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玉米多穗損失重,這樣防治才有效

玉米多穗損失重,這樣防治才有效

近年來玉米生產中多穗現象頻繁發生,不同年份、不同地區、不同品種發生面積不同,同一地區、不同品種發生程度也不相同。多穗現象給玉米生產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玉米多穗损失重,这样防治才有效

1、遺傳因素不同品種多穗發生程度不一,主要是不同品種的腋芽發育進程不一樣造成的。有的品種在適宜條件下多個腋芽分化發育優勢明顯,從而抑制下一節果穗發育進程,不形成多穗。不同品種適應區域不同,要求的栽培條件也不同,不能搞一刀切。否則,就有出現多穗的可能。因此,要因地制宜,根據品種的特徵特性,確定合理的栽培措施。

玉米多穗损失重,这样防治才有效

2、頂端雄花序生長受抑制促進雌穗發育在很多植物中,水分虧缺引起的最快和最顯著的代謝效應之一是激素脫落酸的積累,這種反應也出現在玉米植株中,玉米的雄穗是由頂端雄花序發育而成,生長勢較強,而雌穗是由腋芽發育而成的,發育相應比雄穗較遲,生長勢較弱,在玉米發育正常狀態中,於第6或第7節上產生一個單個成熟的雌性花序,又稱雌穗,為肉穗花序,這個過程中如遇外界條件不適宜,在頂端雄性花序形成時遭受短期的水分虧缺,則引起下一節上隨後發育成一個成熟的雌性花序,導致多穗的發生。

3、碳、氮代謝不協調拔節後玉米進入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旺盛期,莖葉生長量大,雌、雄穗分化形成,幹物質積累迅速增加,此時如果土壤肥沃,水肥過多,會造成碳、氮代謝不協調,影響糖類等礦物質向果穗運轉與積累,過多的營養物質會促使多個雌穗花序發育成熟形成多穗。

4、不合理的種植方式不同品種,種植密度要求不一,密度過大,葉片相互遮蓋,花粉不易落到雌穗上,造成無法正常受精結實,加之適宜的環境條件,促使下一雌穗發育成熟,從而形成多穗。密度過小,邊行上易出現多穗。

如何防止玉米多穗現象的發生?

(1)因地制宜地選擇優良品種 首先選用國家審定並推薦種植的品種;其次,根據農業部門推薦的品種佈局選種;第三,從正規種子經營店購買質量可靠的種子,索要發票、妥善保存。

(2)加強水肥科學管理 玉米抽雄前後需水量最大,是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要求土壤含水量達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如果水分欠缺,應及時灌水、保墒,以保證雌、雄穗均衡發育,降低多穗的發生。根據不同品種需肥特性、種植區域、方式、時期等,確定施肥元素及配比。

(3)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地溫穩定通過12℃作為適宜播種期;搶墒或坐水播種,做到一播全苗,抽雄散粉期錯過高溫多雨季節。合理密植有利於通風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促進個體充分發育,降低多穗的發生。

(4)加強田間管理 及時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鬆,發現多穗及時掰掉,保留一個果穗,避免消耗養分,保證目標果穗養分的供應及積累。對抽絲偏晚的品種或植株採用人工輔助授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