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輿情研判:這四個維度很重要!

輿情工作者對輿情的前因後果、網民情緒、輿論風向以及輿論場媒介環境等進行全面的預判分析,是為了提高事件處置的專業性、針對性和前瞻性。影響輿情態勢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信源敏感性、網民關注度、媒體傳播態勢等。有鑑於此,輿情研判中應注意以下四個“維度”:


一維:核查信源——定性分析

從注重流程規範和加強研判實效的角度出發,研判人員應藉助專業的輿情分析系統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通過信息源頭、邏輯自洽、尊重常識、事實檢驗等方法,判斷輿情信息是否屬實。在核查信源的基礎上,通過比對敏感詞、點擊量、轉發量、跟評量等指標進行文本分析,從而確定相關信息在輿情事件中可能的演繹風險,以此對輿情信息的層級、類別以及烈度進行分析。

研判方法:定性分析,亦稱“非數量分析法”。該方法主要依靠研判人員的豐富實踐經驗以及主觀的判斷和分析能力,推斷出輿情性質和發展趨勢,屬於預測分析的一種基本方法。這種方法建立在第三方輿情智庫的專業知識基礎上,能為涉事單位帶來高度專業化和有價值的幫助。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管理人員的判斷、專業人士意見、小組討論、集合意見法、德爾菲法等。

二維:傳播態勢——定量分析

一般而言,研判輿情的傳播趨勢和走向,關鍵是對輿情烈度的把握和分析,這與輿情的話題熱度、互動程度、網民情緒指數密切相關。輿情分析人員、政府職能部門藉助專業輿情監測系統支持,可對敏感句式和詞語的高頻傳播進行文本和數據性分析,精準識別輿情演繹過程中的規律並預判解決路徑,打好輿情引導處置的“提前量”。

研判方法:定量分析。輿情研判中的定量分析法,是將傳播數據(比如瀏覽量、回帖量、轉發量、點贊量等)代入此前建立的數學模型,並計算出傳播態勢的各項指數及其數值的一種方法。定性是定量的前提,定量分析使定性更加科學、準確,可以使定性分析得出的結論更有說服力。

三維:風險排查——定向分析

在特殊的場域背景下,非理性訴求、社會反向情緒、解構政府職能往往是輿情風險的突出點。研判人員結合輿情基本事實,根據專業輿情監測系統呈現的傳播態勢進行風險排查,可以判斷輿情及所反映事件的嚴重性和敏感性,有針對性地把握事件的走向,推動事件平息。

研判方法:定向分析。定向分析就是針對輿情風險點進行趨勢性研判,目的在於根據輿情發生的特點和規律,準確把握事件的動態性發展。如在重大事件、特殊節點以及突發事件爆發初期,研判人員可進行及時的風險排查,通過定向監測分析,避免輿情重大事件的發生發展,從源頭上進行規範,協助職能部門管控輿情風險。

四維:對策建議——定位分析

輿情研判的目的在於引導處置。輿情處置不是簡單的輿論對沖和管控,研判人員要抓住事件背後的疼點或癢點,研判輿情消解的拐點或消點,通過定位分析把握輿情因變事項,採取“釜底抽薪”而不是“揚湯止沸”“抱薪滅火”的方式推動矛盾解決,給輿論場一個客觀而滿意的交代。

研判方法:定位分析。輿情的發生是由輿情因變事項所引起的,有其發展的規律,在不同的階段體現出對應的演繹特點。研判人員在核查信源掌握基本事實、動態跟蹤傳播態勢、分析媒體焦點及民意傾向排查輿情風險的基礎上,通過專業的定位分析,提供專業的處置措施和諮詢參考意見,有效避免輿情的擴散。

輿情是社會經濟、政治生態的“晴雨表”。做好輿情工作,就是通過多維研判,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瞭解輿論背後的民意訴求,然後做出相應的回應,採取合理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防患於未然,贏得輿情應對的主動權。(作者: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特約輿情分析師 顏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