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正確預防腫瘤的發生?

Hiro_TheHunter


有確鑿的證據表明,有40%的癌症病例是可以預防的! AICR / WCRF報告通過嚴格和系統的分析檢查了將飲食,運動和體重等生活方式與14種癌症類型相關聯的證據。 我們吃的食物,我們的運動程度以及體重是影響我們患癌症風險的因素。

1.保持體重在健康範圍,避免成年後體重增加

成年後超重或肥胖增加腫瘤風險 口腔癌,咽癌和喉癌、食管癌(腺癌)、胃癌(賁門)、胰腺癌、膽囊癌、肝癌、結腸直腸癌、乳腺癌(絕經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高級)建議,控制體質指數在18.5~24為宜。

2.將積極的身體活動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多步行,少靜坐

建議: 成年人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或75分鐘高強度的身體活動 5~17歲兒童每天至少進行60鍾中等至高強度運動 中等強度的活動包括:步行、騎自行車、家務、園藝、游泳、跳舞 激烈的活動包括:跑步、快速游泳、快速自行車、有氧運動、團隊競技

3.把全穀物、蔬菜、水果、豆類作為你日常飲食的主要部分

建議: 每天攝入至少提供30克膳食纖維的食物 每餐中加入含全穀物、非澱粉類蔬菜、水果和豆類的食物 吃植物性食物,包括每天400克非澱粉類蔬菜和水果 將澱粉類根和塊莖作為主食的人,要儘可能常吃非澱粉類蔬菜,水果和豆類

4.限制攝入“快餐”和其他高脂肪、澱粉或糖的加工食品

建議: 限制高脂肪、澱粉或糖的加工食品,包括“快餐”、烘焙食物、甜點、糖果 植物油、堅果、種子含油多,是營養素重要來源,無需迴避

5、食用適量的紅肉,如牛肉、豬肉和羊肉。少吃任何加工過的肉類

6.限制含糖飲料的攝入量。

建議: 最好喝水、茶或不加糖的咖啡(咖啡因<400mg/d) 不要大量喝果汁

7、.限制飲酒

建議: 如飲酒應限量 兒童、孕婦禁止飲酒



“一分預防勝過十分治療”。癌症並沒有那麼恐怖,隨著現代醫學不斷進步,人類在不斷提升對癌症的認識,它完全是可預防、可干預的!

最近,人類幹細胞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光琇醫院董事長盧光琇教授,為企業全體員工帶來了一堂主題為“遺傳性腫瘤的預防和干預”的講座。

在1930-2015年這80年間,1991年是全美癌症死亡率最高的,總死亡率為215.1/10萬人;

而到了2015年,全美癌症死亡率下降到了158.7/10萬人,降幅達到了26%。這說明,“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發布的“2030癌症預防和死亡率下降藍圖”:

2014年,美國30歲及以上人群中,42%-45%的癌症可歸因於主要的、潛在可改變的風險因素。

包括吸菸、二手菸、酒精攝入、體重過重、紅肉和加工肉類的攝入過量、水果/蔬菜的攝入過低、低膳食纖維、低鈣、缺乏運動、紫外線(UV)輻射暴露和癌症相關感染……

來自盧光琇教授的防癌健康提示:

1.戒菸是頭等大事!

戒菸對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有益;

吸菸會使預期壽命縮短十年以上;

如果您在40歲之前戒菸,可以重獲9年的生命;

如果你吸菸> 20支/天,建議每年低劑量計算機斷層掃描LDCT(1 mSv)。

2.任何飲酒都是有害的!

建議酒精上癮的人,限制每天飲酒不超過14克乙醇,相當於425g啤酒、141克葡萄酒或42克白酒(白酒: 1兩,啤酒:1瓶,紅酒:1紅酒杯)。

3.警惕傳染病!

1種細菌:幽門螺桿菌;

7種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乳頭瘤病毒[HPV],愛潑斯坦 - 巴爾病毒[EB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 [HIV-1],卡波西肉瘤皰疹病毒[KSHV], 人T細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

3種寄生蟲:泰國肝吸蟲、華支睪吸蟲(肝吸蟲)、埃及血吸蟲。

4.控制體重,注意飲食和運動!

