慣扭轉過來。看看維納斯女神和太陽神阿婆羅,這些雕塑表面上看展示的是人體的美,更重要的是把人的思維從遮蔽轉換成開放,從約束轉換為自由。開放和自由正是科學思維必備的前提。所以文藝復興對西方近代科學的發展至關重要。可以說,沒有文藝復興就沒有科學的今天。

如果說歷史上我們科學的落伍與傳統哲學思維傾向相關,今天我們中國人思維傾向又如何呢?我們先看看從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們中國的主導哲學思想是什麼,不用問都知道,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學。這個哲學特點是:1,強調物質是世界的本源;2,事物是按照客觀規律辯證發展的;3,理性思辨是認識世界的最高形式。如果我們對自身的思維做一下檢測,我們必須承認,我們中國人的思維經過幾代人已經發生了天翻覆地的改變,可以說,我們的思維已經被馬克思恩格斯哲學化了。這種轉變為中國現階段乃至將來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強大的根基。雖然我們還保留了傳統文化中的某些因素,但和歷史上的思維傾向相比,已是換了人間。中國人有個先天優越性,就是勤奮。一個勤奮的民族插上一雙科學的翅膀,其美好的夢想的實現還會遠嗎?


Kant孟


我的觀察:

我認為研究國人是否缺乏這兩者無用。因為缺不缺,強不強,我們都得在創新創造和科研上向上走,沒有退路。不行,就得受制於人,或者是高價購成果。況且,我們的留學生在歐美日的表現,己經說明了一切。還用探討嗎?!我認為:

一、大家必須弄清現在我國都是什麼人才搞科研和發明創造。我的觀察是基本上只有碩士研究生及其以上學歷的人了。為什麼?一是現在的發明創造起點高的多了,因為市場經濟的推動,一般人日見夜想出來的東西,抬頭一看,社會上己經有了,甚至自己的東西比己有的又費錢又笨,幾乎無空可插。二是現在的一般人都在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根本無心去發明創造。三是碩士研究生及之上學歷的人知道前沿在那裡,在這方面的努力才是效益最大化。用土話說,就是吃這碗飯的。

二、那麼我國這方面的努力如何呢?我認為很差,原因在於許多人的目的不是研究,而是去拿文憑去了。拿了文憑,然後在社會上競爭一個好位置。同時,許多機關事業企業單位也莫名其妙的迎合了這個趨勢,許多崗位要求研士、博士。造成現在的一個可笑的結果,即我們的博士、碩士眾多,而科研成果少的可憐又可憐。

三、我的幾點建議

1、目前,國家己對大學生從嚴進寬出,改為嚴進嚴出。國家高考也由窄知識面精學,改為寬知識面,並向實踐和動手能力引導了一步。這個方向很好,為科研性人才的成長做了很好的鋪墊。

2、關於碩士研究生。一是碩士研究生怎麼招?主要是招有科研和發明創造潛力的人,而外語和學習力的權重要適當調低。二是對研導進行整頓,把僅有知識,而無創造力和指導創造能力的人取消,待遇不變,去帶本科生去。三是對碩士研究生畢業條件,明文規定要有怎樣的成果,否則,留級或肆業。目的很明確,就是用壓力逼成果。

3、關於博士研究生。一是必須是有中小研究成果的人,才有資格錄用。二是對博導的引導能力,必須進行高要求,不行的退到碩導和本科去發揮作用。三是對博士研究生的畢業條件當然是中大成果,否則,無文憑和學位,只有肆業證。還是為了逼成果。

4、取消一切碩博連讀項目。這個招生方法很可笑,你怎麼從一個高考生,或者是一個大學生的表現看出他具有大科研成果潛力的?!這簡直是開玩笑。改為一級一級正常考錄。

5.對於大學老師職稱的改革。一是將講師分級,對於只有學習力,教書水平的老師,全在講師級別上評職稱。高級講師待遇等同於中級教授。二是要評副教授,必須得有中小成果。三是要評教授,必須得有中大成果。還是逼成果思路。

