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考研報考浙江大學和中山大學,哪個難度小一些?

用戶61402240


如何判斷一個學校的報考難度呢?

1、招生人數

這條信息一般在招生院校公佈的專業目錄裡面有說明,一般是指出每個專業招多少人,還有部分專業僅僅顯示這個院系今年一共招多少人。對於後者,在報考時一定要打聽清楚你所報考的專業的具體招生人數。招生名額很多,當然成功的希望大;否則,就很危險。特別是熱門專業,如果不知道具體招生人數,很可能從報名的那一刻起已經註定失敗。

還要注意,為了保險起見,同學們不能僅看今年的數據,最好能查看前幾年的數據。因為有的院校某些專業,每年招生情況變化比較大,所以,這一點也要搞清楚。

2、報考人數

從這一關鍵信息可以看出,你的競爭對手到底有多少,這對報考選擇至關重要。當然,這一數據只能看到前幾年的,但是足夠我們大致判斷出當年的報考情況。有的高校特別是名校熱門專業報考人數非常多,有的連著好幾年都過千,像這樣的專業,如果沒有足夠強大的實力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建議大家不要選擇。

3、錄取人數

這一數據也非常重要。通過這個我們能得知這個專業去年到底錄取多少人,再結合去年專業目錄公佈的招生名額,可以判斷出該專業去年的招生錄取情況。

有一點要注意,有些高校個別專業實際錄取人數多於招生人數,這是因為該專業當年生源質量很好,所以學校適當擴招。還有就是,最終錄取人數大於報考人數,是因為該專業報考人數不足,有調劑生進來,這一小小的變化可能就是某些同學的救命稻草。

4、報錄比

報考人數除以錄取人數就是該專業的報錄比,這一數據直接反映出某專業的火爆程度。有很多名校的熱門專業報錄比達到10:1,甚至20:1,還有更高的。

5、推免人數

這是一項關鍵數據,之所以強調這個數據的重要性,是因為很多名校熱門專業每年的推免名額很多,佔了當年招生人數的一半甚至更多,於是,留給統考生的名額就很少,考研競爭更加劇烈。

必須清楚當年到底有多少人通過推免。這一數據現在各招生單位研招辦、相關院系網站上應該都有公佈。同學們在報考之前,必須搞清楚自己報考專業的推免人數。特別是非名校不考的同學更要注意:如若留給統考生的名額太少,在10月底正式報名結束之前,同學們還可以修改報名信息。否則一旦報考這種火爆專業,考研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

6、複試分數線

一般在每年四月,待國家線公佈以後,各招生單位開始根據國家線劃定本校的複試分數線。除了早在三月份就已自主劃線的34所高校之外,大部分高校大部分專業的分數線一般都是國家線。

事情雖然看著很簡單,但是其中有個問題非常重要,那就是部分專業的實際分數線遠比國家線高得多。上一年錄取最低分數線也比國家線高不少。對於這樣的專業,同學們心裡必須清楚真正的分數線。

不同專業不同學校的研招特點是不一樣的。建議考生在志願填報之前先進行足夠的數據挖掘和分析工作,諮詢一下相關學校學長學姐的意見,謹慎填報。


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考研院校

1、院校綜合實力

首先,硬件方面的優勢,如豐富的圖書資料,先進的科學設備等,這些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已不是特別明顯的優勢,我們完全可以藉助網絡等技術來彌補“普通高校”與“名校”的差距。其次,某些學校雖然不見得是“名校”,但在某些學科方面卻是非常有特色的,比如上海大學的社會學專業,北京郵電大學的通信工程專業,徐州醫學院的麻醉學專業,以及一些民族大學的民族學專業等等。這類高校不是“985工程”的“名校”,有些甚至都不是“211工程”的高校,整體實力肯定不如那些綜合性的“985工程”“名校”,但他們的“特色”專業在行業內卻有口皆碑,不比那些“名校”差。相反,有些“名校”總體實力很強,但卻不能兼顧所有專業均衡發展,致使某些專業發展停滯,甚至都不如一些“普通高校”。

再次,“名校”之所以為“名校”是因為這些學校有著較為悠久的歷史,治學嚴謹,學習氛圍濃厚,但這並不意味著“普通高校”的學習氛圍不行。相反,“普通高校”因為“普通”,危機意識更加深刻,學習的情緒更高,況且,是否願意學習最主要的還是在於個人。

2、個人綜合實力

從現實的角度上來說,要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把握比較大的學校。我們在選擇目標院校時,還需要考慮一下自身的經濟情況。讀研畢竟不能人人都是公費(或者是全額獎學金),學校提供的生活補貼也不一定完全夠用,所以,我們在考研時不僅要考慮自己能否拿到報考院校的公費名額(或者獎學金),還要考慮當地的消費水平,這樣才不至於在以後的讀研中因為自己的生計問題而無法專心學術,影響自己的前途。

3、將來要生活或者工作的城市

考研院校的選擇和未來的職業規劃和生活規劃都是有關係的,因為你的深造和學習都是在某個地方,肯定在這個地方的發展會更好,因此考生在選擇考研院校的時候,也要考慮自己將來要生活的城市和地域,慎重選擇。


以下針對2所院校進行分析


浙江大學

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研究型、綜合型大學,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若干所重點大學之一。

浙江大學是目前國內學科門類最齊全的綜合性大學之一,可在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和藝術學等12個學科門類授予學術性學位。現有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67個(含自主增設39個),涉及一級學科63個,其中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8個;現有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29個(含自主增設41個),涉及一級學科79個,其中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2個;並可授予臨床醫學博士/碩士、法律碩士(JM)、工商管理碩士(MBA、EMBA)、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博士/碩士、體育碩士、農業推廣碩士、風景園林碩士、獸醫碩士、公共衛生碩士、工程博士(“電子與信息”和“能源與環保”領域)、工程碩士(含30個工程領域)、建築學碩士、口腔醫學博士/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藝術碩士、金融碩士、國際商務碩士、稅收碩士、文物與博物館碩士、旅遊管理碩士、應用心理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會計碩士、翻譯碩士、藥學碩士等25種專業學位。現有14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和10 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7個農業部重點學科,70個浙江省重點學科,形成了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富有特色的重點學科系列。



中山大學

是有優良辦學傳統的名牌大學。1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山大學設有文、理、法、工、農、醫、師等7個學院。1935年學校設立研究院,開始招研究生。五十年代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山大學成為一所以文理科為基礎的綜合性大學。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山大學一直是全國重點大學之一,也是我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九十年代,由國家批准率先在華南地區設立第一所研究生院,建立起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山大學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工學、醫學、藥學和管理科學等在內的綜合性大學。

中山大學學科門類寬廣齊全。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全校有17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學位授權點達14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達208個,還有專業學位點16個,包括:臨床醫學專業博士學位點以及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法律碩士(JD)、計算機技術、環境工程碩士、軟件工程碩士、電子與通信工程碩士、項目管理、生物工程、地質工程、光學工程、碩士臨床醫學碩士(M.M.)、口腔醫學碩士(S.M.M.)、公共衛生碩士(MPH)、會計碩士(MPAcc)等15個專業碩士學位點。全校擁有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管理學、公共管理、哲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等1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20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和43個廣東省重點學科。在本科教育方面,全校有83個本科專業,擁有哲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6個國家級基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有18個本科專業是省級名牌專業。我校還具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中國的第一個大學生體育訓練基地。今年,在校各類學生5萬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近3000人、碩士研究生近8000人、在職攻讀專業博士碩士學位3000多人,本科生21000多人,外國留學生700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