在一生中達到並保持健康的體重;

每天至少吃5份水果和蔬菜,選擇全穀物而不是精製穀物,並限制紅肉和加工肉的攝入量;

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每週75分鐘的劇烈運動(如慢跑),或等效組合。

80歲高齡的盧光琇教授自己是如何做的:


1.少吃精細糧,常吃藜麥、玉米、南瓜等;

2.每天至少攝入1斤左右蔬菜,其中一半是綠葉菜,一半是莖果類;

3.每天堅持做100個仰臥起坐……

更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腫瘤是有遺傳性的。當你的家族中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就要考慮遺傳性腫瘤的風險:

• 家族中50歲以前發癌症

• 三代以內多人發癌症

• 同胞發同樣癌症

那如果真發生了遺傳性腫瘤該怎麼辦呢?

著名好萊塢影星安吉麗娜·茱莉的故事,是盧光琇教授最喜歡舉的例子。

安吉麗娜的祖母死於卵巢癌,姨媽罹患乳腺癌,而她的母親同時患有乳腺癌和卵巢癌,並且最終死於卵巢癌。

她本人檢出BRCA 1基因發生了突變,醫生預測其具有罹患乳腺癌的高風險後,她勇敢選擇進行了雙側乳腺預防性切除。

早在2015年,盧光琇教授團隊還培育誕生了中國首例“無癌寶寶”。

團隊目前已經可以對55種遺傳性腫瘤進行生殖阻斷和綜合干預,包括家族性乳腺癌、視網膜母細胞瘤、遺傳性多發性骨軟骨瘤、神經纖維瘤、範可尼貧血等等。



湖南醫聊


腫瘤其實並不可怕,預防才是關鍵

腫瘤聽起來是一個讓人感到恐懼的名字,其實腫瘤並不可怕,只要我們認識、瞭解腫瘤,那麼就不再神秘,不然讓人感到害怕。

腫瘤分兩種: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

良性腫瘤一般是對人沒有威脅,不致命的。如肌瘤、脂肪瘤、囊腫、纖維瘤、軟骨瘤、血管瘤等。這裡指的不致命是絕大多數,但不是絕對的。如果生長在重要器官上及旁鄰處,也會間接地致人殘廢和非命。良性腫瘤的特點是,生長緩慢,一般無症狀,不向周圍浸潤,不轉移,治療效果好,我們不必害怕。

惡性腫瘤的危害較大,但是,往往有些可以自愈,並不是得了惡性腫瘤就沒有希望。我們每個人體內有著不同的基因,但不一定就都要發病,腫瘤也如此。每個人每天在體內約產生3000個癌細胞,在正常情況下,體內的防禦系統可以把它全部清除掉。癌症並不是特定人特有的,任何人都可以發生。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身體的自然防禦功能低下,在正不壓邪的情況下,體內的壞細胞就乘機而發,過度增殖,擴大自已的勢力,向周圍浸潤,借淋巴、血液循環向運處擴散。當你發現時它已成氣侯了。惡性腫瘤的特點是,生長塊,向周圍浸潤,無包膜,疼痛,消耗身體,如不明原因的消瘦、低燒、貧血、乏力等要引起高度重視。


那麼如何才能預防腫瘤呢?

一、無論在任何時侯都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良好的心態是健康的前提。我們不防看看各地長壽老人的共同特點,他們都有一種平和的心態。不急不燥,不愁不鬧,不貪不要,他們善待別人,也善待自已。一個人如果精、氣、神旺盛,外邪就不敢侵犯。如果一個人內平外靜,健康就會伴隨你終生。很多腫瘤的發病和治療效果都與病人的心態有直接的關係,環視周圍的病人你就不難理解了。

二、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規律,體內的防禦功能就會建全,如果一個人成天吃喝嫖賭,嗜煙酗酒,醉生夢死,身心自然不會好,肝、肺、前列腺、胃、腸等腫瘤都會盯上你。合理的膳食,規律的生活方式,戒菸限酒,是預防腫瘤和一切疾病的前提,只要我們真心關愛自已,很多疾病是可以預防的,其中自然也包括腫瘤。