6、至於我的建議是否適合所有專業,我的能力有限。交給各方面論證了。

四、關於哲學思維。是不是人家學的是世界上各個哲學流派的哲學,而我們大概主要只學一家?我未上過碩博,內情不清。僅僅是猜測。


魚磊衛靜


科學精神本就屬於哲學思維的子集。

哲學思維分為形而上學和形而下學,科學屬於後者,形而下學,即對具體事物窮根究底,一往無前地研究分析,屬於發散性思維,由此及彼,由一而二而三,不斷髮散深挖,不達真相不罷休。而中國人擅長前者,形而上學,即對任何事物都力求概括出共性和普遍規律,重點是於人而言可以利用或發揮作用的規律,格物致知是也。這屬於歸納性思維。

兩種思維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兼容二者,才是完整的哲學思維。

歷史上中國人本來不缺哲學思維,甚至可以說,中國人把形而上學發揮到了極致,達到全世界最高的高度。但是現代中國人連老祖先最擅長的這種思維都缺,特別缺。不願去探索,只想用現成。

現代中國人普遍沒有追求真理的渴望和方法,以至於,

凡事可以不問是非,管用就行。

凡事可以不問對錯,有利就成。

雖然現在也不缺質疑精神(甚至是多疑),但缺少質疑權威的勇氣和敢為天下先的魄力,都自作聰明地,希望別人衝前面挨刀受罪,自己跟後面撿果子吃——極其市儈和功利!

所以,在初始開發上,怕為人先;在實踐應用上,恐落人後。就是不想承擔開拓者的必要成本,又想獲取第一個吃螃蟹者的最大利潤。

典型如微信,小米等信息技術行業,以及電子汽車行業,都是如此精明和工於算計。



又見知了


中國認知科學才多少時間,西方都以百年計算,我們才以幾十年計算。

現在很多人都拔苗助長,動不動中國人卻什麼,中國人在科學上基礎薄弱,你們看到了嗎?

別有個微信,有個支付,我們就是科學強國,我們的基礎科學差遠了。

基礎科學需要大量投入,很可能都不會有什麼成果,即不能轉化成金錢,但基礎科學卻是一個國家的科學實力的表現。

中國一些人好大喜功,但卻很少有人老老實實去做基礎科學的功課。

沒多少人研究基礎科學,就無法產生基礎理論,那中國人所謂的科學只能跟著西方走。

中國人不缺哲學思維,缺的是西方哲學思維。

你讓中國人內鬥,沒人能幹得過中國人,這來自中國古老的兵家思想,西方哲學沒有啊。

你說利用兵家思想不算運用中國哲學思維嗎?

當然算了。

中國學生數學學得也好,但到了一定程度,缺乏了質疑精神,西方哲學的思考方式是什麼,否定之否定。

基礎不足,上層建築肯定不高,超出高度就會倒塌。

中國現在不需要創新,你沒有這個實力,還不如一步一步先打好基礎。


亦路514


只要問一下:什麼是科學精神?什麼是哲學思維?相信大多數人回答得不是完全準確。

對於一部分中國人而言,說他們完全缺少科學精神是不準確的。從秦始皇焚書坑儒看,焚的是社會人文之類的書,而不是自然科學方面的書。毛主席對於恢復大學教育時說過:大學還是要辦的,主要是理工科還要辦。所以說,對於自然科學的研究,從古至今都不會受到阻礙,還是可以任其自生成長的。

說中國人普遍具有天然的、完全的科學精神,也難以符合事實。因為科學不能被預設禁區,換言之,凡事被條條框框劃定了禁區的地方,都不會產生真正的科學精神。

至於哲學思維,那既不是中國多數人享受的生活方式,也不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觀念。在西方文化中,哲學思維是基礎性的東西,科學精神則是哲學思維的外化。

其實,哲學思維與科學精神並不是什麼高不可攀、可望不可及、神秘的高科技。它的產生也不需要太複雜的環境和條件,它只需要四個字:“思想自由”。


馮國華的發言


還是更缺乏科學精神!

