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感謝貧窮,讓夢想更有力量!誰說寒門再難出貴子?

“富”不代表心靈高貴,“窮”不代表精神貧瘠。不是所有的富貴都是幸運,也不是所有的貧窮都那麼可恨。

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家庭的貧困只是暫時的,努力拼搏出的幸福才是持久的!

最後一位主人公,你也認識!

01

河北18歲女孩王心儀,今年高考以707分的成績被北大中文系錄取。當錄取通知書寄到家門口時,她正隻身在異地打工。“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生活酸楚在她筆下卻通通化為二字——“感謝”

感謝貧窮,讓夢想更有力量!誰說寒門再難出貴子?

“感謝貧窮,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來自真理與智慧的光明,終於透過心靈中深深的霧靄,照亮了我幼稚而懵懂的心。”

其實——值得感謝的哪裡是貧窮,而是在貧窮中母親的言傳身教,父親的傾力守護,還有自己的永不言棄。給了自己未來和希望的,是你向著光明的努力。

02

高考後,雲南曲靖17歲小夥崔慶濤就跟著父母在家附近建築工地打工。7月22日,正和父母拌砂漿時,他收到快遞員送來的北大錄取通知書。父親不識字,催促妻子念給自己聽:“崔慶濤同學,我校決定錄取你入新聞與傳播學院專業學習……”

感謝貧窮,讓夢想更有力量!誰說寒門再難出貴子?

“其實讀書相對於體力勞動可以說是一種享受。每次幫父母幹完活兒筋疲力盡地回家後,就會懷念在學校‘動腦子’的愜意時光。”

一分耕耘就會有一分收穫,手握未來邀請函的崔慶濤給父母奔波勞苦的生活帶來了希望。更難得的是,他一臉堅定地說,“我今天走出了大山,將來也會回到大山,改變大山。”

03

陝西延安,吳治保夫婦靠務農為生,年輕時嚐盡了沒有文化的苦果,他們立志要讓5個孩子上大學。每天早上,只要聽到父母起床了,5個孩子也都趕緊起床,摸著黑,拿著課本到院子或學校的燈下背書。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深知讀書機會來之不易,如今,除了最小的女兒在備考外,其餘四個均在清華北大就讀。

感謝貧窮,讓夢想更有力量!誰說寒門再難出貴子?

“父母用行動讓我學會了堅強、堅持與堅定。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始終不會放棄自己的夢想。”

何來“一門四清北,五子皆才俊”?吳治保夫婦說,從未因學習打罵過孩子。“教育孩子用的都是土辦法、笨辦法。如果在學校不好好學習,就領回家跟著我們一起下地幹活,讓他們體會父母沒文化要受的苦頭。”

04

他的求學故事,相信你不會太陌生。出生於江蘇農村,2歲那年,哥哥因病離世,他成了家中唯一的希望。他說想參加高考,母親說“可以”;他說想考第三次,母親說“可以”;他說一年什麼農活都不幹了,母親說“可以”……

感謝貧窮,讓夢想更有力量!誰說寒門再難出貴子?

“松柏之志,經霜猶茂。對於溫室花朵來說,痛苦可能是滅頂之災;但對於松柏來說,痛苦有可能就是莫大的財富。”

從那之後,整整十個月,他分分秒秒都在奮鬥。

“如果不給自己回頭看時,留下一些令自己熱淚盈眶的日子,那生命就算是白過了!”最終,北大未名湖畔多了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他就是英語教學專家俞敏洪。

俞敏洪在參加央視《朗讀者》的一期節目中,朗讀了寫給父親的一篇文章。

裡面提到俞敏洪看著父親從一塊磚頭到一堆磚頭,最後蓋成一間小房子,父親用鮮活的例子向他闡釋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奧秘。在後來的日子裡,這件事情中蘊藏的精神一直激勵著俞敏洪,成為他做事的指導思想。

俞敏洪說:“一塊磚沒有什麼用,一堆磚也沒有什麼用,如果你心中沒有一個造房子的夢想,擁有天下所有的磚頭也只是佔據了一堆廢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夢想,而沒有磚頭,夢想也沒法實現。

所以在做事的時候,我一般都會問自己兩個問題:

一是做這件事情的目標是什麼,因為盲目做事情就像撿了一堆磚頭而不知道幹什麼一樣,會浪費自己的生命。

第二個問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夠把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撿多少磚頭才能把房子造好。

解決了上面兩個問題,剩下的就是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磚頭不是一天就能撿夠的。

感謝貧窮,讓夢想更有力量!誰說寒門再難出貴子?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生命之路足夠漫長,因此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把造房子的磚頭慢慢攢起來。

金字塔如果拆開了,只不過是一堆散亂的石頭。日子如果沒有目標地過下去,只不過是幾段散亂的歲月。但如果把努力凝聚到每一日,去實現自己的某一個夢想,散亂的日子就積成了生命的永恆。

每一日之於誰,都是24小時。如果毫無目標虛度年華,那還是一堆散亂的日子;可如果有夢可求,你讀過的書吃過的苦所堆砌起的每一日,都會成為成功的前奏。

感謝貧窮,讓夢想更具力量。路在腳下,大膽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