三、要做好對原神的保護,原神就是一個人的先天基礎。不要過度耗損原神氣,如果被擊倒再爬起來,那原神氣消耗太過了,之後就很難補了。同時也要愛護臟器功能,不要等到損害了再去救可怕為時已晚。

總之,要學會“冷眼看世界,平靜過生活”。保存實力,善待自己,善待別人。

如果有其他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

生民康健首席專家 高明啟


生民康健


正確預防腫瘤發生:需要知道的知識和操作技巧。

一,以下有關腫瘤(癌症)的知識你必須有所瞭解,不為所惑。

1,所有癌症都來自一個或數個具體致癌傷害的侵襲。

一個人受到致癌傷害侵襲不一定患癌,但是沒有受到致癌傷害侵襲的人,絕對不會罹患癌症!這是我們能夠輕鬆防範癌症的基礎。不要相信“癌症來自運氣不好”之類。

2,致癌傷害具有鮮明的兩大特點:第一,它足以導致細胞凋亡,不是壞死也不是可逆性傷害。它介於急性損傷和可逆性輕微損傷之間。

我們知道急性中毒如黃麴黴素、亞硝酸鹽、X射線灼傷等是不會帶來癌變的。只有輕微中毒或輻射才具有致癌能力。

第二,致癌傷害必須反覆持續存在,在實驗小鼠要5-7周以上連續傷害,在人類要持續存在1-2年以上!

如果達不到持續存在的時間,傷害帶來的各種病變都能被機體迅速修復恢復正常。癌變也就終止。

這兩個特點決定了防範癌症的簡單易行。你不必糾結於偶爾吃了亞硝酸鹽含量多的醃菜,不必糾結於被汙染物偶爾傷害,某種傷害只要不持續存在那麼足夠長時間,就不會有事。

就如X射線確定致癌。但是,我們偶爾照X光透視,絕對不會誘發癌變。

3,各種細菌感染病毒感染不會直接帶來癌變。

所有最終導致癌變的感染,都是感染後又伴隨其他致癌傷害侵襲的結果。比如幽門螺桿菌、人乳頭瘤病毒HPV,以及乙肝病毒HBV等。

如果感染就能癌變,人類早就滅絕了。

4,凡是人群50%以上被該因素暴露,而癌症發病率低於1%者,這個因素就不是致癌的主要因素。

比如喝酒、吸菸、幽門螺桿菌感染、乳頭瘤病毒感染等。

說這個不是要強調可以大膽喝酒、吸菸、不防感染,而是告訴你:不要相信是它們帶來的癌變,而忽視背後的元兇!比如你就相信肺癌來自吸菸,你開始戒菸甚至遠離二手菸,而不做其他防範,你是不能真正防範肺癌發病的。我們身邊,太多的人吸菸而沒有發生肺癌,不吸菸而照樣罹患肺癌。

二,防癌操作技巧要點

1,生活中注意不要被任何不良刺激持續傷害到。

我們完全可以戒酒、戒菸,遠離各種汙染環境等。只要某種因素確定帶來身體傷害,我們一定堅決避免長期接觸。

所有傷害因素都只是偶爾傷害到你,你就根本不要擔心。

2,要點中的要點:對於明知是傷害因素,而又無法擺脫的時候,你要高度重視,努力擺脫

這有兩種情況。一個是職業需要,比如接觸石棉纖維,呼吸工業廢氣等。這種情況下你一定自我做好勞動保護,或者乾脆更換工作。

另一個就是你自身發生的負面情緒困擾。

負面情緒作用於人,當達到某種嚴重程度,就符合致癌傷害的兩個特點而導致癌變。關鍵的,它不能被輕鬆解決掉。

求助專業幫助,是能給大家的唯一建議。面對各種負面情緒體驗,你不要覺得無所謂,自己扛,要勇於承認它的存在,然後想盡辦法解決。

我們認為,只要做到以上兩點,癌症防控就不期而至。你就完全可以高枕無憂。


養生防癌養心第一


根據最新的2019年全國癌症報告,惡性腫瘤死亡佔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就是說大約五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死亡與惡性腫瘤有關;而癌症的發病人數達到了392.9萬人(2015年統計結果),這人數都可以趕上一些小國的人口數量了。很多人都在問能不能預防腫瘤的發生?答案就倆字:不能。為什麼?因為現代醫學研究確認癌症屬於基因突變問題。而且突變是隨機發生的。在自然界中,生物都會出現突變。