中國古代對哲學的研究還是比較深入的,比如著名的《道德經》還有《易經》,有些人感覺這兩部著作有些晦澀難懂,但其實蘊藏著不少哲學原理!

比如《道德經》中有名的一句話“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能參透其中的哲學道理嗎?

而科學精神的形成只是在近現代中國才開始了,甚至可以說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才得以繼承並傳承下去!

總體來說,現代科學是通過西方世界傳到中國來的,而如果想讓我國科學得到更快發展,科學精神是必須擁有的!

什麼是科學精神?很簡單,堅持科學真理永不放棄的精神,比如擁護哥白尼的“日心說”而被燒死的布魯諾。還有希伯索斯為堅持無理數的存在而與其他數學家“反目成仇”的信念!

這種精神是成就發現科學真理的關鍵!

對於如今的我們來說,具體點就是擁有勇於探索的精神,質疑一切權威(當時不是胡亂的質疑)的信念,對一切保持好奇心,最重要的一點,把科學作為畢生的信念!

當然,這並不是說讓每個人都成為科學家,這並不現實!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從小都需要有這種科學探索的精神,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書本上的科學文化知識,我們需要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而這點,恰恰是目前我國中小學生所欠缺的!


宇宙探索


這個問題就像有人在問你得了肝癌還是白血病一樣,通過網絡道聽途說就認定你一定是得病了,即便在網上看到上百條信息是偽科學宗教迷信與網民總數比起來也只是極少數,但往往會給你造成一個極端假象。其實中國這兩樣一個都不缺,原因是我國教育普及率保守數字達90%以上(60歲一下),而新中國教育都是以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為內容,只是知識量掌握程度有所不同罷了,但總體觀念思維邏輯定勢還是以科學方式為主流,一些人把中國文化傳承下來的東西與現代科學對立起來是錯誤的,沒有真正理解科學含義,比如中國古代建築冶金技術中醫等等都是在掌握其內在規律而指導實踐的結果,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都讓人歎為觀止,難道你能說它不科學?只是沒有如今科學那麼規範深入而已,科學自從人類鑽木取火開始就已經存在了,現代科學年齡也只有三百多歲,可以說是由西方國家建立起來的,中國近代史錯過了發展機遇,直到清朝滅亡後現代科學才算真正在中國普及。由於歷史原因在老年人群中遺留一些違背科學思想觀念也是客觀存在,但他們並不代表中國整個社會主流。中國人不缺的就是哲學,只是與西方哲學體系有所不同,在各家各派及文書史料中都能找到哲學零零碎碎身影,只是沒有單獨做為哲學理論進行歸納整理成為一門獨立學說,這也很正常,哲學概念是從西方引進的,但不能否定中國人沒有哲學觀念,基本上都屬於樸素的處世哲學,也有像周易八卦之類的包含抽象哲學思想。西方哲學在中國盛行的非馬克思主義哲學莫屬了,還有很多西方哲學被束之高閣只做個別學術研究這與中國體制有關。好了關於這個問題就說這些,忘與各位共同探討。


漏風雲客


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說句實話吧:跟不上世界的潮流。你說了:你看中國現在發展的不好嗎?很多家國家都在學習中國呢?別誤會,別弄錯了,這只是一種生活方式,是馬雲等一些極少數的人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這與全民的思維方式是兩碼事。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全球的大科學家,中國有幾個?物理學進程中哪個定律是中國人的貢獻?洋人用槍打過來的時候,我們用鐵布衫功夫頂著,這是科技的差距,更深層次的說是思維意識的差距。我們要勇敢的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嘴硬只會顯露無知,這不是在貶低自己,我們什麼時候都不能放棄學習別人的長處。但是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不要釆取拿來主義,一味的仰目偉人、無條件相信偉人,只會讓自己成為奴才。而事實上,奴才已經不少了,不缺了,我們的強大是缺乏更多敢於懷疑任何人的精神,缺乏自強不息、虛懷若谷但又能不斷改變自我、建全自我的經神。