根據國際基因組計劃的研究顯示人體內與癌症相關的基因大約有260多條,有些屬於原癌基因,有些屬於抑癌基因,也有一些是其他基因。原癌基因(細胞癌基因)是指存在於生物正常細胞基因組中的癌基因。正常情況下,存在於基因組中的原癌基因處於低表達或不表達狀態,併發揮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在某些條件下可被異常激活,轉變為癌基因,誘導細胞發生癌變。抑癌基因在控制細胞生長、增殖及分化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負調節作用,它與原癌基因相互制約,維持正負調節信號的相對穩定。當這類基因在發生突變、缺失或失活時可引起細胞惡性轉化而導致腫瘤的發生。也就是說人體本身對於細胞突變是有一定的應對機制,這種機制已經減少了癌症的發生。但是並不能完全控制突變的發生。

那麼為什麼會發生基因突變?出現突變一定就會形成癌麼?這可以從兩個角度說下:一是生命發展必須保持人體細胞的正常功能,也就需要各種細胞不斷複製,新的細胞取代老的功能喪失的細胞。這一過程在人體內每時每刻都在進行,但是在複製過程中會有極低的突變比例,大約是每一億分之一,這個比例很低,但是對於人體龐大的細胞數量來看,出現錯誤的幾率還是很高的,不過在人體自身的防禦機制下,大部分的發生突變的細胞是會更快的凋亡或被消滅的,有些是抑癌基因的作用,也有些是免疫細胞的作用,還有其他的。但是當一些人抑癌基因也有缺失或突變時,例如:BRCA1/2基因的缺失,會導致乳腺癌和卵巢癌發病幾率的上升。而有些發生突變的細胞會從正常細胞中複製出應對免疫細胞的信號通路,這部分細胞就不易被免疫細胞消滅。在很多複雜的“躲避”後,這些突變的細胞才會變成癌細胞。

導致基因突變的原因是很多的,除了一些人自身基因的缺陷外,外界環境也有很大關係,菸酒、醃製的鹹魚、一些粉塵、化合物、電磁輻射、慢性疾病等等都會導致基因突變。在人的一生中,很難把所有導致基因突變的因素都隔離開,這也就是無法預防癌症。但是可以通過一些好的習慣減少癌症發生的幾率,比如:不吸菸,不飲酒,減少醃製的肉類,適當運動控制體重等等。

除了養成好的習慣,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對高發群體進行早篩,比如: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在40歲後要每年進行肝部B超和AFP(甲胎蛋白)檢查;結直腸癌患者的直系親屬在45歲後儘可能每年腸鏡檢查;對乳腺癌也要了解一些自查的知識,如果有BRCA基因缺陷的可以定期做乳腺X光(鉬靶)檢查;同樣胃癌食道癌可以通過胃鏡早期篩查;而對肺癌來說,低劑量螺旋CT的篩查效果更好,部分群體可以考慮這項檢查。

除了上面提到的篩查方法,還是比較複雜,而且缺乏通用性。很多研究機構希望能通過循環腫瘤細胞(CTCs)等方式進行,但是技術還不夠成熟,無法做到更簡單的早期發現。希望這種方式或者更簡單易用的方法早日成功。


美中嘉和聊腫瘤


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這裡說的是惡性的。腫瘤的發生與多方面因素相關,所以,預防腫瘤也要從各處細節注意。

在生活方面,首先來說吃,我們國人打招呼都是先問“吃了沒”,由此可以看出,吃乃人生頭等大事。但是,肥胖是多病之源,這個世界對胖子充滿了惡意,可不是說說而已。多種臨床研究表明,肥胖是致癌的重要因素,體脂率上升後,食管癌、胰腺癌、胃癌、膽囊癌、肝癌、結直腸癌、絕經後婦女乳腺癌、宮頸癌等發病率均升高。所以,我們需要控制食物熱量的攝入,最好保持消耗與攝入持平,飲食儘量清淡,三餐規律進食,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精細粗糧相互搭配,低鹽低脂低熱量,碳水化合物、脂質及蛋白質要均衡,蔬菜水果維生素不可少,加工醃製食品要少吃,還有快餐油炸小零食,此外,則要儘量戒菸限酒、作息規律不熬夜、體育鍛煉要堅持,勞逸結合才能長壽等。

其次,還需關注自身情緒,長期高壓狀態或是抑鬱狀態,會導致機體各種激素分泌紊亂,如血清素、腎上腺素、兒茶酚胺等,還會影響抑癌基因和致癌基因的平衡狀態,例如,乳腺癌的發生與情志就密切相關。所以,務必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

再次,腫瘤的預防關鍵還在於定期體檢。腫瘤有良惡性之分,很多良性腫瘤在早期階段或癌前病變期間,如果能被及時發現,並積極進行干預治療,對疾病進一步進展及預後有極大的意義。例如甲狀腺腫瘤、早期乳癌等,早期切除病灶,是有希望根治痊癒的。但是,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明明半年前單位剛組織體檢完,指標都正常的,現在怎麼突然就得腫瘤了呢?首先,單位組織體檢多是普查項目,很多真正的腫瘤需要更加有針對性的檢查項目,例如胃鏡、腸鏡、MR等,而早期腫瘤在這種普查中是無法篩查的,但卻是胃腸癌症篩查的金標準;像女性的宮頸癌,與HPV感染相關,早期進行疫苗接種,以及定期性專業婦科篩查,對於預防其發生意義很大。並且很多影像學檢查多少帶有體檢醫生的主觀判斷,有可能存在漏診;二是在半年內迅速發展的腫瘤,多半是惡性率高的腫瘤,預防來不及,治療較困難。所以,建議大家選擇體檢時儘量選擇有篩查能力的專業醫療機構,以便及早發現,早期處理。

本期答主:張克慧,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杏花島,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杏花島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

預防腫瘤,我們可以這樣做。

首先,定期體檢。體檢是篩查癌症的有力手段,普通人最好每年主動做一次防癌檢查,有腫瘤家族病史的人一年至少做兩次檢查,以做到及時防控腫瘤,早發現,早治療,也為我們的健康上一份保險。

其次,注意飲食。所謂“病從口入”,很多疾病都是由食用變質、被汙染的食物所導致的。對於變質腐爛的水果、蔬菜,很多人會覺得沒有全部變質,剩餘部分不能浪費,還可以吃。其實不然,即便是未腐爛的部分,也早就充斥了黴菌的菌絲了。因此正確的做法是:不能太節約,像變質的花生、玉米、堅果等1級致癌物,千萬不要掉以輕心,還是全都扔掉吧。

最後,積極運動。適度的運動既能夠釋放壓力,帶來好心情,還能夠增強體質,提升人體免疫力。好心情是對抗壓力的良藥,如果壓力過大,心情鬱結,很容易導致代謝紊亂,氣滯血瘀,出現各種症狀,所以我們要積極地進行運動,對抗壓力,提升應對病症的能力。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欣康小天使


對於人來說,每個細胞天生就有原癌基因,所以沒辦法做到絕對的預防也只能是降低激發癌症的幾率,運氣好的就能在有生之年中都不會出現有癌症。這個是天生決定的,無法靠後天改變,所以能做的是繼續讓細胞中的原癌基因繼續保持休眠狀態,能避免原癌基因激活就避開,還有要保持細胞中的抑癌基因能發揮作用,控制每種細胞都處於一定量的分裂增殖的程度,不要讓細胞毫無節制地增殖。

所以,在先天上不能夠做什麼,但是在後天上要保養好身體,預防疾病的發生。

首先,保持一個良好的體格,好的體格才是一切革命的基本,過肥、過瘦都會影響健康,也更容易突發疾病。但是,想要有一個好的體格也不是說說就能有的,可在日常的進行一些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踩單車等。

其次,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儘量預防三高(血壓、血糖和血脂高出正常值)的疾病發生。如果血壓、血糖、血脂值超過正常範圍都需要引起注意,而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很容易誘發其他疾病的發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改正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不暴飲暴食、少吃多油多鹽的食物,如不能恢復正常 可諮詢醫生進行治療。

最後,可以注射疫苗。在現階段出現了一些針對某種癌症的專門疫苗,雖說會很貴而且也不是永久性的,但是注射一次可以還來好幾年的生命健康,有條件的話可以試試!