天使大觀園


國人既不缺科學精神,更不缺哲學思維。

這從歷古至今浩繁卷帙的文獻可以得到證明。沒有科學精神也就不會有“四大發明”,沒有哲學思維也就不會產生儒釋道。

但,不是所有人都具有科學精神和哲學思維。

同時,科學精神與哲學思維之間,不是兼具關係,有科學精神不等於有哲學思維,而有哲學思維,基本都有科學精神。

因為,哲學思維是人類思維的頂峰,以科學精神為基礎。

科學精神是形象思維,哲學思維必須是抽象思維。僅具有科學精神,只能少犯錯誤,不可能實現發明創造,發明創造是通過對事物科學總結,從具體抽象出一般。

日常搞個新產品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發明,是應用創新。嚴格意義的發明創造屬於基礎研究,總結大量的實驗結果,通過歸納、演繹、推理的哲學思維,尋找到規律性的東西或發現過去沒能發現的新東西。

這也就不難理解,比如阿基米德,是古希臘時期偉大的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工程師和發明家。他在物理學方面,發展了流體動力學和靜力學基礎。發明了阿基米德原理。數學上利用逼“確近法”算出球的面積和體積;他製作出天象儀,可精確顯示日,月星辰等的運行。用槓桿原理推出了“給我一個支點,可以撬動地球”。

科學精神要求從實際出發,哲學思維卻要求跳出具體時間空間,由此,分出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

對應於自然科學技術的應該是哲學,而不是儒釋道。

現代社會,絕大多數人屬於芸芸眾生,芸芸眾生基本都是應用,應用別人的科技成果,應用別人的哲學思維。

要求芸芸眾生具有科學精神和哲學思維,這叫對牛彈琴。

國人曾經學而優則仕,士農工商,把科研看作奇技淫巧。值得慶幸的是,泱泱大國重提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具有科學精神的人越來越多,這是了不得的進步。

具有科學精神的人多,不等於具有發明創造能力的人就多,大凡具有重大發明創造成果的,一定是少之又少的少數,探其成功秘訣,就是哲學思維的正確引導。

多數人都具有科學精神,缺少哲學思維,現實中,更多的人甚至將兩者分割開來,於是就有了盲目崇拜和迷信。

宗教也是哲學思維,是對無法認知的一種精神解脫,具有廣泛受眾,原因在於,絕大多數人都無法認清自己生活的世界。


布衣吳新建


中國人缺不缺科學精神,缺不缺哲學思維,請你看完我這篇文章(有點長),你會有自豪的答案:(僅以此文悼念毛澤東逝世42週年!)

1. 中國人缺不缺科學精神,古代的我就不說了,中國引領世界發展幾千年就是證明,古“四大發明”就是代表。

我說說當代三個人:

A. 陳景潤,數學家,福建人,1978.1月,徐遲先生的一篇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轟動全中國,使得數學奇才陳景潤一夜之間街知巷聞、家喻戶曉。因為他1973年,發表了著名論文《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與不超過兩個素數乘積之和》(即“1+2”),,把幾百年來人們未曾解決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大大推進了一步,引起世界轟動,在國際上被命名為“陳氏定理”,摘取了科學“皇冠上的明珠。”


鄧小平評價:中國要是有一千個陳景潤就了不得。

從那時起,全國就開始流傳一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陳景潤是個數學呆子,每天超過12小時在與數字打交道,去食堂、去廁所的路上想的都是數字,走路頭撞牆上撞門上是常事,有時拿著飯碗邊走邊想走到了去廁所的路上。