從事腫瘤科工作14年,擅長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等惡性腫瘤的早、中、晚期化療、生物治療及分子靶向治療。


醫聯媒體


一 、維持理想體重

理想體重=身高-105

二、規律的體能活動

1. 減少靜態的活動(例如:看電視、上網)。 2. 運動的強度要循序漸進,視個人的體能狀況作調整。 3. 鼓勵中度的活動 ( 例如:快走 ) 每天至少 30 分鐘。

三、減少高熱量食物攝取

1. 選擇低脂食材:選新鮮瘦肉和魚類,去皮、去肥肉、去內臟。 2. 低油烹調方式:蒸、煮、滷、涼拌、烤, 多使用不沾鍋、烤箱、微波爐。 3. 少醬料:沙茶醬、芝麻醬、甜辣醬、花生醬、沙拉醬、辣油等都含有高油高熱量, 多利用蔥、姜、蒜、白醋、八角、檸檬等低熱量的天然辛香料調味。 4. 少油:喝湯前請先撇開浮油。

四 、『每天 5 蔬果』 每天至少 3 份蔬菜+2 份水果, 新鮮蔬果、天然不加工,所含的營養素最完整最健康。

五、選擇優質的蛋白質來源

1. 適量攝取動物性食物對於健康和營養是有益的:含有豐富的優良蛋白 質、鐵、鋅、維生素 B12。 2. 過量攝取加工肉品證實可能增加罹病風險。『加工肉品』:煙燻、醃製、含防腐劑或食品添加物(亞硝酸鹽:火腿、 香腸、培根、臘肉)可能具有致病性。 3. 優質的蛋白質來源: 建議每天以瘦肉、魚類、新鮮豆類和低脂奶類為主要蛋白質來源,一般成人建議每天攝取 4 份 ( 1 份可食量約 1 兩重 )。

六、增加膳食纖維攝取

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方法:多選擇未加工的雜糧類(如:糙米、薏仁、燕麥、根莖類)、 堅核果類(如:開心果、杏仁果、腰果等)和幹豆類(如:黃豆、 毛豆、紅豆、綠豆等),減少精緻的澱粉食物。如:白饅頭改吃全麥饅頭、雜糧饅頭; 白吐司改吃全麥吐司;白飯改吃糙米飯、紅豆飯;

七、請選擇新鮮食材並清淡烹調


腫瘤營養醫生王雯


正確預防腫瘤的發生,是一個特別大的話題,沒有什麼捷徑,也沒有什麼靈丹妙藥和偏方。

我們可以通過類比來分析這個問題——

人體會正常衰老,膝蓋、關節會出現退行性病變,引發肩周炎、關節炎等。人體的血栓問題,如果不控制,可能誘發腦梗,性感的血栓類疾病。而腫瘤的產生也是這樣,絕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它是日積月累的過程。

所以,預防腫瘤就得從日常生活小細節做起,一點一滴的累積,提高免疫力,讓它不再找上門。

我們都知道,癌症的發病率增高,癌症發病的年輕化趨勢明顯,那背後的原因就是什麼,就是人們累積了太多癌症的不利因素,最終導致它病發。

綜合來看,預防癌症可以從這方面去著手。而且即便說的再全,也難免掛一漏萬。

大家要有是非觀,關於健康更要有是非觀,才能做到防範於未然。

1、健康飲食,適量運動,標準的體型,良好的身心。

減少高油高鹽高脂飲食的習慣,一日三餐不要暴飲暴食,烹飪方式多選擇清淡的,減少油炸燻烤醬制等方式。避免久坐,不要姑息自己的肥胖。陽光的心態,積極的生活態度,是抗病的良方之一。

2、遠離各種有毒有害物。

外界的有害化學因素,有害的射線與輻射,有毒有害的粉塵,微粒,顆粒等吸入物,菸酒刺激,都在此列。

3、定期體檢,遠離基礎疾病,不要諱疾忌醫,小病要控制住,大病要及時治療,科學治療。

及時篩查,有家族遺傳史的要定向篩查,40歲以上人群可以做癌症專項篩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