B. 黃旭華(1926.3.12-),中國核潛艇之父,廣東汕尾人。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出於保密的需要,他隱姓埋名30年,連父母都不知道他在哪裡做什麼工作,直到現在90多歲了,惦記的還是核潛艇。

C. 袁隆平院士大家都知道,一生就是水稻。

陳景潤一生執著於數學,黃旭華一生執著於核潛艇,袁隆平執著於水稻,這不是科學精神嗎?中國人不缺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與科學成果是兩個概念,從科學精神轉化到科學成果需要時間,我國只是近幾百年因為內亂外患落後了,我們追趕得很辛苦,幾十年前我們那麼窮也搞出了“兩彈一星”。美國建國多少年?240多年,我國才建國69年,差170多年,按照現在的追趕速度,170年後我們會甩美國10條街!

你們不信,我說個故事:

法英是科學強國,法國造的“戴高樂”航母在第一次試航時,一個螺旋槳槳葉掉入了海底,靠另一個槳葉挪回去了。英國最新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造價520億元人民幣, 排水量6.5萬噸。第一次海試就出現了故障癱瘓在海上。後來經證實“伊麗莎白女王”號一個螺旋槳的主軸碎成了好幾塊,嶄新的航母只能被拖回船廠處理。


我國原來一直造不好螺旋槳,更造不出大的,因為沒精密設備,現在,武重機床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世界最大加工直徑七軸六聯動螺旋槳加工機床成功交付,將船舶工業中一些形狀複雜、精度要求高的大型零件一次加工完成。這對一個國家的航空、航天、精密器械、高精醫療設備等等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遼寧艦要更換螺旋槳大家應該都知道了。

比這更自豪的是,目前我們最先進的095型核潛艇據說已經使用了馬偉明院士(海工大)指導開發的無軸泵噴推進技術。就是以前的潛艇船舶是用一根粗大的主軸推動螺旋槳打水推進,而馬偉明院士研發的技術是用電磁力驅動一個類似於飛機涵道槳的裝置噴水推進。這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噪音超低!

我們的很多科學成果不會全部公開的!

二、中國人缺不缺哲學思維

我只說古今兩個人

A.古代的老子:老子的哲學思想,從古至今,從中國到外國,都在研究,很多隻知其皮毛,《道德經》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道德經》、《易經》和《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鉅著。


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他的哲學思想、哲學高度,我們只能拿眼望望!


B. 毛澤東,他是當代最偉大的哲學家,沒有之一。他的唯物辨證法,歷史辯證法與矛盾分析法至今也被人們常用。他提出“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

他提出看事物要“一分為二”,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他提出的外因內因的觀點,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本,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比如:雞蛋要孵出小雞,溫度和光照是外因,雞蛋本身能不能出小雞是內因。一個本身沒有生育能力的人,你吃再多藥也沒用。

毛澤東能料事如神,只是他把他的哲學思想貫穿到軍事思想、治國理政等各個方面。他能準確的預判中國革命分幾個階段,他能準確的提出抗日戰爭得幾個階段,特別是抗美援朝,他認為,美國武器先進,武裝到牙齒,貌似非常強大,但另一面,美國人沒戰鬥意志,貪生怕死,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不是武器,所以他說美國是外強中乾的“紙老虎”,出兵打的結果大家知道,美國及其聯合國軍被打到三八線請求談判。

我們中國人缺少哲學思維嗎?不缺!

結論:我大中華不缺科學精神,不缺哲學思維!

記住:中國曾經的強大是因為科學的強大和哲學的偉大!中國以後也會在這兩方面站穩世界的潮頭!我們不要妄自菲薄,我們要充滿自信,兩個一百年後,美國人就真會離我們有太平洋這麼遠了!


謝謝閱讀!我是無語石1,真話直話,想到就說出。如果合胃口,你可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